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史家是太|祖皇帝親封的侯府,史鼎是憑本事掙回來的爵位,一門雙侯來得堂堂正正,幾時竟然要聽你一個后宮婦人擺布了?現在你要拿回兵權,我索性大方些,若是皇上有心再用史家,也不會因我一兩句話就丟了兄弟的兵權,若是皇上無心再用史家,趁早退步抽身不沾染奪嫡的事也不見得全是壞處。 見沒人說話,史鼐舉著笏板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忠靖侯拿朝廷俸祿,該當萬事聽從朝廷安排?,F下并非戰時,我大靈朝也人才濟濟,粵海并非非保齡侯不能鎮守。朝廷無論怎么安排,臣以為忠靖侯都會以大局為重,服從朝廷之命?!?/br> 太宗皇帝端坐龍椅之上,并無什么表示,但是對于史鼐這番表態是滿意的。為君的,哪個不喜歡聽臣子服從忠誠的態度呢。 就是林如海也得感嘆一句史鼐這話回得聰明。以退為進,對于史鼎保住兵權,只有好處的?,F在一切大事還是太宗皇帝做主,這個回答定然是更符合太宗皇帝的心意的。 果然太宗皇帝輕輕點了一下頭,問:“若是詔回忠靖侯,粵海防務可教給誰?” 皇上都這樣問了,眾臣就覺得,史鼎被詔回的事幾乎已成定局了。那也認真提議起粵海守將來。 這個就熱鬧了,提各個派系的都有??偟膩碚f,因為本朝立國不算太久,兵權并未更迭,多數還在當初隨著太|祖打天下的四王八公手上。當然,朝廷也是有能人的,就是太宗皇帝登基后,還打過兩次規模較大的仗。 一次是三十余年前的北狄犯邊,就是黛玉在長康宮激得九皇子妃口不擇言那次戰爭。一次是史鼎在粵海打的,原是和南越起了些摩擦,又有本地土族不服朝廷管轄,與南越配合,這場仗雖不如北狄那場激烈,但是也頗費周折。不然史鼎也沒機會憑此封侯。 打仗么,自有傷亡,也有杰出者因此平步青云。 還是因為交通、通訊不便的問題。戰場上的功績能不能相對公平的被認可,主要看軍隊的將領是不是一個足夠公正嚴明的人,否則出身低微一些的兵士,就算驍勇善戰,殺敵無數,戰功被冒領也不是不可能。 賈代善作為常勝將軍,深諳一支軍隊的戰斗力來自哪里,所以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從賈代善軍中拼殺出來的普通兵士大多得了晉升。但是畢竟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能不能再進一步,就不是賈代善一個人說了算的了。 所以賈代善舊部,出了頗多中上層將領,但是除了現在的平安州節度使,其他都還沒人到一地主帥的程度。倒不是這些戰場上歷練下來的將領軍事才能不足,而是整個武官系統的一級將領還被四王八公把持著。賈代善過身之后,這些身懷真本領的中層將領晉升也就差不多到了頭。 至于粵海那場戰爭,也提拔了一批中層將領,但是最大的紅利已經被本就是勛貴人家出身的史鼎吃了。第二大紅利也是被四王八公之后吃了,乃是繕國公之孫石光珠。石光珠現在是粵海副總兵,若是史鼎奉詔回京,提石光珠上來也名正言順。再說,提拔石光珠,是符合四王六公等傳統武將系統的利益的。 之所以是四王六公而非八公,乃是因為自從東宮和長康宮隱隱出現對立開始,寧榮二公已經成為東宮一系。 現在如果粵??偠揭宦毘鋈?,最又資格爭奪的人有兩類:一類就是武官系統的傳統利益得益者血統派,譬如四王六公的后代。一類是戰爭中歷練出來的實干派,譬如賈代善提拔上來那些舊部。 有些人,明明有滿身的本事,但是真正爭奪重要職位的時候,是會處于下風的。因為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人,自有階級立場,幫草根出身的中層將領說話的人少。 比如這個粵??偠揭宦?,如果推舉出兩個候選人,一個賈代善舊部,一個石光珠。哪怕論能力是賈代善舊部更突出,這職位還是多半會落在石光珠頭上。因為石光珠雖然能力不及對方,但是血統好啊,而且石光珠也是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的。 在不會闖禍的前提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自己人,而非最強那個人。從古至今,這樣的事不勝枚舉。 于是就有朝臣舉著笏板出來說:“啟奏圣上,若是詔回忠靖侯,粵海副總兵可勝任總督一職,總攬粵海兵權?!?/br> 這話名正言順嘛,石光珠不但出身好,自身也不是草包,人家也是粵海那場戰爭中立了功升上來的。 此言一出,自然附議者眾。 九皇子聽了此言,心中一陣竊喜。小鐘妃和九皇子母子時常交流朝堂局勢,母子兩個都已經開始懷疑史家的忠誠度,那么提拔石家正中下懷。石光珠能夠被提拔為副總兵,小鐘妃和九皇子也暗中使過力,石光珠于九皇子而言,是自己人。史鼎于九皇子而言,曾經是自己人,現在有可能倒戈了。 九皇子怎么選,不言而喻。 當然,有人提名石光珠,就有人提名實干派將領。比如賈代善舊部,平安州副總兵葉弘德。 賈代善生前為平安州節度使,舊部多在平安州。平安州為京城西北門戶,扼京城西進咽喉。但是地處內陸,離京城不過來回半月路程。 若是戰時,平安州失守則京城危,是個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戰略要地。但是在太平年間,當年和北狄一戰打出來的那么多杰出將領全都窩在平安州,實在是浪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