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
李顯頓時為難了,世家不好嗎?當然好了,世家出來的子弟成才幾率高,自身修養足夠高,怎么會不好?其實李顯是明白制衡的道理的,而且綜合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他或許也能做到一部分,然而讓他明明白白的解釋出來就有點難,這種事情要么不說,要么說就直接說透,說得不夠明白只會讓李重義更加懵懂,也很容易在他心里留下世家不太好的印象,直接簡單粗暴的跟世家對著干就不好了。 能夠簡單粗暴的想要砍世家子弟的頭就砍的人也只有神皇了,換成李顯自己還在皇位恐怕都做不到,說到底他還是沒有那個魄力。 李顯看了一旁悠然的把玩著蘭花的鄭玘直接手一指說道:“這題超綱了,找你師傅給你解答去?!?/br> 李重義茫然的看了一眼李顯,一點也不明白超綱是什么意思,不過他聽話,轉頭就用疑問的表情看著鄭玘,鄭玘嘴角一抽看了李顯一眼無奈只好細細的給李重義解釋,其實這題還真是超綱了,不應該是現在給李重義說的,因為太復雜了,不過現在先說點淺顯易懂的也不錯。 鄭玘并沒有給李重義說的太深,到最后只是非常簡單的告訴他:“你的王府之中也有不少世家子,他們派系不同就會爭權奪利,你現在還小不用插手,不過卻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然后再得出結論?!?/br> 李重義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后就被宣布他今天的課程完成了,帶著鄭瑾離開了攝政王府。 李顯看著那兩個小屁孩手牽著手離開的樣子不由得嘆了口氣:“這么小的孩子就要接觸到這些,真不容易?!?/br> 鄭玘十分不客氣的說道:“重義比你的資質好多了,他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你就不要多cao心他了。說起來,這些你打算怎么辦?”鄭玘伸手指著那一堆信件問道。 李顯一臉淡定的說道:“讓他們去等著吧,他們讓我出面我就出面???怎么也要看看情況???最近阿娘殺的人……不是我說,都是庸才,沒什么大用還占著位子的那種,就算換成我也會想要把他們都轟下去?!?/br> 就是神皇的手段太激烈了而已,不過之前說話最難聽的也是這些人,這些人其實嚴格來說也是犧牲品,因為明顯是有人在把他們推出來投石問路,只可惜踢到了鐵板。 “真的不聞不問小心他們不會善罷甘休?!?/br> “他們能把我怎么樣?” “給你多加上一點罵名?” 提到這個李顯不由得嘴角抽了抽,他被罵的次數還少嗎?都習慣了好嗎?也就是這次他不遠千里跑到洛陽去維護賀蘭敏之才讓一些人對他改觀了,或許也不能說是改觀,而是發現他還是有能量跟神皇抗衡的,所以不愿意把他得罪死。 李顯心里清楚的很,世家想要利用他,可是他不想給世家利用,所以這件事兒他肯定不插手,前提是神皇不會太過分,真的把所有人都殺了誰來干活??? 好多人都給李顯寫信但是都沒有得到回音,他們心里就清楚這件事情李顯大概不會插手,雖然神皇建造明堂刻意忽略了攝政王,但是從這一點上來看,攝政王大概還是站在神皇那一邊的? 說實話很多人對這對母子的關系都已經迷茫了,不知道他們兩個到底是已經撕破臉了還是在迷惑眾人,只不過攝政王靠不住,他們就只能另想辦法了。 堅持還是要堅持一下的,世家最被人所稱道的除了傳承就是風骨,現在他們前面反對后面因為神皇殺了點人就低頭,還說什么風骨呢? 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換了一種說法,開始強調明堂的規制已經無章可循了,神皇想要建造明堂要怎么建呢?當年太宗皇帝遍尋不果,神皇只怕也找不到吧? 對此神皇的回應十分簡單:“時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適于事?!?/br> 簡單來說就是既然時移世易,那么我就重新設計,從我開始作為標準就好了。簡單霸氣,典型的神皇風格,李顯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特別向往,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夠說出這樣霸氣的話,只可惜他跟神皇的性格差太遠了,他總是容易患得患失,沒有神皇那種一往無前的勁頭。 而朝臣們似乎也被神皇這霸氣的發言給鎮住了,建造明堂的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而設計圖則是早就準備好的,李顯都懷疑神皇準備這件事準備多久了,畢竟想要設計一座合適的明堂也不是很容易,因為神皇要求高啊。 她要求明堂要夠高夠大氣,但是洛陽宮不是大明宮,在整體規制上洛陽宮比大明宮還是差一點的,如果明堂建的太過龐大,那么跟洛陽宮整體又格格不入,可是如果收手了神皇又不愿意,這可把都料匠們都給為難壞了,到最后還是神皇親自拍板——一座不行就兩座! 于是就有了第一高的明堂和第二高的天堂,這兩座建筑如果真的建成那幾乎是大唐的標志性建筑了,神皇似乎處處都想壓長安一頭,李顯還聽說建造明堂之余她還想擴建洛陽城,然后再擴建皇城。 對此李顯不發表任何看法,一個皇帝最擔心的就是自身位置不夠穩固,一旦他的地位穩固了,心胸也會寬廣也不會那么多疑了,不信看看歷史上神皇在剛繼位的時候殺了多少人?等她地位穩固之后呢? 這也是李顯不去阻止神皇的原因,建一座明堂換來大唐提前幾年進入平穩時期,那還是挺值得的。李顯什么都沒說,只不過身上書認為薛顗可為商州刺史。而此時薛顗還是濟州此時,如果鄭玘說的沒有問題的話,薛顗說不定已經跟李沖他們勾結在一起了。 神皇雖然奇怪李顯為什么要把薛顗調過去,卻也同意了——這是獎勵之前李顯沒有出來搗亂。 李顯看到神皇同意之后著實松了口氣,然后就等著薛顗過來的時候拜山頭了,是的,商州距離長安不遠,要不是這樣李顯怎么可能非要讓薛顗調到這里來? 薛顗接到詔書的時候心中微微一驚,他跟瑯耶王李沖已經計劃的好好的,李沖在博州起兵,他在濟州呼應,怎么這個時候突然要將他調走?按照看道理來說他到現在還不到調走的年限啊。 詔書一下,薛顗就算有再多的不解也只能打好包袱帶著全家離開濟州奔向商州,當然在去商州之前還要去長安拜見一下攝政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 李顯早就在等著薛顗了,薛顗比李顯年紀大,嚴格來說算是李顯的表哥,李顯見到他也笑瞇瞇的沒有任何架子,在薛顗小心翼翼的探尋自己為何忽然被調走的時候,李顯淡定的看著他問道:“瑯耶王狼子野心,你與他溝壑一氣是不想要項上人頭了嗎?” 薛顗聽了之后大驚失色,好在也算是見多識廣勉強穩定住了表情心境,強撐著開口說道:“殿下怎能如此說?瑯耶王身為博州刺史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殿下定然是誤會了?!?/br> “我是不是誤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老老實實的呆在商州吧,李沖做什么你就不要去跟著摻合了,否則到時候全家有難,就算你自己不怕你總要想想一家老小,當然啦,如果不是因為太平,我肯定不會管你死活?!崩铒@冷笑著看著薛顗。 見到薛顗之后他就知道為什么薛顗會跟著李沖謀反了,薛顗那雙眼睛里有野心,但是他卻沒有跟野心相匹配的實力——作為皇親國戚他如果有實力的話早就出頭了,當然實際上以他的年齡現在就是一州刺史也不算太差,只可惜他不滿足于現狀。 這樣的人李顯這些年陸陸續續看到過很多了,他看不起薛顗,沒有耐心一步一步走,只想找捷徑,正好碰到了想要謀反當皇帝的李沖,哦,也未必是他想當皇帝,李沖的老爹李貞可是還活著呢,薛顗估計是想混個從龍之功吧,也不看看李沖什么實力,跟神皇硬碰硬他們就是在作死! 薛顗恍恍惚惚的離開了攝政王府,李顯沒有再去理會他,只要把他撈出來了不要連累到薛紹就行了,太平公主如今還懷著身孕呢,萬一出了事情怎么辦? 至于李沖那邊,李顯已經搞清楚了,他聯絡了一幫人跟著謀反,除了他爹越王李貞之外,還有就是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譔,李靈夔的兒子范陽王李靄,霍王李元軌和他的兒子江都王李緒,還有就是已經去世的虢王李元鳳的兒子東莞公李融,這一連串下來,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的李家宗室。 當然也有很多宗室沒有參與進來,可是參與進來的著一些在李家算得上是比較不錯的宗室了,李顯有些頭疼,想了想還是給李沖去了封信,信上直接說道:“若要保命,莫要妄動?!?/br> 李沖收到信的時候十分不以為然,李顯跟他是平輩,比他年紀小一點,他早就看李顯不太順眼了,有了皇位還能丟了,他們李家怎么會出這么一個丟人的家伙? 李顯第一封信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然后連發三封都沒有回應,最后只能嘆了口氣說道:“算了,有人要找死我也沒辦法?!?/br> 其實他不僅僅給李沖去了信,剩下的宗室也去了信,只可惜沒有人理會他,這些人已經被蒙蔽了理智與頭腦了。 李顯十分猶豫這件事情要不要告訴神皇,最后還是鄭玘說道:“這件事情你不要出頭了,我來找人吧?!?/br> 李顯真的去告密的話,或許能夠被神皇信任,但是他身上的聲望值估計要降到最低了,這種事情不能做。 李顯十分放心的將事情交給了鄭玘,也不知道鄭玘怎么做到的,居然還將手伸到了韓王李元嘉的王府之內,他的王府長史告發了他! 一瞬間天下嘩然,神皇氣的不行,她用了種種手段都無法收服這些人,最后決定,弄死弄死,統統都弄死! 而這個時候李顯站出來了,他不站出來也不行啊,神皇要弄死的都是他家親戚,不是他叔叔就是他堂哥堂弟的,該說的情要說,不過他也知道說了情也沒用,謀反是大罪,罪無可恕的那種嗎,不過大概能免死罪? 李顯一封奏疏洋洋灑灑寫了好多字,當然這些都是他抄的,真正動筆的是鄭玘,并且還把李顯之前跟李沖他們通信的事情給過了明路,只說覺得他們有異動,不能確定而已,誰能想到他們要謀反呢? 李顯抄完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之后還有眾多大臣求情,是的,世家其實是在維護李氏,畢竟他們處在一個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團體里面。 最后李沖他們并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弄死,然而被流放卻是無可避免的,到最后所有人都被流配南嶺,依附他們的人根據職位之類的定罪,最后神皇大概是覺得不解氣,直接將李沖他們的姓氏都給改了,改成虺氏。 這個虺取蜥蜴的意思,這一次朝野沉默,就算再怎么不服神皇當皇帝,謀反也是滔天大罪,除了李顯估計也沒人敢給這些人說話,否則只怕要打成同伙了。 而這些人被流放之后,蔣王李惲、道王李元慶、徐王李元禮,曹王李明的子孫們紛紛如驚弓之鳥,辭官的辭官,打包的打包都跑過來投奔李顯了——在洛陽太不安全了。 李顯知道之后瞬間囧了,這些人……這些人難道覺得長安不是大唐的版圖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啊,少年們,你們跑到我這里能有什么用? 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心理上安慰了,李顯雖然覺得囧,但是接收這些人好不是手軟,一時之間天下成了一種奇妙的格局,以李顯為首的李氏子嗣匯聚長安,讓漸漸有些氣勢衰落的長安又有了回溫的跡象,而以神皇為首的武氏子嗣皆在洛陽。 長安與洛陽隱隱有了對峙的意思,神皇心里清楚卻沒在做什么,只是在明堂建成之時改次年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大酺三日,并自創“曌”字,以此字為名,同時改詔書為制書。 神皇或者如今可以稱武曌的一連串舉動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攻擊性,卻讓李顯總覺得有些不安。 很快這些不安就應驗了,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并且要將唐太廟改為享德廟,立武氏七廟。 李氏子嗣盡皆反對,長安和洛陽局勢再次陷入緊張,一觸即發。 第166章 166 武曌要改國號其實這事兒也算是早有預兆,因為之前武曌就已經開始輿論攻勢了,她直接讓佛僧法明開口說:“武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br> 其實武曌早就已經是天子,這句話看上去似乎沒什么用,然而重點就是在那個代上面,當天子不重要,代才最重要,她是想要取代李唐。 說實話哪怕心里敬畏這位女王,李顯還是覺得想要爭上一爭,當年李唐縱然以世家之能建立大唐也是消耗頗多,前前后后死了多少人?武曌這不聲不響的就想要取而代之,當然,歷史上她也的確成功了,只可惜歷史上此時的李顯還應該是廬陵王,且李氏子嗣盡皆凋零,武曌所為無人能阻呢。 只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武曌為了證明自己是彌勒佛轉世,還把李顯利用上了,李顯頗具神異,卻是她的兒子,是因為她出身不俗才這樣的。 李顯當時就被氣笑了,真想分分鐘揭發真相啊,而且如果真的是彌勒佛轉世的話,那么怎么就一個兒子有神異呢? 不過李顯也知道不能從宣傳這方面跟武曌正面抗衡的,武曌在搞輿論宣傳這方面玩的特別順手。 “她不過就是因為不夠正統所以才要營造這樣一種氛圍,有何可懼?”賀蘭敏之有些不在意,他才不覺得李顯真的會被武曌壓制下來。 “你這態度,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背叛武曌了呢?!崩铒@看著賀蘭敏之說實話他從來都摸不準賀蘭敏之的態度。 如果是普通人經過賀蘭敏之這么多事情肯定要跟武曌決裂了,但是李顯不敢這么想,因為賀蘭敏之身上也帶著武氏的特點——沒節cao。 萬一他是忍辱負重過來當臥底的呢?所以對于賀蘭敏之,李顯一向都是表面上放松內里卻警惕的態度,一直暗地中讓人好好盯住他,至少看明白他跟武曌那邊到底有沒有聯系,只不過這么長時間以來也沒有抓到他的把柄,讓李顯多少也相信他了一些。 賀蘭敏之一臉鄙視的看著李顯:“背叛?我從來就沒有歸順于她,何來的背叛?” 賀蘭敏月的死因到現在都沒搞清楚,但是不妨礙賀蘭敏之的直覺,他覺得武曌就是兇手!他跟武氏之間的各種仇怨怎么可能還歸順武曌?就算武曌許給他再多好處也沒用,被流放的那十年他過的可是刻骨銘心。 李顯沒有繼續談論這個話題反而說道:“這兩天周興和來俊臣有沒有什么舉動?” “他們兩個還能做什么?不過就是告密,往洛陽那邊發消息,你不都是知道嗎?” “知道是知道,之前覺得他們兩個得到的消息都是很表面的那些就沒在意,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人不能留了?!崩铒@斜倚在憑幾之上:“唔,搞刺殺?” 賀蘭敏之看著李顯有些恨鐵不成鋼:“你好歹是攝政王,拿出你攝政王的氣勢好嗎?” 李顯迷茫的看著賀蘭敏之,這個氣勢有什么關系??? 當然有關系啦,在賀蘭敏之看來李顯想要殺誰那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嗎?哦,當然對象僅限于平民百姓和低級官吏,周興來俊臣這兩個人想要殺根本就不是事兒嘛。 李顯聽了賀蘭敏之的話之后忍不住瞪了他一眼:“你差不多就行了,隨便殺人那我跟武曌又有什么區別?” 武曌壓根不在意自己的名聲,他……他還承受不住這樣的心理壓力呢,是的,他一直在意外界對他的評價,在禪位之后他跑到長安來也不過是因為這里清靜,這幾年下來總算是讓那件事情的影響降低了,回頭賀蘭敏之還給他出餿主意! 不過……不得不說賀蘭敏之的確是有著武家血脈的,這種毫無邏輯的兇殘簡直是一脈相承。 賀蘭敏之更加鄙視李顯,這樣畏首畏尾又有什么意思呢?最后他直接起身說道:“算啦,看在你救我一命的份兒上,我就幫你這一次吧?!?/br> 臥槽!你要去干嘛?李顯剛想問,結果賀蘭敏之就大踏步的走了,正好碰上了回來的鄭玘,鄭玘和賀蘭敏之兩個人對視一眼,兩人的眼中已經沒有了年少時候的針鋒相對,都變的無比平和。 鄭玘跟賀蘭敏之見禮之后就看到穿上鞋追出來的李顯,不由得迎上去問道:“怎么了?” 李顯一看賀蘭敏之走的夠快已經都沒影了不由得把之前跟他的談話復述了一遍給鄭玘。 鄭玘聽了之后對于賀蘭敏之的點評覺得還是挺到位的,李顯的個性就是不夠強勢,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保存下來,如果真的太強勢了恐怕早就被武曌弄死了。 “賀蘭將軍不是沒有成算的人,他既然說得出就做得到,你就等結果吧?!?/br> 鄭玘對賀蘭敏之倒是挺放心,這么多年風風雨雨過來,他跟李顯的感情已經很穩定了,用李顯的話說就是要出軌早就出軌了,還用等到這時候?而且他也不覺得賀蘭敏之是敵人了——對方白頭發都長出來了。 年輕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不如外形不如賀蘭敏之成熟有魅力,也不如他放得開,現在卻覺得年貌相當果然是最正確的選擇。 李顯對賀蘭敏之不放新,對鄭玘卻是十分放心的,鄭玘既然說沒問題了那他也就相信沒有問題了。那就等等看好了,如果賀蘭敏之也沒辦法的話,李顯覺得……那他就卑鄙下流一次找人扮江洋大盜好了,弄死那兩個人,順便把武曌派來的人都弄死算了。 李顯也無奈,在這么敏感的時候己方陣營如果出現對方的jian細那簡直就是自己找死的節奏,李沖他們是怎么完蛋的?當然李顯也不會像李沖他們那么二缺,他從頭到尾都不看好李沖造反,要知道造反你首先不是要看正統,而是看力量,每次朝代更迭起兵造反的人都是正統嗎?不可能吧? 他們聯合起來也不過就是一些刺史,就算是上州刺史權利也有限,最主要的是沒有兵權,就憑著你們府上的那些護衛再加上招募的一些老百姓,你們就想跟軍隊正面扛,這不是腦子有問題嗎? 還真以為你們姓李就真的會揭竿而起一呼百應?逗我呢?老子還在長安呆著呢! 倒是李顯覺得如果自己真的起兵的話,也比他們有勝算。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還真有人過來勸說了,來的人是李惲的兒子李煌,就他一個過來李顯也沒在意,后來李煌見到李顯就直接表示:“武氏倒行逆施,如今攝政王可還能安坐?” 李顯聽了之后頗覺頭疼無奈的問道:“你待如何?” “何不復辟?” 李顯瞬間就懂了,這位大概就是李氏宗族推上來的代表了,目的就是忽悠他造反==,他面無表情的看著李煌說道:“時機未到?!?/br> 李煌一聽似乎有戲立刻問道:“君待何時?” 李顯微微閉眼:“且耐心聽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