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節
華夏武成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在東國已經降了第一場雪的時候,夏軍主力開始大舉在神戶、尼崎、大阪、堺港等地登陸。面對洶涌而來的夏軍,大阪城代只堅守了一天便被迫開城投降,岸和田城也跟著舉起了白旗,至于堺町和大阪的商人更是戰戰兢兢的向夏軍奉上數以百萬計的犒賞,以免重蹈第一次夏、日戰爭中城市遭劫的慘劇。 十月十七日,在沿海地區站穩腳跟的夏軍開始沿著淀川向平安京進發,沿途地侍紛紛逃亡,夏軍得以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和泉國大部、攝津國西部及山城國的部分土地。只有輾轉進入大和國的德川吉宗還在高調的以御三家的名分召集近畿、東海各藩,組織抗夏大軍。 十月十九日,夏軍進入平安京。根據之前與公卿們達成的協議,天皇朝廷發出了幕府是朝敵的詔書,并宣布剝奪家宣的將軍之位實施王政復古以日本朝廷重新執掌天下權力。消息一經傳開,日本全國嘩然,各地武家惶惶不可終日,不少人宣布繼續效忠幕府,當然也有人立刻就改弦更張了。其中,西國的毛利家就不出意料的第一時間宣布歸順朝廷,而有影響力的鳥取、廣島、岡山諸藩就意外的繼續保持沉默,讓各藩大呼不妙。 王政復古的消息傳到江戶,幕府上下捶胸跌足,一副末日來臨的樣子,對此,將軍家宣也十分吃驚。家宣原本以為夏軍會沿著上一次攻日的路徑卷土重來,為此他在江戶地區布下重兵應戰,卻沒曾想這次夏軍卻虛晃一槍直奔近畿,讓他的圖謀落空,更沒有想到華夏會聯手朝廷和地方強藩,讓幕府的統治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在形式已經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家宣立刻召集親藩和譜代會議。在幕府面臨滅亡的時刻,德川綱條等親藩也終于團結起來支持幕府與夏軍決一死戰。得到了親藩和譜代的支持,家宣便發出詔令,宣稱朝廷的旨意是在夏軍的攘挾下做出的,是無效的,要求各地大名繼續忠于幕府,齊心協力把夏軍趕出國門。 幕府的反擊詔令雖然下達了,可是幕府軍卻無法第一時間趕到近畿和西國作戰,更有甚者,幕府內部有人擔心夏軍可能實施聲東擊西之策,一旦幕府主力離開江戶,夏軍就有可能利用強大的海運能力乘虛而入,再占江戶地區。 既然幕府主力一時無法調動,家宣只好授權德川吉宗出任近畿總大將、尾張藩主德川吉通為副將,命令兩人就地組織兵馬迎戰夏軍奪回京都重新控制朝廷。 在幕府的余威下,中山道、東海道的各藩大名紛紛出兵向近江國集中。只是總大將吉宗和副將吉通之間關于如何作戰卻發生了矛盾。吉宗自然是按原定的設想,試圖以襲擾為主要作戰方式,以拖待變,消耗夏軍的軍糧及火藥;而吉通卻要求根據幕府的指令盡快奪回京都,以免部分諸侯動搖,進而分裂日本,造成幕府權威喪失。 兩人的見解孰高孰低,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好作出一定的評價。只是隨著毛利家表明態度,北九州的福岡(筑前)藩、佐賀(肥前)藩、平戶藩也相繼支持朝廷,這就讓吉通的主張占了上風。而廣島、大洲、麻田、小松、足守、山家、福知山等最終在夏軍大炮的威脅下投靠天皇朝廷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華夏武成十一年、日本東山天皇寶永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德川吉宗和德川吉通統兵四萬進入山城國,與夏軍在平安京外伏見一帶會戰。此戰,夏軍投入二萬人、六十余門火炮。對陣的幕府軍雖有四萬但卻是諸藩拼湊的雜牌,少量精銳如紀州備也被有私心的吉宗雪藏,因此根本無法與夏軍抗衡,短短半天就潰不成軍。夏軍順勢追擊,一路追殺至近江境內,幕府軍大敗而歸,先后有近萬日軍或亡于陣前或死于逃命路上。 戰后德川吉宗遁入伊賀、德川吉通逃亡美濃,德川幕府在近畿統治徹底土崩瓦解。 隨后,夏軍又以水師三旅及仆從軍合計萬人在阿波境內擊敗德島、土佐、伊予松山、今治和宇和島等四國諸藩的聯軍二萬人,確保了己方后方的安全。 受到夏軍兩次大捷的影響,岡山、岡田、朝日山、小泉、圓部、峰山、林田等藩紛紛轉向,一時間除了無法更改陣營的幕府親藩及部分死忠以外,包括部分譜代大名在內的絕大多數西國、四國的諸侯都加入了朝廷一派的陣營。 對于冥頑不化的諸如姬路等藩,夏軍也不客氣,立刻命令歸附各藩聯手攻滅,并cao縱天皇朝廷下達旨意,宣布只要攻滅繼續效忠幕府的各藩,其中半數藩領歸朝廷所有,剩下的則在有功者中分配。這就大大的刺激了各藩,于是整個冬季,日本西部戰火不斷,幾乎重演了百年前日本戰國時期的血腥一幕。 在順者生、逆者死的局面下,那些撐不住勁的諸侯紛紛宣布反正,卻被理所當然的縮減了領地,甚至剝奪了大名的地位。只有部分持國級的諸侯還能繼續生存下,但他們顯然也在擔心,自己繼續死撐下去,是不是會引來夏軍的出手。 因此,在同族的岡山藩的中介下,鳥取藩也在武成十三年的春天向天皇朝廷輸誠了。 這樣一來,在整個西國就剩下薩摩島津藩還沒有表明立場了。 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吃過夏軍幾次虧的島津家顯然是等不到幕府從東國出兵了。 武成十三年四月初八,島津藩遣使進入平安京,正式歸順天皇朝廷。 形勢是如此的對幕府不利,但德川吉宗卻沒有服輸,他一面組織伊賀、大和等地的武家繼續對抗天皇朝廷,一面敦請加賀前田、越前松平等藩重組大軍與夏軍再決高低,并且親自趕赴江戶痛陳利害,要求幕府出動主力西進。 不過吉宗沒有想到的是,面對半壁江山失控的情況下,擔心朝廷影響力擴大到東國的一些幕府高層卻出現了退縮,以水戶藩主德川綱條為領袖的他們試圖以現有地位做籌碼與華夏議和,以此維持幕府的地位。 于是古怪的一幕出現了,在幕府守戰未定的情況下啊,一場秘密媾和開始了…… 第556章 再戰日本(五) “本官倒沒有料到幕府的人脈隱藏的這么深,都宣布實施王政復古了,居然公卿中還有人聯通幕府?!笨粗媲耙桓备呒掖虬绲目椞镄糯?,時任駐日國信使的戈衛寧情不自禁的冷笑起來?!耙擦T,既然是兵部卿引薦,且聽一聽閣下的來意好了?!?/br> “上國大人明鑒,”織田信春微微躬身行禮之后,直起身子訴說道?!澳桓y治日本百多年,藩幕格局已經穩固,此時上國要在日本改天換地,恐怕對日本的沖擊頗大?!笨椞镄糯褐雷约哼@話說服不了對方,因此很快拿出了干貨來?!氨炯疑舷乱詾樯蠂氖且粋€穩定的日本,是一個能消化上國出產的日本,而不是一個兵火連天,連武器都要賒購的日本?!?/br> 戈衛寧擊節贊道:“看起來幕府還是有明白人的,請繼續說下去?!?/br> “聽說上國正欲集中力量驅逐北方的滿清,想來上國也不可能把數萬精兵一直留在日本?!笨椞镄糯阂姷礁晷l寧附和自己的觀點,頓時有了更大的信心?!爱斎?,也許這幾萬兵馬對上國來說可有可無,但能集中力量總比分散力量要好,所謂算多勝算少敗也正是這一道理?!?/br> 戈衛寧點頭道:“卻是如此,一旦消滅了幕府主力,剩下的仗還是要日本國內制劑解決的?!?/br> 織田信春立刻順勢問道:“上國大人,不知道若是幕府保守關東坐視近畿、西國變化,上國大軍如何消滅幕府的主力?倘若只是由朝廷組織軍隊東征幕府,日本的戰事又將持續到幾日才能結束?戰事若是遲遲不決,上國只怕不僅不能從日本收取賠款、銷售貨物,反而還要加大給予天皇一方的支援,這樣真符合上國的利益嗎?” 戈衛寧大笑道:“好一張利嘴,只是閣下是不是漏算了一點?” 作為好說客的織田信春顯然對戈衛寧的反應早有預判,因此他不溫不火的應道:“在下知道上國大軍可以直指江戶,但一來,幕府在江戶頗多經營,上國大軍即便能攻克江戶,想必也要比前次付出更多乃至十倍的代價,這二來嘛,朝廷的根基淺薄,一旦上國大軍離去,只怕不用幕府在外用力,內部爭權奪利之下,就有野心勃勃之輩搞什么毛利幕府、細川幕府了,這豈不是讓上國的一番心思化為烏有嗎?” 織田信春這番話顯然是有幾重意思在里面的。 首先,他確認江戶是擋不住夏軍的攻擊的,但是德川家完蛋了,有一大幫子人要跟著倒霉,在同仇敵愾的情況下,這些人絕對會拼命的,而一旦拼命的話,夏軍這邊必然有大的傷亡;其次,織田信春強調日本的傳統是武家治理天下,并因此認為朝廷再興勢必不會長久,日本遲早還會陷入內亂,與其等著出現一個武力實現的新幕府,不如讓德川幕府繼續維持下去;最后織田還責問戈衛寧,若是一定堅持朝廷取代幕府,導致日后日本政局出現反復,華夏費盡心機卻落了一場空的話,責任在誰? 戈衛寧卻看似固執己見的回應道:“織田大人,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的了?!?/br> 這也是事實,關西已經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別的不說,從從忠于幕府的親藩、譜代大名手中攝取的領地已經分配掉了,又怎么可能老老實實的歸還原主?再說了,反幕的力量已經站在前臺了,難不成還等著幕府緩過手來一一整肅不成? 所以戈衛寧代表華夏朝廷向幕府提出兩個建議:“第一,實現公武合體?!?/br> 華夏主張的公武合體有幾個內容:其一,是將軍駐地從江戶遷回平安京;其二,將軍以右大臣的身份與關白、左大臣共同處理國政;其三,將軍的天領由朝廷直接管理,將軍保留其中四分之一作為領地;其四,左、右大臣、征夷大將軍、關白以下官位官職的授予權收回天皇朝廷所有,但將軍和關白有權提名候任人選,也有權否決對方的提名;其五,僧官和寺院、神官和神社的管理權也收歸天皇朝廷;其六,保證各藩的現狀,受到損失的幕府譜代、親藩可以從天領中獲得補償;其七,在地方設置管領以安置強力大名,并在中央設立參議,以邀請各地諸侯一起議政。 除了公武合體之外,華夏還有第二個建議:“東西分治?!?/br> 所謂東西分治即以如今雙方的實際控制線為界,東部依舊有幕府控制,實行藩幕體制,至于西部則由天皇朝廷管理,實行朝廷—藩的兩級體制,進而完成所謂的王政復古。 “公武合體”的好處是日本保持統一,繼續執行兩元政治,只是幕府的權利受到縮減,將軍的地位被虛化,德川家康時代制定的針對天皇、朝廷、寺社、武家的三個法度完全廢止;而“東西分治”雖然保持了幕府在日本東部的權威,但意味著日本從此走向分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保持日本完整的市場的華夏其實更傾向于“公武合體”,如此既可以給各方一個交代也便于日后cao縱日本朝局以確保華夏在日本的最高利益。 不過織田信春卻被戈衛寧的兩個建議嚇壞了:“這,這是不是太過苛刻了?!?/br> “苛刻?沒有把德川家連根拔起,本朝已經夠寬容的了?!备晷l寧似笑非笑的看著織田信春言到?!霸僬f了,織田大人此來議和真是代表幕府代表將軍本人的意思嗎?” 織田信春一滯:“上國大人,何處此言,在下不是代表幕府代表將軍,又能代表誰呢?” “那么就請織田大人出示幕府的授權文書吧?!备晷l寧嘴角掛著一絲譏諷的笑容?!敖涍^上次議和,幕府不要說到現在還不知道規矩吧?!?/br> 織田信春是參加過上次夏日談判的,自然知道所謂的規矩,但他卻拿不出幕府的證明來,只好抵賴道:“只是私下接觸,并非正式談判,在下又如何有所謂的授權文書?!?/br> 戈衛寧只是冷笑,好半天,信春最終承認道:“好吧,在下說實話,這次接觸是水戶黃門殿私下主張的,然而貴方的條件如此之苛刻,顯然是無法說服幕府上下接受的?!?/br> 戈衛寧陰森森的挑唆道:“想來只要下面重臣取得一致,就算是將軍也不能否決吧?!?/br> “下克上?”信春似乎想到了什么,渾身發抖?!吧蠂且獜氐讱Я四桓幕鶚I嗎?” 日本百年無事,時人很難想象戰國時代子殺父、臣弒君的慘烈,不過作為織田氏的子孫,家學淵源的信春當然知道歷史上那血腥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