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很好,上面有經緯線?!蔽目ㄌ爻蛄艘谎郾愫灱埳系臄底?,將手指滑向地圖上的一個點,打了個叉?!斑@里是棲息艙?!彼f。 “嗨,”技術員說,“你是在我們的海報上亂畫嗎?” “我會給你們買張新的?!蔽目ㄌ仡^都沒回。然后,他又畫了一個叉?!斑@是他當前的位置。給我一把尺子?!?/br> 明迪左看右看,沒有尺子,她把技術員的記事本抓了過來。 “喂!”技術員表示抗議。 借著記事本的筆直邊緣,文卡特在棲息艙和馬克的當前位置之間畫了一條直線,并加以延長。然后,他往后退了退。 “對了!我知道他要去哪兒了!”文卡特興奮地說。 “噢!”明迪驚呼。 延長線正好穿過地圖上標明的一個黃色小亮點。 “火星探路者號!”明迪說,“他去找探路者了!” “對!”文卡特說,“現在我們總算是有點頭緒了。探路者號離他大約八百公里,利用手頭的補給他完全可以跑個來回?!?/br> “并將探路者號和旅居者號漫游車都帶回來?!泵鞯涎a充。 文卡特掏出手機?!疤铰氛咴?997年失去信號。如果他能讓它恢復工作,我們就能和他建立通訊。很可能只要把太陽能電池板清理一下就可以了。就算問題比這嚴重又怎樣,他是工程師!”他一邊撥號一邊說,“修理壞機器是他的本行!” 他的臉上浮現出這幾周以來不曾有過的笑容?!安剪斔??我是文卡特。全部都得推倒重來。沃特尼去找探路者了。沒錯!沒錯!把所有參與過那個項目的人都給我挖出來,讓他們馬上去jpl報到。我趕最近一班飛機過來?!?/br> 他把電話掛掉,咧著嘴對地圖笑?!榜R克,你這個狡猾透頂、聰明絕頂的小兔崽子!” 地球和火星之間的相對位置有沖點和合點之說,沖點最近,合點最遠,但飛行時間反而是合點最短,因為可以利用行星本身的慣性速度。 聯合發射聯盟,2006年由波音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聯合美國政府成立的發射機構,整合了各方的發射技術和資源,旗下有德爾塔、大力神等多個運載火箭系列。 探路者號是nasa于1996年12月發射的火星探險飛船,于1997年7月4日在火星地表成功降落。除了著陸艙之外,還有一個10.6千克的機器人火星漫游車旅居者號。原計劃工作時間為一周到一個月,但實際工作了三個月之久,收獲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火星情報。 第九章 日志:sol79 這是上路第八天的晚上,天狼星4號任務到目前為止一切良好。 我現在的日常生活完全是按部就班。天蒙蒙亮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氧氣和二氧化碳水平。然后吃一個早餐包,喝一杯水。之后開始刷牙,盡量節約用水,接著用電動剃須刀刮胡子。 漫游車上沒廁所。太空服循環系統能應付。但它再怎么能干,也對付不了20天的排泄物。 清早的一泡尿都尿在密封塑料盒里。每次打開它,漫游車里的臭味簡直能跟重型卡車司機休息區的廁所媲美。我可以把它拿到車外去揮發掉。但這些水來之不易,我絕不會輕易扔掉,回去之后可以把它們倒進水循環裝置。 更寶貴的是糞肥。它們對土豆田來說太重要了,而我是整個火星上唯一的肥料來源。幸運的是,只要你在太空里待足夠長時間,肯定能學會怎么在袋子里拉屎。如果你以為打開尿盒已經臊不可聞了,想想我拉屎的時候該有多臭吧。 這些按部就班的事全部做完后,我會走到車外,收起太陽能電池板。為啥不在前一天晚上收?因為在完全的黑暗里,拆開電池板再堆到車頂上去絕不好玩。我試過,很慘。 搞妥電池板后,我回到車內,打開那些差勁的70年代音樂,重新上路。我的行駛速度是25kph,漫游車最高時速。車內還算舒服。rtg烘著的時候,我穿趕制的短褲和薄汗衫。要是太熱,就用絕緣布膠帶把車殼封上;要是太冷,就把膠帶扯掉。 1號電池用光之前,差不多能跑兩個小時??焖賓va切換電纜,然后回車內繼續這一天的下半旅程。 地勢非常平坦。漫游車的底盤比這里的每一塊巖石都要高,小山丘的斜坡也都很平緩,這都是亙古億萬年的塵暴沖刷的結果。 2號電池也用光的話,就該輪到第二次eva了。將太陽能電池板從車頂卸下,平鋪在地面上。頭幾個火星日我還把它們排列整齊,現在只是隨手往地上一擱,離漫游車越近越好,方便某位懶人回頭再搬上去。 接下來是一天中最最無聊的時段。干坐12小時,什么也干不了,況且我已經受夠了這輛漫游車。它的內部空間跟面包車差不多,聽起來真的不算小,但是讓你在面包車里待八天試試。我每天都期待著回到棲息艙,在開闊空間里侍弄我的土豆田。 我居然對棲息艙產生了思鄉之情,還有比這更cao蛋的嗎? 我手頭有一堆超遜的70年代老電視劇,還有看不完的波洛電子書,但大部分時候我還是在思考該怎么去阿瑞斯4??傆幸惶煲霭l??窟@些,我能在3200公里的跋涉中活下來?很可能要花50天。我需要水循環裝置和氧合器,也許還要帶上一些棲息艙的主電源,外加更多的太陽能電池板來給所有東西充電……問題是,我放哪兒呢?每個又長又無聊的日子,我都在為這些事情糾結煩惱。 末了,天黑了,我也乏了。我躺在食品包、水罐、補充氧氣罐、一堆二氧化碳過濾器、一盒尿、一袋大便以及其他個人物品中間。我有一大堆船員們的連身衣褲來鋪床,來當我的毛毯和枕頭。簡單來說,每天晚上我就睡在一大堆垃圾里。 說到睡覺……晚安吧。 日志:sol80 根據測算,現在離探路者號大約還有一百公里。嚴格說來,那里現在叫“卡爾·薩根紀念站”。不是我不尊重卡爾,但只要我樂意,我可以叫那個鬼地方任何名字。我是火星之王。 如我所嘮叨,這是一次無聊的長途旅行。而且,我還在去的路上呢。唉,算了,我是宇航員。我的工作就是忍受惡心的長途跋涉。 導航有點棘手。 棲息艙的導航信標的最遠距離是40公里,對我走了這么遠而言,它已毫無用處。剛開始計劃這個小小的旅程時,我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所以我想了個絕妙的主意,但是沒起作用。 電腦上有詳細的地圖,我以為可以靠地標來導航。結果證明我錯了,事實是:如果什么地標也找不到,你他媽就沒法靠地標導航。 我們的登陸點在一個干涸河床的三角洲地帶。nasa認為,這是一個可能發現微觀化石的絕佳地點。此外,水流有可能將數千里之外的巖石和土壤樣本帶來沉淀在此。只要花點時間挖掘,我們就有機會探究相當廣泛的地質歷史標本。 這對科研來說當然是件大好事,但這也意味著棲息艙所在之處是個徹底的不毛之地。 我還考慮過做個指南針。漫游車上有很多可以產生電力的東西,醫藥包里有針。唯一的障礙就是:火星沒有磁場。 結果,我只能靠弗波斯了。這家伙繞火星跑得實在太快,每天都要升起和落下兩次,從西向東。這算不上是最精確的導航參考,但至少能用。 從sol75開始,事情變得簡單起來。我到達一個山谷,它在西面升高。谷底很平坦,適合駕駛,我所要做的就是沿著山腳開。我以我們那位無畏的頭兒命名這個山谷,“劉易斯谷”。對于一個地質宅而言,她肯定會喜歡這里。 三個火星日后,我穿過劉易斯谷,來到一塊大平原。再一次失去所有參照,只剩下弗波斯可以作為指引。這簡直有點象征主義味道,弗波斯是恐懼之神,拿他來作指引,實在不是什么好兆頭。 今天終于時來運轉,在沙漠里晃悠了兩個火星日后,我找到了可以憑借的參照物。這是一個直徑五公里的撞擊坑,它太小了,甚至還沒有名字。但它的確出現在地圖上,因此,對我來說,它就是亞歷山大燈塔。只要能在視野里看到它,我就能明確自己的方位。 不妨告訴你,我現在就在它附近扎營呢。 我總算開過了地圖上的大片白板區域。明天,我就有燈塔當導航參照,之后是哈默爾因撞擊坑。我感覺好極了。 現在該專心于下一個任務了,又名“坐好傻等12小時”。 最好馬上開始! 日志:sol81 今天差點就找到探路者號了,但是電用光了。前面只剩下22公里! 實在是個了不起的旅程。導航現在不是問題。隨著燈塔慢慢從視野里消失,哈默爾因的邊緣也開始出現。 我很早以前就把阿西達里亞平原丟在身后了,現在已相當深入阿瑞斯谷。沙漠平地讓位給了更顛簸的地形,隨處可見的噴出物起起伏伏,成功躲過了沙地的掩埋。這種地形增加了駕駛的難度,得集中注意力。 到目前為止,我經過的地方散布的石頭還不算太多。但隨著越來越向南深入,巖石的體積和密度都大大增加了。有時必須得繞過一些大石塊,否則就要冒車體懸掛受損的危險。好消息是,不用一直這么小心。只要到了探路者號的位置,回程就可以選一條不那么難走的路。 天氣一直很好。幾乎感覺不到有風,更不見塵暴。我走了狗屎運。過去幾天的車轍很可能還沒消失,我可以沿著車轍順利回到劉易斯谷。 今天擺好太陽能電池板后,我稍微走了兩步,但一直保持漫游車在視野里。我絕不想徒步在這兒迷路。但是一想到要爬進那個臭烘烘的窄籠子,我就實在受不了,先讓我喘口氣。 感覺很奇怪。對于每一個我來過的地方,我都是第一人。走出漫游車?第一個人走到這么遠的地方!爬上小山?第一個爬上小山的人!踢火星巖石?這家伙有100萬年沒挪過窩了! 我是第一個在火星上作長途跋涉的人,也是第一個在火星上待了超過三十一個火星日的人。我還是第一個在火星上種植作物的人。第一人!第一人!第一人! 我從沒想過自己能成為什么第一人,任何一種。我是從降落的mdv里走出的第五名宇航員,是有史以來在火星上落腳的第十七個人。出艙順序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定好。出發前一個月,我們每個人都搞了個文身,文的就是自己的“火星編號”。約翰森差點就不干了,因為她擔心那個“15”文到身上會很疼。她能受得了離心訓練、家常便飯的嘔吐、硬著陸特訓,還有十公里跑,能獨自一人在頭重腳輕、上下顛倒的模擬環境中排除mdv電腦故障,卻怕文身的針刺太疼了。 伙計,我太想念這些人了。 耶穌基督,只要讓我跟任何人說上五分鐘話,我愿意付出一切。任何人,任何地方,說任何話。 我是第一個孤身置于一整顆行星上的人。 好了,別再多愁善感了。我這不是正在跟人說話嗎?無論是誰,他在讀這些日志,就是在跟我說話。我承認這有點一廂情愿,但有什么辦法呢?我可能會死,但去他的,只要有人知道我想說些什么就夠了。 再說,這趟旅程的全部目的就是找到通訊設備。我還有機會在死之前跟人類再次取得聯系呢。 聽好了,這又是第一人,明天我將是第一個親手修復失效火星探測器的人。 日志:sol82 勝利!我找到它了! 雙峰剛進入視野,我就知道找對地方了。兩座小山丘離著陸點不到一公里。更妙的是,相對著陸點來說,它們在更遠一邊。我要做的就是對著它們一直開,直到找到登陸艙。 它就在那兒!就在它肯定會出現的地點!我踉踉蹌蹌地跨出車門,跑向著陸點。 探路者號降落的最后階段呈現為一個由氣囊包裹的四面體。氣囊可以吸收降落時的沖擊力。徹底停下來之后,它就會放氣,然后四面體打開,暴露出其中的探測器。 整個探路者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登陸艙本身,以及旅居者號漫游車。登陸艙是不能移動的,而旅居者號卻可以四處漫游,探測巖石。我會把它們都帶回去,但重要的部分是登陸艙,因為只有這個部分包含可以跟地球建立通訊的設備。 我沒法形容找到它們我有多高興。為了到達這里,我花費了太多心血,但最終我成功了。 登陸艙有一半被埋在沙塵里。經過我快速而小心的挖掘,大部分都暴露出來了,只剩放過氣的氣囊和大四面體還在地表以下。 在四周迅速找了一圈后,我很快發現了旅居者號。這小家伙離登陸艙只有兩米。我模模糊糊地記得我們最后一次看到它時,它的位置要遠得多。它有可能進入了某種事故模式,開始繞著登陸艙轉,試圖恢復通訊。 我迅速把旅居者號搬進漫游車。它很小,很輕,過氣閘很容易。相比之下,登陸艙就麻煩多了。 想把整個登陸艙帶回棲息艙那肯定是癡人說夢。它實在是太大了。我只要探測器?,F在是時候將機械工程師帽子戴起來啦。 探測器放置在展開四面體的中央嵌板上,其他三面與中央嵌板以金屬鉸鏈相連。隨便問一個jpl的人,他都會告訴你,探測器可都是金貴的主。重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因此,從最初的設計開始,它們就扛不住嚴重的損傷。 我用一根撬棍對付鉸鏈,它們立馬就彈了出來! 接下來就沒那么簡單了。中央嵌板我怎么也撬不起來,紋絲不動。 跟另外三塊嵌板一個德性的是,中央嵌板下面也是癟了的氣囊。 經過這幾十年,氣囊早已撕裂,灌滿了沙子。 我可以把氣囊割破,但那樣做的前提是先得把它們挖出來。不麻煩,就是沙子而已,但要命的是,對其他三塊嵌板也得這么干。 我很快意識到根本不用管他娘其他嵌板的破事。我回到漫游車,從棲息艙的物資里又割了些布條,將它們編成原始但極其牢固的繩子。我不能指望布條本身有多結實(多謝nasa),反正編成繩子再說。 我把繩子一端系在嵌板上,另一端系在漫游車上。漫游車的設計初衷就是讓它能夠在極端崎嶇的地形上行駛,面對險峻的坡度也不畏懼。它的速度也許不夠快,但扭矩絕對有保障。就這么把嵌板拖走,活像是鄉巴佬在拖樹樁。 現在有地方可以挖了。氣囊全部暴露出來之后,我把它們切斷。整個工作持續了一個小時。 然后再把中央嵌板分離出來,閑庭信步地抱到漫游車那邊! 至少我心里是這么打算的。但這鬼東西實在是重死了,我猜它足足有200千克。即便是在火星重力下,也太沉了點。在棲息艙里我也許能抱著它走兩圈,但有這身臃腫的eva太空服傍身,絕對不可能。 結果就是,我把它拖到了漫游車旁邊。 接下來的壯舉是:把它轉移到車頂。 車頂眼下是空的。即使當前電池差不多是滿的,在我停車后,還是把太陽能電池板鋪開了。干嗎不呢?免費能源啊。 對于這個問題,我心里早就有數了。來的路上,兩垛電池板占據了整個車頂,回去的路上,我會省下一半空間給探測器。并成一垛確實會有點風險,太高,可能會傾倒。此外,要把電池板壘那么高也是很蛋疼的事。不過我能搞定。 我不能扔根繩子到車頂去,然后把探路者號就這么拽上去。我不想把它弄壞了。我是說,它已經壞了,1997年就失聯了,但是我真心不想把它弄得更壞。 最后,我想出了一個主意。但是今天的體力勞動實在有點多,再說,天已經快黑了。 現在我在漫游車里,看著旅居者號。它看上去沒什么問題,至少從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物理損傷。沒有那種在太陽底下烤太久的感覺?;鹦浅砻艿幕彝粮采w了它全身,讓它免受長期陽光暴曬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