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元王朝(出書版)在線閱讀 - 第5節

第5節

州元帥府(在今甘肅臨洮)、積石州元帥府(在今青海循化)、貴德州(在今青海)、禮店文州元帥府(治禮店,在今甘肅禮縣)、松潘迭宕威茂州宣撫司(在今甘南川北)等地面。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轄境,主要是朵甘思(mdokhams)之地,即今川西理塘、甘孜等地區,所以簡稱朵甘思宣慰司。khams今譯“康”,就是“西康”、“甘孜”等地名的來源。其下轄機構有朵甘思都元帥府,碉門(在今四川天全)、魚通(在今四川康定)等處安撫使司,朵甘思、哈答(在今四川泰寧)、李唐(今四川理塘)、魚通等處錢糧總管府:還有刺馬兒剛招討司,奔不招討司,奔不兒亦思剛,亦思馬兒甘萬戶府等?!皠偂?、“甘”都是藏語sgang音譯,意即山崗。吐蕃古史有“朵甘思六崗”,剌馬兒剛等地或即六崗地面之所在。

    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所轄為吐蕃本部的前、后藏和阿里地區,簡稱烏思藏宣慰司。烏思即藏語dbus的音譯,指前藏;藏即gtsang的音譯,指后藏;納里速古魯孫藏文作mngahrissksum,意即“阿里三圍”,大概是一個很古老的地名,原指朗達瑪系三王子在今西藏西部阿里地區建立的三個小王國。當時前藏的首府是拉薩,后藏的首府則是薩斯迦。

    吐蕃本部的僧俗居民,約在1260年末完成括戶之后被編為十三個萬戶。以后地方上的戶口迭有變動,萬戶的設置也必然有增減調整。但“十三萬戶”卻成了表示藏地居民的固定名詞。漢文和藏文文獻提到的烏思藏萬戶的數目要多于十三個,它們中間有:“沙魯田地里管民萬戶”,在今日喀則南的霞爐地方;“出密萬戶”,在今日喀則西南曲彌;“加麻瓦萬戶”和“札由瓦萬戶”,分別在今墨竹工卡西南的甲馬和隆子東南的加玉;“拉兌洛萬戶”和“拉兌絳萬戶”,分別在“拉兌”(ljastod,即后藏西部)的南(lho)、北(byang)地區,即今定日、昂仁;“羊出萬戶”,在前后藏之間今羊卓雍湖一帶。

    又有“搽里八田地里管民萬戶”,即設立在搽里八派控制地區的萬戶;“迷兒軍萬戶府”,即元代幾次武裝反抗朝廷的必里公教派所在地區萬戶;“思答籠剌萬戶”,“伯木古魯萬戶”,“牙里不藏思八萬戶”,“絳出萬戶”(在今日喀則東北香曲河流域),則分別是置于思答籠派、伯木古魯派、牙不藏派、香巴噶舉派勢力范圍內的萬戶;“烏思藏田地里管民萬戶”,可能是由薩斯迦法王直屬地區內的僧俗人口組成的。

    此外還有一些萬戶情況不詳,如“嗸籠答刺萬戶”。

    上述這些萬戶大體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設置在各教派勢力所在地區的萬戶組織,萬戶長的職位往往控制在各教派法王所從出的那些家族手里。另一類萬戶中不存在一個占絕對優勢的政教合一的權力,因此在性質上也更接近于地域性的行政組織。

    現在可以知道的萬戶,幾乎全都分布在烏思、藏即前、后藏地區,“納里三圍”即阿里地區與烏思藏同時被元政府括戶,似乎也應當有萬戶或者千戶的建制。詳細情況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十三萬戶所統轄的藏地民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寺屬民戶,另一類是一般民戶,藏語分別稱為拉德(lhasde)和米德(misde)。據藏文史籍,元代在藏地設置萬戶時,以六千戶為拉德,四千戶為米德。這就是說,當時人口的十分之六隸屬于寺院,向其所屬寺院負擔封建義務;總人口的十分之四是一般民戶,要承當政府攤派的各種賦役。拉德和米德中的絕大多數直接生產者,都是寺院或者世俗領主的世襲農奴。前后藏所設萬戶的一般民戶總數在34000戶左右,按它占總戶數4/10的比例推算,則元代烏思藏地區的民戶總數,至少應當在八九萬之間。

    從行政體制上看,烏思藏宣慰司與朵思麻宣慰司、朵甘思宣慰司是平級并行的行政建制。但因為烏思藏宣慰司所管地面是吐蕃本部,宣慰司最高長官一職在元前期和中葉又長期在帝師薩斯迦法王所自出的款氏家族控制下,所以這一道宣慰司的地位看起來就好像有一點特殊。

    藏文史籍明確地載錄了首任烏思藏三路軍民萬戶釋迦藏卜的這個職銜,“三路軍民萬戶”采用的是對漢字逐個音譯的形式,作zamklugunmindbenhu。這個機構后來改稱宣慰司,藏文同樣采取音譯,寫作swonwese(“宣慰司”)。與此同時,從釋迦藏卜開始,藏文史料又相當完整地記錄了統治吐蕃本部的歷任長官,他們都有“本禪”(dpon,dpon譯言“官人”,即“大”。這個詞也被譯作“本欽”)的官號。它的意思即“大官人”。本禪的官名未見于元以前的吐蕃當地官制中。它既然始于元代,就很像是蒙語“也客那顏”(“大官人”)的對譯詞,用來指稱中央政府所屬各官僚機構中為首的長官,如宣政院(藏文譯寫作sonbyingdben)的院使,藏文就寫作rtsabahidpon;以至治理吐蕃的內地中央王朝本身,也可以被叫做“本巴”(dponpa,即“官家”或“官人”)。本禪和本巴的官號或者特指名稱,表明了從元朝開始內地中央政府在藏域所享有的政治權威。

    那么,此種受中央政府任命統治藏地的歷任本禪,與烏思藏宣慰司乃至其他兩道宣慰司,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呢?對這個問題,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本禪就是對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長官,即五名宣慰使中為首的那名宣慰使的別稱。很可能蒙古人把這個為首的宣慰使徑稱為該機構的“大官人”,經藏語移譯,遂有本禪之名。所以本禪政權也就是烏思藏宣慰司。另一種看法,則以為元代西藏存在著一個高于二三道宣慰司的本禪政府,它才是藏地最高的地方政權。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前一種意見似乎更穩妥。

    烏思藏宣慰司的首席宣慰使之職,長期為薩斯迦教派的座主款氏家族所壟斷,所以它被稱為“薩斯迦本禪”。薩斯迦法王與薩斯迦本禪互為奧援,形成藏地中部勢力最大的一個政教權力中心。但是它在吐蕃之境并非沒有挑戰者。元朝前期,它的對手主要是必里公派。薩斯迦在朝廷支持下擊敗了必里公派。元朝后期,帕木竹巴的勢力日盛,終于壓倒薩斯迦,成為前后藏各教派事實上的盟主。

    1280年的必里公之亂始于他們攻毀一個對立教派寺院的行動(1285)。據說他們取得了與“西蒙古”的諸王的聯盟。這個西蒙古諸王當然不可能是這時已在西亞立國的旭烈兀系,而大概是察合臺系的諸王都哇。在他們的支持下,必里公與薩斯迦的沖突逐漸尖銳,烏思藏驛道因此堵塞。1290年,藏地的混亂局面迫使元廷命鎮西武靖王鐵木兒不花率部進征,與薩斯迦本禪阿格倫朵兒只班合攻必里公和“西蒙古”諸王亦鄰真的聯軍。必里公軍大敗,貢巴(必里公派行政和軍事長官)和亦鄰真被擒,教派主寺被焚毀。

    除必里公以外,前藏較強大的教派還有帕木古魯和搽里八。1320年,自賞竹監藏(又譯絳求堅贊)就任帕木竹巴萬戶的長官后,該教派的勢力迅速上升,于是成為前藏各教派反抗薩斯迦肆行威福的中堅。1329年,襲封白蘭王的八思巴侄孫瑣南藏卜巡行前藏,一直住到1333年仍不離去。前藏諸教派首領會商對策,想要求白蘭王移駐別地。搽里八首領說:“我的地方處于關隘要地。擔當不起,不敢稟告?!北乩锕ㄍ跻蚺c薩斯迦早有仇隙,也不敢首先陳述,所以對賞竹監藏說:“您是薩斯迦的大弟子,您說為宜?!苯Y果是賞竹監藏在白蘭王面前首先發難。他憤懣難抑地對白蘭王說:“先前承侍了四年,您尚不滿足?,F在前藏人已山窮水盡,無能為力了。若還不知足,我們前藏所有首領就都充任白蘭王您本人的侍從……我們全體的人馬都來服侍你?!边@樣才把白蘭王強行送走。與此同時,帕木竹巴和搽里八、牙不藏、必里公各派間也因搶奪地面不斷發生摩擦、爭執,甚至戰爭。

    錯綜復雜的利益沖突,導致薩斯迦本禪利用帕木竹巴和搽里八、牙不藏之間的矛盾,下令傳訊賞竹監藏。后者抗命不從,終被本禪撤職拘禁。賞竹監藏從被羈押處逃脫,于是爆發了本禪率領的各萬戶與帕木竹巴之間的戰爭。賞竹監藏交戰獲勝,鞏固了稱霸前藏的優勢。1350年初,賞竹監藏派人到大都,為自己對抗薩斯迦本禪辯護,并請求朝廷賜還被本禪褫奪的萬戶職權、減免一半賦役。元廷賜萬戶所佩銀字圓符二枚,準予除驛站差發外減免一半賦役。接著賞竹監藏又乘薩斯迦內部發生帝師二子囚禁本禪加瓦藏卜的變亂,出兵后藏,占領薩斯迦寺。加瓦藏卜本禪被救出后,表示愿意奏請皇帝,舉薦賞竹監藏作本禪。后者傲慢地回答:“較之本禪,還是我目前的萬戶長職務好。我起誓,我根本不羨慕本禪職務?!?357年,他又從朝廷求得“大司徒”的封號和印璽。

    因此,從1350年起,薩斯迦本禪雖然仍舊存在,但統治前、后藏的實際權力,早已轉移到不屑稱本禪、寧愿自稱“第悉”(sdesrid,譯言“攝政”)的帕木竹巴派首領的手中。賞竹監藏在他的類似遺囑的告后人書里說,“對待宣慰使司和各地大小首領,應像裁剪小孩的衣服一樣臨機處置”。烏思藏宣慰司在這個跋扈的“大司徒”眼中,已經完全沒有什么權威可言了。

    黃金家族曾按吐蕃佛教各派所統僧俗人戶在各支成員間進行分封,由此與藏地人戶結成領屬與被領屬的關系。這絕不是一般的“施主—福田”關系,而是按家產制的觀念將藏地完全納入元朝政治統治體系的一種方式。元代藏地的政教勢力把元帝的“札撒”(圣旨)、宣政院的“札付”文書、朝廷頒發的金銀字牌符和印章看做自己權力合法性的依據。他們要打倒敵對勢力時,務求剝奪對方所有的這些權力象征。他們在與藏域的地方政權發生對抗時,往往要派人到朝廷為自己辯解,求得元廷對其行為的認可。直到元末,他們對中央政府承擔的賦役和驛站差發,未經朝廷同意豁免,也不能擅自停止繳納?!氨径U”、“本巴”等詞語的產生,有力地證明了內地中央王朝的政治權力及于藏域的事實在藏人政治觀念中的反映。省政、王政與段氏大理“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br>
    ——昆明大觀樓長聯省政與王政并蒞從8世紀中葉到13世紀中葉,云南先后被獨立于中央王朝的區域性政權南詔和大理所統治。唐王朝曾遣使與南詔王會盟于點蒼山(在今云南下關)下,并樹立鐵柱以為見證。北宋平滅蜀地后,統兵大將王全斌向宋太祖獻圖,建議乘勝進軍云南。宋太祖用玉斧比劃著輿圖上的大渡河說:“此外非我有也?!痹颇稀罢凡患?,車書不一”,長達500多年。

    根據云南地方史書,元與大理之間最早的直接軍事沖突,發生在1244年。大理國權臣高禾(一作高和)領軍,與從靈關(在今四川雅安西南)南下的一支蒙古偏師交戰于大理北境,戰死。近代在云南麗江九和里白王廟遺址發現的圮塔殘磚,上刻“……兵到高逾城白王在陣亡……”“……追為高逾城和高福善及戰亡……”等漢字和梵文咒語。這座白王塔,顯然是為紀念陣亡的高禾建造的。

    蒙哥即大汗位后,命忽必烈率兵進征南宋。忽必烈奏準蒙哥,先攻取大理,以迂回包抄南宋。1253年夏,他從漠北進抵六盤山駐牧;至秋,揮兵南下,由川西入滇,乘皮囊、木筏渡金沙江,直逼大理國首府大理城。所謂“元跨革囊”,即指此。大理國主段興智和重臣高泰祥殺諭降使臣,迎戰失利后,棄城東逃。不久,高泰祥被追兵擒獲,處死前嘆曰:“段運不回,天使其然。為臣隕首,吾事畢矣?!?254年初,忽必烈留大將兀良合臺繼續攻略未下諸地,自己由原路北返。秋,兀良合臺克鄯闡(今云南昆明),追獲段興智。烏良合臺轉戰云南各地再歷兩年,遂收服“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烏、白等蠻三十七部”。段興智被遣送到大汗處北覲。翌年獻地圖,“條奏治民立賦之法”。蒙哥許其仍用“摩訶羅嵯”(梵語,譯言“大王”)的名號,管領云南諸部。

    古代文人段氏滅國的最初20年間,元對云南實行的基本上是軍事占領式的統治,大理國時代的行政地理概念仍得到保留。所謂“五城”,即洱海沿岸大理國的王畿內諸城;“八府四郡”都是王畿之外分封給權貴(主要是高氏)的行政區,主要分布在滇東和滇西北;“三十七部”則是散布在今滇池和撫仙湖周圍廣闊地帶的各部族酋寨,其中的主要成分大概是烏蠻。按照蒙古人的概念,則當地云南包括了哈刺章、茶罕章、鴨赤、赤突哥兒和金齒等幾大部分。作為專稱,哈剌章指滇西的大理王畿或者大理城。蒙語哈刺譯言黑,與哈剌相對的是茶罕,譯言白。茶罕章指位于吐蕃與大理交界處的今云南麗江。兩個名詞中都有“章”,應當是蒙古人從吐蕃那里聽來的他們對云南地區及其居民的稱呼,因為吐蕃把南詔稱為hjang。至于hjang的來源就更加古老了,它原先是吐蕃對南北朝時期南中著名統治家族痞氏的姓氏之音譯。鴨赤指今昆明。這是蒙古人從云南地區最先歸附他們的麗江“茶罕章”(納西人)那里聽來的。納西語至今稱昆明為yichi(納西語南方的意思),因為它是納西人居地南方的大城。赤禿哥兒是蒙語chitkcr的音譯,意思是“鬼”。元代蒙古人用它指稱滇東北和黔西地區以及居住在這里的烏蠻(羅羅斯)諸部。從宋代開始,這里就有一個著名的地域性部族集團“羅氏鬼國”(或稱羅鬼)。蒙語的赤禿哥兒即對羅鬼之名的意譯;再從蒙語倒譯為漢語,遂產生了“鬼蠻”這樣的名稱。金齒“國名百夷”,指大理西部的傣語居民。上述五部分中間,最核心的地區是哈刺章和鴨赤。南詔、大理立國于滇西500年,哈剌章又是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以這個名稱亦可用來泛稱整個云南。

    忽必烈即位后,始而加強對云南的控制。中統年間先后置大理國總管(仍用段氏)、大理元帥府。至元四年(1267),封皇子忽哥赤為云南王,王府之外又置大理等處行六部,用云南王和行六部限制段氏的行政權力。朝中有人對于派忽哥赤到“荒服”之地表示擔心。忽必烈說:“我實在很喜歡那里的風土。如果不是天命落在我的身上,我一定會請求把自己分封到那里去的?!焙龈绯嗌W鎮云南不出四年,被都元帥寶合丁和行六部尚書兼王傅闊闊帶合謀毒死。此后云南局面一直不穩。十一年(1274),元廷命賽典赤瞻思丁帶中書省平章政事的相銜行省云南。元對云南的統治遂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賽典赤祖先是中亞不花剌城(今譯布哈拉)的貴族。他本人從侍奉成吉思汗起家,歷仕諸汗,“功聞五朝”,積累了各方面的經驗?;鼗厝碎L于理財,他曾經是蒙哥得力的財政官僚。他也曾長期擔任地方行政首腦,甚至還作為統軍將領,在前線帶兵與宋軍對壘。忽必烈要找一個謹慎、寬厚的官員去“懷柔”云人,結果選中這個兼有治軍和經濟才干的全才型政治家。他確有知人善任的高明本領。

    以賽典赤為首的新的統治云南的機構,沒有設立在大理城,而建治于鄯闡。這不但擺脫了段氏對行省治政的干擾,而且反過來把世任大理總管的段氏的勢力鉗制在滇西,尤其是大理地區范圍之內。因賽典赤的建議,元廷改變對云南實行軍事占領式統治時期以當地首領充任萬戶、千戶官員兼攝地方行政,軍民不分治的局面,在各地遍置郡縣??たh行政官員均由朝廷委派。由于離開中央政府太遠,元政府后來規定,三年一次遣使云南,會同行省首腦長官,就便委任或遷調六品以下官職,事后呈中書省追授。五品以上官員則仍需移咨中書省銓注。邊遠地區的土官有品秩但不入遷流,死后由其兄弟子侄襲職。為鼓勵內地官員到云南任職,至元后期宣布,中書省直轄地區的官員遷調云南,可升二等任用,去極邊重地任職甚至可升三等。在云南做吏員,出職進入流官行列也比內地容易一些。官員病死云南任上,可由政府提供驛站服務,歸葬原鄉。云南地方官本來有權擅決死罪,至元二十年詔,自后死刑判決仍須像其他地方一樣,報中央政府審核。行省建立后,對云南的治理逐漸被納入與元對其他省區的統治相一致的體系,雖然云南比在中原漢地罷世侯、軍民分治、立遷轉法晚了十多年。

    除行政建置方面的大規模調整,賽典赤在云南的治績,在紀念他的“德政碑”里被概括為:“省徭役,招散亡,恤鰥寡,興儒教,備水抗旱災,禮接賢士。削去冗官,建屯田,制楮幣(發行紙幣),設路食以待勞民,薄征稅以廣行旅?!痹颇仙鐣?,在建省后的二三十年,也就是賽典赤和他的兒子納速刺丁、忽辛等在云南任職的時期最為繁榮安定。這表明賽典赤的上述治滇方針是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實效的。

    元成宗以后,元朝封在云南的出鎮宗王勢力漸大,世襲大理總管的段氏也羽翼再豐。雙方“一恃宗親,一恃故物”,因兩不相下而交惡,同時又都對行省形成牽制。三種政治勢力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逐漸把云南統治當局的內部矛盾推向尖銳。

    賽典赤入滇時,有“宗王脫忽魯方鎮云南”。至元十七年(1280),即賽典赤死于云南任上的次年,被毒殺的忽哥赤之子也先帖木兒得襲封云南王。至元二十七年,忽必烈復以皇孫甘麻剌(真金子)為梁王,鎮鄯闡,地位在建藩哈刺章的云南王之上。二十九年,甘麻刺徙封晉王,移鎮漠北。次年,其子松山襲封梁王。至大元年(1308)初,也先帖木兒從二字王進封為一字營王,離開云南。武宗怕梁王勢大難制,以其“有風疾”將他召回,另任諸王老的(忽必烈第七子奧魯赤之子)代鎮,仍封云南王。老的出鎮不久,就想把勢力伸向大理總管段光控制下的滇西。至大二年,雙方的沖突發展到以刀兵相見,段光戰敗。他懼梁王遣兵西襲,派高蓬守重鎮羅那關(在今云南牟定西)。梁王想收買高蓬,高蓬寫詩回絕。詩云:“寄語下番梁王翁,檄書何苦招高蓬。身為五岳嵩山主,智過六尺縮地公。鐵甲鐵盔持鐵槊,花鞍花索馭花聰。但揮眼前黃石陣,擊破孤云幾萬重?!绷和跄酥刭T高蓬的廚人刺蓬。廚人以蓬首出獻,梁王殺之以自解。

    七年之后,老的北覲仁宗,未詳以后他是否返回云南。我們只知道英宗(1320)即位后,又把云南王轉封給松山的兒子王禪。松山和繼承英宗皇位的泰定帝同為甘麻剌之子。所以泰定帝一即位(1323),就把王禪由云南王晉封為梁王,又以王禪子帖木兒不花襲封云南王。

    泰定帝死后,王禪和帖木兒不花都支持他的兒子阿刺吉八即位,成為上都集團對大都派發動汗位繼承戰爭的中堅。上都戰敗,王禪賜死,甘麻刺系在云南的勢力瓦解。由于兩都之戰的戰場在北方,云南本地未受其害。但在緊接著發生明宗(和世)被文宗(圖帖睦爾)集團毒死的事件后,駐扎在云南的效忠于明宗的諸王禿堅等終于由觀望和消極抗命的立場轉而公開稱兵,史稱“禿堅之亂”。從至順元年(1330)正月到翌年夏初,戰火彌漫整個滇東北。在此之前,云南無戰事已歷半個世紀之久。變起倉卒,人心危懼。元廷先后調四川、江浙、河南、江西、陜西、朵甘思、朵思麻等處軍隊平亂。云南社會經濟因此遭受不小的破壞。

    元統二年(1334),元廷又封阿魯為云南王。繼任阿魯的孛羅是忽哥赤之子也先帖木兒的幼子。至此,蒞視云南的出鎮宗王重新由忽哥赤系來擔當。這時候云南王的王府大概已設在中慶(治今云南昆明)。孛羅何時由云南王晉封梁王不詳。元末的梁王也可能是云南民間對云南的俗稱。

    1350年代后,元朝統治被紅巾軍起義后形成的幾個農民政權嚴重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263),建立夏政權于四川的明玉珍遣兵攻滇。梁王從中慶退至威楚(治今云南楚雄),向當時的大理總管段功求援。段功領兵東馳,與明玉珍軍轉戰于從呂閣(在今云南南華)到古田(在今云南尋甸)的廣闊地域,屢敗之。段功在夏軍中劫得明玉珍母親寫給兒子的家書,乃模仿明母筆跡偽造一封家書,命入滇兵馬“蚤歸”。夏軍遂退兵四川,臨行大呼“待明年來復仇”。段功追至七星關(在今貴州赫章東北),大勝而還。

    第八章

    為報答段功出兵求助,梁王以女兒阿公主嫁之,并奏請朝廷授段功為云南行省平章。這位大理總管貪戀新歡,留在中慶城里遲遲不肯西歸。他的正夫人高氏從大理寄給他一首詞說:風卷殘云,九霄冉冉逐。龍池無偶,水云一片綠。寂寞倚屏幃,春雨紛紛促。蜀錦半閑,鴛鴦獨宿。好語我將軍:只恐樂極生悲,冤鬼哭。

    段功乃歸大理,但不久他又重返中慶。梁王受讒人挑唆,開始懷疑他有“吞金馬、咽碧雞”(金馬、碧雞是中慶遠郊的山名)之心,于是密召阿公主曰:“親莫若父母,寶莫若社稷?,F在段功不滅我不肯甘休。你失去他,還可以再嫁其他高官以保富貴?,F在給你一副孔雀膽,可以找機會毒死他?!卑⒁h把此事告訴段功,表示愿與段功一起西歸大理。段功卻不肯相信,說:“我對你們家有功。我腳趾傷,你父親還親自為我裹扎。你為什么要這樣騙我?”

    雖經阿三諫,段功終不悟,遂于1366年被梁王設計殺害在通濟橋(在今昆明市內)。阿聞訊,欲自盡以示“不負信黃泉”,因梁王看管深嚴,不克遂愿。據說她曾經寫詩明志云:“吾家住在雁門深,一片閑云到滇海。心懸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語今三載。欲隨明月到蒼山,誤我一生踏里彩(里彩指彩緞被褥)。吐嚕吐嚕(意謂無知,或云可惜意)段阿奴(公主稱段功為阿奴),施宗施秀(指與段功前后死去的兩個大理人)同奴歹(歹意即死去)。云片波磷不見人,押不蘆花(此處作西域傳入的起死回生藥解)顏色改。rou屏獨坐細思量(rou屏原指駱駝,此處疑為玉屏的諧音,指昆明近郊的玉案山),西山鐵立(指昆明西郊的西山松林)霜瀟灑?!痹妼懙貌凰愫?,卻充分反映了阿思念段功的真情實意。權力傾軋無情地粉碎了骨rou之愛,只留下受害者的哀吟讓后人憑吊。

    梁王害死段功后,先后七次派人暗殺段功子段寶,都沒有成功。1367年西攻大理,不克制勝,乃在大理土官楊寶調解下與段氏勉強和解。1368年,元順帝被明朝軍隊侵逼,退出大都。段氏與梁王雖各守其土,但都奉北元為正朔。此后明氏夏政權曾再度南侵鄯闡境。梁王“奉金印玉書”向大理借兵,被段功子段寶拒絕。段寶致梁王詩有“自從界限鴻溝后,成敗興衰不屬吾”之句。

    明洪武四年(1371),割據四川的明升(明玉珍子)政權亡。明廷派王祎(即明初修《元史》的主編之一)諭梁王歸附。梁王猶疑兩年多,殺王祎拒降。洪武十四年(1381)秋,明軍30萬,由傅友德、藍玉、沐英率領,一路由永寧(治今四川敘永西南)經由滇東北南下,主力從湖南穿越貴州境,渡北盤江至石城(今云南曲靖),向西進逼中慶。雙方會戰于坂橋(在今云南昆明東),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潰敗,棄中慶城遁走。明軍出師不滿百日,克云南首府。十五年(1382)初,威楚降;梁王眼看大勢已去,在晉寧(在今云南晉寧西晉城)投滇池自盡。

    在大理,段寶死于1370年,子明嗣。明軍進征云南前后,段明死,由叔父段世權國事。洪武十五年明軍至威楚,段世遣使致書,請依“唐、宋故事”,奉正朔、修歲貢,在大理保持相對獨立的段氏政權。明軍不許,進滅大理。

    至此,元朝對云南的統治,在它的中央政府退出大都十三年后,終于完全結束。段寶的二孫,被朱元璋派到西北衛所做軍官。據說甘肅永昌曾有大官廟、小官廟,就是祀奉他們兩人的?!皾h佛”入滇云南一向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分布最復雜的地區。大體上講,說壯侗語的部族集團自東向西,說藏緬語的部族集團從北到南,苗瑤語集團從東北向西南,古代還有說孟—高棉語的部族集團由西南向東北,交叉、重疊地分布在這塊多高山峽谷、盆地零碎的亞熱帶土地上。除平面上的交叉分布外,不同的種落集團往往還因相對海拔高度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在同一地區內形成水田稻作、旱地農作和山地畜牧等經濟形態各異的立體分布的部族文化。在古代,這里的有些部落與漢族之間需要經過“重譯”(即不止一次的翻譯),才能互相溝通。

    自兩漢以來,漢民族人口也曾不斷遷入云南,兩晉時代“南中”著名的痞氏,就是漢代遷到那里的漢族大姓。隨著后來的戰爭和長期隔絕狀態的發生,人口數量上占據劣勢的漢族逐漸融合在當地土著居民中,但同時也畢竟把一部分漢文化傳播到所在地區。南詔國建立以前,洱海周圍的白蠻中,有楊、李、趙、董等大姓,可見漢族的姓氏已進入一部分講彝語的部落民中間,漢文在南詔的烏蠻與白蠻上層似乎已是一種通用的文字。研習漢文無法與學講漢語的過程完全割裂。所以,要說在南詔和大理的上層集團中流行雙語制,大概沒有太大的問題。漢語和漢文又將一部分漢文化中的文物制度帶入云南,因此有人說,大理國時期,“宮室、樓觀、言語、書數,以至冠婚喪祭之禮,干戈戰陣之法,雖不能盡善盡美,其規模、服色、動作,云為略本于漢”。

    漢文化對元代云南的影響,由于此疆彼界的消除和長期和平環境的滋育,在規模上遠遠超過了前代。如果說從后唐到南宋,“中國相尋于干戈,獨云南一隅享太平者三百余載”,這是以洱海和滇池兩個地區為中心的云南文化進一步整合為一體的時期。那么元代開啟了云南與中國內地大面積經濟文化交流和整合的嶄新時期。官僚、兵士(很多變成屯田的農民)、商人、宗教人士、手藝人,從來沒有這么多的內地居民到這里長期生活,甚至就定居在那里。因《大理行紀》而聞名的郭松年當時就意識到,云南被納入統一的全國政權之中,將會對它的經濟文化繁榮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他在中慶筇竹寺中寫的一首詩說:“南來作使駐征鞍,風景還驚入畫看。梵宇云埋筇竹老(筇竹寺在玉案山上,故云),滇池霜浸碧雞寒。兵威此日雖同軌,文德他年見舞干。北望烏臺(指御史臺)猶萬里,幾回揮淚惜凋殘?!?/br>
    云南與內地的交通條件,在元代獲得很大的改善。元以前,北方與云南之間最主要的通道,就是忽必烈征大理時走的“忒剌道”。即從臨夏向南到今甘肅迭部,再一直往南偏西穿越東部藏區至理塘,進入今云南麗江地區。元置云南行省,政治中心從大理東移中慶,遂逐漸建立以今昆明為中心的輻射狀交通體系,先后接通與四川、湖廣等省的驛道。從省治東北行,一路往烏蒙山區出省,可至四川敘州(今四川宜賓),一路取道曲靖、烏撒(今云南威寧)出省,可至四川永寧、納溪。自中慶出發,還有一條驛路北達川陜地區。其路經武定向北,貫穿羅羅斯部居地(在今四川涼山和西昌),經大渡河至黎州(今四川漢源北)、雅州(今四川雅安),與成都陸路通。不過這條道路“煙瘴生發,所過使臣艱難,人馬死損”,所以使用率或許不高。至元末,在中慶至曲靖、普安的站道以東又加設四站,貫穿羅殿及其以東的八番順元地區(兩地分別在今貴州的西部和中部),達于黃平(在今貴州)、鎮遠(在今貴州),而與湖廣行省的驛道干線溝通,經辰州(今湖南芷江)、沅州(今湖南沅陵)北趨。這條路“山勢少通,道徑平穩,又系出馬去處”,日益成為云南與內地相聯系的交通要道之一,后來明軍主力入滇,所循即此線路。此外,由東南出省至湖廣南部(今廣西地區),由東北出省至亦奚不薛(彝語。意為“水西”,指今鴨池河以西地),也都有驛道相聯。

    古代司塾元代開省云南的第一任長官賽典赤瞻思丁,在推進云南的經濟、文化發展方面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當時云南各地種植的水稻,主要是糯稻,很多地方沒有粳稻;當地雖有桑麻,但因“未得其法”,也不能獲得充分的收益。這時候粳稻種植的推廣和桑麻技術的改進,對改善民眾的吃、穿兩件大事,當然有很重要的意義。賽典赤以漏籍民戶組織民屯。以官給田補充民間私有田的不足。參加民屯的農戶共14000多戶,在中慶地區的有4000戶,墾田8萬畝。滇池出水道淤塞,“夏潦暴至,必冒城郭”,造成水患。賽典赤命張立道疏通滇池下游泄洪道;浚修滇池以北的盤龍江,減輕滇池蓄納北部山水的負擔;又在滇池周圍灌區浚溝造壩,改善了數十萬畝農田的灌溉條件。

    文獻還記錄了賽典赤確立云南賦稅體系的經過。賽典赤問來訪的“夷”民:“我想以土田招你們分種,要借給你們耕牛糧種、耒耜蓑笠之具。估計一畝可以收多少?”回答可收二石。他又問:“能給官府繳納多少?”答曰一半。賽典赤說:“太重,以后將不能承受這樣的負擔。要是今后不再借牛、種和耒耜之具給你們,牛死了要買牛,農具壞了要修理,一家衣食所須。收成的一半怎么能夠供給?”“夷”人答曰:“那么就以三分之一繳官?!辟惖涑嗾f:“你們雖然能繳得起,只怕你們的子孫會繳不起。今后繼我上任的人,一定要你們繳滿這個數目,那就上下之間互相敵惡了。我與你們相約,你們不要違反我,一畝繳納二斗,千萬不要拖欠!”民情大悅。有人問:“地租很輕,就是路太遠,無法運來完納,怎么辦?”賽典赤調查了各人所在地區的物產之宜。規定宜產馬處則繳馬,宜產牛處則繳牛,都與租米之價值相當。不產馬牛之地則繳銀。明初轉錄這件事的作者接著說:“今之糧折牛馬、糧折銀是也?!睋对贰?,賽典赤死后,忽必烈“詔云南省臣盡守賽典赤成規,不得輒改”??磥磉@條詔令終元之世都在實行。

    入元以前,云南的漢文化雖然已有一定范圍的傳播,但比較受到重視的是在器用服食、辭章文彩方面。當地最受人尊崇的漢族人物,是書法家王羲之。他們不大知道孔子,而把“王少逸”(即王羲之)當做“先師”來祀奉。云南建省后,元政府命令各地官府設立儒學孔廟。當地人自此知道崇拜孔子,把他看做“漢佛”。當時在一般民眾中間,男女往往自相配偶。父母親人死后就用火葬,沒有什么喪祭。跟孔孟之學一道傳入云南的,有所謂“拜跪之節,婚姻行媒。死者為之棺槨奠祭”。這一套禮儀,今天看起來當然有很多消極的成分,但在當時卻是催化一個文化共同體的感性經驗和共同心理意識的必要符號體系。

    至元十一年,賽典赤抵云南當年,即在中慶、大理兩路設儒學提舉。中慶首建文廟,歲祀于春秋二季的第一個丁日,招收學生入儒學研習。十九年,云南諸路普遍建學立廟,“以祀先圣”。由于這一批學校的建立,使云南諸生有可能比較系統地研讀儒家經典。這對于改變云南先前以儒附釋的“儒釋”或者“釋儒”文化,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