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
祭祖完畢,自然是要有一場家宴的。袁長卿被男人們拉去了外院,女人們則圍著珊娘在內院坐了席。便有好事的問著珊娘,五老爺是不是就是那神龍不見首尾的疏儀先生。珊娘大大方方地承認了。便又有人隱諱地問起那幅畫的事來。這一回,珊娘沉默了。 她沉默了,袁詠梅卻不干了,拍著桌子站起來,指著珊娘的鼻子怒道:“那畫明明是我父親花錢買來的,怎么就成了你的嫁妝了?!之前怎么從來沒見你拿出來過?!便真是你的嫁妝,誰又知道那畫是不是你偷著賣給別人,回頭栽贓我父親的?!今兒你得把話說清楚了!” 珊娘的眼微瞇了瞇。要頂得袁詠梅下不了臺,她多的是話??煽纯粗車切┤?,她卻不想顯得多強勢的模樣。要知道,今天這里不止只有袁家人,還有好些被炫耀的袁家人請來的外人——關起門了,她們怎么鬧都可以,當著外人的面,她卻不能過分,不然不說那些客人會覺得她欺負未嫁的小姑,便是袁氏族人,怕也要說袁長卿才剛發達就目中無人了。于是,她看著鼻尖前的手指道:“meimei這話問得我很是委屈,我什么時候說過是四叔偷了我的東西了?那畫你們沒見過原也不稀奇,我父親送了我許多畫,我都不曾掛出來過。且因著我們住的地方小,我的嫁妝擺不開,所以有很多東西都一直按原樣鎖著,連大郎都不曾見過那些畫。不過是我們搬出去的時候才動了一回那個箱子而已,卻也沒打開看過……” 得,袁府占地面積最大的含翠軒,在她嘴里竟小得連她的嫁妝都擺不下。知道內情的袁家人還好說,那被邀來觀禮的,又不知道要腦補出什么來了…… “……若不是我父親在尚書大人的家里看到,連我都不知道丟了東西的?!鄙耗镉值溃骸拔腋赣H的脾氣比較急,見了那畫,便想過府里來問個清楚,偏府里的家丁不講理,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推搡我父親。我父親惱了,這才當眾嚷嚷了出來,卻也從頭到尾不曾說過是四叔偷盜了我的東西,不過問著那東西怎么到了四叔手上而已?!?/br> 又“語重心長”地勸誡著袁詠梅,“meimei氣惱,我還氣惱著呢!丟嫁妝原就是極丟臉面的事,如今還叫京城的人全都知道了。我只深恨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在哪里弄丟了那幅畫的,也從來沒敢說什么懷疑四叔的話,偏meimei這么嚷嚷著,叫人聽到,便是沒什么事也要當作有什么事了。不管怎么說,我們都姓袁,為了家族的體面,為了四叔的名聲,meimei也不該這么口沒遮攔的?!?/br> 珊娘這話說得要大義有大義,要親情有親情,直叫族里的長輩們一陣點頭,倒拿不滿的眼看著袁詠梅,更有個依老賣老的教訓著袁詠梅道:“看你小時候倒是個通情達理的孩子,怎么如今越長大倒越不知道個城府進退了?你嫂子說得對,外頭那些渾話,不說當作沒聽到的,竟還拿來怪你嫂子,實在是你太失禮了?!闭f著,立逼著袁詠梅向珊娘道歉。 珊娘則裝著個大度,對那位奶奶輩的老太太笑道:“這倒不必,四meimei這也是孝心使然。當初知道我父親被府里家丁冒犯時,我也氣過一場的,后來想想,不過是誤會而已,也就沒放在心上了?!?/br> ——她這個大度裝得好!倒反襯出袁府的無禮來。要知道,直到這會兒,老太太和四夫人都對五老爺之事沒有表示過一句歉意呢。 坐在上首的老太太,那豐潤的臉頰默默抖了抖。袁詠梅站起來時,她就猜到她大概要說什么了。老太太原打著主意,是想借由袁詠梅的話替四老爺當眾洗白的,且她以為珊娘會咬住四老爺不放,卻再沒想到,珊娘竟替四老爺說著話,偏她那些話細究起來,又實在說不清四老爺在這件事里到底是不是清白的,倒叫人覺得袁府無禮,珊娘是個深明大義的…… 老太太只好瞪起眼,也跟著喝令袁詠梅向珊娘道歉,然后親自就五老爺“被家丁推搡”一事,向珊娘鄭重道了歉。珊娘自是一陣惺惺作態,二人又當眾表演了一番長慈幼孝的戲碼。 不管老太太怎么樣,珊娘倒是跟著裝佯扮像扮出了樂趣。 至于袁詠梅,深覺丟了臉面的她哪里還坐得住,不一會兒就借著更衣離席再不回來了。 酒過三巡后,許是前面開始跟袁長卿“討論”起他搬回來的事了,因四老爺不在,四夫人不好出面,前面便來人請了老太君出去。 老夫人這里才剛一走,那邊就又有個好事的湊到珊娘身邊,低聲問著她,“怎么好好的,你們小倆口竟從府里搬出去了?” 珊娘“委屈”地扁扁嘴,也壓著聲音道:“我也不知個究竟呢!偏大郎還不許我問?!?/br> 這話頓時引得周圍人全都豎起了耳朵。 珊娘又道,“那天我抄完經,在老太太臨時借我歇腳的東閣里歇著時,一不小心感了風寒,正頭昏腦脹著,大郎就找了過來。因大郎見東閣里竟沒個侍候的人,就發了火,遣我的丫鬟去叫人??晌覀冊跂|閣里等了半天也沒見有人來,偏我又發起燒來,大郎不放心,就先把我送了回去。后來我們才知道,說是二郎被人打了。老太太很是生氣,派人把大郎叫了過去,問了大郎什么我也不知道,那時候我病得昏昏沉沉的,只知道大郎黑著一張臉回來后,就命人收拾行李,帶著我搬了出去?!?/br> 雖說這個故事眾人早在外面聽過傳聞了,如今由當事人再敘述一回,頓時滿足了眾人的獵奇之心——至于真相,誰管! 珊娘這里盡情地表演著,直說得喉嚨都快啞了,才停下來喝了口酒潤潤嗓子??傻人凉櫷晟ぷ?,一抬頭,忽然就看到不遠處幾個婦人正看著她小聲說著什么。然后,其中一個婦人又走到別的桌旁,顯然是在傳著什么話的樣子。珊娘一時也沒在意,只回頭繼續應酬著那些過來跟她套近乎的人。直到她發現,再過來的人,臉上明顯少了那種討好之意,倒多了一股八卦之情,她這才悄悄納悶起來。 她心里正疑惑著,九嬸帶著她的小孫女雨兒兩個過來了。九嬸擔憂地問著珊娘:“你和長卿都沒事吧?” 珊娘被她問得一陣茫然。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前面傳來消息,說袁長卿直言不諱地把他新得的差事告訴了袁家人,且還毫不隱瞞地把昨兒瓊林宴上皇帝刁難他的事也給交待了。袁家怎么說也算得是京城的世家,那政治嗅覺極是敏銳,只從蛛絲馬跡中眾人便都看出來了,雖然袁長卿被昌元帝點了探花,可顯然他并不得圣心,且甚至還被皇帝嫌棄著……于是,原本那股套熱乎的勁兒,立時就變成了對八卦故事里的八卦主角的好奇。 坐上回家的馬車,珊娘不用問也知道,他們大概是不用搬回去了。且不說老太太終于放了心,知道袁長卿是個沒什么前途的,便是想要借著袁長卿取利的袁家族人們,也都覺得袁長卿大概也就這樣了,自然全都放了手。 第148章 ·巧婦伴拙夫 袁家之后,便是五老爺請客。 事實上,原該是袁長卿請客答謝從親友的,五老爺卻說他們家的庭院窄小,騰挪不開,叫袁長卿只管請人,他管辦宴,只當是他們倆口子借五老爺的園子置酒的。 方家聽說后很是不滿——五老爺家怎么說才五進宅院,哪里比得上方家寬敞,光那練武場就能跑馬耍槍的——于是方老夫人就親自殺去找五老爺理論了。 話說那方老夫人為人嚴肅,五老爺卻為人跳脫。跳脫的五老爺見到他親娘都不怵的,偏看到方老太太有點腿軟。就在他將要投降之際,人前一向不言不語的五太太說話了。 五太太柔聲道:“老夫人怕是還不知道,雖說我們家只五進宅院,那宅子卻叫老爺和他的朋友們收拾得極為雅致,如今在京里也算是得了點名聲。前些日子,藤青社和擷英社的老先生們都跟老爺說,要借我家園子起社呢。長生他以后走的是文路,多跟這些老先生們接觸于他的將來也有好處。便只是這一點,我們家里也要比貴府更合適一些?!?/br> 太太這番不卑不亢的言語,直驚得五老爺看著太太半天合不上嘴。在五老爺看來,太太就是個害羞靦腆不肯露頭的,再想不到太太竟敢跟方老夫人頂上,且還說得方老夫人半天沒言語。 方老夫人確實沒法子言語。五太太說得對,他們家是武將,跟文官來往向來不多,袁長卿卻是注定要走文官之路的。加上藤青社里幾乎聚集了京城所有的文壇大儒(林二先生便是其中一員),青年學子們無不以加入此社為榮;那擷英社更是由先帝時期的幾位名臣所創,社員中光是入過內閣的,就有七八位之多。袁長卿若能借由五老爺的園子和這些人結下良緣,對他自有好處。 至于五老爺家的園子。 五老爺原就愛個園林造景,在梅山鎮時就沒少折騰自家那巴掌大的小花園,如今來了京城,自然不會放過折騰自己的新家——他原還想折騰珊娘家的,叫珊娘給婉拒了。 雖然五老爺家里只五進宅院,可老爺是南方人,南方造園最是講究個小處見大。于是,那曲徑通幽、移步換景的小巧雅致,立時在京城那些大氣闊朗的庭院里顯得獨樹一幟起來,直叫老爺的北方畫友們看了連呼一個“妙”字。老爺便干脆給這園子題了個“妙園”二字。后來林二先生又借著老爺的園子起了兩回社,于是“妙園”的名聲,便經由這幫文人墨客的口耳相傳而漸漸打了出去。 老爺雖然跟袁長卿說,只當是借他的園子請客的,可除了袁長卿請的那些客人外,老爺出于炫耀的心理,把他的那幫朋友也請了來。加上林二先生有意替袁長卿造勢,也給自己的朋友們放了風,說五老爺在園子里又折騰出什么新鮮花式了,于是那些老先生們也都硬傍著林二先生,跟著上門做了那不速之客。 一幫舞文弄墨的人聚在一處,自然不會像袁家請客時那樣,席間講的全都是些酒色財氣、市井八卦。酒酣之余,便有那來了興致的老先生當場揮毫潑墨起來,寫詩的寫詩,作畫的作畫。五老爺的水平,那些老先生們都是見識過的,自然來不會刁難于他,于是作為今日主角的袁長卿,就被老先生們纏上了。 要說袁長卿,早年間在京城里便有“神童”之稱,但那也只是說他書讀得好,加上他沉默的性情,竟是少有人聽說他在詩文書畫上有何建樹。而所謂“文人相輕”,別說他是今科的探花,便是他中了狀元,若不能拿出真才實學,也難以叫這些老先生們買他的賬。 五老爺也沒見過袁長卿在這方面有何能耐,不禁有點替他擔心??伤麩o意間一回頭,看到林二先生只渾不在意地跟今年的主考大人洪大人低聲說笑著,便知道,怕是袁長卿應該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袁長卿極難得地在人前賣弄著才情時,珊娘則和五太太一起,領著方老夫人等一眾女眷參觀著太太的繡房。 其實對于太太的“玉繡”,自從得了太后的賜字后,一家人就再沒藏著掖著了。只是五太太在人前一向沒什么存在感,且周崇和袁長卿那里又故意控制著消息的渠道,倒叫京城里的人全都不知道五太太跟玉繡的關系。今兒家里請客,太太也沒當一回事,偏客人里有眼尖的,看到五老爺府上連門上掛的簾子都用的玉繡,頓時一陣大驚小怪。太太原就是個沒什么心計的,就傻乎乎地認了——那是她繡的。加上當初她學著珊娘裱起來的掛屏,更是一下子就叫人認出了她的身份。于是,這些太太小姐們就起著哄,一起跑去參觀太太的繡房了。 別人倒也罷了,不過是當今天知道了一個日后的談資,唯一有一個人幾乎氣炸了肺腑。 誰? 袁府老太君! 是的,袁老夫人也來了。 所謂世家大族便是如此,哪怕背后恨得就差要相互捅刀子了,當著人前,卻是該裝著慈祥的裝著慈祥,該扮著孝順的扮著孝順。前一世時,珊娘便是這樣的一個偽裝高手。這一世,她原不想自己再變回那樣的,可世情如此,她若不那樣,最后吃虧的只會是她和袁長卿。所以,就算心里再不愿意,那請客的帖子,他們還是按規矩往袁府里遞一份,不然就得被人說是目無尊長了…… 至于袁老夫人,其實說起來,接到帖子后,她也一點兒都不比珊娘好受。家里別的人都能找著借口不來,偏她不行!雖說她若不來,可以叫人說袁長卿的閑話,可她若真敢不來,不定袁長卿還沒有受害,袁家又得“上頭條”了……如今五老爺已經不再到處嚷嚷著說是袁四老爺偷了畫,反正這件事已經成了懸案,可五老爺被袁府的下人推搡失禮一事,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便是沒有四老爺那件事,袁家也成了理虧的一方。老太太若是不來,又怎么在人前裝著兩家已經冰釋前嫌的模樣?又怎么替袁府挽回名聲?所以老太太咬碎了牙齒也得來。 偏來了后,又叫她知道了這么個令她大口大口默默吞血的消息——不務正業的五老爺是那鼎鼎大名的疏儀先生也就罷了,居然連那見到生人就手足無措的五太太也是這么個不凡的人物…… 更叫她坐立難安的是,她原以為,便是五老爺夫婦出乎他們的意料竟都是名人,其實說白了,不過一個是畫匠一個是繡娘而已,于袁長卿來說,他們到底不能給予他什么實質的幫助。便是袁長卿的老師林二先生,也不過是文壇上有些名氣,到底從不曾入朝為官過,在朝中也沒有什么可供袁大借勢的力量。偏如今她來了才知道,五老爺雖然只是個“畫匠”,偏還造得一手好園子,且還勾得京里文人墨客們一陣吹捧,竟是把幾位老內閣們都給吸引來了……別小看了這些已經致仕的閣老們,這些人雖然已經退了下來,各自身后的勢力,卻仍是不容小覷…… 袁老夫人坐在那里心思不寧時,林如稚正由太太的繡活說到她們在梅山鎮時,五太太教著孤貧院的女孩子們學刺繡的事。 方老夫人一陣驚訝,問著五太太,“你是教她們你的玉繡嗎?!” 五太太憨憨一笑,道:“這是別人的叫法。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那個是不是玉繡,不過是我閑著沒事,對照著前人留下的東西瞎琢磨出來的東西罷了?!庇中Φ?,“我也只會那個,自然也只有教那個?!?/br> 頓時,眾人一陣嗡嗡議論。且不說這“玉繡”的價值,只五太太肯親身去孤貧院這件事,對于這些貴婦們來說,就是不可想像之事。 那主考官洪大人的夫人今兒也跟著洪大人一同來了。聽了五太太的話,她的眼一閃,湊到林二夫人耳旁問道:“你說的就是她嗎?” 林二夫人點點頭,又小聲道:“我竟也不知道她那個就是玉繡呢?!?/br> 二夫人是林二先生從杏林書院辭職出來后,才跟著林二先生回梅山鎮上的。那時候玉繡風波早就已經平息了。二夫人又不是南方人,一點兒都聽不懂鎮上人那綿軟的口音,且雖然她知道五太太擅繡,只看著她毫不在意地把她的繡法教人,便當她只是擅繡而已,再想不到,她會的竟是天下聞名的“玉繡”。而雖說老夫人和林如稚都知道五太太的“秘密”,可因著之前五老爺一家被折騰得不輕,二人也從來不跟人提那些事的,所以二夫人竟也是這會兒才知道。 洪夫人點點頭,只拿眼尾掃了一眼那些仍低聲議論著的婦人,便又冷笑一聲,回頭問著五太太:“你竟不嫌他們臟嗎?” “臟?”五太太一愣。 “那些孤貧院的人,有些身上還有殘疾,還有人身上帶著病,你就不怕?!”洪夫人又道。 五太太又愣了愣,才搖著頭道:“也沒什么……其實他們都把自己收拾得挺干凈的,就是穿得破了些而已……” 洪夫人又是一聲冷笑,忽地放大了聲音,斜睨著眾人道:“正是如此!那些人不過是窮了些,穿得破了一些而已,偏就被人當成瘟疫一般避著!” 頓時,那議論聲小了下去。五太太不知其意,不禁一陣不安。連珊娘也是一陣不解。 就只見洪夫人忽然彎腰過來拍了拍五太太的手,對她和藹一笑,道:“你是個好的。之前我就聽說過你的善舉,只是還不知道,你竟就是玉繡的傳人?!庇值?,“你許不知道,我在捐募會里擔著理事之職??烧f起來有愧,京里的孤貧院竟都比不上你們那個鎮子上的。京里人對他們都存了偏見,都覺得淪落到孤貧院里的人,不是因為懶就是因為饞,要不就是些說不清來歷的孩子。叫他們捐錢捐物一個個倒還肯的,偏像你那樣,肯教他們一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的,卻是少之又少?!?/br> 五太太這才明白她的意思,便靦腆笑道:“我在家里曾教過那些人,也該算是有點經驗的,您若不嫌棄,我愿意去教她們?!?/br> 洪夫人的眼一閃,笑道:“你可知道你那玉繡,如今已經被人哄抬成什么價碼了?你竟肯說教就教?” 五太太不以為然地笑道:“我真沒覺得我那繡活有什么跟人不一樣的地方,若說不一樣,也不過是針法組合不同罷了,只要有心琢磨,我不教人也會的?!庇中Φ?,“其實便是我去教,也不過是教著她們一些基本針法而已,誰都能教的。只是最后繡成什么樣,就要看各人的領悟了?!?/br> “正是,”珊娘插嘴笑道,“我跟著太太學了那么久,我感覺我繡的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也沒見有什么長進??梢妿煾殿I進門,修行在各人?!?/br> 她這般一打岔,剛才那有些凝重的氣氛頓時就輕松了下來。 比起五太太的善舉,方老夫人更想知道珊娘是個什么樣的人,便問著她,“你也跟你太太去過孤貧院?” 林如稚搶著笑道:“老夫人再想不到,我十三jiejie竟會修西洋鐘表,倒叫她教出好幾個徒弟來了?!?/br> 珊娘笑道:“那東西只是看著復雜,原也簡單的,不過是萬變不離其宗……” “得,”林二夫人截著她的話笑道,“聽聽這母女兩個,別人看著千難萬難的事,到了她們嘴里,竟都這么輕松?!闭f得眾人一陣笑。 珊娘夫婦也給袁家九嬸子下了帖子的,所以九嬸也帶著她的兩個孫女,在家里待嫁的云兒,還有年紀還小的雨兒姐妹兩個一同來了。 雨兒是個活潑的,且她也愛繡,便問著五太太,“我愛死太太這手繡活了,我也想學……” 她話還沒說完,就叫她jiejie云兒拉了她一把。 太太笑瞇瞇地道:“你愿意學我就愿意教?!?/br> 林如稚和林二夫人在京城時,也經常去捐募會幫忙的。只是如今二人才回來,加上今年林如亭和林如軒都要下場趕考,母女二人才一時沒怎么去捐募會。但之前在梅山鎮時,珊娘就聽林如稚說過京城人對孤貧院的偏見。如今見洪夫人這般說,再看看那些帶著各種目的看向五太太的眼,她眼珠一轉,看了洪夫人一眼,扭頭對五太太笑道:“一個是教,一群也是教,太太既然答應去孤貧院教那些孩子學刺繡,倒不如我們也跟著一起去,順便也跟著一起學,省得太太費兩遍事。再者,若是孤貧院那邊有什么我們能幫忙的事,正好我們也能順手幫上一幫,也算是替自己積德行善了?!?/br> 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洪大人是個耿直的性情,洪夫人其實也不比洪大人好得多少,因此,當她意識到珊娘這是以“玉繡”之利,引誘那些世家夫人小姐們去關注孤貧院時,眼前頓時一亮。 晚間,當洪大人贊著袁長卿的內斂不外露時,洪夫人則想著珊娘的機靈,便笑著對洪大人說了句,“巧婦伴拙夫?!?/br> ——若是珊娘聽到這句評語,怕是得大喊冤枉了…… 第149章 ·霓裳羽衣社 照慣例,瓊林宴后,朝廷會給所有的新科進士們都放幾天探親假。外地的,自是回家探親去了,那些留在京城的,則趁著這個時機四處聯絡感情,拜恩師,會同年,竄得不亦樂乎。 自古以來便有所謂人生三大鐵:同過窗,扛過槍,那過啥……同科的同年,于這些職場新人來說,可說是極重要的人脈。于是各種宴請團拜中,最是不會落下的,除了恩師外,便是那同榜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位魁首了。 這三人中,狀元林如亭大概是唯一一個在京城沒什么知名度的人??伤郧楹?,待人接物叫人有種如沐春風般的溫暖,于是,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這位狀元郎就贏得了一片的贊譽。 而袁長卿恰正好跟林如亭相反。雖然他很早就出名了,卻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冷美人兒”。曾有個笑話,說書院新來一個先生,直到學年結束,才知道袁長卿不是個啞巴??傻缺娙烁L卿接觸多了之后,便發現,原來他并不是像傳說中的那般高冷難以親近,說起來,他只不過是不怎么愛說話而已。不過,他一旦開口,卻往往能夠切中肯綮,顯然不是那浪得虛名之輩。 至于榜眼,叫余洪,是個四旬左右的中年人。這位余榜眼和宮里的貴妃娘娘是同鄉,在家鄉時也是個小有名氣的才子。之前宮里那位也曾有心招攬于他,偏他自恃才情,以為沒有四皇子的關照他也是必中的。卻不想連考了三科都是名落孫山。于是,去年再次落榜后,他終于向現實低了頭,拜在了承恩侯府的門下。這一年來,他受著四皇子的資助,在京城各大文會中倒也混出了一些名頭,大小也算得是個名士的。只是,雖然他今年終于如愿中了,且還是榜眼,可夾在林如亭和袁長卿這兩個烏發結頂的小青年當中,一頭花白的他,難免就有點尷尬了。 而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一多,自然那趣味相投的便走到了一處,那些所求相同的,也漸漸結成了一伙。探花袁長卿雖然不入皇帝的眼,可他和太子交情非淺,顯然是個“太子黨”。那些看中太子,想要借由袁長卿跟太子搭上關系的,免不了就聚到了他的周圍。那些見皇帝不待見太子,覺得四皇子更有可能上位的,則都聚到了榜眼余洪的周圍。剩下那些或出于謹慎,或只想當個純臣,不愿意站隊的,便都自然而然地和那未曾暴露過身份的林如亭站在了一處。 就在袁長卿每天應酬于各種酒宴文會之上時,珊娘也沒閑著。 大公主之前就說要請她到她的公主府去聚聚的,后來因為袁長卿要下場趕考,二人竟是一次都沒能聚得成。如今趕考的都已經考中探花了,探花娘子自然也就清閑了下來。袁長卿被同年們拉出去吃酒會文時,珊娘便被大公主的一張請柬給請進了公主府。 大公主的公主府也在福壽坊,離珊娘家只隔了一條街。珊娘到時,公主府里已經先到了好幾位客人。見她進來,大公主忙從水榭涼亭里迎出來,又拉著珊娘的手,將她上上下下一陣打量,笑道:“果然是探花娘子,跟朵花兒似的?!?/br> 珊娘嫁給袁長卿快有小半年了,自然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樣,整天穿著一身耀眼的大紅了。四月底五月初,正是春夏交際的時節,她便換了一身輕薄的衣衫。只見她外面罩著一件深紫色的大袖衫,里面是一條素白的高腰襦裙。襦衫上密密繡著一簇簇淡紫色的紫藤花,及至長裙處,則變成了層層疊疊的花瓣,然后飄然往下漸漸稀疏成淡淡的一抹花影——這套衣衫,看著就極費繡工。 大公主拉起她的手,極不見外地扯開她的外衣,看著那身繡工繁雜的襦裙一陣嘖嘖,又抬頭問著珊娘:“這是你母親繡的?” 珊娘一陣詫異。頓了頓,笑道:“京里消息傳得真快?!?/br> 大公主也笑道:“原一個個背后都說,袁家老太太好算計,給袁大娶了個四不靠的媳婦,卻再沒想到,原來你家里竟是深藏不露。你家老太太這會兒怕是腸子都要悔青了?!?/br> 說話間,原坐在涼亭里的幾個貴婦們也都跟了出來。大公主干脆推著珊娘的肩在她們面前轉了一圈,笑道:“看看,如何?”又道,“果然是天下聞名的玉繡,看著就不同凡響?!?/br> 珊娘趕緊笑道:“這可不是。我母親才不愿意繡這種東西呢,她只愿意繡她想繡的東西。我這是梅山鎮孤貧院的孩子們繡的,是她們為謝我母親教她們刺繡,合伙送我們的禮物?!庇值?,“我這件還算好的,大公主該看看她們送給我母親的那件衣裳。知道我母親喜歡蓮花,她們在黑色絲緞上面繡了一池的蓮花,光是一瓣花瓣上面,就用了不下二十幾種的白色絲線?!薄耗餂]說的是,她的這套衣裳和五太太衣裳上的繡樣,其實是五老爺給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