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節
書迷正在閱讀:外星人婚后指南、重生之真的美麗、防不勝防、鬼手娘子、誰動了爺的世子妃、穿回被我渣成蟲帝的媳婦身邊、[修仙]師父,我們來談談人生、穿成主角內衣怎么破、[綜漫]御主說她強無敵、魔凰逆天之廢材封印師
“殿下可要看?小人這就解開?!?/br> 姚金解開袋口,露出里面潔白如云的棉花。 樓喻伸手捻了一些出來,放在手上拉拉扯扯,忽道:“這花……韌性足,又這般綿軟,同蠶絲是不是挺像?” “???”姚金真是驚訝極了。 他第一次沒有深入西域,只是從西域商人那兒買了花種,并不清楚白云花的真正作用。 這次在汪大勇等人的陪同下,他們抵達種植白云花的地方,這才知道原來白云花竟可以用來做衣裳! 這一發現讓他們感到非常驚喜。 他們回程中還想著如何說服殿下用白云花紡紗織布,未料殿下不過瞧了一眼,便問出這樣一番話來! 姚金和汪大勇等人不由對視一眼。 汪大勇等人由衷拜服。 素來聽聞別人盛贊殿下神慧無雙,如今看來,果真如此。 世上有幾人看到白云花,就能想到用花紡織呢? 見姚金等人呆愣,樓喻不由笑道:“不如咱們先去新城紡織廠,看看到底能不能紡成布?!?/br> 姚金回過神來,馬屁拍得更加情真意切:“殿下所思所想簡直神妙無雙!倘若真能成布,那可就是造福萬民??!” 白云花做出來的布輕柔透氣,兼顧綢緞和麻布兩種優點,如果能廣泛種植,屆時價格也會低廉,可不就是大盛百姓之福了嗎! 殿下太厲害了! 一行人來到紡織廠。 甫一入廠,姚金和汪大勇等人就被巨大的紡紗車給震住了。 他們何曾見過這樣的紡車?! 太震撼了! 姚金半晌沒回過神,他自詡見多識廣,也未曾見過如此龐大的紡車,也未曾見過短短工夫便織出這么多布的紡車。 開眼了開眼了! 姚金帶回來的棉花都是已經去了籽的,而且他還帶回了當地居民彈棉花的工具,這倒是方便許多。 樓喻由衷贊他“心思玲瓏”。 姚金樂呵呵地教授女工彈棉和紡織工藝。 正所謂一通百通。 織女們本就對絲、麻的紡織工藝得心應手,雖棉紡織技術與絲、麻有些差異,但在姚金的講述下,倒也理解個七七八八。 樓喻交待采夏和逢春:“最先織出布的人,必有重賞?!?/br> 棉花不僅可以織布,還可以做棉襖、棉被。 只是姚金帶回來的數量有限,且冬日就要過去,樓喻便打消做棉襖的心思。 他將皮棉全部交給紡織廠,又問要姚金:“花種有多少?” “回殿下,這次帶回了三車花種,不過小人聽當地居民說,能養活的也不過四五成?!?/br> 樓喻頷首,四五成沒什么。 其實古代勞動人民是很有智慧的,只要能賺更多的錢,他們是愿意去花心思搞研究的。 就拿糞料肥田來說,樓喻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可在王府田莊干活,種出的糧食再多,又到不了他們手里。 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還會積極去做? 至于其余農戶,又能分到多少上等田地呢?用再多糞肥也提高不了多少產量。 種植棉花也一樣。 棉種的成活率如今只有四五成,但只要種植棉花能給百姓帶去利益,老百姓一定會積極主動地提高棉種的成活率,提升棉花的產量。 作為慶州掌舵人,他不需要凡事親力親為,只要下達政策,引導百姓就可以了。 半個月后,女工們經過努力,終于成功織出一匹棉布! 布料細密緊致,比麻布溫和柔軟,比絲綢透氣服帖,非常適合做成衣服。 女工們織出來后,便知這匹布的價值所在。 布料呈到樓喻面前時,樓喻也不由有些激動。 他伸手摩挲半晌,對采夏鄭重道:“以后,此布名為‘棉布’,可記住了?” 采夏秀目晶亮:“殿下,奴婢記住了!” 因皮棉量少,棉布產量還很低,樓喻沒打算現在就推廣。 他讓人用棉布給爹娘、大姐和自己分別做了兩套褻衣。 慶王和慶王妃穿慣了綢緞,乍一穿上棉質褻衣,竟覺得不比綢緞差,而且比綢緞要吸汗,穿在身上很舒服。 “娘看啊,這棉布就應該多造些出來!” 樓荃也贊同:“聽說皮棉價格比蠶絲要便宜許多,阿弟是不是打算推廣種植?” 至于慶王,他在這種事情上向來沒有發言權。 樓喻點點頭:“推廣也得一步一步慢慢來,急不得?!?/br>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還是先搞點試驗田吧。 這次他沒打算在王府田莊設置試驗田,畢竟田莊的地力比新墾出來的地力強,還是拿來種麥子和土豆比較劃算。 鑒于新墾出來的地已經分配給新居民,樓喻不能強硬地讓人家種棉花,遂又發布公告。 公告說:世子殿下要嘗試種植新的農作物棉花,打算征用一部分田地。每征用一畝,愿補貼農戶三成。這三成依照去年慶州平均畝產來算。除此以外,種出的農作物,上交八成,剩余兩成留作自用。 農戶們大多不認識字,樓喻便派小吏們去宣傳。 有人問:“要種什么莊稼?還能有麥子好?” 他們大多挨過餓,麥子是他們的命根子,讓他們不種麥子種其他東西,比要了他們的命還難。 “上交八成?!這不行!” 他們要是種麥子的話,秋收后只用上交七成! 小吏解釋:“不是會補貼你們三成麥子嗎?” “那也不行!” 他們要是種那什么棉花,最終只能得三成麥子以及二成棉花! 誰知道那個棉花是什么東西? 虧本的生意他們可不愿意做。 大家都不愿意冒這個風險,這也在樓喻的意料之中。 但也有人愿意冒著風險,只為追隨世子殿下的政策。 馬貴是從外地逃難過來的。 他在逃難路上就聽說慶州接收難民,不僅給難民飯吃,還愿意給難民提供活計。 他本來半信半疑,但看著面黃肌瘦的婆娘和剛出生半年的小女兒,他還是選擇踏上前往慶州的路。 他們一家三口,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抵達慶州。 剛到慶州,就看到城門外有不少人排隊。 他問了人才知道,所有難民都得先登記拿到“身份牌”才能去領糧食。 馬貴忍著饑餓,抱著女兒,帶著婆娘綴在隊伍后面。 等待的時間是相當煎熬的。 馬貴忐忑又激動地盯著前頭越來越短的隊伍—— 終于到他了。 負責登記的小吏嚴肅問:“叫什么名兒?從哪兒來?家里幾口人?跟你什么關系?” 馬貴一時沒聽清,根本記不住這么多問題,只吶吶道:“俺叫馬貴?!?/br> “哪個地方的?” “桐州?!?/br> “她們是你什么人?”小吏耐心指著他婆娘和女兒問。 “一個是俺婆娘,一個是俺閨女?!瘪R貴老實道。 小吏唰唰記下來,摸出一個木牌,在上面畫了三道痕跡。 前面兩道長一些,最后一道只有一半長。 “拿著,去那邊領東西。下一個?!?/br> 馬貴暈暈乎乎朝著他指點的方向走去,那兒還是在排隊。 他又排了許久的隊,這才領到東西。 一頂小帳篷,一小袋麥面。 逃難的百姓一般都會帶上吃飯的家當,馬貴也不例外。 有了麥面,他們今天就能吃到東西了! 他看向身旁的妻子,妻子竟已歡喜得哭了出來。 到了傍晚,他們終于吃上了熱騰騰的面糊糊。 慶州真好??!那些人沒騙他! 兩人懷揣著對未來的希望,雙雙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