第21節
書迷正在閱讀:鬼知道她經歷了什么、重生被休以后、軍門霸愛:驕妻懷里來、古代丫鬟守則、用美貌征服修真界、神造、前男友們都來找我復合、初戀收割機[快穿]、福星高照(養大一只青梅當皇后)、重生蘇倪的幸福日常
匆匆數載過去,眨眼不過幾回春秋。 孟云暉學有所成,回到瑤江縣城,頭一件事就是向母親五娘子打聽李綺節。 五娘子說三娘出落得愈發可人疼,性情也好,然后細細看他一眼,特意加上一句:“三娘也大了,李家大嫂子已經在為她預備成親要用的新被子,棉花是他們家大官人親自挑著收的,被面都是用的杭州府和應天府那邊的新鮮綢面料子,一匹得幾吊錢呢!花樣呢,也是費鈔請蘇州府的師傅描的,真真闊氣!也難怪,他們家不差這個錢,三娘要嫁的,又是楊家少爺,楊家的高大姐愛挑理,三娘的嫁妝要是簡薄了,高大姐八成得甩臉子?!?/br> 不論是家大業大的楊家,還是殷實富裕的李家,都不差錢鈔。 而他們孟家,一年到頭,總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好容易攢下一點錢鈔,全都用在為孟云暉置辦筆墨文具上了。 孟云暉身著體面的纻絲衣袍,在武昌府和同窗們吟詩對句、高談闊論的時候,他的弟妹們在家中忍饑挨餓,五六歲就天天下地勞作,一身粗布衣裳縫縫補補,補丁摞了一層又一層,連一套齊整的衣褲鞋襪都湊不齊。 他們家是地里刨食的窮苦人,哪里比得上楊家風光得意,人丁興旺。 孟云暉把母親的提醒聽在耳朵里,但并沒往心里去。楊天保那個人,不過是個唯唯諾諾的假正經罷了,怎么可能配得上三娘? 不過姻親已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經地義,輪不著他這個外人說三道四。 他沒想過要對楊天保做什么,可每次看到一本正經的楊天保坐在先生家的書房里搖頭晃腦背誦文章時,總覺得他的聲音難聽至極,像尖利的瓦礫刮擦在墻上,異常刺耳,非常想把他拖到墻角、摁在地上胖揍一頓。 尤其是聽到同窗們私下里說起楊天保和胭脂街的小黃鸝勾連之事時,他憤慨之余,心底竟有種難言的竊喜和慶幸。就像初春抽芽的柳樹,一旦冒出一點綠意,很快就綠滿枝頭,那一絲幸災樂禍就像在心底最深處發了芽、生了根,怎么都抑制不住。 思量過后,他先托人把事情悄悄透露給李乙知道,然后觀察李乙的反應。接著徑直找到楊家,以關心同窗為借口,直接把楊天保流連胭脂街的事情捅到高大姐面前,高大姐為人暴躁,最是個不肯忍氣吞聲的主兒。 孟云暉相信,高大姐不僅不能幫楊天保掩飾流連風月的事兒,說不定還會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難以收場。 就像他猜測的那樣,高大姐怒不可遏,直接帶著十數個家仆,浩浩蕩蕩去胭脂街教訓小黃鸝。 而他只需要適時地楊天保面前說幾句似是而非的話,就能刺激這個血氣方剛的少年沖動之下,犯下更大的錯誤。 他以為楊天保激憤之下,會和高大姐當面起爭執,沒想到楊天保沒有那個膽量,在高大姐面前吱都不敢吱一聲,不過他到底還是有幾分骨氣,連夜帶著小黃鸝私逃。 孟云暉的目的算是達成了。 楊家人的種種反應,李家世叔的消極應對,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一切都像他預料好的一樣發展著。 卻沒想到,唯一的一個變數,竟是李綺節。 ☆、第32章 男四出場 孟云暉記得年幼時未曾踐行的諾言,想彌補當年的三meimei。 然而,李綺節已經不認得他了。 闊別重逢,她看著他的目光,不再是小時候的信任和依賴,不僅全然陌生,還隱隱帶了幾絲防備。 仿佛他只是個尋常的陌生人。 幼時的耳鬢廝磨,言笑晏晏,她盡數忘了個干干凈凈。他從親昵的孟哥哥,成了生疏的“云暉表哥“。 如果離開的那一天,他信守承諾,帶三娘去湖邊摘荷花,三娘是不是就不會忘記他這個孟哥哥了? 又或者她其實并沒有忘,只是因為惱怒他一次次敷衍她,才會故意如此? 孟云暉眼眸低垂,雙眼專注地盯著水面上一圈圈相互追逐的波紋:“這是船家備的舒心膏,清涼散熱,暈船的時候抹一點,聞聞味道,心里能好受些?!?/br> 李綺節道了句謝,拔下掩在發鬢里的一枝蓮花紋銀質耳挖簪子,挑起綠豆大小的一星藥膏,在指間揉開。 還沒細細嗅聞,忽然聽得“哐當“一聲巨響,小船忽然一陣晃蕩,打著飄兒向江心滑去。 李綺節正是頭暈目眩的時候,小船猛烈一晃,腳下發軟,一下子沒站穩,直接往深得看不見底的水里栽去。 手腕忽地一緊,卻是孟云暉怕她落水,情急之下顧不上避諱,伸手將她攥住了。 好在孟云暉反應快,李綺節才沒掉下船,她抬眼看向去往瑤江縣的方向,眉頭緊蹙,因為有些暈船的緣故,她此刻正滿心煩躁,脾氣不比尋常溫和。 等看清小船對面是什么東西在作怪時,李綺節冷笑一聲,幾乎是騰地一下,心里燃起一團無名火,燒得噼啪作響。 船夫來往渡口幾十年,撐船的手藝爐火純青,大浪天也能來去自如,今天風平浪緩,小船根本不會無故搖晃得這么厲害。烏篷船之所以會忽然傾斜,是因為迎面駛來一只裝飾華麗的畫舫,不偏不倚的,故意撞在烏篷船上。 對方明顯有意作弄人,看李綺節將將站穩,又故技重施,吩咐船工再度逼近。 小船搖晃得愈發劇烈,李綺節四肢酸軟無力,搖搖晃晃間,根本沒法站穩。 孟云暉看她臉色發白、站立不穩,一咬牙,一手拉著她的右邊手腕,另一只手隔著厚厚的襖子,挽住她的胳膊。 頃刻間兩人挨得極近,孟云暉覺得自己可能也暈船了,因為他的腦子一團漿糊一般,昏昏沉沉,找不到重心。 李綺節不會鳧水,生怕跌進水里,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穩住小船上,沒有注意到孟云暉的異樣。 船夫連聲咒罵,小船終于穩當下來。 李綺節察覺到自己和孟云暉近乎摟抱,連忙抽身后退一步。 孟云暉讀書應當很刻苦,因為她方才可以感覺到他指節間帶有一層厚厚的繭子,奇怪的是,不止握筆執書的幾根手指,他的手掌關節處也有老繭。 只有常年練習持弓、拉弦、射箭的人,左手手掌關節和右手的食指、中指上會長滿老繭。 秀才老爺不是應該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嗎? 正自疑惑,對面一只大船上傳出一陣窸窸窣窣的竊笑耳語,繼而響起一聲冷冽的戲謔:“喲,大白天的,孟大才子這是在跟哪家小娘子扁舟相會吶?摟得可真緊?!?/br> 孟云暉臉上一陣燒熱,不知怎么竟覺得有些心虛,平時的機靈沉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幾步擋在李綺節身前,不讓畫舫上的人窺見她的容貌,壓低聲道:“是我的幾個同窗,他們和我鬧著玩兒呢,你先進船艙去?!?/br> 李綺節抬頭望向畫舫,朱漆欄桿,雕花艙壁,船上四面掛了柳綠色銀絲紗,影影綽綽,華麗別致。 紗帳輕揚間,依稀可以看到船尾幾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公子,個個頭戴絹布網巾,身著翠藍、嬌綠色大袖春羅直身,體面端莊,好不風流。 眾人簇擁著當中一個著錦衣華服的少年公子,顯然少年才是那個發號施令的正主。 少年清瘦挺拔,但卻生了一張rou嘟嘟的圓臉,無形間添了幾分稚氣,粗看會以為是個憨厚可親的鄰家弟弟,細看之下,才會發現他目光陰冷,一臉兇悍。 李綺節這會子腦發沉,頭發暈,一肚子火氣,正愁沒處撒,看到滿身煞氣的少年,那就是針尖對麥芒,絲毫不想退讓,當即冷哼一聲,朗聲道:“表哥別瞞我,那幾個人和你有過節吧?堂堂士子學生,飽讀詩書,熟知圣人教誨,理應比別人更懂得禮義廉恥才對。他們倒好,專以取笑別人為樂,連沒上過學堂的稚子小兒都不如了,也配得上他們身上那套衣裳?“ 大明朝的男人,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明sao的一代漢子。 往往一朝一代,女人們的衣裳、發型、妝容會隨著潮流而不斷改變,男人們的服飾則基本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無非是衫袍外衣而已。 明朝的男人與眾不同,他們對服飾的嚴格劃分詳細得讓平民百姓無所適從。他們的服飾風格華麗,變化極多,短短十幾年間就可能翻出個新花樣,是歷朝歷代中唯一一個男子服飾變化能和女人們媲美的。 時下奉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誰能認得幾個字,旁人都要高看他一眼。雖然縣學的學子們也照常吃喝拉撒,但就是比其他人尊貴些,仿佛只要沾了讀書二字,說話就像是帶了仙氣。 讀書人自持身份,除了非常注重名聲之外,對穿衣打扮、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非常之高,讀書人的衣裳,自然也要和普通老百姓徹底區分開,才能昭顯他們的高人一等。 士子們的穿衣打扮,是有嚴格規定和詳細制度的,只有考□□名的士子能穿直裰、戴方巾,襕衫是秀才標配,還有關于紗帽、頭巾的種種忌諱,一點都不能馬虎。 當下的讀書人把衣裳看得非常重要,衣裳就是名片,穿什么衣裳,代表著穿衣人的身份和地位。 這和后代穿名牌和穿地攤貨的分別不同。穿名牌的人偶爾心血來潮,也能穿穿地攤貨,穿地攤貨的人攢夠錢了,名牌大衣名牌包包不過是唾手可得。 可在古代,一個跑江湖、做生意的市儈商人如果敢穿一身襕衫出門,絕對會被打得頭破血流。 而一個讀書人如果沒有一兩身體面的細布衣裳,穿一身短打衣褲出門,不用別人提醒,他自己便羞得頭頂冒煙了。 李綺節不想和讀書人對罵,讀書人總能從書中的斷篇殘句中找到可以佐證自己觀點的圣人金句,然后引經據典,喋喋不休,她肚子里的存貨少,罵不過他們。 所以她專挑讀書人的衣裳說事。 因為她不得不承認士子們的衣裳確實好看,樣式風sao,顏色大膽,花花綠綠纏金繡線,方寸大的地方都滿繡了精致的紋樣。 可惜卻穿在了一群狂妄自大的蠢貨身上,實在可惜。 李綺節一字一句,說得鏗鏘響亮,擲地有聲,話音里滿懷鄙視和厭惡。 畫舫上的士子們見她一個女兒家竟然敢諷刺他們這幫高高在上的讀書人,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個個勃然變色,憤憤不平。 幾人走到船頭,張開血盆大口,正想開口譏諷李綺節不守規矩,大白天和孟云暉拉拉扯扯,忽然聽到一陣啜泣聲。 卻是李綺節說完一通話后,眼圈倏地一紅,捂著臉頰,嚶嚶哭泣:“阿爺,對面那只船上的人欺負孩兒!“ 聲音里滿蘊委屈,分明是個年紀還小的女娃娃,哪里還像剛才那個出言諷刺他們的利落小娘子? 仔細一看,女娃娃確實年紀不大,頭上還梳著小抓髻呢! 士子們驚疑不定,面面相覷:畫舫行到小船附近時,有人看見孟云暉站在船頭和一個苗條清秀的小娘子講話,態度十分親近,以為對方和孟云暉關系匪淺,連忙報與和孟云暉有間隙的金大少爺聽了。 金大少爺一聽,立刻盤算著要給孟云暉一點厲害瞧瞧。他們也沒真想把孟云暉怎么樣,不過打量著李綺節身形高挑,以為她是個已經及笄的少女,多半臉皮薄,忌諱多,所以故意撞上小船,想害她和孟云暉一起跌進大江里,然后他們就能拿這個要挾孟云暉,讓孟云暉乖乖向金大少爺服軟。 至于一個及笄的小娘子當眾落水的后果會是什么,這幫士子們根本沒想過。 李乙在船艙里聽見李綺節竟然出聲指責一幫讀書人的時候,又氣又怒,氣的是讀書人不安好心,故意撞上他們的小船,想看他們出丑;怒的是李綺節果然年紀越長,脾氣越犟,一點分寸禮儀都不顧,貿然和外人爭吵,長此以往,她遲早會闖下大禍,把頭頂的青天捅出個大窟窿! 可怒氣之下,又隱隱有些快意,他李乙的女兒,頂天立地,在讀書人面前也不會怯場,如果三娘是個男兒身,必定能把那幫讀書人駁斥一通,罵得抬不起頭! 一時之間,擔心憂慮,和欣慰驕傲輪番涌上李乙的心頭,其中又夾雜有幾絲沉痛和惋惜,滋味難明。 等聽李綺節在外假哭,李乙知道該到自己出面收場了,理一理衣襟,掀開藍布簾子,沉聲道:“誰人欺負我兒?“ ☆、第33章 嚇人 李乙甫一露面,畫舫上的一眾學子們頓時啞然失聲。 原因無他,只因李乙是已近不惑之年的長者,而且著一身苧麻道袍,氣度不凡,看上去不似那些卑微膽怯的普通老百姓,能夠容他們隨意譏笑取樂。 儒家學者奉行仁、義、禮、智、信,其中禮治的根本基礎是貴賤尊卑、長幼有序,學子們整日之乎者也,自然不敢不敬尊長。 有幾人連忙后退兩步,躲到其他人身后,免得李乙認出他們。 李乙一出聲,李綺節立刻以袖掩面,躲進船艙。她不怕和學子們起爭執,但也明白適可而止的道理,現在不是她強出頭的時候。 寶珠是個丫頭,不怕拋頭露面,扒在船舷邊,大聲道:“官人,那些人都是縣里的學生!“ 寶珠不懂學生的涵義,以為所有戴頭巾、穿長衫的讀書人都能被稱作學生,其實船上的一眾公子中只有兩三名是貨真價實的縣學學生,其他人還未能考取功名。 李乙冷笑一聲,沉聲道:“不知船上的小相公們師從何人?小老想請諸位的先生評評理?!?/br> 自古以來,告狀都是威脅別人的最佳武器。 學生們互望一眼,心中叫苦不迭,不由對撞船的莽撞行為感到追悔莫及。 只是孟云暉和一個未出閣的小娘子,他們當然不怕,別說是故意撞上小舟,就是公然調戲李綺節,他們也不會怯懦,因為李綺節顧忌自己的名聲,不能把他們怎么樣。 但多了一個長輩,事情就棘手了。 如果他們敢對李乙不敬,萬一李乙不依不饒,把事情告到縣學里去,雖然不至于讓他們傷筋動骨,但若是被先生知曉,也是一樁頭疼事。 封建時代對女性太過苛刻,礙于禮教,女人們不得不委曲求全,束縛本性,嚴格遵守三從四德,以此在男尊女卑的大前提下保全自己。 小娘子們愛惜名聲,學子們亦然,他們對自己名聲的重視程度,不在小娘子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