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大小門閥如袁紹者流,也只能去做軍閥。 這樣的軍閥當時很是不少。其中既有朝廷派到各地的州牧、刺史、太守,也有被稱為“豪霸”和“豪帥”的土豪劣紳。他們有的在地方上稱雄稱霸,有的建立起自己的私人武裝,有的利用官職實施割據。比如袁紹和袁術,就是門閥兼軍閥;劉表和劉焉,則是宗室兼軍閥。 袁術字公路,是袁紹的弟弟,司空袁逢的兒子,當然是門閥。劉表字景升,劉焉字君郎,都是魯恭王之后,當然是宗室。他們也都招兵買馬占地為王,當然是軍閥。 實際上劉表和劉焉也都是州牧。劉表是荊州牧,劉焉是益州牧。朝廷把他們派到這兩個地方,原本是希望保衛中央的,結果卻被他們經營成了獨立王國。30 關東聯軍中的各路諸侯也如此。他們的起兵,名為討董卓,實為搶地盤。因此加盟以后,或明哲保身畏首畏尾,或醉生夢死得過且過,或心懷鬼胎混水摸魚,或爭權奪利自相殘殺,沒有一個當真救國。 比如冀州牧韓馥(讀如腹)。 韓馥本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因此袁紹逃出京城就直奔冀州。然而韓馥卻派了兵去監視,害得袁紹動彈不得。直到關東聯軍成立,袁紹才得以行動。 其實韓馥對于是否參加聯軍也舉棋不定。東郡太守橋瑁假借三公名義的書信傳到時,韓馥居然問部下:我們是應該幫袁紹,還是應該幫董卓?謀士劉子惠說:我們興兵為國,講什么袁紹、董卓!弄得韓馥面紅耳赤。31 這樣的貨色,怎么會去打董卓? 其他人也不會。 結果是什么呢?是那邊西北軍還在肆虐,這邊關東軍已經火并。先是兗州刺史劉岱殺了東郡太守橋瑁,后是勃海太守袁紹干掉了冀州牧韓馥,然后再是袁紹和袁術互相拆臺。袁術的做法,是聯絡北方的公孫瓚鉗制袁紹;袁紹的辦法,則是聯絡南方的劉表對付袁術。雙方都使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而他們居然還是兄弟。 這下子,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帝國變得更加動蕩,門閥的天下也變成了軍閥的天下。董卓,這個其實并不想當軍閥的軍閥,讓很多人成了軍閥。 國難當頭,民不聊生,被民脂民膏養肥的那幫家伙卻還在鷸蚌相爭,這實在讓人看不下去。于是,有一個人終于站了出來,決心以一己之力擔負起天下的興亡,高舉義旗,討伐董卓,匡復漢室。 我們知道,他就是曹cao。 曹cao出手 曹cao其實是最早起兵討伐董卓的人,時間是在董卓廢立皇帝之后三個月(中平六年十二月),地點在己吾(今河南寧陵),人馬五千。當然,這是因為他散盡家財,并得到陳留孝廉衛茲的贊助。32 然而關東聯軍中,卻沒有他的一席地位。 這并不奇怪。曹cao不是士族,反倒出身于士族最憎惡和蔑視的宦官家庭,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他也不是軍閥,五千人的小部隊實在不足為道。他甚至沒有一官半職,奮武將軍的頭銜是袁紹所封,還是代理的。33 所以,關東聯軍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只有濟北相鮑信另眼相看。鮑信對曹cao說:當今之世,能夠總攬英雄撥亂反正的,就只有足下了。足下是受天啟的??!34 鮑信沒有看錯,曹cao的胸襟、眼光和謀略都遠在袁紹之上。袁紹慫恿何進召董卓入京時,曹cao就笑著說:宦官成為問題,責任本在人主。即便要治他們之罪,也當誅殺元兇。這是一個獄吏就能辦到的,何必紛紛召外將乎? 于是曹cao說:我斷定袁紹會失敗。35 結果,不幸而言中。 不過在聯軍組建之初,曹cao仍抱有一線希望,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他們出兵,甚至不惜以身作則,親自率領小部隊與董卓軍作戰,差一點就戰死沙場。幸虧堂弟曹洪把馬讓給他,這才得以脫身。 然而怎么樣呢? 曹cao回到酸棗大營,卻只見關東軍十幾萬人日日酒會夜夜笙歌。曹cao悲憤地說:我等以道義起兵,卻遲疑不敢前進。如此失天下之望,我為諸君感到羞恥!36 可惜還是沒有人聽他的。 當然,也沒人感到羞恥。 盟主袁紹卻在與韓馥謀劃另立皇帝,選中的人是幽州牧劉虞。這就跟董卓沒什么兩樣了,因此被曹cao嚴詞拒絕。曹cao說: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幼主微弱,正待救援。諸位盡管北面(幽州),我自西向(長安)!37 劉虞自己也嚴詞拒絕,袁紹和韓馥這才作罷。 鮑信則對曹cao說,袁紹簡直無異于另一個董卓。既然力不能制,那就避其鋒芒,另謀發展。38 曹cao也終于明白,世家大族徒有虛名,門閥根本就斗不過軍閥。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實現理想。因此,他決定先把自己變成軍閥,然后再來收拾山河。 那么,曹cao又是怎樣實現這一目標的? 略地,募兵,屯田,招賢。 地盤當然是打下來的。第一塊是東郡,第二塊是兗州。有了東郡,曹cao就是太守;有了兗州,曹cao就是州牧。地盤也有了,官位也有了,事情就好辦了。 然而代價也很慘重,因為兗州牧的職位雖然由地方士紳推舉代理,地盤其實卻是從黃巾軍手中奪過來的,為此還搭上了鮑信的一條性命,連尸體都沒能找到。曹cao只好用木頭刻了鮑信的形象,痛哭一場安葬。 意外收獲也有,就是原本聚集在青州,現在投降的黃巾軍。曹cao選其精銳編成隊伍,號稱“青州兵”。 與此同時,一個嚴峻的問題也擺在了曹cao面前,那就是軍糧和軍餉。袁紹等人的做法,是“饑則寇略,飽則棄余”,也就是餓了就搶老百姓,飽了就把糧食亂扔。結果是什么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如此難題,對曹cao是一個考驗。 曹cao的辦法是屯田。 屯田有兩種。一種是軍士和降卒耕種,叫軍屯;另一種則是招募失地農民耕種,叫民屯。但無論哪種,都是軍事化管理,土地的產權也都屬于國家,耕牛和農具則由政府提供,同時收取五到六成的地租。 這并不成問題。由于連年戰爭,許多土地早已成為無主田畝,曹cao便將其收歸國有。耕牛和農具則是從黃巾軍那里收繳來的。黃巾軍是一種奇怪的組織,隊伍當中除了戰士,還有隨軍的家屬和農民,生產工具當然自帶。 顯然,所謂屯田,就是居住軍事化,耕作集體化,農業生產國營化。這就等于建立了軍民合一的新社會,耕戰合一的新軍隊,可謂最早的“生產建設兵團”。 曹cao的軍政府變成了農場主。 這是一筆極其合算的買賣。土地沒花一分錢,可謂無本生意;地租高達五到六成,可謂牟取暴利;這支隊伍平時能干,急時能戰,既是糧庫,又是兵源,可謂左右逢源,戰士和農民從此有飯吃,大家也都愿意。由此,又解決了令人頭疼的流民和治安問題,豈非一舉多得? 實際上,就在曹cao的軍民豐衣足食之時,袁紹的士兵卻在河北吃桑葚,袁術的士兵則在江淮吃河蚌,桑葚和河蚌都沒有的就吃人,又豈能爭鋒爭雄?39 這可真是高下立現。 代理兗州牧,就有了根據地;收編青州兵,就有了戰斗隊;實行屯田制,就有了大糧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曹cao神閑氣定,好整以暇。 更重要的是,他也有了人才庫。 第一個來到曹cao身邊的重要人物是荀彧,時間在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年齡二十九歲。當時袁紹已經奪了韓馥的冀州,待荀彧以上賓之禮。荀彧卻從袁紹那里出走,投奔了還只是東郡太守的曹cao。 原因很簡單:度紹終不能成大事。 曹cao則喜出望外,說這就是我的子房(張良)??! 荀彧也不負厚望。他后來擔任漢侍中,守尚書令,在皇帝與曹cao之間居中持重,成為曹cao的總參謀長。到建安十七年被逼自殺,荀彧為曹cao鞠躬盡瘁二十一年。40 郭嘉、荀攸和鐘繇,也都是荀彧推薦的。 思賢若渴的曹cao馬上給荀攸寫信:現在天下大亂,正是有勞智慧之士費心之時。先生袖手旁觀,不覺得太久了一點嗎?荀攸便立即來到曹cao身邊。41 程昱(讀如預)也很有趣。兗州刺史劉岱請他當騎都尉,他說自己有病。曹cao來到兗州,他卻一叫就到。他的同鄉問他為什么判若兩人,程昱笑而不答。42 郭嘉卻實話實說。 天生奇才郭嘉也是從袁紹那里出走的。臨行前,他對袁紹的謀士辛評和郭圖說:是聰明人,就得為自己找一個好老板。袁公未知用人之機,要想跟他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可是太難了! 這一年,曹cao四十二歲。43 從首倡義兵帥軍討董,到屯田備戰廣納人才,四十二歲的曹cao已由血氣方剛的青年將領,成長為胸有成竹的政治高手。相反,他那些當年的戰友,現在的對手,卻很少有什么出息和長進。天下將是誰的,已毋庸置疑。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盡管有準備未必一定有機會。但,如果既有準備又有機會,那就是天助了。 曹cao就是這樣的人。 而且那機會也說來就來。 第二章 魏武揮鞭 動亂中挺身而出的曹cao討黃巾,擒呂布,敗袁術,降張繡,擊劉備,滅袁紹,奉天子以令天下,徹底打亂了歷史的日程表。 迎奉天子 董卓死了,是呂布殺的。 呂布殺董卓,當然并非為了貂蟬。貂蟬在歷史上并不存在,但呂布跟董卓的侍婢偷情,董卓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拎起手戟扔向呂布,都大約確有其事。1 于是呂布向王允訴苦。 王允是士族,而且是名士,在董卓執政時成為朝廷的二號人物。董卓換了皇帝以后,又遷都長安,還一把火燒了洛陽,弄得天怒人怨,朝野一片混亂。結果,外官以袁紹為首起兵討伐,朝官以王允為首策劃暗殺。2 暗殺的障礙是呂布。呂布原本是首都衛戍司令丁原的親信,后來被董卓高價收買,便謀殺了丁原,成為董卓的貼身保鏢。呂布對董卓不滿,王允大喜過望。 王允毅然邀請呂布參加他們的行動,擔任殺手。 呂布卻猶豫:我與董公的關系就像父子,奈何! 王允說:將軍本自姓呂,與董卓并無骨rou之親。如今自己的性命都無暇顧及,還說什么父子! 呂布就在董卓上朝時把他殺了。3 這件事當然大快人心。據說,董卓死后橫尸街頭,看守尸體的人在他的肚臍眼上插了根燈芯,把董卓充滿肥油的肚子變成了一盞燈,而且一點就著,通宵達旦。4 然而勝利之后的王允也犯了跟董卓相同的錯誤,那就是大開殺戒,株連無辜,大學者蔡邕也被誅殺。據說,殺蔡邕時,很多人表示反對。王允卻說,當年孝武皇帝沒把司馬遷殺了,結果留下一部誹謗之書?,F在國運衰落,豈能讓一個jian人拿著筆站在年幼的天子身邊?5 結果是逼得董卓的舊部鋌而走險,殺回長安。王允暴尸街頭,呂布則從武關殺出,到南陽投奔了袁術。朝政落到西北軍閥李傕(讀如覺)和郭汜(讀如四)手里,可憐的漢獻帝剛剛脫離虎口又進了狼窩。 更糟糕的是,這兩只狼還要窩里斗。李傕把皇帝搶到自己營里,郭汜則把百官搶到自己軍中。直到他們打得筋疲力盡,兩敗俱傷,死者數萬,興義將軍楊奉和董太后的侄子董承等人,才得以護送漢獻帝還京洛陽。 這一去就是一年的顛沛流離,天子又變成了浪子。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皇帝終于回到洛陽。面對被董卓燒毀破敗不堪的京城,漢獻帝欲哭無淚。 如此混亂的局面,對國家和民族當然是不幸,卻給了爭霸的關東諸侯一個極好的機會,同時對他們也是一次嚴峻考驗,既考驗他們對國家民族是否忠誠,也考驗他們能否抓住機遇發展壯大。 事實證明,曹cao集團考試合格。 實際上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代理兗州牧的曹cao便與謀士毛玠(讀如介)有過一番長談。這番話,奠定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曹cao政治、經濟和軍事戰略的基礎,堪稱“毛玠版”的《隆中對》。 毛玠指出,董卓之亂以來,社會動蕩,國本動搖,經濟崩潰,災難流行,可謂國既不泰,民也不安,確實需要有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來收拾局面,成就王霸之業??上гB和劉表之流貌似強大,卻目光短淺,不知根本。 根本是什么?一是正義,二是實力。實力當中,又首先是經濟實力。有了正義的旗幟,就師出有名,也就能克敵制勝,這就叫“兵義者勝”。有了經濟的力量,就財大氣粗,也就能進退自如,這就叫“守位以財”。 總之,有了這兩條,就進可攻,退可守。 因此,毛玠提出三項建議,即奉天子、修耕植、畜軍資。奉天子是政治戰略,修耕植是經濟戰略,畜軍資是軍事戰略,可謂“綱領性文件”。6 曹cao立即采納了毛玠的建議,并派使者前往長安聯系朝廷,卻被河內太守張楊攔住,不得過境。 這時,一個名叫董昭的人出來幫了大忙。7 董昭原本是袁紹的人,由于袁紹聽信讒言對他產生懷疑,只好離開袁紹去洛陽,半路被張楊收留。董昭看出曹cao才是當今天下的英雄,便說服張楊與曹cao合作,又自己掏錢以曹cao的名義給李傕和郭汜送禮。從此曹cao跟朝廷有了來往,并被正式任命為兗州牧。 漢獻帝回到洛陽后,曹cao立即派堂弟曹洪前往洛陽拜見天子,卻遭到董承和袁術的攔截。董昭幫助曹cao的辦法是去找楊奉。因為他發現皇帝身邊那些如狼似虎的軍閥中,楊奉實力最強而根基最淺,很希望得到外援。 于是董昭自作主張替曹cao寫了一封信,開出的政治交易條件是:楊奉出兵,曹cao出糧;楊奉主持朝政,曹cao做外援。董昭還替曹cao信誓旦旦:死生契闊,相與共之。 楊奉欣然同意,舉薦曹cao為鎮東將軍,并承襲父爵費亭侯。正好這時董承跟別人鬧了矛盾,也派人請曹cao出兵洛陽。迎奉天子的障礙一一掃除。 八月十八日,曹cao進入洛陽,拜見了漢獻帝。 曹cao帶來了皇帝久違了的問候,也帶來了皇帝許久不見的糧食和酒rou。他萬萬沒有想到,至尊天子的飲食起居竟然形同乞丐?;实垡矝]有想到,在這混亂的年頭居然還當真有人惦記他,尊奉他。君臣相見,都感慨萬分。 于是天子下詔,授予曹cao符節和黃鉞,錄尚書事。授予符節,就有了軍中執法權;授予黃鉞,就有了內外指揮權;錄尚書事,就有了最高行政權。 曹cao今非昔比。 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因為這時的皇帝,其實被捏在興義將軍楊奉手上。曹cao要在別人的地盤上,依靠并沒有權威的皇帝行使權力,簡直就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