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頭疼不已的唐昭宗只好組織人馬討伐李茂貞,結果被鳳翔軍打得大敗。李茂貞氣勢洶洶地帶兵圍攻長安,逼得皇帝殺了兩個樞密使和宰相杜讓能才罷手。 從此以后,唐昭宗實際上已落入李茂貞控制之中,長安再無寧日。 朱溫有些厭惡地把視線從長安移開。宮闈之內的爭斗和陰謀,那不是他擅長的,也不是他喜歡的??傆幸惶?,他會提著大刀,殺進長安,把這些陰謀家一網打盡,殺得一個不剩。 一股強烈的力量把他的視線拉向北面,他有點抗拒,但卻神使鬼差地把眼睛死死釘在了那里。 河東。李克用。 那是一個夢魘,每天都纏繞著他的巨大夢魘。上源驛之變以來,他的軍隊已和李克用數次交手,雖然勝多負少,但每一次,他都能感覺到那個獨眼龍帶給他的巨大壓迫感。 只能在有把握的情況下才能跟這個人決戰。朱溫很清楚,李克用是什么樣的人。 只要把任何一個小小的破綻暴露給這個獨眼龍,就會窮追不舍,趕盡殺絕,絕對不會再給對手翻盤的機會。 因為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朱溫感到頸部一陣酸痛,那里的肌rou正在變得僵硬。每次一想到這個人,都會讓他感到莫名的緊張。 他深吸了口氣,慢慢把視線從那個夢魘之地離開。 向下,向下…… 淮南。楊行密。 這個人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偷偷擴充了這么多地盤,甚至還敢收留自己的死對頭朱瑾! 朱溫冷冷地笑了起來。 不知死活的東西! 他狠狠地把拳頭砸向那塊江淮之間陌生的地方。 很好,先取淮南,再轉過身來全力對付李克用。到那時,他的地盤和軍隊將是那個獨眼龍的一倍以上;到那時,毫無疑問,就是徹底和心頭的夢魘說再見的時候。 第六章 變局 在中原建立基業的朱溫開始把眼光投向更加廣闊的天下。南伐淮南,北擊幽燕,他的眼界越廣,欲望也就越大。但在那陰謀交織的長安皇宮,一場驚天巨變突然爆發,幾乎讓朱溫措手不及。 1.烽火淮南路 龐師古率軍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行進。 他有些惱怒地抬頭看看陰霾的天氣。自從渡過淮水,踏入淮南這片陌生的土地,老天就像作對一樣,連綿的秋雨一刻不停地糾纏著他的軍隊。 雨水打在士兵們的盔甲上,噼啪作響。除了偶爾傳來泥水中滑倒的士兵發出的咒罵,整支軍隊寂靜無聲。 糟糕的天氣和泥濘的道路耗盡了士兵們的精力,讓這支軍隊的士氣蕩然無存。 龐師古突然很懷念身后那片中原大地。那里,每個州,每個城市,每條大道,每座高山,他和他的士兵們都如此熟悉。碧空萬里的天氣,一望無際的平原,那才是值得縱馬馳騁,創造榮耀的戰場。 原本他最擅長的是騎兵突擊,現在卻帶著上萬匹馬在泥水中掙扎。龐師古惱怒地想,自己寧愿在廣闊的原野上去對抗李克用的鐵騎,也不愿在這個陌生詭異的地方白白耗費耐心和精力。 淮南,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鬼地方? 冰冷的雨水從他皮甲的縫隙中流了進去,讓他打了個冷戰。不知道為什么,他忽然想起了朱珍。 當年,他和朱珍幾乎同時投奔到朱溫麾下當兵。那時候他們還只是朝廷眼中的叛亂者,一群不知死活的農民。 在軍中,兩人很快表現出才能上的差異。論武力,龐師古決不在朱珍之下,但朱珍卻更善于治軍,他選將練兵,創立軍制,很快幫朱溫把一群亡命之徒變成了軍紀嚴明的戰士。朱溫歸降王重榮之后,封宣武節度使,屯兵同州。在那里,朱珍被委任為宣武軍右職,負責掌管最精銳的衛隊,儼然已是朱溫手下的心腹愛將。而龐師古,則因為他的勇猛,成為騎兵統領。雖然號稱統領,手下卻只有區區五百騎而已。 兩人雖然資歷相當,但朱珍明顯比自己高出一籌。龐師古很清楚這一點,也很自然地接受了這一點。在私下,他和朱珍關系甚好,平庸但并不愚蠢的龐師古不愿意得罪這位前景遠比自己光明的同僚。 但一夜之間,一切都改變了。 朱珍擅殺李唐賓,觸怒朱溫,身首異處。似乎是理所應當的,朱珍的部隊被移交給了龐師古。在朱溫看來,除了朱珍,龐師古、丁會這幫從一開始就跟著自己混的老部下,畢竟比后來才投降過來的葛從周、張歸霸等人更可靠一些。 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師古是朱珍、李唐賓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沒有朱珍的橫死,就不會有他的迅速上位。 但他卻沒有感覺到多少興奮,更多的是心驚rou跳。 龐師古意識到,朱珍的橫死,不是因為他無能,而是因為他被懷疑不忠。對一個自負的統帥來說,部下的忠誠或許比才能更重要;對一個自卑的統帥來說,他更不能容忍部下凌駕于自己之上。 而朱溫,恰恰就是這樣一個自負與自卑并存的奇怪混合體。 朱珍被殺,讓龐師古成為南下大軍的新統帥,這體現了朱溫對他的信任,但也意味著這個疑心極重的老大將用更懷疑和敏感的眼神注視著他。說不定朱溫早已在他軍中安插了內線,時刻監控他的動向。就像曾經對朱珍做過的那樣。 風口浪尖,危機四伏。 早在出征之時,龐師古就決定了一件事:在這種時候,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表現出對朱溫的忠誠和服從。 絕對、完全的服從。 大軍從徐州一出發,龐師古就安排快馬每日向遠在宿州的朱溫報告進軍情況,不敢有絲毫大意。 在這樣一個老大手下做事,任何的疏漏和大意都意味著完蛋。 朱溫確實密切關注著龐師古的戰報。下決心征淮南是他賭博式的選擇。在李克用剛在北方大破朝廷圍剿,氣勢如虹之際,自己卻以大軍南下,把后背留給敵人,這實在是一個冒險的舉動。 他在賭李克用不敢貿然進攻,也在賭自己能以較短時間順利平定淮南。 如果那樣,在以后的對決中,他對李克用將擁有壓倒式的優勢。否則,他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南征淮南,不容有失。 在反復考慮之后,朱溫命令龐師古率徐、宿、宋、滑等州軍隊七萬人從徐州直奔清口(今江蘇淮陰西);葛從周領兗、鄆、曹、濮等州軍隊三萬人從霍丘渡過淮河,徑赴安豐。自己則親臨宿州坐鎮指揮。 朱溫的如意算盤是,東路以龐師古軍為主力,首先奪取楚州(今江蘇淮安),隨后沿江淮運河南下,直逼楊行密的大本營揚州;西路葛從周軍,首先攻取壽州(今安徽壽縣),然后進攻廬州(今安徽合肥),將淮南從中部一舉斬為兩段。 乾寧四年(897年)九月,汴軍兩路齊出,對楊行密發動鉗形攻勢。 在泥水中跋涉了近一個月之后,龐師古的軍隊終于到達淮河北岸。 迎擊他的正是曾經的手下敗將,老冤家朱瑾。 相比他的大哥朱瑄,朱瑾顯然更有血性和勇氣。在朱溫以重兵圍困兗州之時,他還能不動聲色地誘殺自己堂兄朱瓊,逼退朱溫大軍,僅這一點便足以讓他名揚中原。 得知朱瑾來投,楊行密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不僅親自出城歡迎,解下玉帶相贈,而且立即表奏朝廷,讓他做武寧軍節度使。楊行密是在用這種方式向朱溫赤裸裸地挑釁。 當朱溫大軍壓境之時,楊行密毫不猶豫地讓朱瑾帶兵迎擊龐師古的大軍。他很清楚,一個失去了一切的人,在面對自己敵人的時候,會比任何人都更加堅定和無畏。 事實證明,在審時用人上,楊行密堪稱高手中的高手。 龐師古的軍隊在連綿的秋雨中和朱瑾陷入了苦戰。 朱溫要求加快進攻速度的命令一道緊似一道,言辭也越來越嚴厲。他的心頭焦躁萬分。 龐師古雖然生性老實憨直,但并不愚蠢。他心里很清楚,朱溫嚴厲的來信背后是一顆虛弱的心。朱溫其實是在害怕,害怕他的主力被糾纏在淮南,久攻不下。那樣,假如李克用乘機大舉南下,汴州將無力應對。 龐師古決定盡可能將戰線前移,用不間斷的壓力迅速擊潰守軍的意志。 汴軍在激烈的rou搏中將戰線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 到十一月,龐師古終于撕破了朱瑾在淮河北岸的防線,進駐清口。 在這里,龐師古遇到了朱瑾、張訓的主力,整整三萬精兵。 龐師古完全不知道,他面對的這支軍隊,戰斗力之強,并不在李克用的河東軍之下。 剿滅孫儒之后,楊行密成功收編了這支戰斗力彪悍的部隊,號稱淮西軍。朱溫占領兗州、鄆州之后,受李克用之命援救朱瑄、朱瑾的河東驍將李承嗣、史儼歸路斷絕,不得不率部隨朱瑾來到淮南,這讓一向缺少騎兵的淮南有了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此時的楊行密,盡得孫儒、河東、兗、鄆的兵馬,軍勢大盛,兵鋒銳利。 面對這支精兵,龐師古的前鋒發動了數次攻擊,均無功而返。他不得不下令全軍在清口扎營。 清口是淮河上的重要渡口,正處于淮河、泗水之間。龐師古決定以大軍扼住這個交通要點,然后再伺機撕破朱瑾在淮河南岸的防線,直搗楚州。 七萬汴軍聚集在小小的清口,扎下了密密麻麻的軍營。他們散布在淮河岸邊,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對面的敵軍。 在淮水的另一邊,朱瑾也用同樣的目光注視著他們。 連綿的秋雨形成的厚重雨幕,將兩支大軍籠罩在陰冷肅殺的氣氛中。一場大決戰就要來了。 宿州城頭,朱溫在雨中焦慮地注視著南方,他在等待清口前線的戰報。 不知為什么,這次大舉南征,一直讓他心神不寧。 是因為決意南征之前,敬翔的勸諫嗎? “兗州、鄆州方平,人心不穩,王師范尚占據青、淄二州,其心叵測。我軍乃新勝之兵,需持重養威。而淮南,兵甚銳,強天下,四鄰畏之,如此貿然南征,恐難取勝?!?/br> 對敬翔的話,朱溫從來都是言聽計從。但這一次,他卻涌起了強烈的反感。 或許是因為時間。他覺得時間似乎從來都沒有站在自己一邊,而在對手那里。他不愿意自己再從中原那盤仿佛永遠下不完的棋局中抬起頭來之時,才發現半個天下已為對手所有。 是因為大軍出征前,張惠憂郁的眼神嗎? 記得那時,他心里還竊笑了一聲。 張惠肯定還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在大軍凱旋之后又帶回來另一個女人。女人啊,就是這樣,總是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無謂地神傷。 朱溫有些沉重地長吁了一口氣。情況確實有些不妙,雨越下越大,每天都準時出現的快馬卻遲遲沒有出現。 他把手放到墻頭,冰冷的墻垛升騰出一股寒意,直襲心底。他的左手,竟然又開始難以抑制地顫抖起來。 清口大營。龐師古正坐在軍帳內,心事重重地擺弄著棋盤上的黑白棋子。這是他獨特的消遣方式。當心緒不安的時候,他喜歡自己跟自己下棋,用這種左右互搏的方式來放松。 他并不是一個下棋高手,這一點他自己也心知肚明。當年朱珍就不止一次嘲笑過他,說他頭腦簡單,戰術死板,每次對弈都把他殺得一敗涂地。 被嘲笑過許多次之后,龐師古干脆自己跟自己對弈。這樣不是很好么,不管怎么樣,他永遠都不會敗,永遠都是獲勝的一方。 南征以來,他就一直很窩火。要命的秋雨一直沒停過,這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戰斗力。他的前鋒已經向淮河南岸攻擊了多次,但都被對方擋了回來。過不了多久,朱溫的來信中恐怕會全是呵斥。 他神情恍惚地看著棋盤。棋盤上那一個個格子都好像幻化成了那條難以逾越的淮河。 “龐將軍!”帳外一聲大喊,讓處于恍惚中的龐師古打了個寒戰。 他惱怒地抬起頭,那是自己身邊的一員偏將。此人臉色蒼白,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報告。 龐師古強壓下心頭怒火,有些不耐煩揮了揮手,示意偏將進來。 那人一進帳,顧不得行禮,直沖上前,大呼道:“將軍怎還在這里下棋!事急矣!” 龐師古一聽,頓時火冒三丈:“我下棋是在思考軍機大事,你等豈能知曉?有什么事快講!” “細作報知,淮軍正派人在淮河上游聚集,似乎在挖掘河堤!” 龐師古愣了愣。莫非朱瑾這廝要以水為兵,引淮水淹我? “將軍!清口地勢低洼,又正處淮、泗二水交會之處,實在是兇險之地。敵軍如果挖斷河堤,引淮水來攻,則我軍盡成魚鱉??!將軍何不快快下令,將軍馬北移,置于高地,以防不測!” 龐師古什么都沒有說。他死死盯著偏將那張蒼白的臉,大腦在急速地運轉。 我將大軍置于清口,是因為此地平坦,兵力容易散開。一旦秋雨暫歇,我軍可利用騎兵優勢,在寬大正面發動攻擊。況且,清口扼住淮河、泗水交會之處,是淮南軍北上的必經之路。我打了這么多年仗,連行軍扎營都不懂么?如果我軍北退,淮南軍必然蜂擁而過淮河,那樣我軍好不容易奪過來的優勢將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