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解封記憶(16)
“究竟是我有問題,還是他們有問題?”——直到二十多年后,針對為何“孤僻”在她看來挺有趣、但別人卻始終抓著“不合群”的那面不放——這樣的不同態度,如今已年過三十九的白璟,才終于給出了她自己清楚的回答: “我和他們都沒問題,不過是看的角度不同,評判好壞所參照的相對標準不同,那看同一東西時會看到的好壞優劣自然就會不同。問題不在于那東西本身,只在于人是從哪個角度、用什么樣的參照標準去看的?是相對什么來做的這樣的比較? “這就好比我就是這樣的‘我’,但比較的對象不同、比較的方面不同,那‘我’的相對于比較對象的優缺點就會跟著變化。但那不是我自身特點突然發生了什么明顯的起伏變化,而只是比較的對象、比較的標準發生了變化?!摇瘺]關系?!@樣判斷出的好壞優劣,其實也不穩定,不可靠。 “所以說,哪有什么絕對的‘優秀’?同樣的能力,跟比不得自己擅長的人比,自己就會顯得優秀,甚至會成為他們眼中所謂的‘天才’;但一旦跟比自己更加擅長、甚至天生在這方面能觸及到的能力極限的邊界,還遠比自己更加寬廣的人比,那自己就成了‘庸才’了;甚至,還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對方的能力似乎是無窮無邊的。 “但事實卻是:對方也有他自己天生的不能超越的極限邊界,但他還遠沒觸及到他自己的邊界;然而,即便是他這樣的狀態,卻也已遠超了‘你’能觸及、能夠想象到的邊界;于是,在‘你’的眼里,他的能力就像是‘沒有邊界,沒有限制’一般?!聦崊s是:不是沒有邊界,只是遠超了‘你’的邊界限制的‘你’能理解的極限而已。是相對于‘你’的‘沒有邊界’?!?/br> 思緒不自覺地擴散過了頭,待回過神來再看原初的那個自己本想回答的問題時,白璟只覺得:這樣的問題很無聊。其實只要看清了這樣的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的那個前提是什么,她也就知道了:這樣的問題,不過是她自己太在意“分別”、太想有“分別”,這才生起的一種極為隱秘的、是連她自己都欺騙的,根本上是她對自己的虛榮心的一種隱晦的滿足。 告訴了自己這一“真相”的同時,白璟瞬間就想起了與她這樣隱晦的虛榮心有些關聯的——高二那年,在她與莫藍成為同桌之前的她的前任同桌——那個全班眼里的“第一名”。 她叫丁蕓。白璟第一次對她有印象,是剛上高一時。那時,她和丁蕓并不同班,但也還是聽說了她的名字——因為她是那屆中考的全市第一。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一中高中部的。 誰知道,高二分班后,白璟和這個傳說中的“第一名”成了同班,還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就被班主任特地安排與她成了同桌。 但白璟不喜歡這位新同桌。不是因為嫉妒她的成績排名,也毫無羨慕可言。白璟不喜歡她,只是因為丁蕓給她的感覺,真的太像曾經的她自己了。白璟不喜歡這種熟悉感,便連帶著也就不喜歡丁蕓這個人了。 丁蕓身上的那種——從小就是“優等生”——才會自然流露的感覺,白璟太過熟悉。在上高中之前,她也曾是那樣的狀態。只不過是上了高中后,丁蕓仍舊還是那樣的狀態,而白璟,卻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與那樣的狀態漸行漸遠了。 若不是有了近在身邊的丁蕓的對比,白璟也不會那么早的就察覺到了自己這樣的改變。但她不僅不覺得遺憾、可惜,反而覺得,曾經的那種“優等”狀態的自己,很傻、很無知無覺、很安于“隨波逐流”……和一種,是連她自己都沒有覺察到的,可笑、淺薄的優越感。 “第一?誰沒考過第一?雖然我沒考過市第一,但年段第一我也沒少考過。你初中和我一個學校,那我考年段第一的時候,就等于考得比你好了。那至少也說明,在智力上,我就算不敢說一定遠超過你,但也決不會比你差。再說了,就算你是第一又怎樣?我毫不費力就能考得很好的科目,你不也還是考不過我嘛。所以,你也不見得比我強,不過是你更愿意學、更愿意‘安分’地學而已?!?/br> 這樣的評價,這樣充滿偏見的評價,與其說是白璟對丁蕓的真實看法,不如說是白璟對曾經的自己——那個也曾是別人眼中的“第一”的自己——的一種諷刺、貶低。 時過境遷,待白璟終于在花了幾乎同樣長的時間才基本修復了曾經支離破碎的自己之后,當她再回頭去看時,白璟才知道:若不是那時的她已經偏離了“優等生”的狀態已有一年多了,若不是突然在一年后、與在她看來和曾經的自己很相似的丁蕓成了同桌,她可能也不會在那個時候就突然那么明顯地、那么強烈地意識到了自己的變化;也就不會對過去的自己、過去自己所接受的一切理所當然的價值觀念,第一次產生了充滿挑剔、質疑、甚至是敵意的直面反思。 在白璟的生命里,這是她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主動想要去思考些什么。第一次。 而當三十九歲的白璟再回頭去看自己當年對待丁蕓的那種始終存在的莫名敵意時,她又比從前更多了一層理解:對丁蕓的敵意,不僅是因為丁蕓像極了曾經也是“優等生”的她自己,還因為她對丁蕓其實另有一種與學習無關的嫉妒。 隨著回想的深入,白璟終于又想起了她所知道的關于丁蕓的一些情況,知道丁蕓那樣沉穩的個性,除了與她個人的先天偏向有關之外,還與她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呐聫臎]見過丁蕓的父母,但白璟還是能從丁蕓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中,看出她是在一個怎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尤其是當白璟感覺到丁蕓是真心地尊敬著她自己的父母時,白璟第一次對丁蕓產生了強烈的敵意。 直到那事過去了將近二十三年,三十九歲的白璟才終于明白:原來,她當年突然莫名生起、卻始終沒有消退過的對丁蕓的那份強烈的敵意,是嫉妒。 那是白璟第一次嫉妒別人。卻是在二十多年后,才真正明白這樣的感覺就是嫉妒。 也是直到這時,白璟也才明白:她這輩子,是不可能與像丁蕓這樣的——是在能以身作則、以德服人的父母的關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尤其還是獨生女——成為朋友的。因為她的心魔不允許。而這個心魔的存在,卻是早在白璟出生在那樣的家庭里時,就已經注定了的。只要日后遇到了類似丁蕓這樣的孩子,白璟的心魔就會發作,就會遏制不住的對這樣的孩子產生嫉妒、產生強烈的敵意。 同桌的那段日子,每每看到丁蕓,總會莫名的厭惡她?!缃竦陌篆Z才算真正明白了緣由:原來,她心里是嫉妒丁蕓的——嫉妒著:“憑什么她就能有那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