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這要說與她們母女撐腰,還不如南魏。然而南魏又不是開善堂的,兩邊到時候少不得也是各有所需。 兩個白身,在邊關還能混,在京城里要寄人籬下,她可不愿意。 “還是邊關好,等我上了戰場,給我娘掙了誥命回來,再讓她回京過好日子去?!笔挵舶炎约旱拇蛩阏f了。 求人不如求己,她娘當年是幾品的誥命,她也得掙個幾品的回去,才有臉讓她娘回京城去呀,不然怎么跟往日的誥命們來往。 蕭安是不在乎自己怎樣的,卻是不想要別人說她娘的半分不好。 太孫也知曉自己再勸也無用,便沉默了下來,一直等到落日城一切準備妥當,且石奎帶著谷陽里的小衙主攜帶谷陽里的秀才舉子們一道前來迎接。 本小衙主的意思是自己身份低微,不如前往風吼城中的知府與縣令一道前來迎接,更顯尊重。 然而風吼城中是如何情形,石奎又哪有不知的,只讓小衙主先將太孫迎進了城中,再在落日城中等風吼城中的知府與縣令來見。 這也不過托詞,等進了落日城的小衙門,還需得商議下一步當如何。 然而等一行進了小衙門,這一路一直不太愛說話的張公公卻是出言道:“劉希廷既然只是將人困住,還未有別的動作,許未必想與楊家三爺如何。下臣幸與之一個故鄉出來,許能在其中有轉圜?” 91| 089| 在座的眾人,皆將目光放在了張公公身上。 張公公來自于哪,除了當年帶他進宮的老太監,許也只有宮中掌內侍檔案的管事太監才會知曉。 此時張公公說到自己的來處,眾人心中還有些驚愕,這與劉希廷來自一個鄉里,還真是巧了,也不知道皇帝在派他出來時是否知曉此事。 或者,正因為知曉張公公與劉希廷來于一個地方,這才選定了張公公隨太孫一行? 張公公的話,是對著太孫說的。 太孫也才知曉張公公的來處,就道:“公公可識得劉希廷?” 張公公回道:“未曾進宮前,也聽說過?!?/br> 石奎心中有數,就在一邊道:“還請張公公說上一二,也好讓我等有個準備?!?/br> 太孫也點頭,“張公公但說無妨?!?/br> 張公公朝著在座的一拱手,就說了起來,“我自幼無父無母,許多事也不過是聽旁人嘴碎得知一二,并不敢擔保其中真假,還請諸位自行甄別。我早年得一家寡婦收養,聽得她說過,劉希廷自幼命苦,母親早逝,父親在他十歲那一年也過世了。因家中并無家資,又家族不容,連破房屋都族中無賴強占,因此一直在山中以野食為生。后來在山中時偶遇一夫子,因那夫子心軟,家中又無嗣子,便被夫子帶回了家中撫養。那夫子家中只得獨女,也是嬌妻早逝,一直不曾再娶,后來便將之收為女婿,教導他讀書識字,以求給女兒一個依靠?!?/br> “后來,”張公公一頓,“后來劉希廷讀書不行,在夫子去世后又恰逢抽丁,便從了軍?!?/br> 蕭安聽得津津有味兒,“然后呢?” 魏氏倒是知道然后,“然后劉希廷在邊關娶了孟家的女子,靠著岳家提拔,一路向上,到如今就是三關大將了?!?/br> 蕭安立即就呸了一聲,“忘恩負義的東西!” 要不是有原來那夫子收留他,怕是他連活都活不下來,人家將獨女交給了他,想來一個夫子家中還是略有薄產的,竟是回頭就娶了別人。 然而魏氏卻比蕭安想得要多,“當年劉希廷來邊關時據聞是二十左右,想來當是成了婚的?” 張公公道:“且有一子?!?/br> 這就是停妻另娶了,不過武將多重軍功,要能打仗這與他前途也并無礙,就是讀書人也少不了有這種人,何況是不懂這些的武將。 魏氏就道:“那他妻兒呢?” 張公公回道:“因家中沒了壯丁,女弱子小,族人刁難,頗為不易,張將軍那時也并未混出頭來,不過幾年便紛紛病故了?!?/br> 魏氏道:“張希廷再娶之時在二十五上,想來也算不得停妻另娶了?不過家中原配妻兒接連病故,也是一樁慘事了?!?/br> 也不是人人都是魏氏,離了男人還能得自在,這世道的許多女人,要不依附男人,卻是活不成的,就是小孩也是如此。 張公公不再說話,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只石奎道:“就算如此,你與他也并無干系,如何能在其中轉圜,能讓聽你的?” 張公公道:“當年收養我的寡婦,恰住在他家隔壁,我與他夭折的長子,也算是一道長大,情義非常,若能從其中入手,他許能聽我一言?” 橫豎他們是要再試一試張希廷的,讓張公公去,也并無妨。 張公公見眾人無異議,這才一笑,起身去寫了信函,著人前往風吼城送信,邀張希廷一見。 附在信封上的,還有一個陳舊的錦囊,張公公與眾人解釋道:“此乃他原配親手為兒子所繡,后又贈與我,想來這般更能令人信服一些?!?/br> 眾人點頭,也不管張公公這話里的真假,便著人去了風吼城。 太孫一行進了落日城,就控制了小衙門,那掌事的小衙主只得眼睜睜的看著人往風吼城中去,卻半點緣由也不知曉不說,連再送信去風吼城都沒了機會。 六關里來的千戶們干事十分麻利,此時已經將落日城中的相關商家全抓了起來,只往小衙門里塞。 小衙主嚇了一跳,“諸位這是發生了何事,怎的就抓了這么多人?” 寧千戶把人一推,不客氣道:“奉旨辦事,莫要阻擾,否則連你也抓進去?!?/br> 落日城里的牢獄乃在衙門的旁邊,這些人先抓了來,且還要點數,這才會投進監牢里。 那掌事的被寧千戶一推,往后一退,差點摔倒,只覺得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冷氣從腳心只往上串。 被抓來的都是當地的大商戶,要他們犯了事,他這個管事的又如何逃脫得了,只恨不得自己生了順風耳,好能聽見貴人們的事兒。 然而他沒長上順風耳,只得往這些千戶里打聽,著人拿了自己的珍藏,就約著千戶往自己屋里去。 千戶們哪不明白這里面的勾當,不過比起這點子金銀珠寶,到底還是升官重要,紛紛著人拒絕了,竟是連下人帶來的禮都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