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節
兀良哈的首領們商量之后,覺得這是個向永樂帝表忠心的機會,集體上疏,膽敢刺殺皇帝陛下,絕對不能放過!兀良哈真誠希望代表大明,堅決消滅他們! 蒙古三部之外,野人女真也湊了一把熱鬧。 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消息輾轉傳到女真已經變了味道。 明朝天子被刺殺,這個沒錯。 刺殺天子的是個漢人,這個也沒錯。 殺手勾結的勢力卻是韃子女真都有。這就有點微妙了。 女真首領們不淡定了。這沒法淡定。明朝把北元攆得滿草原跑,收拾起自己豈不是更簡單? 經過一番商議,女真首領們決定組織隊伍,前往北平朝貢。事情趕早不敢晚,去晚了,明朝的軍隊怕會打到家門口了。 永樂元年十月,韃靼,瓦剌,兀良哈,野人女真的使臣和朝貢團隊先后抵達北平。 同月,孟清和也終于結束了牢獄生涯。 走出刑部大牢,陽光有些刺眼。 朱高燧已奉前往開原,朱高煦特地在大牢外等著。 見到朱高煦,孟清和行禮道:“見過殿下?!?/br> 看著孟清和,朱高煦半天沒說出話來。 是不是該讓興寧伯餓上兩頓再去見駕? 這樣哪像是剛出獄的? 看一眼站在孟清和身邊的沈瑄,朱高煦轉頭,果斷將這個念頭丟到了墻角。 第一百二十六章 悠閑 出了刑部大牢,孟清和并未馬上回到工作崗位。 朱棣下了釋放興寧伯的旨意,卻沒令其官復原職。手里沒官印,頭上沒烏紗,任務沒下達,孟清和樂得無事一身輕。領著伯爵的祿米,每日里喝喝茶看看書,偶爾寫信給道衍交流一下讀書心得,坐累了到街上溜溜彎,何等的悠閑自在。 如果哪天皇帝突然想起他,讓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孟清和還有幾分不適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三個月的牢獄生活,吃得好,睡得好,除了環境差點,偶爾幫沈瑄挑揀一下公文,再不用關心他事,稱得上舒服。習慣了這樣的日子,突然回到快節奏的生活中去,孟清和當真有幾分不情愿。 況且,以目前北京行部和行后軍都督府的工作節奏,一頭扎進去,和打了興奮—劑一般的文武拼搏奮斗,難免累個好歹。 被關一場,吸引了幕后宵小的大部分注意力,為永樂帝奉獻一把,讓錦衣衛從容布局,查出主謀,順帶做了永樂帝吩咐的私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憑此大功,不求恩賞,只想帶薪休假一段時間,應該不為過吧? 孟清和堅決不承認自己是被刑部大牢的腐敗生活蠶食了。 到刑部大牢里去腐敗,說出去都沒人相信。 相比孟清和的悠閑,離開刑部大牢的沈瑄卻整日里忙得像個陀螺。 天不亮就起床上班,不過戌時根本不會離開衙門。 加班是正常,正點下班才是反常。 一日三餐,大部分時間在衙門里解決,偶爾才能在家中吃一頓。 據說衙門里的工作餐標準是洪武帝定下的,飯菜精確到兩,味道也著實“驚人”,吃過一次,打死孟清和不想再吃第二次。 分量和味道還比不上刑部大牢的監獄餐,這不是吃飯,是受罪。 如此看來,即便坐上皇位,也不妨礙出身貧農的朱老先生把朝廷官員視作階級敵人。 可惜北京六部和行后軍都督府的食堂不能承包,否則,孟清和自己做不了,也可以推薦幾個人出來,改善一下北京行部的伙食。例如從燕山后衛調入刑部大牢的幾個火頭軍,廚藝就相當不錯,煎炒烹炸樣樣行。做出來的菜,樣子有點傻大憨,不夠精致,味道卻是一等一。 在刑部大牢期間,孟清和吃的就是其中兩人做的監獄餐。 出獄后仍十分懷念,干脆走關系把人挖到了自己府里,啃著熱騰騰的排骨,人生頓時圓滿了。 興寧伯挖刑部大牢墻角,獄卒不敢不報,專管此事的刑部員外郎卻擺擺手,不予追究。 定遠侯差點拆了半個大牢,興寧伯不過是挖了個墻角,沒什么大不了。老摳的郁司徒一直不給刑部補經費,廚子又非編制內人員,少兩個還能省工資,挖就挖了。 人給了,錢省了,還免得興寧伯一天到晚的惦記,一舉三得。 不然的話,哪天興寧伯突發奇想,再到刑部幾日游,順便把定遠侯招來,麻煩才大! 沒人做飯? 獄卒頂上。 不會? 可以學。 嫌活累薪水少? 炒魷魚! 囚犯抱怨伙食不好? 呔,都坐牢了,還奢望享受,思想問題很嚴重,必須白菜幫子糙米飯,好好改造! 能住進刑部大牢的都不簡單,最不濟也是個候補知縣。被逮之前,聞聽刑部大牢的伙食很不錯,大家都很期待。斷頭前能多吃幾頓好的,做個飽死鬼,也不枉走這一遭。 不承想,美好希望就是被用來踩碎的。 希望中的軟饅頭紅燒rou變成了石頭一樣的硬干糧白菜湯,餅咬不動,湯像刷鍋水一樣,這能忍嗎?堅決不能! 差別待遇,必須抗議! 餓了幾頓,發現抗議無效,只能向現實低頭。 低頭的同時,犯官們將散播謠言的某人罵得狗血淋頭。 牢飯好吃?誰說的,必須掐死! 罵完了就地取材,捆起稻草,在牢里抽鞋底,釘小人。 一個兩個還好,整座大牢的犯官都在做同樣的事,絕對是對刑部大牢工作人員的一種精神折磨。 犯官都瘋了? 瘋了還好,可事實證明,個頂個的頭腦清晰,條理分明。 每日里聽著叮叮咣咣,其間夾雜著引經據典之乎者也的罵聲,獄卒個個頭大如斗,每次巡監都是煎熬。 人都說讀書人的心思你別猜,做了官的更難猜。 如今看來,此言確實非虛。 好不容易送走了定遠侯和興寧伯,馬上又來這么一群,日子還能過嗎? 想換份工作,無奈戶籍定死,平調到其他部門,競爭又太過激烈。仰天長嘆,如果不是要賺錢養家,至于要受這份罪嗎? 獄卒一邊流淚,一邊團起兩團棉花塞進耳朵里,深吸一口氣,繃緊腮幫,懷著壯士斷腕的心情踏上了今日的巡監之路。 刑部大牢的犯官們釘小人抽鞋底,頂多讓孟清和多打幾個噴嚏。揉揉鼻子,照樣該遛彎遛彎,該吃飯吃飯。 不過,自己悠閑紈绔,卻見沈瑄整日里忙于工作,孟清和覺得總該做點什么。 翻遍大明律,查找洪武成法,確定不能在衙門里設小廚房,但送飯不受限制,孟清和心中有了底,疏通過關系,每日定點往都督衙門送餐。 為保證飯菜質量,特地找上調到北平的前大寧雜造局副使,從他手下調撥幾名工匠,將有保溫效果的食盒給折騰了出來。雖然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好歹也算是創新。 孟清和自己出錢給工匠們發了福利,升官的雜造局副使開始琢磨繼續對食盒進行改造,用于軍中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孟清和在大寧城的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大寧都司到下屬部門的工作人員都習慣了開動腦筋,在工作中發揮創造性思維,走一步看十步,不滿足于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隨著大寧的官吏平調或升調入北平,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北京行部上下。 潛移默化之下,北京六部工作效率再度飆升。連永樂帝都感嘆行部官員能力卓絕,勤政愛民,對南京六部愈發不滿。 南京六部官員也挺冤,他們敢對著太祖高皇帝的神位發誓,自己絕對沒偷懶!比起往年,論個人能力和工作效率都在穩步提升。 可惜有北京行部做對比,永樂帝就是對南京六部各種不滿。 前者是坐著火箭往天上沖,后者開著跑車也照樣顯得龜速。 不想繼續挨罵,只能拼老命。 起早貪黑,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不加班,鄙視!加班時間不夠,更加鄙視! 于是乎,繼順天之后,應天也吹起了勤政之風。 孟清和往衙門送飯的舉動引起了錦衣衛的注意。 觀察兩天,發現興寧伯的確只是送飯,還只送定遠侯的那份,飯菜精準到兩,旁人想蹭幾粒米都不可能。 負責盯梢的錦衣衛頓時囧囧有神。最終得出結論,興寧伯和定遠侯果真交情匪淺,行事都有類似,例如堅決不許他人蹭飯。興寧伯家的廚子手藝也是一流。這分量,這香氣,這色澤,光是看著,就忍不住流口水。 每到飯點,定遠侯打開食盒的那一刻,周圍都會響起一連串的口水聲。 可惜定遠侯絲毫沒有同僚情誼,銷假上班的廣平侯都撈不上一筷子,何況他人。 眾人只能捧著飯碗,對著各色美食,眼巴巴的瞅著,用香氣就飯。 仗著人多下手搶? 開玩笑,誰敢從定遠侯嘴里奪食,絕對是活夠了。 廣平侯回家,將衙門里的事告訴了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眉毛一豎,人都知道北京戶部尚書郁新是個老摳,不想定遠侯比他還摳。一粒米都不給噌,這得摳到什么地步! 見駙馬可憐兮兮的樣子,永安公主手一揮,不就是一頓飯嗎?咱家也送! 論身家,三個興寧伯捏一起也不是她的對手,雞鴨魚rou,一頓換一樣! 發完豪言,永安公主又是眉頭一皺,她曉得定遠侯和興寧伯的交情好,可好成這樣? 不自覺想起京中的八卦流言,永安公主捏捏額角,定然是自己想多了。 定遠侯有興寧伯送飯,廣平侯有永安公主投喂,行后軍都督府內,被各種羨慕嫉妒恨的人變成了兩個。 受到沈瑄的影響,袁容也變得摳門,堅決不分給同僚一塊r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