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節
說罷,王澄緩慢的往下倒,王敦一把扶住他,慢慢將人放到地上,此時他想將劍拔出來,卻發現手在發抖,他緩了好一會兒才發狠的將劍拔出,沉下聲音道:“傳告天下,王澄勾結流民帥杜弢作亂,現已伏誅,敬告天下,誰再依附杜弢,殺無赦!” 眾人齊聲應下。 王敦冷聲道:“將所有同謀誅殺?!?/br> 護衛們領命,立即出去誅殺王澄的護衛。 王澄的護衛們都是懵逼的,一邊回擊,一邊想要進去救王澄,他們并不知道王澄已經死了。 等從那些護衛的口中窺到真相,為首的護衛立即大聲道:“逃出去,所有人分散逃,快回去告訴女郎!” 同時有護衛大聲喊道:“讓女郎為二老爺報仇!” 他們都是王衍這一支的部曲,王衍死后,家中的部曲一分為二,一大半聽從王玄調遣,一小半則認王澄為主。 但在他們心里,王澄和王玄是一家的。 王敦竟敢誅殺王澄,簡直喪心病狂,以下犯上。 要知道,王氏是以王衍這一支為主的,即便王衍死了,他弟弟和兒女都還在呢,王敦一個旁支怎敢殺王澄? 最后還是有護衛殺了出去,他們對視一眼,沒有說話,直接四散開逃,能逃一個是一個,王澄被王敦謀殺的消息一定要帶回去。 王儀風和王玄不會放過王敦的。 王四娘派來的隨從便是其中一個,他胸前中了一刀,他躲過追蹤,找地方粗粗包扎了一下傷口,立即就要逃出城去,但才到城門口,就見有士兵趕來看守住城門,直接大門一關,不許人再出入。 他咬了咬牙,只能轉身又躲進巷子里。 王澄身死的消息沒幾天便傳遍揚州和荊州,同時以兩州為圓向四方輻射而去。 在荊州的王四娘聽到消息,先是以為是謠言,“不知是誰造的謠言,想要我們王氏內斗?想得美!” 待外面的傳言越來越烈,甚至有人說,是王敦親口斷言王澄勾結杜弢作亂,因此被斬殺。 王四娘漸漸沉默下來,扭頭問左右,“我們多久沒收到叔父的信了?” 心腹忐忑的回道:“五天了?!?/br> 王四娘臉色陰沉,道:“派人去揚州找一找,務必查清謠言是從何處起的,讓叔父給我寫封信?!?/br> 心腹應下,但才離開不到半個時辰就回來了,他讓人抬了一個半身是血的人回來,“使君,跟著王公的護衛回來了?!?/br> 中原陷入一片戰亂中時,荊州刺史王儀風因其叔父王澄的死暴怒,問罪王敦,并布告天下,認為瑯琊王倒行逆施,私心甚重,為私利不顧天下百姓死活,謀殺與他政見不同的臣子名士。 此事傳遍天下,不少人都質疑王敦行兇的理由,并不相信王澄會勾結杜弢。 笑死了,王澄會勾結杜弢嗎?他們倆人不是死敵嗎? 杜弢是誰啊,他是蜀地人,去年蜀地產生了大量的流民,為了活命,流民們涌入荊湘兩地。 流民的到來使兩地百姓日子越發艱難,同時盜竊一類事情頻發,于是本就看不起蜀地流民的兩地百姓更加抵觸流民,尤其是士族一級。 先是湘州刺史荀眺盡誅流民,然后是當時的荊州刺史王澄,也派兵屠殺流民,最后蜀地流民們聯合起來推舉杜弢為首領,跟著王澄和荀眺打得你死我活。 當然,杜弢贏了,王澄這個只是躺在酒池里下令的刺史慘敗,所以王四娘才來給他收拾爛攤子。 王四娘沒和杜弢打,而是以安撫為主,答應要給他們撥地方安頓,雙方暫時安歇。 她選定的地方就在和揚州接壤的地方,因為和當地百姓關系緊張,有不少流民離開杜弢自己向揚州一帶流亡。 第847章 推卸 杜弢也不太滿意王四娘給的地方,所以帶人到鄱陽湖一帶去討生活,他們覺得鄱陽湖的地更好種植,想在那里安頓下來。 王四娘甚至替他和鄱陽郡郡守商議,給他們一塊地安頓,但王敦想要收伏揚州其他郡縣,就借口杜弢是反賊,跑來剿滅他。 本來已經慢慢平息下來的流民之亂才又冒頭起來。 本來王四娘只是居中勸和,這件事說和她相關,其實卻沒多大關系,因為鄱陽郡是在揚州境內,不屬荊州管轄。 但和她無關吧,她和杜弢又能說得上一些話,受趙含章的影響,她認為此時只要不是外敵,都可以暫時放下矛盾。 可現在不一樣了,王四娘直接聯系杜弢,要與他合作,你不是想安置流民嗎,行啊,我們合作,把鄱陽郡,豫章郡,各種郡,凡是揚州的地盤都打下來,我和趙刺史進言,封你一塊地安置你手下的人。 杜弢正被王敦壓著打,聞言立即同意,帶人正式投奔趙含章。 王導人在建鄴,先是聽說王敦殺了王澄,還未來得及從驚怒中回神,立即就聽說王儀風招降杜弢,要打揚州。 王導忍不住跺足懊悔,“不該讓他們二人碰到一處的,處仲怎如此沖動,平子,平子……” 念著王澄的字,王導忍不住淚如雨下,他是真的傷心,雖然他們道不同,卻是兄弟,何至于為了一點分歧就要殺人的? 左右心腹也心中惶惶,猜測道:“王平子性傲嘴毒,或許是與處仲起了紛爭,處仲一怒之下沒控制住……” “不可能,”王導道:“處仲雖沖動了些,卻不是如此魯莽之人?!?/br> 他略一想便明白了,落淚道:“只怕還是為了南北之爭。焉有因為政見不和就殺害親人的?處仲怕是不能服眾,揚州危矣,處仲危矣?!?/br> 果然,王敦殺王澄的借口天下人并不認同,連本來投向瑯琊王的人都忍不住心中犯嘀咕。 王澄是王家子,又是王敦的堂兄,他都能因為政見不和殺人,那要換做他們…… 官場上,總有意見不一的時候,自古以來,因為政見不一死的人還少嗎? 但再爭斗,殺人總需要一個恰當的理由,或貪污,或當政失利,沒有錯誤,那就引誘對方犯錯,再借口殺之。 沒有像王敦這樣,直接殺人,再找一個一聽就不能令人信服的借口栽贓的。 此時的道德已經很低了,王敦此舉又拉低了道德線,從此以后,同陣營的臣屬間是不是一政見不和就可互相攻殺? 此舉太過惡劣,必須遏制。 因為王敦之舉,世人便順著懷疑起瑯琊王來。 王敦如此殘忍的殺害兄長,是不是受瑯琊王指使? 因為王澄死而暗暗高興的瑯琊王:…… 王導不得不出面,請瑯琊王召回王敦,并重罰他,“只有如此才能救處仲,才能平息趙含章和王儀風的怒火?!?/br> 他道:“雖然南北總有一戰,但此時,我們不能與趙含章由暗斗轉為明爭,太子在她那里,她又正抗擊匈奴,一旦交兵,盟主聲譽大損啊?!?/br> 瑯琊王可以堅持不北伐,先統一內部,但絕對不能在趙含章抗擊匈奴時和她打起來,不然,就算他們有部分權臣支持,天下人的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他們。 晉立國以來的禍端,不就是因為立國不正嗎? 瑯琊王總算領悟到此事的危急,不由團團轉,問道:“那王儀風和趙含章一樣,霸道得很,又是婦人之怒,哪里能聽人勸?她一定要打揚州怎么辦?難道我們一味的后退嗎?” “婦人也是深明大義的,”王導略微不悅,但依舊溫和的道:“盟主暫歇,我去和王儀風談?!?/br> 瑯琊王就松了一口氣,笑道:“茂宏大才,又是她叔叔,一定能勸服她?!?/br> 王導就搖頭道:“我雖是她叔叔,但也是同僚,既是談國事,只論私情不夠?!?/br> 瑯琊王愣了一下便問:“茂宏想怎么談?” 王導沉默了一下后道:“局勢起了變化,此時我們再堅持先安內已然不妥,盟主,不如出兵助趙含章平定北方?!?/br> 瑯琊王臉色一冷,沉吟片刻后道:“趙含章若平定北方,這天下還有我們的容身之處嗎?” 趙含章只要一定北方,第一件事怕就是殺了他吧? 她有太子在手,哪怕他沒承認,但天下大部分人都認同了,到時候她連理由都不用找,直接以皇帝的借口殺他,他能打得過她嗎? 以現在雙方的實力對比,用腳指頭想也知道他打不過。 他現在倚仗的不就是北方匈奴作亂,趙含章全部兵力都用來對付匈奴,無暇他顧嗎? 王導認為這是便宜之計,世局總是變化,誰知道以后會怎么樣呢? 但現下,瑯琊王不能失去民心。 瑯琊王卻不這么想,他覺得王導這是在轉嫁危險,把屬于王敦的危險轉嫁到了他身上。 他斟酌了一下,“說到底,此事是王敦一人所為,或許王澄真的勾結了杜弢呢?不如派人去查探一番,不管是與不是,查過便可知?!?/br> 王導聽出了瑯琊王的言下之意,臉上的淡笑漸漸消失,沉默下來,片刻后,他沒有過多辯解,應下后行禮告退。 回到家中,王導便坐在敞軒的席子上發呆。 曹淑路過看見,就問他,“何事這樣煩憂?” 對妻子,王導放松許多,他憂傷的嘆了一口氣,有些許心灰意冷,“平子的顧慮不無道理?!?/br> 將瑯琊王要放棄王敦的事和妻子說了。 瑯琊王顯然不愿承擔王敦殺王澄的風險,只想把這事界限在王敦和王澄的矛盾之間,那就不是利益之爭,而是私人爭斗,是一起謀殺案。 可這樣一來,王敦不僅聲名受損,恐怕趙含章還會問罪王敦,到時候他連命都保不住。 現在王導就很懷疑,如果趙含章讓瑯琊王交出王敦,瑯琊王會不會把王敦的頭顱送去蒙縣。 說實在話,王導選擇瑯琊王,一是為了大晉,他是真心覺得瑯琊王可以讓大晉趨于安定,倒不是瑯琊王多有才,而是他是正常的成人,他有兵,有人; 二是為了王氏,如今天下大亂,多少士族在戰爭中灰飛煙滅,他想保全家族,永久不衰啊。 這就需要瑯琊王對他和王氏有感恩之心,他將他和家人的性命都拿出來賭在瑯琊王身上,不是為了讓他在遇到困難時就把家人丟出去頂鍋的。 第848章 夫妻 王導了解王敦,他沖動,但最重義氣,如果不是為了他們這一方的利益,即便和王澄再不好,他也不會動手殺人。 王導甚至有懷疑,王敦殺王澄是出自瑯琊王的暗示。 他們為瑯琊王鞠躬盡瘁,但如果瑯琊王不能為他們頂風遮雨,他們還值得這么做嗎? 曹淑簡單多了,直接問道:“為何趙含章不能做曹公呢?” 王導沉默許久后道:“只怕她不是想做曹公,而是要做魏高祖?!?/br> “做就做吧,”曹淑對大晉可沒多少忠心,她很看不起司馬一家,直接道:“天下若是她平定的,她做皇帝有何不可?” “阿龍,司馬一家有什么值得你死忠的?若不為忠,當選有德有能者效勞,你怕她平定北方后重復前面幾十年的亂勢,那你讓她當皇帝就是了,她自己當了皇帝,無人與她相爭,自然也沒有所謂的禍亂天下了?!?/br> 王導忍不住道:“你這是想當然耳,你可知趙含章不喜氏族,自她當政豫州,豫州就少有氏族能出頭?!?/br> “那不是考試任才嗎?氏族子弟,個個從三五歲開始啟蒙,論書籍,論名師,寒門子弟如何能與我們相比?就這都考不過寒門庶族,那不是腦子有問題嗎?”曹淑道:“既然腦子有問題那就好好在家待著,少出去禍亂天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