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節
眾人一邊唾棄兩個上司的摳門,不知體恤下屬,一邊感嘆,誰讓袁侯爺家有賢妻,沈侯爺家有賢……弟? 好像哪里不對? 抬頭望向屋頂,互相看看,低頭,吃飯。 定遠侯和興寧伯可是過命的交情,用這種想法質疑兩人的友誼,簡直是太不應該。 果然是官場呆久了,人就齷齪了? 回神之后,一巴掌拍在臉上,自己罵自己,腦門被夾了! 沈瑄忙著公務,忙著被同僚各種羨慕嫉妒恨。 孟清和依舊沒有復官。除了每日在北平大小街道遛彎,還抽空回了兩趟孟家屯。 糧rou布帛成車往屯子里送,一為感謝族人在他落難時的不離不棄,二為讓家人放心。 雖然沒有復官,一等伯的爵位卻還在。 單靠祿米和宮中的賞賜,養活一家人綽綽有余。又有鐵券在手,只要家人不犯大過,畢生無虞。 探親期間,孟清和見到了孟清江,也看到了孟廣孝和孟清海的境況。 八月間,應天府奏請官考鄉試,天子準奏,令翰林院侍讀胡廣,編修王達為考試官,并在本府賜宴中舉學子。 靖難期間,順天八府學子多未能應考,此次鄉試規模遠超建文二年。 出刑部大牢之后,孟清和才得知鄉試消息。孟家屯沒有學子應考,里中卻有兩名生員在順天應考。一人得中,雖名次靠后,卻足以榮耀門楣。 舉人可以參加吏部選官,只要相貌周正,確有才學,起步點至少是一縣二尹。 得知同里有學子中舉,還是縣學中的同窗,孟清海病得更重。請大夫看過,只說是心病,看似沉疴,卻于性命無礙。但要想痊愈,只能病人自己放開心胸。 孟廣孝病好了,人卻變得沉默寡言,常常坐在家中,成日里不說一句話。地里的農活也不做,好像失混一般。好在孟清江歸家,孟劉氏卻因有了主心骨,日子總算還能過下去。 孟清和詢問孟清江今后的打算,若孟清江想繼續在軍中謀職,他多少還能幫上忙。 “十二郎的好意為兄心領,但家中境況如此,為兄實是不能離開?!泵锨褰?,“若十二郎愿意幫忙,可將為兄調入北平附近衛所屯田,為兄自當謝過?!?/br> 聽完孟清江的一席話,孟清和不免皺眉。 “四堂兄要離開孟家屯?” “瞞不過十二郎?!泵锨褰α?,笑容里有幾許苦澀,更多的卻是豁達,“子不言父過,但不能視而不見,縱容不勸。到衛所屯田,換個地方,或能改善家中狀況,父親和兄長即便想不開,也不會如現在這般?!?/br> 孟清和遲疑了一下,問道:“大堂伯和堂伯母同意嗎?” “為兄自會勸說?!泵锨褰Φ?,“有十二郎在,為兄即便只是個總旗,衛所也不會有人為難,又可分得百畝田地,為兄自認種田是把好手,因屯田有功升職也非不可能?!?/br> 孟清和笑了,“四堂兄有志氣?!?/br> “十二郎過獎?!?/br> 堂兄弟倆話說開,相視一笑,心中再無芥蒂。 孟清江要舉家遷移,族中老人聽聞,多不同意。 雖然看不慣孟廣孝和孟清海行事,四郎卻是不折不扣的好男兒。況族中也未多加責難,如何到了舉家離開的地步? 孟清和幫忙說服了孟重九,其他族老才勉強點頭,孟清江才得以成行。 啟程之日,不管往日如何,族人都來相送。 盤纏,糧食,衣物,足足裝了兩大車。 孟清江一一抱拳謝過,孟劉氏拉著孟王氏的手,流淚道:“往日里是嫂子做得不對,當家的也豬油蒙了心。虧得十二郎出息,不然……” 孟王氏搖搖頭,安慰孟劉氏,往事已如過往云煙,何必多做計較。兒子都放下了,她又有什么放不下的。 “望堂嫂一家安泰,大郎能快些好起來?!?/br> 孟劉氏應了一聲,擦干眼淚,和族人道別,坐上了牛車。 孟廣孝仍是沉默不言,臨行時卻突然跪在族老面前,磕了三個響頭。 族老們嘆息幾聲,將他扶了起來。 “四郎是孝順的,你這做爹的,不該再糊涂?!?/br> 孟清??孔谂\嚿?,不出聲,也不向族人道別,待到孟清江上車,才冷冷的掃了身后一眼。 送走了孟清江一家,孟氏族人散去。 孟清和在家中用過了飯,趕在城門關閉前返回。 回到城中宅邸,發現沈瑄正在等他。 疑惑的看一眼天色,再看一眼刻漏,怎么這個時辰就回來了,今天不加班? “侯爺今日不忙?” 孟清和換下外袍,端起桌上茶杯,咕咚咕咚灌下去。坐下長舒一口氣,整個人都放松下來。 “今日不忙?!鄙颥u執起茶壺,又倒了一杯茶,孟清和這才發現,自己面前擺著的是沈瑄用過的茶杯。 撓撓下巴,筷子都用過一雙,茶杯,小意思。 “十二郎可知為何遲遲未被重新啟用?” 孟清和奇怪的看向沈瑄,怎么突然和他提這事? “日前,天子下令修遼東鐵嶺、復州二衛城池?!鄙颥u道,“期間趙王上表,請調有才能之人往開原,廣寧助開互市?!?/br> 輕輕摩挲著茶杯的杯壁,孟清和沉吟片刻,沒出聲。 “漢王在宣府屯田,亦上表請天子派有才之人?!?/br> 手停下,心中隱約有了猜測,孟清和的眉頭皺了起來。 “順天府大興縣進嘉禾,天子夸贊,命獻宗廟,又令有司精選禾種,發北平諸衛及邊軍種植。有司上報大寧城畝糧益豐,麥粟及蕎麥苗種更嘉,天子已令戶部左侍郎前往大寧?!?/br> 孟清和有點頭暈,自己未能復官,難不成和這些事有關? “誠然?!?/br> 沈瑄點頭,孟清和眼睛圓了,這話怎么說的? “天子本欲命十二郎掌遼東二衛建城一事,趙王漢王卻接連上表請調賢才,意中所指皆為十二郎。后有大寧豐產一事,天子不決,旨意才至今未下?!?/br> 孟清和無語。 雖說不急著上崗,可太優秀也會成為失業的原因? 在永樂帝手底下討生活,果真是相當不容易。 第一百二十七章 再被啟用 永樂元年,臨近十一月,北平已連降三場大雪。 大雪紛飛中,平江伯陳瑄領舟師督運的四十九萬二千六百三十七石盡數歸于順天,遼東二地。 在宣府屯田的朱高煦和在開原廣寧籌備互市的朱高燧接連上表,目的只有一個,向老爹要糧。 不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哭窮,委實是真窮。 天氣冷得太快,立秋之后,大寧和開平衛等地抓緊時間播種蕎麥等耐寒作物,僅大寧一地產量頗豐。北京刑部左侍郎在大寧考察之后,上疏奏請,取大寧糧種禾苗屯種順天八府,并以大寧庫倉糧秣濟河南蝗災之地。 孟清和從沈瑄口中得知消息,當場就炸了。 薅羊毛不能總在一頭羊身上下手吧?又不只是大寧一地有糧,怎么就這么招人惦記? 皇帝要軍糧,大臣要賑災,全都找上大寧。 不是他心腸太硬,不憐惜災民。單論賑災,出糧出錢都沒問題,關鍵是戶部要的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大寧庫倉中的全部! 蝗災之地的百姓要糧食,大寧的百姓和邊軍也一樣要吃飯。 糧食都搬走,讓大寧城的邊軍和百姓喝西北風去?營州衛所的邊軍又該怎么辦? 沒糧都餓著? 沒有這么欺負人的! 平江伯陳瑄運來的糧食不少,秋收之后,北方各地也有豐產,多少能勻出一些,完全用不著搬空大寧。 出頭椽子一定要砍掉? 完全沒道理! 孟清和炸毛,沈瑄各種順毛也沒用。 最后還是他自己想通,他已不是大寧鎮守,皇帝會作何決斷不是他能干預的。想起到大寧之后的努力即將付諸東流,心中忍不住的難受。 “天子不會應允?!?/br> 沈瑄握住孟清和的手腕,將他攬進懷中,拍拍,繼續順毛。 下巴搭在沈瑄的肩頭,孟清和的聲音有些發悶,“希望如此吧?!?/br> 沈瑄所料不錯,戶部左侍郎的奏疏遞上去,皇帝很快做了批復。 就兩個字,不行。 孟清和能想到的事,朱棣自然不會忽略。殺雞取卵,以榨干大寧為代價,緩解河南等地蝗災的事,朱棣肯定不會做。派人去大寧是學習先進生產經驗,挑選優質糧種禾苗,不是去抄家的。 戶部左侍郎不服,繼續上疏,朱棣干脆把錦衣衛查到的消息直接甩到他跟前。 “爾等勤政,朕心甚慰。然需知,民為國之本!挾私怨而罔顧民生,有才,朕亦不會再用!“ 看過錦衣衛送到御前的密報,戶部做侍郎再也無法維持面上表情,顫巍巍的下拜,再不敢多言。 他同大寧都指揮使朱旺有私怨,盡取大寧之糧,確有私心。 本以為會將朱旺拿下,不料,最終陷進去的卻是自己。 “來人!” 朱棣一聲令下,殿外執勤的金吾衛步入,奉命摘了戶部左侍郎的烏紗,除掉他的官袍,拖下去丟進刑部大牢。開春后,和牢友一起發往遵化炒鐵屯田。 天子親丁罪囚北京為名,屯田抵罪之法。 凡徒流罪,除不赦,其余有犯俱免杖刑。編成里甲并妻子發北京永平等府州縣為民,屯田抵罪。定立年限,納糧抵杖罪。除官吏不該罷職役者及民單丁有田糧者依律科斷,余皆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