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這樣的家境,不說是娶老婆不難,就是十四五歲,就有許多當地鄉紳、商戶人家將人看準了,想要將女兒嫁于這家,好賭了女婿的前程。 就是一輩子考不上童生,就這個讀書人的名頭,也多少人眼紅。 劉希庭是被抽丁抽到的,并非是自動投軍,自然不是家境差走投無路,這樣的一個人到了讀書人更少的邊關,會招一些人的眼并不奇怪,邊關會讀書識字的人更少。 如此孟家會不知道劉希庭這樣的人是有妻室的?孟家必然知曉。然而孟家在邊關有權勢,想要劉希庭當自己的女婿,自然要劉希庭拿出誠意來。 劉希庭的誠意是抹殺掉元配妻兒的存在,因孟家擔憂劉希庭日后有了前程卻便宜了前頭的兒子,劉家崛起后卻與孟家疏遠;孟家的誠意就是扶持著劉希庭一路向上,在這邊關里一個跟上門女婿沒區別的女婿來替自家的勢力加持,這樣的人也更好掌控。 張公公走出孟三娘的院子,長長吐出了口氣,孟三娘死不悔改,也不怪他將事做絕,卻見得有人急急趕回來,“張公公,公子已前往軍營,請公公速速前往?!?/br> 軍營?張公公心中一動,明白太孫怕是此時身邊無人可信又有事裁決,才找了自己前去。 “帶路?!睆埞帐傲诵那榈?。 如今冷靜下來,他是要報私仇,然而也記起了自己的公務。 作者有話要說: 張公公母子當年被害,不是因為孟三娘嫉妒,完全是從利益角度上考慮,因為張公公是男丁,長子又天然占據分家產之類的優勢,所以才被人決定母子都不能留。 要換張公公是個姑娘,威脅不到他們了,估計就是和離后把張公公帶到邊關來,給口飯吃,然后隨便嫁個武夫了。 這不是其中哪一方動的手,是雙方的共同決定,所以整個劉家孟家,都沒什么無辜的人。 第113章 1.28 張公公趕往軍營,恰得知太孫要挑人前往一臺關押送一批巨弩,而三關里的各路將軍此時也顧不得邢崇的副將身份了,全都紛紛想要撈上這門好事兒來。 太孫見張公公來了,便先將人請了出去,才道:“先生來得正好,此事憂吾久矣?!?/br> 等張公公明白太孫的顧慮,心下里就覺得太孫這是往牛角尖里鉆了,就勸說道:“公子以為,陛下可有真信過這天下百官?” 太孫聞言看向張公公,張公公繼續道:“可天下百官還是得與陛下盡忠,公子以為是為何?” 太孫吳不知當如何回應,張公公就自己回道:“因陛下能與他們前程而已。那些所謂精忠報國,匡扶天下正統,不過都是虛詞罷了?!?/br> 要真個個效忠皇室,精忠報國,幾千年下來又哪有頻頻改朝代換之禍? “人生在世,于女子而言,多為婚姻美滿,而于男子而言,便是功名利祿。公子不信他們,不過是以往不知他們心中所想罷了?!睆埞c太孫解惑道。 想也知道,宮里那群大儒,怕教壞了太孫的心性,多說的是所謂明君之道,風光霽月的事情,唯恐太孫知曉了這世間的半分丑惡,日后就變得不仁君了起來。 就是遇到了史書里有爭議的人物,還得將人有爭議之處說了又說,念了又念,生怕皇子皇孫日后再與這樣的人有半分相關。 其實太孫不信這三關之人,要張公公說實話,除了太孫因之前倉皇前往六關之時就對三關起了偏見,還有自身并無勢力,又謹慎過頭的緣故。 偏見好解,謹慎難說。要說天子多疑,這歷朝歷代哪個天子不多疑過?可天下百官,還不是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總是有人趨之若鶩。 不過張公公自己也算是謹慎的那撥子人,這等大實話是萬萬不會與太孫說的,只是道:“公子不信三關之人,擔憂三關之人會捅小安刀子,此事也并非不可能,然而此事也并非無解?!?/br> 張公公進言道:“三關劉希庭一死,各方勢力必然要重新洗牌,一個不小心,小安這三關外的人就當了出頭的椽子,被人利用算計。但只要摸清了這三關里的各方勢力,要防止起來,又有何難?” “陰謀陽謀,只要有用就是好謀算,公子只用稍微在其中插一插手,此事就能解決?!睆埞?。 然如何解決,張公公卻是沒打算多嘴,這也不該是他多嘴的,免得回了京城,他也不好與陛下交代,陛下哪容得一個小小的太監對這家國大事有看法。 道理太孫是明白,與張公公道:“要論血統親近,自然是蕭家的人比較好。只是蕭安到底與蕭家不親不說,蕭家之前已經押送軍糧,又怕此事再由蕭家運送,會引起別家不滿、” 張公公就回道:“那公子的意思就是,再挑選別家?” 太孫頷首,“胡家勢微,又有獻巨弩在先,再用胡家也不合適?!惫谝膊荒苋o了一家了,不利于收攏人心。 張公公心中明白了,就道:“孟家、劉家不可用,邢崇已位高不得用。公子心中怕也有決斷了?” 太孫就喜歡跟張公公說話,這人能教自己許多不足之處又不令人厭煩,往往也能猜中自己心思。 “我欲想用守一臺關到二木關及三重關里的家族,如此他們也能更好為小安所用,只是有些難以抉擇?!碧珜O道。 張公公聞言,就道:“也不知,這三個關口人的守將是那幾家的?” 太孫便與張公公說了,“一臺關的守將是徐平舉,乃是烏家的妻弟,烏家勢力倒是可用;副守乃是孟家旁支,與主支歷來不和,說是可用也說得過去,不過在城中無勢。二木關的守將乃是洪興,乃是劉家大女婿,因家事與劉希庭如今的關系十分淡??;副手趙二牛,卻是無勢可選。到三重關的胡飛,胡家已用,再用不得;副手寧喻,乃是六關寧千戶族弟?!?/br> 雖是太孫說了幾家可用,不過實際上卻是有選定的人,之前之所以不曾決定,一是因軍中爭執不下,二是因無可信任之人在一邊與他肯定。 張公公心下里一曬,面上卻是恭敬道:“公子所言有理,不過一臺關孟家旁支到底也姓孟,可棄之;二木關洪興與劉家如今關系再淡薄,然而也沒真撕破臉,不足為信;唯有烏家倒是個好的選擇,雖徐平舉只不過烏家一子的妻弟,然而與烏家也算是有親,再合適不過?!?/br> 這正說到了太孫的心坎上,本板著的臉終于露出了笑來,“唉,先生與我想到一塊兒去了?!?/br> 可見自己就是猜對了,張公公垂下眼,心里也舒了一口氣。 太孫便重新召見了軍營里的各路將士,將此決定說了,邢崇心中再不滿,此時烏家已經越過他上前聽令了,也不得不忍下來。 太孫要烏家出一個千戶,帶領四百兵馬押送十臺巨弩,連帶著各類齊全的固定架子,還有護送胡家三老爺及他那位大舅子一道前往。 這明顯算是多了,然而烏家這位也是個妙人,直言道:“公子,四百不足,一千方行??!這四百兵士一路上總是要帶著糧食的,一臺關到三重關的糧食,還是須得選供足他們自己才行?!?/br> 四百士兵護送,六百士兵押送這一路的軍糧,整整一千人,要太孫答應了才是傻了,可見烏家也是有心思的,斷然否決道:“軍中糧草之事,想來待一臺關具體軍情傳來,風吼城里就當開始準備了,先借用各關口的也并無妨礙?!?/br> 之前那三關口才押送了三月的米糧前往,多了人去湊合湊合一月并非不可行,何況不行還有簡知府著蕭家押送的半月口糧,蕭安至少在半月里并無糧草之憂。 至于烏家,自然不用蕭家押送的糧草,而要從三關軍中倉庫里走了,找幾個關口里借也更正大光明。 太孫如此,旁邊邢崇立馬上前道:“公子所言甚是?!?/br> 烏家想要出兵一千,也不過是想替在一臺關的徐平舉增勢,壓過了蕭安的三千兵馬,好在此戰中能爭取到主動地位,邢崇就算是知道自己因姻親的緣故身份受限,卻也不想烏家勢力過大。 烏家見邢崇插手,想著至少將這差事保住了,便也退了一步,“謹遵公子令?!?/br> 邢崇心中才好受了一些,重新站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