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少年初識愁滋味在成吉思汗出世前,蒙古諸部混戰不已,社會極不安定。加上金朝統治者挑撥離間和迫害,更加深了蒙古人民的苦難。蒙古各部流浪荒漠,不得安居,對金朝統治者“怨入骨髓”。在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下,人們都渴望和平安定,期待有一個強大的中心力量來領導全蒙古的統一,加強反抗金朝民族壓迫的力量,結束分崩離析的局面。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公元1162年—公元1227年),出生在蒙古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他是合不勒汗的曾孫,也速該把阿禿兒的長子。 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由于遭到塔塔兒部的謀害而早死,家道中落。鐵木真幼年時期,經歷了顛沛無依的生活遭遇。 鐵木真九歲時,其父也速該讓塔塔兒部的人毒死。孛兒只斤氏族失去首領,許多奴隸和屬民改投其他勢力較強的部族,甚至連一些乞顏氏的貴族也離開了鐵木真和他的寡母去依附強大的泰赤烏氏了。少年鐵木真一家頓時陷入困境,母親訶額倫帶著幾個孩子和僅剩下的少數部眾住在斡難河上游不兒罕山一帶,過著困苦的生活。他們經常只能靠采集野果、挖野菜、草根過日子。母親含辛茹苦,艱難度日,困難撫育自己的孩子。 鐵木真從小就很聰明懂事,在艱苦歲月的磨煉下,逐漸長大成人。他長得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有神,養成了不怕困難的堅強性格和善于觀察事物、富于謀略的杰出才能。 第一次遇難泰赤烏氏族的首領擔心鐵木真長大后會報仇,就糾集族眾襲擊鐵木真的駐地,企圖除掉鐵木真。泰赤烏氏包圍了鐵木真一家,他們揚言,只要交出鐵木真一人就行。鐵木真為了不使家人和族眾受難,就孤身一人逃往高山密林之中。 泰赤烏氏人緊追不舍,把山林包圍起來,又在各個路口布置了崗哨。鐵木真在密林中整整躲了七天七夜,什么吃的也沒有,只以草根野菜充饑。到后來,他實在忍受不下去了,便走出密林,結果被泰赤烏氏人抓住了。 鐵木真被套上木枷,送往泰赤烏氏的營地。他們百般嘲笑、侮辱鐵木真,鐵木真只是咬著牙,默默地忍受著一切。一天晚上,鐵木真乘看守不注意跑了出來,卻又被泰赤烏氏的屬民鎖兒罕失剌發現了。但是鎖兒罕失剌并沒有聲張,而是偷著對鐵木真說:“你有出類拔萃的卓越才干,他們嫉恨你。你就藏在這里,我不泄露給別人?!苯又?,他又說服部眾,停止了搜捕。 第二天,無法脫身的鐵木真又找到鎖兒罕失剌,請求把自己藏起來。鎖兒罕失剌的兒子解下鐵木真帶的枷鎖投進火里,把他藏在裝羊毛的車上,并囑咐meimei合答安好好照料他。在鎖兒罕失剌的救助下,鐵木真騎馬逃走,與母親會合。 這是鐵木真早年第一次遇難。 奪回愛妻此后不久,鐵木真又遭遇了兩次大難。一次是幾個強盜偷搶鐵木真的馬匹,鐵木真奮勇追趕,獨自與強盜展開了激烈的搏斗。途中遇到了阿魯剌氏族納忽伯顏的兒子博爾術和他同心協力才殺退了強盜,奪回了馬匹。從此二人結成終身相助的莫逆之交。 第三次遇難,是在鐵木真新婚后不久。篾兒乞部為了報仇,突然襲擊鐵木真。鐵木真沒有力量抵抗,只好指揮家人和部族逃進了深山,才躲過一場劫難。由于撤退倉促,他的妻子孛兒帖被篾兒乞人擄去了。 鐵木真悲痛不已,決心救出妻子。他知道自己兵力不夠,就向克烈部的首領王罕請求支援。在這之前,也就是鐵木真在娶了妻子孛兒帖的時候,鐵木真為了擴充實力、振興家族,曾把妻子的珍貴嫁妝黑貂皮獻給了克烈部首領王罕,并認王罕為義父,取得了王罕的信任。當時,王罕就答應鐵木真愿意為他收集離去的部眾,幫助他把孛兒只斤部再建立起來。如今,鐵木真遇到困難,就請王罕幫忙,王罕一口答應了。 鐵木真又去借札答闌部的人馬。札答闌部的首領札木合是鐵木真小時的朋友,一見鐵木真求援,立即表示同意。 于是,鐵木真在王罕、札木合的幫助下,出動聯軍,進攻篾兒乞人的駐地,把篾兒乞人打得潰不成軍,狼狽而逃。鐵木真救回了自己的妻子,還俘虜了許多篾兒乞人。 這一仗,顯示了鐵木真的政治才能。他乘擊敗篾兒乞人的機會,收攏和團結了一批人,組成了自己的軍隊,從此走向了興旺發展的道路。 壯大力量、成為可汗在王罕的蔭護下,鐵木真開始積聚力量。他先收下了折里麥,后又有很多自由的騎士、勇敢善戰的勇士接踵而來,鐵木真周圍群英匯集,積蓄著力量。 一兩年后,鐵木真擺脫了對札木合的依附,從斡難河中游的札木合營地遷到怯綠連河上游的桑沽兒小河,獨立建營。鐵木真不問出身,善于容眾,吸引了很多弱小的氏族,被大家擁戴為領袖,表示愿為他去“砍斷逞氣力者的頸項,劈開逞雄勇者的胸膛”,這些人后來都成了鐵木真的親信。一些原來有名望的乞顏貴族也向鐵木真靠攏。合不勒汗的長支主兒乞氏的撒察別乞、泰出,忽圖剌汗之子拙赤汗和阿勒壇,也速該之弟答里臺斡赤斤,兄捏坤太子之子忽察兒等人不愿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挾其部眾回到鐵木真身邊。他們在部族長聯合會議上,共同推舉擁有較強勢力的鐵木真為可汗,并表示服從。 鐵木真經貴族會議推舉為可汗,立即建立起一套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制度。他任命最早追隨他的親信那可兒、博爾術和折里麥為總管,并分設了主管不同部門的十種職務。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員,除其弟外幾乎全是他的親信。通過這套制度,鐵木真組成了一支以那可兒為核心的精悍隊伍。他制定并實施嚴格的紀律和制度,以便使他們更適合于大兵團活動,從而為統一蒙古奠定了基礎。統一蒙古的天可汗鐵木真經過長期征戰,初步完成統一事業。后被推舉為“汗”,尊稱成吉思汗。 找到靠山本來,“蒙古”一詞早先只是指蒙古草原中的一個部落,自鐵木真統一各部之后,大漠南北概稱為蒙古地區,所轄各個部的居民統稱為蒙古人,“蒙古”一詞始成為各部的共同名稱。 新建立的以鐵木真為首領的乞顏氏政權,只控制著怯連綠河上游的一小塊地方,部眾也不很多。鐵木真知道,要擴張自己的勢力,還必須繼續依靠強大的克烈部首領的支持。于是,在鐵木真就任可汗后,他立即派使臣向王罕報告此事。王罕對自己的干兒子繼承汗位非常滿意,欣然允許。 消除內憂十三翼之戰以后,鐵木真針對泰赤烏氏內無統紀、互爭雄長、矛盾重重的現實,采取了籠絡人心、分化瓦解的作法。在圍獵中,甚至故意將野獸驅入泰赤烏的獵場,讓他們獲利,然后與之結盟。 塔塔兒本是金朝的屬部,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他們劫奪了金人的羊馬之后反叛。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當塔塔兒人逃奔到斡里札河時,鐵木真以為父祖復仇的名義要求王罕出兵,并同金軍兵合一處,將塔塔兒人圍殲。古代風景畫鑒賞塔塔兒人以前曾把蒙古部的首領抓住獻給金朝處死了。因此,這次勝利實現了蒙古部落復仇的愿望,大大提高了鐵木真的威望。同時,金朝還授予鐵木真以“扎兀惕忽星”(諸部統領)的稱號,使鐵木真成為蒙古部名正言順的首領。他的政治權力大大提高,從此可以用朝廷命官的身份號令蒙古部眾和統轄其他貴族了。 在戰爭之前,乞顏氏貴族內部的矛盾已經暴露。撒察別乞等人雖然推舉鐵木真為汗,但他們并不愿意服從他的管轄,而是一直懷有爭奪權位的野心。特別是攻打塔塔兒時,撒察別乞等不僅不聽號令,反而乘機劫掠了鐵木真的老營。戰爭結束后,鐵木真乘勝興師問罪,主兒乞氏在怯綠連河附近被徹底擊潰,其部民牧地全被吞并。 撒察別乞和泰出兩個人也被捕獲,鐵木真責以背棄盟誓,將其處死。 征戰草原消除了內部的叛亂之后,鐵木真從此開始不斷削弱舊貴族的權力和地位,迫使他們從屬于自己,從而在他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為創建帝國,鐵木真與王罕會于薩里川,共同發兵攻打泰赤烏。經過激戰,泰赤烏氏被擊潰,其首領塔兒忽臺等被殺。 此后,王罕和鐵木真的進攻目標轉向東部富饒的呼倫貝爾草原。合答斤、散只兀部落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王罕、鐵木真,最終也遭到失敗,其部眾、牲畜多被王罕、鐵木真兼并掠奪而去。 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札木合搜羅一批敗散的貴族包括塔塔兒、弘吉剌、泰赤烏等共11個部族的首領,在忽蘭也兒吉集會,結成了一個松散的聯盟,討伐王罕與鐵木真。因戰斗激烈,鐵木真脖頸血管被射傷,血流如注。部將折里麥用嘴吮血,精心守護。他又赤身裸體潛入敵陣,取回酸奶,終于挽救了鐵木真的性命。 第二天,曾救助過鐵木真的鎖兒罕失剌領著只兒豁阿歹前來歸順。只兒豁阿歹爽直地說:“從山上射傷你的就是我。如果你讓我死,只不過濺污手掌大的一塊土地。倘若饒我一命,我將為可汗赴湯蹈火?!?/br> 鐵木真非常喜歡這種直率和勇氣的人:“作為敵人的人,總是避而不談自己殺過人,采取過敵對行動。而你卻直率相告,毫無忌諱,真可以作朋友?!辫F木真又說:“那你就把只兒豁阿歹改作哲別(箭鏃之意)吧?!敝?,哲別成了一名驍勇善戰的猛將。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鐵木真的武力更加充實,經過一場激戰,徹底殲滅宿敵塔塔兒部,報了殺父之仇。從此,蒙古高原富饒的東部土地和眾多部落幾乎全都歸并在鐵木真統治之下,其勢力愈益強大起來。 收局之爭王罕對這一新興勢力的發展過猛有所顧慮。鐵木真曾為長子術赤向王罕之子桑昆的女兒求婚,結果被拒絕。驕橫自大的王罕仍未把鐵木真當成平等的同盟者,雙方關系逐漸惡化。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春,王罕父子偽許婚約,邀請鐵木真赴宴,想乘機殺了他。鐵木真信以為真,帶領十名隨從前去。行至中途被知悉內情的王罕部下蒙力克勸阻。 桑昆知道jian計泄露,準備偷襲鐵木真。這件事又被在阿勒壇的弟弟也客扯連家放牧馬群的巴歹和啟昔禮聽到,他們連夜馳報鐵木真。王罕發兵來襲,鐵木真倉促整軍迎敵,大戰于合蘭真沙陀之地。鐵木真當時仍處于劣勢,雖經苦戰,抵擋了一陣,但終因寡不敵眾,隊伍潰散。 合蘭真沙陀之戰是鐵木真平生最艱苦的一場戰斗,是他第一次單獨與蒙古高原上最強大的貴族勢力進行較量。失利以后他一面遣派使者歷數王罕背盟棄約諸事,并請求媾和;一面利用喘息時機,休養士馬,收集部眾,駐扎在班朱尼河。他與追隨的伙伴們一起盟誓:“如果我取得天下,我將與你們同甘苦、共命運。若違背誓言,就像這河水一樣?!?/br> 經過短時期積聚,鐵木真的軍事力量又迅速發展。鐵木真探知王罕正搭起金帳,大擺宴席,毫無戒備,遂用偷襲戰術秘密包圍折運都山王罕駐地,發動突襲。經過三晝夜激戰,王罕父子終因力不能支,落荒而逃。 完成統一消滅了以王罕為首的蒙古諸部中最為強大的克烈部及其部眾,是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部首領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論功行賞、封地分民之后,他的勢力范圍已與西部的乃蠻部接界了。 由于乃蠻部是當時蒙古高原上唯一還有力量能與鐵木真抗衡的部族,所以鐵木真早已將乃蠻部確定為下一個進攻目標。他對軍隊進行了整編,并建立了護衛軍。軍隊的整編和護衛軍的建立,使鐵木真的軍隊成為一支紀律嚴明、高度集中的武裝力量。它不僅加強了鐵木真的權力,而且使追隨他的將領們得到了大小官職,從而更忠誠、更勇猛地為他的“帝業”戰斗。 經過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和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的兩次大戰役,鐵木真終于戰勝了乃蠻部落。至此,鐵木真終于統一了蒙古高原。蒙古帝國的制度蒙古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壯大,這和成吉思汗實行的各種制度是分不開的。 統治制度成吉思汗為了鞏固統一,加強統治,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軍事制度。當時的蒙古國是一個軍事行政的聯合體,建立在軍事編制和領戶分封的基礎之上。 它按照十進制的辦法,把蒙古各部牧民統一劃分為十戶、百戶、千戶、萬戶,打破了原來的氏族組織,并相應地設立了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萬戶長。 在這個軍事編制的基礎上又建立了領戶分封制。萬戶長和千戶長由成吉思汗直接任命分封。 萬戶長和千戶長按其等級高低,領有一定范圍的大小不同的疆域作為封地,并領有封地內數量不等的封戶,成為大小領主。享受領戶分封的是宗親和異姓功臣。 怯薛制度在軍事編制中特別值得提到的是怯薛制度。鐵木真在稱汗之后,下令挑選各部貴族子弟及“自身人”(自由民)中古代風景畫鑒賞“有技能、身體健全者”,組成一支一萬人的怯薛。這支軍隊由他直接指揮,駐扎在他的大斡耳朵(殿帳)周圍,分為四班,由四個親信的那可兒任怯薛長,每三日輪流值班。這是蒙古軍的精銳,也是對地方加強控制的主要武裝力量。 其次,成吉思汗下令把許多習慣法固定下來,編成法典,稱為“大札撒”。任命他的末弟失吉忽禿忽為全國最高斷事官(蒙語為也可札魯花赤)。 他發表的訓話和命令編為《訓言》,也具有法律效力。此外,在行政組織上,如掌印、狩獵、馬匹和牲畜的管理,軍務的總管,軍需的供應等,也都定下制度,責成專人負責,初步形成了一套行政管理的體系。 蒙古文的形成在意識形態方面,成吉思汗意識到宗教對政治的作用。當時在蒙古游牧社會中,薩蠻教巫師稱為“別乞”,最有勢力,是最高僧侶。成吉思汗委任兀孫老翁為別乞,使宗教領袖成為國家高級神職人員,為他的統治服務。 12世紀時,乃蠻部人已直接向鄰近的畏兀人學得了文字拼寫的方法,用以紀錄蒙古語。當時畏兀人用的是粟特體突厥文字母,這種蒙文習慣上稱為畏兀體蒙古文。成吉思汗本人不懂蒙古文,但他在征服乃蠻后,令被俘的乃蠻掌印官畏兀人塔塔統阿教導蒙古青年讀和寫。從此蒙古有了文字和印信。成吉思汗的“大札撒”(法令)和“必里克”(訓言)就是用這種文字記錄下來的。風雨皇后孛兒貼孛兒帖作為蒙古汗國的皇后,成吉思汗的正妻,備受成吉思汗喜愛。 青梅竹馬公元1170年,9歲的鐵木真與10歲的孛兒帖在“金秋打籽”之季,由父母做主定了娃娃親。本該留在德薛禪家做贅婿的小鐵木真因父親也速該的中毒死亡而不得不離開孛兒帖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挑起家庭的重擔。被族人拋棄的鐵木真一家生活十分艱苦,靠堅強的訶額倫母親挖野菜、草根來喂養幾個年幼的孩子。其間,鐵木真差點兒被泰赤烏人殺害,幸得鎖兒罕失剌救助才得以逃脫虎口。鐵木真在苦難的生活中一天天長大了,于公元1179年“亥豬多子之年”與健壯美麗的少女孛兒帖喜結良緣。兩個年輕人沉浸在蜜月的歡樂之中,卻不知厄運正悄悄地來到他們的身邊。 歷經坎坷雨季的一天早晨,天色蒼黃還沒有大亮,人們正在酣睡,大地上響起了震顫的聲音,是一隊300人的蔑兒乞人找到鐵木真一家報仇來了,因為訶額倫應是蔑兒乞人首領脫黑脫阿的弟弟也客赤列都的妻子。大地震顫的聲音被老仆人豁阿黑臣聽到了,她把全家都快速的叫起來。 鐵木真母子六人(鐵木真、訶額倫懷抱帖木侖算一人、合撒兒、合赤溫、別勒古臺、帖木格)和那可兒博爾術、者勒篾每人騎上一匹馬,另備一匹做從馬,鐵木真家里的九匹馬一下子就分光了。只剩下新娘孛兒帖、別勒古臺的母親和老仆人豁阿黑臣無馬可騎,難以逃跑。鐵木真狠心丟下孛兒帖,保護著父母兄弟向不兒罕山逃去。 孛兒帖只好坐在牛車里,與豁阿黑臣逃命。但是牛車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很快便被蔑兒乞人的軍隊追上了。當頭一人問駕車的豁阿黑臣,你是什么人?豁阿黑臣說:“我是鐵木真家里剪羊毛的,我如今回家里去?!蹦腔镘娙吮或_過去了,豁阿黑臣急忙猛抽花牛,車子飛速跑起來。不料,車子碰上了一塊大石頭,車軸斷了。那伙軍人又抓了別勒古臺的母親回來,這次他們提高了警惕,從車中搜出了美麗動人的孛兒帖。由于不兒罕山周圍都是陷泥險林,蔑兒乞人無法進山抓住鐵木真,只好帶著3個被抓獲的婦女回去了。 他們相互安慰說:“奪要訶額倫的仇,已將鐵木真的妻拿了,這仇也報了?!睘榱藞髲鸵菜僭?,脫黑脫阿強迫孛兒帖與也客赤列都的弟弟赤勒格兒結婚。孛兒帖無力反抗,只好聽天由命,等待鐵木真前來搭救。 借兵奪妻借兵奪妻孛兒帖是被三姓蔑兒乞人搶走的,他們是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要從他們手中搶回孛兒帖,不能只憑少數人的力量,必須有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如何組織起這樣的一支軍隊呢?這也成為鐵木真從患難中崛起的契機。鐵木真無法靠本氏族成員來編制軍隊,因為他的同族成員已拋棄了他。鐵木真唯一可以依靠的便是他的“安答”了。 “安答”者,“義兄弟”也,“猶言盟友也”。由于貧富差別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的加劇,這種“安答”關系已發生了根本變化,成為不同氏族的人在利害關系一致時的相互利用。結交安答的目的在于聯合盟友,擴充勢力,以便進行掠奪和自衛。鐵木真現在就利用這種關系來組建軍隊。他結婚時,曾將岳母搠擅夫人帶來的珍貴禮物——黑貂端罩(黑貂皮做的短大衣,不沾水,不落雪),送給了“安答”或“義父”——王罕,克烈部的首領。王罕得到了這件珍貴的禮物,興奮地對鐵木真說:“你離了的百姓,我與你收拾。漫散了的百姓,我與你完聚。我心里好生記著?!?/br> 現在鐵木真就來求王罕幫他救妻。因王罕七歲時,被蔑兒乞人掠去舂米,對蔑兒乞人懷恨在心,所以很痛快地答應了:“去年你與我將貂鼠襖子送時,我曾說離散了的百姓,我與你收聚。我心常記著有來。如今我依著那言語,將蔑兒乞滅著?!辈⒔ㄗh鐵木真聯合札木合一起進攻。札木合與鐵木真是從小玩到大的伙伴,曾數次結為安答,根據蒙古傳統,結為安答后,要同生死,不相棄。因此,札木合也同意幫助鐵木真,并幫助鐵木真將也速該的百姓收集了1萬人,鐵木真從此有了自己的百姓和軍隊。王罕、札木合和鐵木真聚集了4萬人的軍隊,以壓倒性的優勢向蔑兒乞人發起了進攻,蔑兒乞人大敗而逃。鐵木真奪回了失去9個月之久的孛兒帖,并盡誅圍困他的300個蔑兒乞人。 無情未必真男兒孛兒帖雖然搶回來了,但當初蔑兒乞人猝然侵入的時候,鐵木真將她干脆地拋棄了,鐵木真心里始終感覺愧對妻子,所以當孛兒帖被奪回不久便生下術赤被人議論時,鐵木真并不曾責怪她一句。 對于術赤,鐵木真既不十分親近他,但也不鄙視他,足見他對孛兒帖的愧疚之深!是啊,連外人都有馬騎,還備有一匹從馬,卻不肯讓新婚的孛兒帖騎,鐵木真該對孛兒帖的犧牲做出多大的補償才能彌補孛兒帖的傷心??!誰能猜想,孛兒帖一個人坐牛車逃跑時,心里沒有恨意?沒有對鐵木真的失望?盡管史書不會記載,但時隔千年,我們仍能感受到孛兒帖在牛車里無助而恐懼地哭泣。 孛兒帖在鐵木真最落魄時嫁給了他,雖然被人搶去為妻,卻仍愛著鐵木真,在他一生的事業中,忠心服侍他。鐵木真也是知思必報的真漢子,一生尊重自己的妻子,并不因極度寵愛自己的妃子而薄情于她。大概鐵木真心中的愧疚是他一生珍愛孛兒帖的重要原因吧。六征西夏成吉思汗在攻金之前,為了免于受到西夏的牽制,決定先用兵西夏。 為什么選擇西夏開刀西夏自公元1038年元吳建國至公元1227年被蒙古滅亡,經歷了大約200年的時間。西夏與蒙古素無恩怨,亦無瓜葛,成吉思汗為什么連續發動6次征伐西夏的戰爭,必使其國破人亡,才肯善罷干休呢? 這得從西夏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當時的歷史環境來分析。西夏位于黃河以西,因此又被人稱為“河西,其國土狹小,方二萬公里”,其轄境相當于今寧夏、甘肅以及青海、陜西等部分地區,北靠蒙古,西連西遼,東鄰金國,南界大漠,居于各大國強權之間,是蒙、金必爭的中間地帶,處于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因它東與金接壤,北與蒙只有一漠相隔,助蒙則蒙軍可居高臨下,直抵金朝心臟——河南;助金則可使蒙古腹背受敵,受到左右夾攻,無論蒙古還是金國都不敢輕視西夏的重要戰略地位。 當時,成吉思汗雖然羽翼漸豐,覬覦金國日久,但金國兵多地廣,軍力雄厚,不可小視,所以成吉思汗沒有草率發兵攻金,“未敢輕動也”。在這種勢均力敵的情形之下,西夏的地位日益重要起來。而西夏正與金聯盟,使蒙古備受威脅。成吉思汗要解除后顧之憂,就必須征服西夏,這是成吉思汗對西夏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而且西夏相對于金國勢小力弱,較宜取勝,況且先弱后強、各個擊破的方法,正是成吉思汗一貫的作戰方針。攻取西夏除了戰略決策的需要外,還是很好的物資配備和兵源補充地。西夏“地饒五谷,尤宜稻麥”、“歲無旱澇之虞”,是西部的天然糧倉。除盛產糧食外,西夏的戰馬、乘駱亦相當出名,這對以騎兵作戰的蒙古人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素享盛名的還有西夏的“良弓”與“甲胄”。據《兵策》記載,西夏甲胄“由冷鍛而成,堅滑光瑩,非勁弩可入”。沈括也在《夢溪筆談》中對西夏良弓大加贊賞,“(西夏)神臂弓,最為利器”。戰馬、良弓是蒙古騎兵的最佳配備,西夏的30萬騎兵如果臣屬于成吉思汗,則蒙古騎兵的力量會大大增加,以上這些無疑也是成吉思汗征伐西夏的原因。 試探性進攻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終于發動了對西夏的第一次征伐戰爭。但這次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并未深入其地,僅“拔力吉里寨,經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駝以還”。西夏雖國小力弱,但也曾是能抵抗北宋幾十萬大軍的勁旅。因此成吉思汗的第一次征伐僅是一次以追擊逃敵為借口的抄掠性戰爭,其目的是觀察一下西夏的反應和其軍事實力。這次試探性戰爭,西夏軍隊還未來得及反應,蒙古軍隊已大掠而還了。它造成了西夏朝廷的極度恐慌,甚至導致了一場宮廷政變。 公元1206年,夏桓宗李純佑被廢,李安全繼位,稱夏襄宗。夏襄宗登基后,依然主張聯金抗蒙,自甘為臣,以求共同抗蒙,這無疑是對蒙古的挑釁與威脅。成吉思汗于公元1207年秋,再次出兵征討西夏,歷經數月,“克(西夏重鎮)斡羅孩城”。后因糧草不繼,夏天已到,遂撤軍回蒙避暑。第二次征伐戰爭宣告結束。 嘗到甜頭吃夠了不善攻城之虧的蒙古人,經過一年多的練兵備戰,于公元1209年秋卷土重來,發動了對西夏的第三次征伐戰爭。面對有備而來的蒙古騎兵,西夏軍隊步步為營,頑強抵抗。雙方在黑水城之野擺陣廝殺,西夏軍隊本想依靠人多取勝,但卻忘了自己不是早先的西夏勁旅。長期缺乏訓練的西夏軍隊,交戰不久,便被兇悍的蒙古人沖亂了陣腳,被殺得落花流水、尸橫遍野,落得個副帥被殺、主帥逃跑的可悲下場。蒙古軍隊乘勝輕松攻克西夏重鎮斡羅孩城、克夷門,使得西夏無險可守。 蒙古軍隊如入無人之境,直逼西夏首都中興府下。夏襄宗求救于金,而金章宗已死,衛王永濟懦弱無能,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竟然聲稱:“敵人相攻,吾國之福也”,拒絕出兵救夏。 夏襄宗求救無門,只好困守中興。虧得中興府城高池深,蒙古兵屢攻不下,后來蒙軍竟引貢問之水淹城,但城墻高厚,水不能進,卻差點倒淹了蒙古軍隊。成吉思汗派人前去招降,夏襄宗走投無路,不得已獻女求和。蒙軍掠奪了大量的人民、財物及牲畜滿載而歸。這次戰爭不但解除了蒙古的后顧之憂,而且成為蒙古攻打金國的橋頭堡。 消磨對手第三次征伐戰爭后,蒙軍開始向金國進攻。西夏又發生了一次宮廷政變,夏襄宗李安全被廢而死,夏神宗李遵頊奪取政權。他仇恨金人見死不救,正式宣布與金朝斷交,開始助蒙攻金。 西夏降蒙之后,“合兵攻金,役為藩屬?!痹诿晒爬孟屡c金作戰13年,大小戰役25次,動輒征兵數萬人?!袄^征發日多,(西夏)不堪奔命,禮儀漸疏?!?/br> 當成吉思汗準備西征,派使前來征兵之時,西夏大臣阿沙敢不出口相譏,“氣力既不足,何以稱汗為?”惹得“蒙古主怒,渡河來攻”。蒙古軍隊再次兵臨中興府下,夏神宗走西涼,遣使來降,因成吉思汗急于西征,遂罷兵息戈。第四次征夏戰爭暫告結束,但成吉思汗留下話說:“待西征勝利歸來,卻再理會之?!崩钭耥溩屛挥诖巫永畹峦?,稱夏獻宗。夏獻宗企圖改變依附蒙古、屈辱投降的政策,欲與金重修盟好,共同抗蒙。金國也看到只有兩國聯手,才能自保,他們企圖趁成吉思汗西征之機,“陰結外援,蓄異圖”。 但這一情況還是被成吉思汗知道了,他密令木華黎之子孛魯征討西夏,“斬首萬余級,獲牲口馬駝牛羊數十萬”,又使西夏受到一次沉重打擊。 夏獻宗的錯誤西夏作為一個小國,長期在大國之間的夾縫中生存,只得用投降與對抗的巧妙方針周旋于各國之間,一會聯遼抗宋,一會聯金抗蒙,一會又反過來聯蒙抗金,有時甚至同時臣服于兩國。但這次西夏人分析錯了形勢,在受到孛魯的第五次征討后仍堅持聯金抗蒙。 當成吉思汗西征歸來,看到唐兀惕人乘他不在時變得倔強,動搖于降叛之間。于是他意識到,西夏反復無常,不滅之難以滅金,成吉思汗不顧七年西征的疲勞,毅然發動了對西夏的第六次征伐戰爭。但成吉思汗已64歲,是一位老人了。在一次打獵時,不慎從馬上墜下,生起病來。西夏本應趁此機會言和,卻口出狂言,“要打便打,要作戰便作戰”。惹得成吉思汗狂怒不已:“聽彼出此大言,即死也,亦應就其言而行之?!辈⑾铝钇瞥侵蟆白蕴曝L璋傩罩改干踔疗渥訉O之子孫,盡殄無遺矣?!泵晒糯筌姳謨陕?,從西面和東北夾擊西夏,一路攻城陷鎮,無堅不摧,直奔中興府而去。 蒙古兵沿路燒殺搶掠,西夏人挖洞躲避,幸免者百無一二。戰敗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城池接連丟失,可憐的夏獻宗李德旺早已沒了當年的勇氣,在驚懼中死去。 西夏滅亡西夏南平王李睨在憂患中繼帝位,得知蒙軍正攻靈州,親率50萬大軍前去支援。成吉思汗見西夏傾全國兵力來援,便親自坐鎮指揮,并趁黃河結冰,用弓箭射退援兵,強渡黃河,大敗西夏援軍,攻克靈州城,西夏兵將全軍湮沒。李睨困守中興府,蒙古兵第三次兵臨城下。 公元1227年6月,“帝遣察罕入城,諭以禍?!?。夏王李睨自知西夏已無力與蒙古相抵抗,決心投降蒙古,永不再叛,并“向成吉思汗表示奴隸般的順從”。他請求成吉思汗給他一個月的時間準備,其實是借此觀察成吉思汗的病情,以決定降或不降。 當時,成吉思汗舊傷未愈,又添熱病,果真一月不到便駕金車西去。但成吉思汗料事如神,在留下的三條遺囑中,其中一條便是如何滅西夏的。因為成吉思汗曾發誓,“既死也,亦應就其言而行之?!背杉己姑芰睿骸拔宜乐?,不要發喪、舉哀,好叫唐兀惕人不知我已死。待一月期到,唐兀惕國王和居民從城里出來時,你們可將他們一下子全部消滅掉?!背甲觽円烙嬓惺?。西夏人不見蒙軍舉哀,以為成吉思汗未死,乖乖出城投降,蒙古軍隊一涌而上將他們全部殺死,中興府無一活人。西夏人在抵抗了蒙古4年之后,終于壽終正寢了。 蒙古消滅了西夏,解除了后顧之憂,為南下攻金作好了充分準備?!按酵鳊X寒”,金人已領悟到了,南宋卻還未嘗到苦頭。結果,金亡了,南宋也亡了,歷史的重復有時真簡單的可怕。滅金的野心成吉思汗從蒙古的統一開始便思量著如何向自己最大的敵人下手。 探察金國公元1227年春,成吉思汗見西夏滅亡大局已定,只留少量兵力在夏境等候接收投降,自率主力進入金國西境,攻陷臨洮(今屬甘肅)、洮州(今甘肅臨潭)、河州(今甘肅抱罕)、西寧、德順(今寧夏隆德)等地。 蒙古士兵閏五月,他避暑于六盤山,精心籌劃滅亡金國的軍事大略。 成吉思汗首先考察了蒙金戰爭的新形勢。他得知金國在近十年期間,曾經歷了一段十分艱難曲折的道路。金宣宗完顏殉在權臣術虎高琪cao縱下,為了補償對蒙古作戰的損失,發動了進攻南宋的戰爭。結果卻是勞民傷財,徒傷國力,并且激化了金、宋矛盾,迫使南宋更加向蒙古靠攏,自陷于腹背受敵、四面楚歌的危險境地。后來又在木華黎、孛魯指揮的蒙、漢、虬軍沉重打擊下,疆土日蹙,岌岌可危。 金哀宗完顏守緒于公元1224年即位后,為了集中力量抗蒙,主動停止了攻宋戰爭,重新調整兵力部署,把數十萬主力部隊屯駐潼關附近,并沿黃河兩千余里,分為四段派20萬大軍堅守。擺在成吉思汗面前的就是這樣一種金軍與蒙古軍隔河對峙的局面。 蒙、宋、金的三角關系成吉思汗又考察了南宋與金國的世仇關系。宋朝從公元1126年以來,一直備受金國的欺凌。公元1127年,北宋為金國滅亡。南宋建立后,又屢遭金軍南下攻掠,先后于公元1141年、公元1164年、公元1208年被迫與金國訂立了“紹興和議”、“隆興和議”、“嘉定和議”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宋割讓六個州土地給金國,年年向金國納貢,歲幣由20萬增為30萬,南宋向金國稱伯父。 自從蒙古發動攻金戰爭以后,一向對金國卑躬屈膝的南宋朝廷態度逐漸強硬了起來,并為金國有難而幸災樂禍,乘機停止了向金國交納歲幣。宋、金歷來戰爭的結局,從來都是以金勝、宋敗而告終,唯獨公元1217年至公元1224年的宋金戰爭,南宋因有黃河以北的蒙古軍作為不結盟的盟軍,形成對金軍的南北夾擊之勢,故而取得了勝利。 成吉思汗還仔細地考察了蒙古與南宋的關系。蒙古、南宋之間,初期因有金國、西夏的阻隔,兩國不相鄰、不相屬,也不直接交往。隨著蒙、金戰爭的進程,蒙古和南宋雙方都逐漸把對方當作可以借用的力量,成為不結盟的同盟關系。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在西征中,駐夏鐵門關(原蘇聯俄羅斯杰爾賓特西),曾經親自接見了南宋派來的使者茍夢玉,雙方進行了溝通,在攻打金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和支持。公元1223年,茍夢玉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吉思汗再次接見來使,并且進行密談。史料對二人的會談內容沒有記載,但史家從爾后雙方的言行分析,可能在兩個方面達成協議:第一,蒙、宋雙方都把金國看作共同的敵人,并把對方視為對抗金國的同盟軍;第二,蒙、宋在適當時候聯合起來滅金。 蒙、宋在以后的交往中,因為雙方有著金國這個共同敵人,存在著許多一致性,但因為雙方有著許多根本的利害沖突,又存在著對抗性。所以,蒙、宋關系也時好時壞。 胸有滅敵計公元1227年春,成吉思汗為探察繞道宋境攻金的路線,特遣一支游騎偏師,深入南宋利州路(今四川北部、陜西南部及甘肅東南部一帶),抄掠了“五州”——階州(今甘肅武都縣東)、成州(今甘肅成縣)、西和州(今甘肅西和縣西)、鳳州(今陜西鳳縣東)、天水州(今甘肅天水市西南)。由此,成吉思汗已經十分清楚地洞察了從側后迂回包圍金國都城南京(今河南開封)的進軍路線,但是必須向南宋借道并聯合南宋,這是唯一的出路。 古代風景畫鑒賞于是在成吉思汗的腦海中,一個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的大迂回、大包圍戰略逐步形成了。同年六月,成吉思汗從六盤山移營清水縣(今屬甘肅)的西江。當時天氣酷熱,66歲的成吉思汗患病,發起高燒。自知病情嚴重,活不多久了,而自己苦心謀劃的滅金戰略也只能交由別人去實現,所以召集拖雷及親密部將,把胸中方略口授于眾。 成吉思汗的滅金戰略,大體分為兩個方面: 其一,對蒙、金戰略形勢的客觀、冷靜分析。他說:“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彼J為,鑒于金軍還有主力數十萬,地處要沖,只靠蒙古軍自身的力量從正面攻擊,在短期內滅亡金國是不可能的。 其二,確定了利用宋、金世仇,繞道宋境,實施大迂回的作戰方略。他說:“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苯K成遺愿成吉思汗這一滅金戰略,在其去世后,由兒子窩闊臺、拖雷實施,公元1231年春蒙軍兵分三路:東路出山東濟南,以作牽制;中路由窩闊臺率領,從白坡(今河南孟縣)南渡黃河,從正面進攻西路系三路之主力,由拖雷率領,從寶雞(今屬陜西)南下,繞道宋境,經由川北、陜南入河南,包剿開封。公元1232年正月三峰山大戰,殲滅金軍精銳15萬人,俘殺金帥二人;八月鄭州大戰,殲滅金軍主力十余萬人,至此金軍精銳幾盡,金哀宗被迫逃離南京,輾轉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公元1234年正月,宋、蒙聯軍攻破金國臨時首都蔡州,金哀宗自殺,金國滅亡。成吉思汗的滅金戰略全部得到兌現。由他親自發動的蒙、金戰爭,歷時24年,至此以勝利告終。西征偉業蒙古士兵的鐵蹄跨越萬水千山,震動了亞歐大陸。 虛假和平在蒙古鐵騎向西挺進的征程上,首當其沖的是地處中亞的花剌子模國?;ㄘ葑幽J侵衼喒艊?,位于阿姆河下游。其王號花剌子模沙(波斯語,意為王)。它擺脫了西遼和墨爾柱帝國的統治之后,發展成為伊斯蘭世界最蒙古部族強大的國家。鐵木真攻入金國的消息傳到中亞后,花剌子模國國王摩訶末為證實這一消息并探聽蒙古實力,在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底,派以巴哈丁剌只為首的花剌子模使團到達中都,親睹了戰爭帶來的慘狀。 鐵木真在駐營地款待了使者,并提議:“朕為東方的統治者,貴國就為西方的統治者吧。我們雙方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要允許商人自由通行,進行貿易?!碑敃r鐵木真并無征服西方的計劃,只是著意于通過貿易獲得異國物品。他曾頒布一道法令:凡商人至其境者,將保證其安全營業;凡有貴重物品,需先送到他那里由他選購。 鐵木真也派出使團攜帶大量貴重禮品去花剌子?;卦L。 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春,使團到達河中,轉達了鐵木真愿與花剌子模締結和約、互通貿易的旨意。 摩訶末于夜間單獨召見使團首領馬哈木,探間鐵木真的虛實。馬哈木謊稱鐵木真的軍隊數量裝備與花剌子模不能相比,明顯處于劣勢。這正符合摩訶末自恃強大的狂妄心理,他聽后非常滿意,答應與鐵木真締結和約。 激怒可汗隨蒙古使團一起出發的蒙古商隊共450人,他們用駱駝馱載金銀、絲綢、毛皮等到達花剌子模邊境城市訛答剌。訛答剌長官亦難出貪圖商隊財物,竟誣指他們為間諜,將他們扣押起來,然后寫信報告摩訶末。摩訶末命令將商人全部殺掉,貨物沒收。 鐵木真聞訊后,流下了憤怒的熱淚,決意興兵復仇。他派三個使臣到花剌子模指責摩訶末背信棄義,并要求交出兇手。摩訶末嚴辭拒絕,下令殺死為首的使臣,將其余兩個剃去胡須,驅逐出境。胡須對伊斯蘭教徒來說是權力的象征,割掉它是奇恥大辱。不斬來使、不殺說客是國家間交往的慣例。自己的使節蒙此厄運,雄獅一樣的鐵木真再次被激怒了。他登上山巔摘下冠帽,祈禱達三天三夜,求神靈佐助,決計攻伐花剌子模。 風卷殘云的征戰他派遣先鋒哲別率領一支軍隊,消滅了盤踞西遼的屈出律,掃除了進兵路上的障礙。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鐵木真待馬群肥壯之后,率領蒙古軍和金國、西夏新歸附的契丹軍、漢軍、河西軍和畏兀兒、哈剌魯首領率領的軍隊以及大批能工巧匠,翻越阿爾泰山,開始了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