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東唐再續在線閱讀 - 第197節

第197節

    第213章 王業之基(一)

    李曜從內心深處來說,并不想現在便和朱溫大戰一場。這倒不是說他怕了朱溫,而是他覺得現在還不是和朱溫決戰的最佳時機。

    誅心一點說,如今李克用仍在,他李曜在地位上的上升空間已經非常有限,而實權方面,李克用縱然再如何信任他,也不會繼續給他加碼。

    可以看看現在李曜的實力:本鎮河中,擁有蒲、晉、絳、慈、隰以及同、華七大州府,另在實際上還占領著大唐京師長安及其附近州縣,并掌握著迅速崛起,足以與河東軍械監抗衡的河中軍械監。而李曜如今既是朝廷右相,可以名正言順地挾朝廷大義之名做很多藩鎮無法做到的事;又是河東四面總攬后勤諸事調度大行臺尚書左仆射,實際掌握整個河東集團的后勤體系,其財權之重,也自難以估量。

    在軍事上,李曜擁有左右開山、左右破陣、左右摧城、左右定遠、左右靖遠、左右鎮遠、近衛等諸軍,共計戰兵約九萬。又有左右羽林軍實際為他掌握,也有戰兵一萬四千,如此李曜所直接掌控的兵力,便在十萬以上。

    另外,李嗣昭、李嗣源、李存審三人分別上任邠寧、保塞、天雄三大關中軍鎮,三人上任時雖只帶牙軍,但如今上任數月,也都在李曜的兵威之下,強力整合了軍鎮內的舊有鎮軍,建立起了新的鎮軍,而這些兵馬在很大程度上受李曜的影響——其中李曜對他們三人的舉薦是一部分原因,私交公誼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關鍵的是,此三鎮在財政、后勤上,幾乎都受李曜控制。因此,這三鎮在大多數時間內,可以算作李曜的非嫡系附鎮,其軍事力量很大程度上可以為李曜所用。

    更不要說自從鳳翔大敗,李曜迅速崛起之后,鄜坊、涇原二鎮已然遣使歸降,表示愿以李曜馬首是瞻。此二鎮中,鄜坊兵力有限,李曜也沒當它多大回事,左右一兩年內就要直接收入自己囊中,但涇原鎮,卻算得一個不大不小的軍事重鎮。當年涇源節度使的設置,按照大唐官方的說法,是為了防御吐蕃,而實際上是當時代宗朝南衙北司之爭的結果,也就是宰相們為了抑制魚朝恩的勢力而設置。但由此而后百年,涇原軍還真的發揮了抵御吐蕃的作用,因此涇原軍本身作為一支邊軍,戰斗力還是比較可觀的。其所缺的,一是財賦,二是兵員。其中又以財賦為最重。

    論及財賦,天下誰還能強得過李曜去?涇原張家此時投靠李曜,再沒什么可說的。

    李曜的實力強大若斯,李克用還有多少手段可以控制他?幾乎沒有!

    論地盤,李克用丟了盧龍、邢洺、澤潞,手中只有河東、大同、振武三鎮,卻要直面剛剛威服河北的朱溫,關中的邠寧、保塞、天雄雖是義子出鎮,但離李克用直轄地太遠,屬于飛地,中間隔了個對他們有巨大影響力的李曜,李克用的命令效用如何,只有天知道,而鄜坊、涇原二鎮,鑒于地處李曜勢力范圍之內,更傾向李曜是毫無疑問的。

    論兵力,李曜如今直轄大軍以逾十萬,且李曜麾下諸軍兵精甲銳,近年來幾無敗績,士氣如虹,而李克用在河北連失時機,直轄的兵力不比李曜多上多少,卻士氣低落,沙陀精兵這些年來也折損不小,與李曜相比,并無什么顯著優勢。

    論財力,李曜早已玩過一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河東軍械監中“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搬到河中,眼下雖然乍一看河東、河中兩大軍械監實力仍在伯仲之間,但一旦李曜對河東罷手,河東軍械監轉眼就只剩一個空架子——要不然大唐錢莊的本金是從哪來的?

    李克用唯一占有一定優勢的方面,是人望。畢竟當初平定黃巢之時李曜還未“出山”,李克用大殺四方的形象還深入人心,在自家軍中的威望仍高于李曜。但即便人望方面,李曜也在奮起直追:他出身隴西李氏正宗的“秘密”,早已在公卿高層之中流傳,只是李曜自己不提,大家也就都不說破;他從軍以來戰無不勝,比李克用自己的戰績還要夸張,軍中威望也僅此于李克用本人;他與太原王氏交好,近來又與裴氏等關隴集團老牌士族打得火熱,在公卿貴族之中的口碑遠勝李克用,更何況自《新儒論》橫空出世,他一代儒宗的地位已然隱隱確立,是當今名流追捧的對象……除此之外,李曜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在于年齡。

    李克用已是知天命之年,而李曜尚不及二十五歲。如此再過數年,二者局面又當如何?天下人心中自有判斷。

    好在如今局面雖是這般,但李克用與李曜之間的關系,仍似牢不可破。李曜諸事都向李克用通報、請命,李克用也從不反對、駁斥,紛紛采納。無人敢肯定李曜是怎么想的,也無人敢于揣度李克用的心思。

    這一對義父養子之間,仿佛早已有了某種默契,彼此心照不宣。

    事實上李曜對河東的歸屬,是有過幾種盤算的,最好的情況自然是等李克用天年自盡,河東無人能主,李曜自然就能順理成章地將之收入囊中,一統關中、河東,再現當年太祖太宗“王業之基”。至于最差……李曜雖然也早已有了應對計劃,但卻實在不愿去想。

    他終究還是個講感情的人,冷血不到那種程度。再者說,為了名聲考慮,有些事他也絕不可能去做。

    無論如何,河東是李曜確定的目標,終究要將其完全掌控,但李曜也絕不肯在李克用有生之年對他做出任何明面上的背叛之舉。

    關中、山西,大唐的王業之基,也必是自己底定天下、消除五代亂世的根本!對此,李曜深信不疑。

    關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淆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關扼崤函之險,控制著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著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制著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著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具備一種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

    在關中與中原群雄逐鹿之時,其軍事要點在于幾處關隘所控制著的山川險要??墒?,當關隴地區內部形勢混亂之時,關隴局勢的控制卻取決于對關中西北外圍高地的控制。關中西北高地為關隴地區的軍事重心,對于關中腹地局勢的底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中西北外圍高地,以隴山為主體,延及黃土高原之一部分,大致包括后世甘肅天水、平涼、慶陽至陜西延安一線。這片地域地勢較高,足以俯瞰關中。自這里徑趨關中腹地較易,而自關中腹地仰攻則較難。兩漢之際,關中地區首次陷入空前的混亂。王莽敗亡后,先是綠林軍擁更始帝入長安。劉秀在河北建立政權后,正值赤眉軍西行入關,劉秀派鄧禹分麾下精兵,西爭關中。

    鄧禹進入關中后,未采諸將“徑攻長安”的建議,而是引兵轉略長安西北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他分析說:“今吾眾雖多,能戰者少,前無可仰之積,后無轉饋之資。赤眉新拔長安,財富充實,鋒銳未可當也。夫盜賊群居,無終日之計,財谷雖多,變故萬端,寧能堅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廣人稀,饒谷多蓄,吾且休兵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其弊,乃可圖也?!?/br>
    鄧禹的策略是意在先取長安外圍,利用關中西北高地“土廣人稀,饒谷多畜”,屯糧養兵,蓄精養銳,且暫避赤眉軍新勝之鋒銳,觀其后弊,待時機成熟,再乘勢取長安,略定關中。鄧禹以此一度占領長安。后來,赤眉軍無糧,欲西犯隴上時,被隗囂在隴坻(今隴縣)擊還。赤眉軍無法在關中立足,出關后在宜陽被劉秀擊降,東漢遂定關中。

    李曜為何在長安初定之后,立刻作出了打敗李茂貞的決定,但卻偏偏四面出兵?其中有一個要點,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關中的邊緣要地,確保關中的穩定,建立一個牢固可靠的大后方。

    而廣義上的河東,也就是后世山西,其重要性也毋庸置疑。山西地形的主體是由東西兩側的山脈夾中間一系列珠狀盆地構成的。東面太行山脈構成河北西部屏障,西部呂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山西境內山河分布錯綜復雜,形成了一系列小型珠狀盆地。這些盆地地形都相對封閉,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區域。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它們分別面向不同的方向,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

    山西的山河形勢使山西具有一種極為有利的內線作戰的地位。山西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面;通向外部的幾個交通孔道,多是利于外出而不利于入攻。這是山西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也是山西在北方樞紐地位得以形成的地理基礎。匈奴劉漢滅西晉之戰、北魏百年興亡的歷程和歷史上五代政權的頻繁迭興均能比較典型地反映出山西在北方的樞紐性地位——五代中,由河東節度使為叛,最終改朝換代的,豈在少數?就算后周的繼承者趙匡胤兄弟,集天下精銳,平定一個據有太原北漢,打得也是那般慘烈!

    河東,焉能失去!

    只是,既然如此,河東眼下就絕不能被朱溫所奪。

    雖然歷史上李克用守住了河東根本,但也有數次岌岌可危,如今……莫非便是要經過這么一遭了?

    他忽然笑了起來,對楊潞道:“縣主這個情報,對某極其重要,只是不知縣主欲要某如何回報?”

    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

    白龍魚服,吃完魚膾的李曜踏上回自家隴西郡王府的路,一邊走一邊思索方才楊潞的話。

    楊潞說自己在淮南是凈身出戶,這一點李曜并不全信,當然也并非不信。按照通常情況來說,在大唐似楊潞這般年紀的女子,的確是該嫁人了,不過歷史上楊行密與錢鏐雖然的確曾經聯姻,也的確為雙方帶來了數十年的和平,但實在并未來得這么早,而且他們那時節算是雙方都“打累了”,才不得不聯姻的,因此方才楊潞說出這話才讓李曜有些懷疑。

    大唐雖然開放,女性社會地位也較以往各朝大有提高,但此時的大家閨秀,畢竟還是在儒家禮教文化的浸染之下長大的,要想脫離家族的桎梏,可仍是比男子大得多了。

    而從政治軍事的現實來說,楊行密也好,錢鏐也罷,基本上都還處于自己勢力的上升期,按說不應該這么快就達成雙方之間的妥協才對。

    可是如果相信楊潞的話,是不是就說不通呢?也不盡然。假設楊潞方才所言屬實,那么在楊行密和錢鏐之間,必然發生了什么事,以至于雙方覺得不能再打下去?;蛘哒f,這大唐天下出了什么事,足以影響到南方兩位最強大的諸侯,使他們出于自己的考慮而罷手言和。

    歷史上這二人的聯姻原比今日要晚,那這提前聯姻就只能有一個解釋:李曜出現導致了某種蝴蝶效應,天下大局必然出現了變動。

    天下出現了什么大的變動?

    李曜只是略微思索,便基本可以確定,主要原因必然是自己進入長安,稱王關中。

    這顯得有些奇怪,李克用——或者直說李曜——與楊行密的數年來一直不差,尤其是在對抗和限制朱溫方面,雙方雖然南北相距萬里,但卻有著幾乎一致的共同利益。

    屁股決定腦袋,利益決定取向。這個道理李曜一貫深信不疑,但如何解釋楊行密的舉動呢?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是李曜這數年來總能料敵致勝的一大法寶,在思索這個問題方面,也同樣重要和好用。

    大唐朝廷雖然依靠江南貢賦,但在大唐時期,北方在政治軍事上的重要性仍是全面超越南方的,而如今北方的爭霸,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不少小的“諸侯”,都已經被大諸侯兼并或者臣服。隨著兩件事情的發生,這種情況已經十分分明:其一,朱溫威服河北,整個河北、中原,除了李克用之外,再無一人不在朱溫的利刃下俯首帖耳;其二,李曜擊敗李茂貞,稱王關中,出任首相。

    如此一分析,事情就簡單多了。首先,北方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梁晉雙方已經成為大唐北方最強的兩大勢力集團,大唐北方的歸屬,必然在梁晉雙方之中誕生。其次,汴軍在河北表現十分搶眼,李克用沙陀大軍的殺傷力在朱溫的強大恢復能力面前,逐漸顯得力不從心。再次,河東集團內部因為李曜的閃電崛起,出現了“雙王”的苗頭,對于河東集團本身的穩定性來說,可能是一個災難,河東集團很有可能因此分裂,甚至走向對抗,而這必然是對河東集團整體的巨大打擊,同時是朱溫一統北方的有利契機。

    李曜覺得,這應該就是楊行密對當前北方形勢的主要看法,雖然李曜自己知道,自己終李克用一生,絕不會與其兵戎相見,但這份心思外人卻未必相信,出現上面這種判斷是尋常事:為了霸權,人們無所不用其極。

    李曜自己也知道,他自己對李克用的確抱著相當的感激之情,可以說,縱然自己是穿越者,有幾項人們沒有的優勢,但如果沒有李克用的器重和信任,他今天決然走不到這一步。

    但,這并不是他決心終身不與李克用為敵的全部原因。

    至少還有一點,是他著重考慮過的:名聲。

    任何一個成功平定天下的人,無論是開國皇帝,還是名師大將,都必然有著巨大的名聲。而這名聲是好是壞,有時候相當重要。譬如秦始皇,當他還在世時,六國余孽雖然滿腔怨恨,可誰敢站出來與之為敵?沒有人。而這種天下皆恨,卻無人敢反,靠的就是霸名,秦始皇三個字代表的,是無上霸業!任爾諸侯再多,也只有被掃到一邊的下場。

    然而李曜所走的,卻從來不是秦始皇的這種霸業之路。

    他以經濟之道嶄露頭角,以用兵如神閃耀河東,以君子儒風名動天下,以十萬大軍坐控關中……而這些,在僅僅數年之內,就被完成??梢哉f,迄今為止,李曜在大唐的“檔案材料”堪稱完美,近乎神話。

    然而高處不勝寒。越是前面的路走得順,后面的每一步,就越加步步驚心,只要行差錯步一次,這種種的一切,就都要化為烏有。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下士時”,就算李曜心里再如何想給王莽平反,但在這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大唐,周公永遠是圣人,王莽永遠是小人!沒有人在乎漢帝禪位之前全天下之人皆稱王莽為在世圣人!沒有人在乎!沒有!

    所以李曜現在對自己的名聲的維護,也是格外小心。左邊是懸崖,右邊也是懸崖,唯有一步不錯,正朝前去,才得彼岸。

    挾天子以令諸侯?還不是時候,走一步,就是逆臣賊子,下場與歷史上的朱溫無二。

    恃強不服李克用?私底下有些小動作無傷大雅,但絕不能如李存孝一般舉旗造反,否則他的結果也就是自己的下場。李存孝有他李曜前去相救,保住了一命,可他自己若是如此,屆時身敗名裂之際,卻有誰能來救他?

    當然,這些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作為南方的兩大軍閥,楊行密與錢鏐只能站在政治軍事的當前局面來分析和確定自家行止。北方局勢如此,在他們看來,朱溫的崛起已經是毫無疑問,掌握了整個中原之后,朱溫的軍事力量即便兩次受到李曜的無情打擊,但卻恢復極快,如今已經在統一中原地區的基礎上威服河北,想必此前楊潞那個情報,這兩家軍閥也都知道了,朱溫正準備再次出征河東,意欲趁李曜主力大軍遠在關中之際一舉抵定太原。

    也許朱溫或者說他的智囊團隊認為如今的李曜,早已有心自立于太原之外,因此判斷在汴軍出征太原之時,李曜將不會出兵救駕。那么按照河東方面最近的表現,只怕這一次就要大敗虧輸,丟掉根本重地。

    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在原先的歷史上,李克用也被朱溫大軍兵臨太原城下之后一度猶豫要不要放棄太原而走。但因為李嗣昭等人的堅持,以及劉夫人的勸說,這才決意死守太原城,最終為將來李存勖擊滅后梁留下了根基。

    而在現在,死守太原最堅定、最得力的部將李嗣昭、李嗣源、李存審、史建瑭等人,皆不在河東境內,而河東軍械監現在幾乎被李曜掏空,兵甲軍械的儲存實在算不得充足。偏偏生產方面,也被李曜瞞天過海、金蟬脫殼,之留下技術含量較低的部分,無法在短期內生產出可以迅速改善戰場攻守局面的大殺器。種種跡象表明,如果這一次朱溫的準備足夠充分,李克用的情況將會極其嚴峻,甚至很有可能使河東本鎮一戰而衰,從此一蹶不振。

    如果李曜如常人所想,在崛起之后巴不得李克用本鎮實力大幅衰落,以便自己取得整個河東勢力集團的領導權,那么此次朱溫出兵河東,李曜最好的辦法就是裝聾作啞,甚至讓河東軍械監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一旦李克用戰敗,本鎮衰落,太原根基丟失,那么以當時李曜的實力,應該足以統一河東集團。

    統一河東集團絕非易事,在這段時間內,朱溫完全可以大軍南下,拿下他夢寐以求的河中,奪取鹽池,從此與李曜劃黃河、潼關而治。但如果李曜丟失河中,則只是第二個李茂貞罷了,楊行密與錢鏐似乎正是出于這個判斷,認為河東集團已經幾乎面臨滅頂之災而不自知,這才忽然決定聯姻,屆時聯合抵制對抗朱溫可能的南侵。

    雖然楊行密是頂在前頭的,但唇亡齒寒的道理,錢鏐一方豪杰豈能不知?淮南丟了,兩浙還能守住不成?中國千年至理:守江必守淮!

    連遠在南方的楊行密與錢鏐都已經開始密切關注北方局勢,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北方,朱溫厲兵秣馬,李克用枕戈待旦,唯獨作為關鍵一角存在的李曜,除了大練三軍之外,在軍事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顯得格外詭異。

    實際上,戴友規此前就曾為李曜的改革向楊行密表示:“隴西郡王在關中變法,又一手推起新儒風潮,弄得人盡皆知,所為不過掩人耳目罷了?!?/br>
    楊行密連忙請教為何,戴友規解釋道:“自古變法之難,難如登天,隴西郡王此番變法,多涉俗務,更是繁雜不堪。若河東有難,隴西郡王大可以變法之際,無法脫身為由拒絕出兵相救,待汴軍擊敗沙陀,他在視情況反擊——或者固守。如此天下人無罪責可加于其身,河東諸將各軍為求自保,又不得不向他尋求庇護。如此他不費一兵一卒,便將一統沙陀諸鎮……這豈非隴西郡王的一貫風格?”

    楊行密聽完,又驚又急,問道:“那他就不怕朱溫一統中原河北之后,天下再無敵手,他自己縱然一統沙陀,可只剩大半個關中,又能如何?須知今日之關中,并非千年前之關中,以一關中而制天下,謬矣!”

    戴友規踱步分析道:“隴西郡王此人,外謙內堅,兼之數年來未曾一敗,只怕他并不認為自己先固守關中,今后就一定不能擊敗朱溫。大王請看此番隴西郡王被拜為右相之后所行的諸般新法,幾乎都是圍繞復興關中而設……”

    楊行密大冬天里額頭冒出冷汗:“你是說,李存曜早有預計?”

    戴友規笑而不語。

    楊行密顧不得冷汗,問道:“這便是說,李存曜此番將坐山觀虎斗,借朱溫之手,除掉李克用,然后以救世圣人之態,收攬沙陀余部并予整合,從此與朱溫以大河潼關劃地而治,如北周北齊般鼎立?”

    戴友規點點頭:“唯有如此,才能使隴西郡王獲利最大。李克用一死,沙陀唯有以他為尊,才能繼續。而以李存曜之能,縱然一時蓋不過朱溫之勢大,但他有陸有潼關、水有蒲津,麾下將士也愿為其效死,更何況他本身便是少見之帥才,只是守住那關河四塞的關中,想來卻也不難?!?/br>
    他微微一頓,又道:“他此次在關中所行變法之策,均是以河東、河中之力來復興關中,未嘗不是作此一想,他興復關中,所為不過是……”

    “是何?”楊行密見他賣了個關子,直接就問,很是配合。

    戴友規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復興關中,王業之基?!?/br>
    第213章 王業之基(三)

    長安城,崇義坊,隴西郡王府。

    熏香繚繞,帷幔輕垂,雖已初春,春寒尤在,因此王府花廳中的地龍仍然燒著,以確保屋里足夠暖和。李曜雖然厲行節儉,獨處之時從不允許燒著地龍,但他做足了禮賢下士尊文重賢的派頭,但凡與人議事,卻是毫不吝嗇。此時他正與李襲吉、李巨川、馮道三人圍坐一團,正在議論著一件大事,這地龍自然不能省。

    按說如今朱溫威服河北之事已然傳到長安,長安城中多少高官貴爵正在等李曜做出態度,好決定他們的立場,今夜在這隴西郡王府中,李曜也該召集幕僚諸將,統一思想才是。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曜他們今夜談論的大事,卻偏偏不是要不要出兵援助河東,而是在談“土地改制”。

    托當年被制度所迫,勉強也算熟讀毛鄧的我黨干部之福,李曜多少還是記得毛太祖的某些觀點。農業時代無論國家制度如何,土地問題都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土地問題解決好了,國家就自然安定,而一旦土地制度敗壞,那么國家也就必將衰微,這一道理萬古不易,“放之四海而皆準”。

    今日李曜召集三人,絕口不提出兵援助河東,甚至沒提增加河中兵力,反而提出一個不相干的問題:大唐的“貴富集團”霸占了全國絕大部分土地,貧者無立錐之地,當初黃巢之亂,就有許多迫于生計之輩加入亂軍,為禍天下,如今我等既然當道,卻該如何扭轉這一局面?

    這個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為了這個問題,李曜著實也思索觀望了很久,才終于在今日向李襲吉、李巨川這一對自己如今真正的謀士提出。至于旁邊還坐著的馮道……李曜既然收了他做關門弟子,也是希望他今后能為國家宰輔的,這次才一并叫來,讓他感受一下這種議論國家大政方針的氣氛,引起思考。

    李襲吉與李巨川二人,一個平和儒雅,一見便知是敦厚長者,一個笑里藏刀,顯然是心機甚深之輩。但面對李曜忽然提出的這個問題,莫說李襲吉,便是李巨川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襲吉最近被加了檢校左仆射之銜,李曜甚至打算在將來某個時候讓他接手三司,對他也有過暗示,因此他最近很是惡補了一下財政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花大力氣研究了一番李曜近年來在“經濟之道”上的作為,以期將來不會辜負大王一片期許。但這個土地問題,以前李曜很少提及,在河東、河中兩地,他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舉措,今日突然提及,李襲吉雖然也早就知道這土地過于集中是個大問題,卻也沒有思考該如何解決——這問題根源太久了,多少先圣先賢不也就這么含糊過去了么,難道真有解決的辦法?更何況他本身就是個謹慎持重之人,沒有太大把握的提議,他也不太可能說出來,因此李曜一問,他便沉默了,只是思索,卻不答話。

    李巨川與李襲吉略微不同,他雖姓李,甚至算來也是隴西李氏出身,但家道中落久矣,在朝中全無靠山,貢舉自然沒戲,好在才名還算有些,當日落第之后被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辟為書記。王重榮死后,王重盈對他兄弟重用的文士不上心,李巨川只好再覓良木,可他貢舉落第,又哪里好找新東家?只去了楊守亮處做個記室,明珠暗投。后來楊守亮跟著楊復恭敗落,被韓建所擒,巨川械以從,題木葉遺建祈哀。韓建這次干了件聰明事,將李巨川釋縛,置于幕府。其后李巨川才華漸展,韓建能騙來李曄,挾天子而白拿了大唐貢賦許久,便是出于李巨川獻策。至于韓建這種貨色畢竟是稀泥巴扶不上壁,不聽其勸,殺王脅君,最終把事情鬧大發了,惹出李曜進平關中,那就怪不得他了。

    李巨川的家世比李襲吉還要不如之甚,因此對土地兼并之事感切尤深,但偏偏他最為擅長的,并非這種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庶政,于是被李曜一問,也難以迅速理清頭緒,只是下意識蹙起眉頭,看著李曜的眼睛,沉聲道:“大王此時要對這些公卿貴戚開刀問鍘?愚以為時機恐怕非佳?!?/br>
    李曜微微一笑,輕輕擺手:“問計于爾等,未必表示我立刻便要動手。你二人只管將心中所想說出,至于處置此事的時機,我自然心中有數?!闭f完想起馮道,又笑道:“可道,你若有甚想法,也只管說來。你是我弟子,對于執政之道,更要潛心鉆研,為此,不必拘于上下禮節?!?/br>
    三人聞之,恭然應了。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