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鐵木真的軍隊總數不足20萬,但其軍威嚴整,戰斗力很強。當時花剌子模擁有約40萬軍隊,但其組織龐雜,訓練不足,士氣低落。在大敵壓境之時,摩訶末有些驚惶失措,他采納了分兵把守城堡的策略,他自己則準備退縮到阿姆河以南,并隨時準備放棄河中。 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秋,鐵木真統率全軍向花剌子模進發,抵達訛答剌。經過五個月的苦戰,蒙古軍隊終于攻破城防。守將亦難出率余部繼續抗擊,最終被生俘。蒙古軍殺掠之后夷平了訛答剌城。亦難出被送往駐屯在撒麻耳干的鐵木真處。鐵木真下令往愛財如命的亦難出的眼睛和耳朵里灌注熔化了的銀塊,將其殺死,給死于非命的商人報了仇。經過若干艱苦卓絕的戰斗,在強大的蒙軍攻擊下,花剌子模的國王最后逃到黑海的一個小島上,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兒子札蘭丁屯兵于八魯灣(今阿富汗喀布爾北),繼續和蒙軍抵抗。鐵木真派兵圍剿,最后在中河(今印度河)邊大敗札蘭丁,札蘭丁逃入印度境內。世界征服者從一個歷經磨難的孤兒成為蒙古草原的統治者,又因為西征變成了世界征服者。 第十二章 世界各國的敬仰雖然西征中,由于擴張思想的錯誤,使其犯下了超越復仇、屠殺無辜的嚴重錯誤,但縱觀主流,成吉思汗仍是一個功大于過、叱咤風云的世界性歷史巨人,是一位豐富了世界思想文化寶庫,成名震撼歐亞的中國蒙古族杰出政治家。志費尼將其稱為“世界最偉大的征服者”,一點也沒錯。 縱覽世界歷史,凡是被稱為世界征服者的人物,其首要因素無不是軍事力量稱霸當時,用武力打開世界的大門,擴張了廣大的國土,給世界造成了極大影響。與其他世界征服者相比,成吉思汗在軍事上無疑是最偉大的統帥。成吉思汗的兵法之高超幾乎是舉世公認的,正如萬耀煌將軍在布爾霖《成吉思汗》序言中寫道的:“中國之兵學,至孫子而集理論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實踐上的巨觀。此二人遙遙相距千載,一則援筆而言,一則仗劍以行,卒以造成歷史上中國軍威震爍歐亞之偉業,發揚數千年中國兵學養精蓄銳之奇輝?!?/br> 許多世界著名學者、政治家也都盛贊成吉思汗的軍事天才?!读_馬帝國之衰亡史》的注解者伯力曾說:“蒙軍布置精密,戰略優良。歐洲任何軍隊所不能及?!敝举M尼更是如此評價成吉思汗:“說實話,倘若那善于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用計策方面當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城掠地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最好奠如盲目地跟著成吉思汗走?!贝苏Z確實將成吉思汗捧上了天,有過譽之嫌。 但尼赫魯也認為:“無疑地,成吉思汗如果不是世界最偉大的軍事領袖,也是最偉大的領袖之一?!贝嗽捝跏?,依成吉思汗的軍事能力,是足以當之無愧的。 豐功偉績成吉思汗在長期戰爭中,既吸收和繼承了游牧民族尚武精神的傳統和以馬文化為特色的戰略戰術,又在進攻中原和西征的戰爭過程中吸納漢地先進軍事技術、東西方國家和民族的軍事文化,使其軍事思想整合了當時游牧軍事文化和農耕軍事文化,集中了歐亞兩洲軍事思想文化的精華。這種在實踐中形成的軍事思想,比較系統地解決了建軍,治軍和用軍的基本問題,最終形成了成吉思汗軍事思想的科學體系。蒙軍獲得一次次戰爭的勝利,是與成吉思汗卓越的組織能力和軍事天才分不開的,“當時和他作戰的國家統帥是沒有一個能和他匹敵的”。西征中,成吉思汗僅用15萬軍隊在二年內就打敗了花剌子模40萬軍隊,取得了威震歐亞的西征決定性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 除了軍事戰爭,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的規模,歷史上無論古今還沒有能與其相媲美的國家。它遠遠超過了亞歷山大大帝的鐵蹄、羅馬軍的利劍,以及拿破侖的大炮所征服的地域。而且成吉思汗在一次次戰爭實踐中培養出的兒孫,個個文武雙全,所以蒙古帝國的后繼發展也是其他世界征服者難望項背的。值得一提的是,不可一世的亞歷山大大帝死后,手下高官為爭帝王寶座,鬧得帝國分裂,其子孫落得一個個出外逃亡的境地。而成吉思汗死后,手下大權在握的重臣元帥竟無一人覬覦汗位,其子孫后代一直統率帝國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不能不令人敬佩。 當然,成吉思汗的成功并非僅靠其武力的強大就能達到的。許多游牧民族國家的首領,其武力都曾煊赫一時,如匈奴、回紇汗國等,但往往都是擁有百萬雄師的一代梟雄而已。盡管也有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建國,如北魏、遼、金國,但他們的王朝既沒有對統一中國有多大積極影響,更談不上對世界有什么作用。但成吉思汗卻能使名不見經傳的小小蒙古族突然間崛起,不但統一了中原,使中國的疆域恢復到漢、唐時代的管轄范圍,而且西征的結果給世界也造成了震撼性的影響。 蒙古族因為成吉思汗賦予它的新的文明和生命力,沒有像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一樣迅起迅落,而是以蒙古草原的主人和一個世界性的現代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烙下特有的痕跡,至今存在。這都是成吉思汗的功勞。 世上再無第二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被人認為是一個“從始至終的草原人”,一個“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武夫、野蠻人。但史實證明,成吉思汗不僅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更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他在內政、外交、治國、用人、法治、商貿等方面都有突出建樹。盡管成吉思汗不識字,腦中還存在著蒙古主義及其主體文化意識,但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帝國卻是凝聚了世界先進文化、多元文化以及當代智者智慧的結晶。因為成吉思汗竟然能把一個倫理無常、盜賊橫行的混亂社會,治理成sao亂止息、天下太平、出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文明社會,這不能不說是治國史上的奇跡!另外,從治國政策、經濟思想、用人觀念以及宗教政策等方面,也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一個多么優秀卓越的政治家。 能夠做到成吉思汗那樣成功的人,世上再無第二人。但成吉思汗能夠被稱為最偉大的世界征服者,不僅僅是由于他天才的軍事才能、卓絕的治國本領,還由于他有著開明的思想、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和戰死殺場的決心。另外,成吉思汗改革國家體制,解放奴隸,并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創造了一條那個時代了不起的群眾路線。 正是由于成吉思汗調動起了廣大奴隸與平民的積極性,才打了一場成功的古代人民戰爭。正是由于成吉思汗身上集中了那么多不可思議的“天賜優點”,才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征服者。血性美人歌璧歌璧是大草原上最美麗的女子,因美麗享受榮華,又因美麗飽受痛苦。 母嫁兒子在蒙古的西部是地廣人多、勢力強大的乃蠻國,國主老太陽罕有一位妖艷蓋世的妃子歌璧(亦稱古兒別速)。她貌美性媚,集溫順柔古代風景畫鑒賞美與酷愛血刃于一身,身體有異香,是天生尤物。老太陽罕亦難察必勒格汗死后,兩個兒子臺不花和不亦魯首先要爭奪的不是太陽罕的王位,而是這位有漠北第一美人之稱的后母。 臺不花雙管齊下,將王位與歌璧都弄到了手中,他成了新的太陽罕。太陽罕根據當時“妻其后母”的習俗,將歌璧收為自己的妃子。于是,歌璧便由繼母變成愛妃,成為第二代太陽罕的妃子。驕縱的女人歌璧不僅以其美貌專寵后宮,而且專權擅政,好干預政事。當她聽說王罕被鐵木真打敗,又被自己的邊將殺死后,馬上對太陽罕說:“王罕乃曩昔年邁之大罕也,可取其首來,若然,則俺其祭之乎!”即要求太陽罕將王罕的頭顱拿來,她要看一看是不是真的,若是,還要以禮祭祀一下。 首級很快被送到宮里,乃蠻大臣有許多人見過王罕,都確認這頭顱真是王罕的。太陽罕依言下令給王罕以君王之禮舉行祭奠儀式,讓大臣們以臣子禮節、兒媳們以兒媳的禮節祭祀他。王罕的頭顱在太陽罕的寶座上擺了若干天。一天,太陽罕望著頭顱出神,恍惚中看見王罕對他一笑,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歌璧笑話太陽罕膽小無用,將王罕的頭顱擲于地上,用腳踩碎了。 乃蠻老臣可克薛兀撒卜剌黑對此十分不滿,并說太陽罕您庸暗怯懦,歌璧又“治道鋒銳”,我們怎么對付蒙古人呢?太陽罕聽了,以十分輕蔑的口吻說道:“聽說東方有為數不多的蒙古人,用弓箭嚇唬年邁的老王罕,使老頭子出走,死在我們邊將手中。莫非鐵木真想做皇帝不成?我要親自去討伐他!”歌璧接過話頭,以一個大國皇后的口吻說:“蒙古人渾身膻氣,衣服油污不堪,要這些蒙古人有什么用?若有清秀的媳婦、女孩,讓她們洗干凈,倒可以派個擠羊奶的差使?!碧柡睘橛懫錃g心,便說我要到蒙古那里,把他們的箭筒、弓矢統統奪來。他們就這樣口出大言,輕率地做出了進攻蒙古的命令。 乃蠻軍的失敗面對強大的乃蠻國主的挑戰,還很弱小的蒙古人心里也十分恐懼,許多人借口馬瘦不敢去跟太陽罕的軍隊作戰。但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斡惕赤斤和別勒占臺卻主張迎敵,并鼓勵士兵們,男兒應當做大丈夫,死則要與弓矢同臥,乃蠻人以其國大民眾而口出大言,我當就其大言而伐之!成吉思汗十分欣賞他們的勇敢,他立即下令將營地遷徙到客勒帖該合答地面,準備與乃蠻軍隊作戰。 當成吉思汗率領著軍隊到達斡兒寒河一帶時,已是秋天了。成吉思汗為了掩蓋自己兵少馬弱的情況,命令“凡有性命者,人各點火五處”,以造成人馬眾多的假象。太陽罕果然被迷惑了,準備后撤。但是兒子屈出律和部將豁里速別赤都認為太陽罕太怯懦無能了,“叩韃而去矣”。太陽罕被激怒了,“人死的性命,辛苦的身軀,都一般。您那般說啊,咱迎去與他廝殺?!钡浅杉己沟能婈犎缑突⑷胙蛉σ粯託⒌媚诵U兵節節敗退,太陽罕的勇氣也不見了,害怕地一步步撤退到山頂上,最終被蒙古人亂箭射死。 太陽罕死了,妖艷的歌璧被蒙古兵押送到了成吉思汗的宮帳中。歌璧一見成吉思汗便柳眉倒豎,咒罵不絕。鐵木真問她:“汝非謂蒙古之味惡歟?今何以來也?”此話令歌璧羞憤難當,一頭向幾案撞去,卻被成吉思汗一把摟入懷里。亡國滅種,為人妻妾,血性的歌璧殉情不成,只好做了成吉思汗的妃子。 成吉思汗十分寵愛這個嬌艷蓋世的美人,連出征也常攜其相伴,幾至專寵,長久不衰。這個先后成為三個可汗之妃的美人,因其出色的美貌,至老都未失寵。全真道人丘處機蒙古軍營來了一位鶴發童顏、碧眼方瞳的道人,這便是全真道的丘處機。 聞名天下的道士丘處機幼年父母雙亡,19歲入山學道,拜全真教祖師王吉為師。在雪山講道之前,丘處機已是非常著名的道士,以有“治天下之術”和“長生不老之術”聞名天下。 在蒙古大軍西征之時,耳順之年的成吉思丘處機像汗,直面老年將至的現實,從謀士耶律楚材那里了解到丘處機有真才實學,決定發詔邀請。丘處機面對盛情邀請,難以推卻,只好前往。 當然,丘處機去西域謁見成吉思汗也是有其自身目的的,他試圖通過這一方式影響成吉思汗“罷干戈致太平”,勸說成吉思汗早日回軍。 活“神仙” 丘處機到達撒麻耳罕時,成吉思汗駐軍在哥疾寧附近的八魯灣,當他得知丘處機到達撒麻耳罕的消息后,馬上差人迎丘處機到八魯灣附近的成吉思汗行宮。 成吉思汗見到丘處機果真是仙風道骨,分外高興,特賜美食,設廬帳,優厚犒勞。他高興地說:“今日,你不遠萬里來西域,朕無比喜悅?!鼻鹛帣C回說:“我奉詔前來,是天所使然?!?/br> 成吉思汗詢問道:“你有何高見于我?” 丘處機明知道成吉思汗急于了解長生之道,他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想到自己沿途所見蒙古軍西征造成的殘破景象,深感這與全真道的道旨極不相稱,于是進言說:“欲統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br> 成吉思汗盡管心中急于知道長生之道,但覺得丘處機所言有理,便點頭稱是。丘處機又進言說:“治國之術,以敬天愛民為本?!?/br> 成吉思汗點頭同意,并且馬上轉入正題,接著問道:“你有什么長生不老藥獻給我?”丘處機說:“世上只有衛生之道,可使人延年益壽,從來沒有長生之藥可以保永生?!苯又?,丘處機舉例說:“統一中國的秦始皇,想長生不老,也只活了50虛歲;開辟從長安到歐洲羅馬帝國‘絲綢之路’的漢武帝,迷信長生不老藥,服過仙丹,也只不過活了70虛歲?!?/br> 丘處機感慨道:“短命者,大多不懂衛生之道?!背杉己箚柕溃骸昂沃^衛生之道?”丘處機解釋說:“清心寡欲為要,一是清除雜念,二是減少私欲,三是保持心地寧靜?!鼻鹛帣C的這些見解,雖然同成吉思汗揮軍西征的現實不無抵觸,但句句都打動了成吉思汗的心。 于是,成吉思汗飽含激情地說:“您真乃天賜仙翁,句句真言,使我茅塞頓開,眼明心亮?!?/br> 他命耶律楚材速將丘處機所言,一一記錄在案,以便訓戒諸子和將臣,并賜給丘處機虎符及璽書。他叮囑部將和侍者,說:“自今以后,不稱仙翁,只稱神仙?!?/br> 勿殺生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一座山下打獵,射殺一只野豬,馬失前蹄,豕傍立不敢前,左右進馬,遂罷獵還行宮。 丘處機入諫說:“天道好生,今圣壽已高,宜少出獵。墜馬,天戒也。豕不敢前,天護之也?!?/br> 成吉思汗認為很有道理,于是對左右人說:“但神仙勸我語,以后都依他?!鼻鹛帣C辭行,成吉思汗賞賑牛馬等物,丘處機師徒皆不接收。 成吉思汗問:“漢地神仙弟子多少?”丘處機說道:“甚眾?!?/br> 成吉思汗下令說:“應于門下之人悉令蠲免,仍賜圣旨文字一通,且用御寶?!?/br> 丘處機在赴大雪山途中,看到蒙軍西征所過之地,尸橫遍野,曾作詩兩首,贈予成吉思汗。其一詩云:“夾道橫尸人掩鼻,溺溪長耳我傷情。十年萬里干戈動,早晚回軍望太平?!彼脑娨夂颓榫w,為成吉思汗所察知,這對成吉思汗早日停止西征、決定班師,是否起了催促作用,未為可知。 不久,成吉思汗允準丘處機辭行回國,指示文武百官,備齊美酒佳肴、珍奇鮮果,在城外數十里,夾道為之送行。 誰知,兩人卻從此永別。但長春真人丘處機的逆耳忠言,卻時時回蕩在成吉思汗的耳邊。丘處機回到燕京,駐太極宮尊為“大宗師”,被人們稱之為“帝者之尊師,亦天下之教父”,受命掌管天下道門。 由此,全真道得以大盛。成吉思汗又有旨改賜宮名為長春宮,且遣使慰問,詔書中道:“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br> 自成吉思汗會見丘處機以后,道教得到進一步發展,人數迅速增加。成吉思汗的陵墓成吉思汗作為一代千古帝王,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嘆號與問號。 關于陵墓關于成吉思汗的葬地,有很多訛傳,最具代表性的是將從漠北移到鄂爾多斯的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當為成吉思汗的陵寢。所謂“八白室”,即祭祀成吉思汗的八座白色帳篷,當然不是成吉思汗的陵寢。那么,成吉思汗的陵寢在哪兒呢? 《元太祖本紀》曰:“二十二年丁亥,帝(成吉思汗)留兵攻夏王城(西夏)……閏月(夏四月),避暑六盤山。是月夏主李峴降,帝次清水縣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壽六十六歲?!笔窌d成吉思汗是在攻取西夏的秋天死于今甘肅省六盤山下的清水縣境內,卻未指出其葬身之地。是不敢說,還是不知道,這得從蒙古人的葬俗說起。 蒙古人喪葬的傳統蒙古人盛行土葬,葬地對外保密,因此地面上不留墳冢等標志。蒙古國時期“其墓無冢,以馬踐蹂若平地”。據《草木子》載:“國制不起墳垅,葬畢,以萬馬蹂之使平,……以干騎守之,宋歲草及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br> 約翰·普蘭諾·加賓尼更對埋葬死者的習俗做了詳細的描述:蒙古人在埋葬他們的首領時,會到秘密的空曠地方去,在那里他們把草根和地上的一切東西移開,挖一個大坑,在坑的邊緣,挖一個地下墓xue,把尸體放入墓xue中,然后他們把墓xue前面的大坑填平,把草仍然覆蓋在上面,恢復原來的樣子,因此沒有人能發現這個地點。成吉思汗的陵墓和其他蒙古貴族的墓地一樣,地面上不留痕跡。原來是孤樹的地方,后來成了一片大樹林,即便是守護那里的老守林人,也無法找到成吉思汗的確切埋葬地點。 古代人物畫如此看來,成吉思汗的葬地委實難以確定,但為何其陵園像謎一樣令人猜不透呢? 涉足草原之外的蒙古人,一般死后歸葬草原。南宋使者徐霆記道,假如死于軍中,其奴隸能將其尸首送回蒙古的則將其全部畜產送給奴隸;若被別人送回草原的,則其妻奴財產盡歸別人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蒙古人是如何強烈地希望死后能歸葬草原。成吉思汗雖然死于西夏境內,但毫無疑問其尸身一定是被運回蒙古,葬于藍天白云之下的綠色大草原上。 留下了一個謎“諸將奉柩歸蒙古,不欲汗之死訊為人所知,護柩之士卒在此長途中遇人盡殺之。至怯綠連河源成吉思汗之大斡耳朵始發喪……”至于葬在何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進攻西夏途中,路過一處叫起輦谷的地方,見這里天高云闊,綠海無邊,不禁被這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對侍從說道:“這兒做我的墓地不錯!”于是死后人們便將他葬在了這里。至于此地究竟在哪里,因無墓冢標志,又無史冊記載,所以爭議頗多。 有人說,成吉思汗的葬地在不兒罕合勒敦山。出使草原的南末使者徐霆記道:“霆見忒沒真墓在瀘溝河之側,山水環繞。相傳忒沒真生于此,故死葬于此,未知果否?!薄对贰酚涊d成吉思汗“葬起輦谷”,史學家多贊同此說。據亦鄰真考證,“起輦谷”是《蒙古秘史》中的“古連勒古”的譯寫,而“古連勒古”正在不兒罕合勒敦山南,具體說應在今蒙古國肯特省曾克爾滿達勒一帶。 為什么成吉思汗陵會有如此多的地方?雖然墓xue不知詳細所在,但墓園之地甚是廣大,為何史書也不能明確記之呢? 后世子孫繼承前制自成吉思汗開始,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及拖雷汗等人,都埋葬在起輦谷,并且遵從成吉思汗死后的葬儀。蒙古統治者便有了自己專門的陵地,這塊陵地,在元代文獻中被稱為“起輦谷”,是皇室成員的專用陵地,有守墓人守護。除此之外其保密措施還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如拿忽必烈及以后的元代皇帝死后歸葬起輦谷的記載來看,元代皇帝死后仍然按照蒙古舊俗行事。 王惲曾詳細記述了元皇帝的歸葬儀式“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歲次甲午,帝崩于大內紫檀殿,既殮,殯于肖墻之帳殿,從國禮也。越三日乙亥寅刻,靈駕發引,由建德門出,次近效北苑。有頃,祖奠畢,百官長號而退”。從中可以看出漢人官僚不能參加蒙古皇帝的喪葬儀式,所以將靈駕送到大都建德門外就必須止步了。等棺木“至所葬陵地,其開xue所起之土成塊,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復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則遠置他所。送葬官員,居五里外”。在元皇帝下葬時,連蒙古貴族都要避之五里之外,并且“往葬日,遇行路人,盡殺殉葬”,避免了外人泄密。 “八百室” 蒙古帝王如此深埋之,不留痕跡,難怪后世之人不能尋到。但史書記載元皇帝都葬于同一地方起輦谷,既然無人可知道先帝之陵寢,后人又怎能找到并歸葬于此呢?據《黑韃事略》和《草木子》說:“其墓無?!?,葬后“以馬踐踏,使如平地”,然后“殺駱駝子其上,欲祭時,則以所殺駱駝之母為導,視其躑躅悲鳴處,則知葬所矣?!比欢?,時間一長,母駱駝也難以識別了。 《史集》記成吉思汗葬后,“訃聞傳到遠近地區時,后妃、諸王奔馳多日從四面八方來到那里悼死者?!彼麄兪堑匠杉己箟炆习У康膯??不是,他們是在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宮帳)里為死者舉哀的,誰也不能接近墓地。因為成吉思汗的墓地已成為草原上的“大禁地”,蒙古語為“也可忽魯黑”,有專人守護?!斑瘺]真之墓,則插矢以為垣,邏騎以為衛”。后來為了保密,也為了方便祭祀,便設立了象征成吉思汗靈寢的“八白室”(八個白色帳篷),漸漸地后人便把“八白室”所在地當成了成吉思汗的陵園。 隨著蒙古族政治中心的變動,“八白室”輾轉大漠南北,清初移至伊金霍洛,伊金霍洛的蒙古意思是“主人的陵園”,在鄂爾多斯的蒙古人民心中,伊金霍洛便成了成吉思汗的安葬地?,F存明代、清代成吉思汗陵舊址各一處。公元1939年,為避日寇和蒙古漢jian的劫持,“八白室”曾先后轉移至甘肅(公元1939年—公元1949年)、青海(公元1949年—公元1954年),今有甘肅興隆山大佛寺紀念堂舊址、青海塔爾寺排家尕哇紀念堂舊址。新中國成立后,經中共中央批準,“八白室”于公元1954年從塔爾寺迎回到鄂爾多斯草原,公元1956年建成現在供游人參觀膜拜的成吉思汗陵。兄弟爭位歷朝歷代的帝王之后無不對最高統治者的地位垂涎三尺,成吉思汗的后人也不能免俗。 決定傳位成吉思汗臨終之前,欽定三子窩闊臺為汗,但成吉思汗老了(死了,蒙語之諱語)以后,汗的寶座卻長達二年空缺,一直由幼子拖雷監國攝政,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成吉思汗究竟將汗位傳給了誰呢?拖雷敢違抗成吉思汗的遺命而同窩闊臺爭奪汗位嗎? 當年,成吉思汗西征之時,已是花甲之歲的老人。也遂妃擔心后嗣未定,成吉思汗征戰途中萬一有所不測,恐怕會國內大亂,天下大亂,于是向成吉思汗建議道:“合罕越高嶺渡大水,所以出征長行者,唯思平定諸國矣。然風有生,萬物皆無常也。若汝似大樹之軀驟傾,則將似績麻之百姓,其委之與誰乎?若汝似聚今之百姓,其委之與誰乎?所生英杰之四子中,其委之與誰乎?” 因成吉思汗是自己打的天下,沒有考慮到選定汗位后嗣的問題,且“未嘗有遭死之事”而忽略了這件大事。 今經汗妃也遂一提醒,覺得也是時候了,于是在呼日勒會議上提出了這個敏感的話題。 立儲風波成吉思汗意定三子窩闊臺為汗,而哈敦(皇后)孛爾帖所生的另外三子,長子術赤、次子察合臺、四子拖雷為此大吵起來。術赤與拖雷一黨,察合臺與窩闊臺一黨,爭得不可開交,察合臺與術赤之間簡直就要爆發一場決斗。后經成吉思汗和大臣們的勸解,爭吵暫告平息。 成吉思汗以古老的“折箭訓子”的故事和五頭蛇凍死,一頭蛇卻能鉆進洞中保命的故事來教育四個兒子要團結,并最終確立窩闊臺為汗。臨終遺囑明確說:“吾殆至壽終時矣,我為汝等創此基業,無論東西南北,自此首往彼首,皆有一歲期程。我遺命無他,汝等欲能御敵,多得民人,必合眾心為一心,方可長享國祚。我死后汝等奉窩闊臺為主……”他并要諸子立下文書,保證在他死后不許改變窩闊臺為汗的決定。 但是,成吉思汗的遺囑雖起到了直接作用,由于汗位繼承的規矩和蒙古“幼子守產”的制度,從而使窩闊臺登上汗位也是困難重重。不管從哪個角度說,窩闊臺坐上汗位是不會一帆風順的。拖雷也不會輕易讓本應屬于自己的汗位落入別人之手,他一定會阻撓并伺機爭奪的。 拖雷幼子守產蒙古人素有“幼子守產”的風俗,即蒙古人的家產繼承法。當父親在世時,年長一些的兒子們就各自分得一份家產(包括牲畜、奴婢和屬民等),從此分家立業。余下的家產及父親的營帳等全歸長妻所生的幼子繼承,這就是“幼子守產”的風俗。整個大蒙古帝國也是成吉思汗的家產,也要按這一原則分配。而且根據蒙古草原習慣,正妻所生的長子與幼子有優先繼承權,因而成吉思汗立三子窩闊臺為汗,術赤與拖雷怎能不有怨言。 長子術赤因孛爾帖被搶,奪回后不久即生產,被人懷疑不是成吉思汗的親兒子,所以汗位難以定他。但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寵愛的兒子,征戰時必攜與俱,并親呢地稱其為那可兒(伴當),但汗位的繼承權卻沒落到拖雷頭上,拖雷應是最憤怒的。當然成吉思汗心中也是覺得有點對不住拖雷,這從他分配給兒子們的職務與領地上就可看得出來。 波斯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說,成吉思汗根據四個兒子的才能,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職掌:長子術赤管狩獵,次子察合臺掌法令,三子窩闊臺主朝政,四子拖雷統領軍隊。 另一位波斯史學家拉施特在《史集》中也曾記道,成吉思汗考查了諸子才能之后,給了他們相適宜的職務。但對汗位的安排,有所猶豫,時而想到氣度恢弘、寬厚明達的三子,時而又想到勇敢善戰、有勇有謀的幼子。經過再三權衡,說道:“王位和國家的事是樁困難的事,讓窩闊臺去治理吧。我的禹兒惕(宮帳)和家室,及軍隊、財寶等,都交給拖雷管?!辈⑶彝侠椎念I土分的是“帝國的中心”——蒙古本土,足可見成吉思汗對幼子的愧疚之心。 在成吉思汗時代,拖雷便有也可那顏(大官人)的稱呼,在許多人心目中拖雷才是未來汗位的繼承人。窩闊臺的當選,拖雷內心一定是反對的,且拖雷分掌軍隊,成吉思汗死后,一定會發生宮廷爭權斗爭,呼日勒大會上的爭吵便露出了這種苗頭。 大忽里勒臺會阻礙窩闊臺登上汗位的另一個原因是汗位的繼承制度——汗必須由家族成員、高級將領、貴族參加的大忽里勒臺會上被眾人推舉出來,才算正式而合法地坐上汗位。因為這一規定,窩闊臺不能只依據成吉思汗的遺命繼位,古代瓷器而要等大忽里勒臺的最后決定。在汗位空缺的兩年里(成吉思汗去世到大忽里勒臺召開),由拖雷以幼子的身份監國攝政。 波斯史學家載:公元1229年舉行的大忽里勒臺會議是歡樂與團結的,宗王們一致同意成吉思汗的遺命,推舉窩闊臺為汗。但漢文史料里大會卻不是風平浪靜的。 《元史》之《耶律楚材傳》中曾記拖雷以“事猶未集,別擇日可乎?”企圖把大忽里勒臺的日期延后。又據李微朋《耶律楚材墓志》記,大忽里勒臺的原定結束日期為公元1229年8月24日,但至22日“尚猶豫不決”。忽里勒臺一般為40天,三天狂歡,以后開始商議,這個會議整整討論了35天還未定下,顯然,宗王們并不是一致擁立窩闊臺的。 會上有爭議,窩闊臺的對手必然是拖雷。窩闊臺謙讓的話里包含了問題的實質:“雖則成吉思汗遺詔在此,然尚有我的兄長和叔伯,他們比我更勝此任。再者,遵照蒙古風俗,長室之幼兒為父親繼承人,而兀魯黑那顏(拖雷)是長斡耳朵(宮帳)的幼子,始終日夜晨昏侍成吉思汗,耳聞目睹和熟悉他所有的律令。這些人都健在,我怎能繼承汗位呢?”一言道出拖雷的對抗地位。 明爭暗斗拖雷監國兩年,也不會輕易交出大權。但史書中卻載拖雷盡心盡力扶窩闊臺登上汗位,此不與爭斗的行為,得到人們的普遍贊揚。然事實絕非如此。只因當時術赤已死,拖雷一人無法與察合臺、窩闊臺爭斗,勢孤不能取勝。時間緊迫,拖雷也只好采取暫且退讓的策略,轉而支持窩闊臺,使斗爭真相被遮蓋起來,并獲得個好名聲。 但窩闊臺又怎能不心知肚明呢,在他登汗位不久,拖雷便不明不白死去了,窩闊臺有沒有動手腳,天知道。兩個人的矛盾,轉化為兩派的斗爭。拖雷未得推立,在術赤與拖雷兩系產生了深刻不滿,兩系的后人始終認為,汗位應屬拖雷,他們的斗爭更明朗化。 沒有明確的繼承制度,各個兒子又手握重兵,各踞一方,成吉思汗無疑沒有為后代留下一個明確的答案。元朝的短命,皇權爭奪,子孫不團結,無疑是成吉思汗最不愿又不得不看到的局面??胺Q有為的窩闊臺史書上說窩闊臺以莊嚴、聰明、能干、善斷、謹慎、堅定、老成持重、寬宏大量、公正著稱。 自評功過窩闊臺對自己的功過有過一番評價,他曾說:“繼承父親大業后,我做了四件好事:第一,征服了金國,討平了中原的百姓;第二,在各地設立驛站,溝通了東西南北的交通,便利了使臣往來和運輸物品;第三,在干旱的地區掘井,使百姓獲得豐美的水草;第四,在各城池派軍隊鎮守,使百姓安居樂業。 “繼承父親的大業后,我也有對不起百姓的地方:第一,我嗜酒如命,整日沉湎于葡萄美酒;(后來果然死于酗酒。)第二,我曾強奪叔父斡惕赤斤部落的女子,愧對叔父;(史載:窩闊臺曾命該部落七歲以上的姑娘和少婦4000人聚集一處,當著她們的父兄丈夫,列為兩行,自選最美的納入宮中,其次賞給諸臣,再次的交給妓院。挑剩的任憑在場的士卒蹂躪。)第三,暗害了功臣朵忽魯。他曾為我父親效力,我卻殺了他,如今悔之莫及;第四,我貪圖天地所生的野獸,為防野獸跑到兄弟的領地,立寨筑墻加以阻攔,招來兄弟的怨言,這也是我的過錯。繼承父親汗位后我做了這四件好事,犯了這四大過錯?!?/br> 窩闊臺自述有四功四過,作為皇帝有這樣的態度也算難能可貴了。但《元史·太宗紀》對他的評價卻是“舉無過事”,意思說他從來沒干過壞事。這顯然是封建史家的阿諛之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今中外,豈有例外? 寬厚的一面當時蒙古人的習俗規定,在春天和夏天,任何人都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置身水中,不在河中洗手,不用金銀器汲水,也不把濕衣服鋪在草原上。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引來雷擊。這不難理解,在科學還很落后的古代,草原上的電閃雷鳴的確是夠嚇人的。 有一次,窩闊臺和二哥察合臺一起外出打獵,看到一個人在池塘里洗澡。嚴守習俗的察合臺要立刻殺了那人。窩闊臺說:“現在沒時間,我們已經很累了,讓衛士今晚先把他看守起來,明天再審訊處死吧?!背貌旌吓_不注意,他把一枚銀幣丟入池塘,私下關照那個違禁的人在審訊時說:我是一個窮人,我的錢掉到水里去了,我下水是想把它撈起來。第二天審訊時,那人就這樣說了。派人到池塘去打撈,果真找到了銀幣。窩闊臺說:“誰有膽量敢違反禁令呢?要知道這個不幸的人是為了這點小錢而冒險下水的啊?!庇谑悄侨嗽诒WC今后決不重犯后被寬恕了,窩闊臺還賞了他十個銀幣。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窩闊臺確實比較開明,因此也頗得人心。愚蠢的國王以殺人來樹立自己的威勢,聰明的君主則反其道而行之。 慷慨的大汗成吉思汗生前對他幾個兒子有過一番評價,他說:“想要精通禮俗、規矩、律法的人,就到察合臺處去。追求勇敢、榮譽、武功的人,就去效力于拖雷。喜好慷慨大度和想發財致富的人可去親近窩闊臺?!笔窌洗_實記載了不少窩闊臺慷慨施舍的軼事。 有一次,窩闊臺走過集市,小鋪里的蜜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他很想嘗一嘗,回到宮里就吩咐侍衛官去買那個小鋪的蜜棗。侍衛買回一盤蜜棗,窩闊臺一邊品嘗,一邊問道:“付了多少錢?”侍衛道:“付了一兩銀子?!备C闊臺說:“這么好吃的蜜棗,一兩銀子太少了?!笔绦l說:“我所給的已經超過它們的價值十倍了?!备C闊臺把他痛罵一頓說道:“在店主的一生中,什么時候他還能碰得上像我們這樣的買主呢?”他命令侍衛立刻再送十倍的銀子給店主。 有個窮人用羚羊角做了一只大杯子,坐在窩闊臺的出行之處。當窩闊臺走過來時,他站起來獻上杯子。窩闊臺收了下來,并吩咐侍從給他50兩銀子。一個極普通的杯子,居然要給這么重的賞金,侍從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就又問了一下。窩闊臺生氣地說:“對你們說過多少次,不要回駁我的賞賜,也不要對窮人吝惜我的財富!如今我就要和你們作對,快給他一百兩銀子吧?!?/br> 中亞某國曾將一條用寶石鑲嵌的金腰帶獻給窩闊臺,他十分喜歡,平時經常佩帶。有一次金腰帶的扣子壞了,就把它交給工匠修理。工匠私下把腰帶賣了,卻總是推托還沒修好。最后把他抓起來嚴加審訊,他才承認已賣錢花掉了。工匠被投入死牢,窩闊臺知道真相后說:“雖然這也是一樁大罪,但做出這樣的事來,正證明他極端窮困、無路可走,給他150兩銀子,讓他重新做人,今后不許重犯?!惫そ匙鰤粢蚕氩坏骄尤灰虻湹酶?,自然是感激涕零,逢人便稱頌大汗的寬宏大量。 一個貧窮的伊斯蘭教徒向一個官員借了四兩銀子的債,但無力償還。那個官員便把他抓去審問,威脅如三天之內不還清債,就要逼迫他改信基督教,并要把他脫光了在市場上打一百棍。窮人急中生智,跪在大汗的宮前告御狀。窩闊臺賞給他一百兩銀子,下令把債主抓來,把他的妻子和房屋判給窮人,還把債主脫光了在市場上打了一百棍??礋狒[的窮人無不拍手叫好。 贏得身后名在財富和名聲之間,窩闊臺似乎更看重后者,他曾說:“熱衷于聚財的人是缺乏理智的,錢財的好處有限,人無不死,縱然有金山銀山,死后又有何益?人又不能從彼世回來,所以我們要把真正的寶藏保存在心中,把塵世的財富散發給臣民,使美名遠揚?!?/br> 窩闊臺確實是夠慷慨的,不過對他這樣的一國之主來說,這些賞金不過是九牛一毛。何況羊毛出在羊身上,國庫里的錢財本來就是從百姓頭上刮來的。出格的施舍畢竟起到了廣告效應,為大汗買來了好名聲。蒙古西征的繼續成吉思汗的子孫繼承了其驍勇善戰的品質,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開疆拓土。 諸子分得領地第一次西征大勝以后,成吉思汗把占領地區作為“兀魯思”(汗國封建領地),分封紿他三個兒子。 長子術赤封于欽察、花剌子模及康里國故地,(今成海以西,里海以北之地皆屬之。)術赤比成吉思汗早死,這一封地歸于其子拔都。 次子察合臺封于西遼及畏兀故地,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新疆天山南北路等地,后來稱為察合臺汗國。 三子窩闊臺封于乃蠻故地,令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均屬之,后來被稱為窩闊臺汗國。依照蒙古慣例,在成吉思汗死后,幼子拖雷獲得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古代風景畫鑒賞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