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陳上卿巧簽和約 公孫鞅代魏選將
秦國襲占魏國河西的消息傳到臨淄,齊威公震驚了,當即召來田辟疆、田嬰與鄒忌三人謀議。 “嘿,”齊威公看向田辟疆,搖頭苦笑道,“萬沒想到,這個嬴渠梁,還有魏罃,寡人還真是高瞧他們了!” “公父,”田辟疆倒是興奮,“秦爭河西,對我們最是有利!以兒臣之見,公父可趁龍賈所部回救河西的良機,旨令田將軍與魏卬決戰,將屠平陽的那窩禽獸滅了!” 齊威公嘴角撇出詭秘一笑:“若是滅了,好戲也就看不成了!” 鄒忌聽得明白,拱手道:“君上圣明!” “田嬰,”齊威公看向田嬰,“你這就到田將軍帳下,坐等魏使議和!” “如何議法,請君上明示!” 齊威公吐出二字:“宋國!” 衛地衢道上,一行車馬有條不紊地走著,旗號上打著“使”“陳”“魏”等字,共是十幾輛車,幾十名武卒及隨員。 將近申時,戚光走到陳軫車邊,敲窗說道:“主公,過平陽了,要不要趕急點兒,在天黑之前抵達帝丘?” 窗子沒開,只飄出陳軫的聲音:“著急去帝丘道歉嗎?” “這??”戚光怔了,“不到帝丘,去哪兒?” “上將軍大帳!” “好咧!”戚光應一聲,匆匆去了。 與帝丘相比,魏軍營帳就近多了,待申時過去,使團已至轅門。聞聽陳軫到來,公子卬迎至轅門。 進入中軍大帳,陳軫的屁股一落客席,就長嘆一口氣,直抒胸臆:“唉,沒想到玩蛇的竟然讓蛇咬了!” “哼,”公子卬一拳震幾,“公孫鞅那龜孫,待在下河西擒住他時,看不活剝了他!” “不能全怪公孫鞅呀,”陳軫不無懊悔道,“也怪我們過于輕信了。不過,公孫鞅這人也夠無恥的,稱得上天下第一無信、無賴之人,講起來天花亂墜,做起來毫無君子氣度!還有秦公,即使口說無憑,但他簽下的契約呢?墨跡未干哪!難道他就不怕史家?” “什么史家不史家的!”公子卬恨道,“對不講誠信之人,本公子只有一個字—打!” “鬧到這般境地,不打也得打呀!” “衛國這兒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在下就是求和來的!” 聽到“求和”二字,公子卬仰面長嘯一聲:“悶殺我也!” “比起下官來,上將軍只是小悶而已!”陳軫感慨道。 “咦,你悶什么?” “鳥起早為食,人摸黑為利,下官雖不圖利,卻也得在乎個虛名,是不?這些年來下官忙前忙后,本想利用秦人謀齊,東爭泗下,在王上跟前立個功業,圖個進取,能在老白圭留下的席位上坐上幾日,不想這卻??”陳軫再出一聲苦笑,“里外不是人了!” 公子卬頗為不屑:“虛名算個屁,本公子就想痛痛快快地打個大仗!好不容易熬到與田忌決戰,卻又讓狗日的秦人攪了!” “上將軍若想打仗,馬上就可遂愿。比起齊人來,與秦人之戰才叫痛快!” “是哩!”公子卬一拳擂于幾上,“在下明日就回安邑,向父王請戰!” “上將軍莫急!” “為什么?” “先幫下官一個小忙,上將軍再走不遲!” “說吧,怎么幫?” “王上使在下主持和談,這般情勢,在下心里有些發虛。有上將軍在,好歹也給下官一點兒底氣!” “怎么和談?” “委曲求全的事,自然是下官來做,上將軍能在一邊幫我壯壯膽就成!” “成!”公子卬大包大攬。 與三國的仗雖沒打起來,但事兒是魏國挑的,魏先求和,不敗也是敗了。敗軍難使,要想不辱使命,還真是個難事兒。 陳軫左想右想,決定先從衛國破局。 翌日上午,陳軫使專車請出衛室公叔老太師,引他先在大魏武卒的軍營里巡視一周,繼而請至公子卬的中軍帳,舞樂伺候,虛禮備至。 “公叔呀,”陳軫連連拱手,不無遺憾道,“多年來魏、衛睦鄰而居,沒有任何隔閡,在下真沒想到今年竟發生這等事兒。我王南面,原本是針對齊人的,與衛人并無瓜葛,沒想到衛公竟然??跟齊人鬧到一塊兒,唉!” “唉,”老太師長嘆一聲,“不瞞上卿,是君上誤聽了孫機的蠱惑!” “哦?” “孫機祖上是兵家,好戰,君上原本是要去逢澤的,老朽及朝臣也都主張他去,只有孫機一人反對。君上一時著迷,聽信了孫機,方才釀成衛國百年來的最大慘劇?!?/br> “哦,”陳軫大為惋惜,“要是在下早知此情,一切就不會發生了?!?/br> “是哩,”太師接道,“平陽失陷后,孫機急了,親去臨淄求來齊兵,沒想到齊人按兵不動,要不是秦人??”頓住,搖頭。 “公叔可知齊人為何按兵不動嗎?”陳軫緊盯住他。 “老朽不知?!?/br> “理由有三!” “老朽愿聞其詳!” “其一是,齊人出兵,壓根兒就不想真打,不過是給孫相國一個面子。孫相國表面為衛室效力,實則是齊人。齊人回娘家求救,娘家人總不能不理吧?” “嗯,”老太師點頭應道,“上卿所言甚是!其二呢?” “其二是,”陳軫看一下主位上威風凜凜的公子卬,“近六十年來,齊魏交戰不下十次,老太師可曾見過齊師勝過大魏武卒嗎?” 老太師長吸一口氣。 “這其三嘛,”陳軫指向西邊,“齊人不敢在沙場上較量,只好使出卑劣手段,暗結秦人襲我河西。我王震怒,已詔命龍將軍回援河西,待收拾完秦人,再回來與齊人算總賬!” “這??”老太師額頭滲汗,看向公子卬,“上將軍不去河西了?” “上將軍,”陳軫轉對公子卬道,“公叔問您去不去河西?” “這個要看衛公!”公子卬兩眼逼盯老太師,給出兇相。 “看衛公?這??”老太師吃一大驚。 “呵呵呵,”陳軫笑出幾聲,解釋道,“上將軍之意是,如果衛公不糊涂,不扯東扯西,不跟在齊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趨,上將軍就會撤兵,由在下簽訂睦鄰盟約。如果衛公堅持糊涂,上將軍也就只好留在這里,陪衛公玩下去!” “老朽曉得?!碧珟熯B連點頭。 “公叔呀,”陳軫放低聲音,“在下奉魏王使命赴衛,誰也不見,先請見公叔您,就是曉得公叔是個明白人,想請公叔捎給衛公一句話,魏、衛一體,魏室原本不想成為衛室的冤家,煩請公叔勸勸衛公,齊國與魏國孰輕孰重,讓他好好掂量掂量,不要再聽一個齊人的嘮叨,跟在齊公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趨,否則,事情再鬧下去,在大魏武卒面前替齊人擋槍,吃虧的只能是衛人哪!” “老朽曉得??”太師掏出絲絹擦汗。 衛宮太廟的主殿里,衛成公、公叔及公室子弟無不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 四周寂靜,唯有衛成公時而絮絮叨叨,時而掩面而泣,誰也聽不清他在說道什么。 太廟令召來大巫祝,悄問:“戰爭結束,魏人議和,這是件大喜事兒,君上為何悲傷?他在說些什么呢?” 大巫祝應道:“君上是喜極而泣,在向先祖之靈彰功哩?!?/br> 太廟令噓出一口氣。 訴有小半個時辰,衛成公總算述完,拭把淚,轉對內臣道:“擺駕,相國府?!?/br> 一行人馬在衛士們的前呼后擁下來到相國府,撲面而來的是披麻戴孝,哀樂聲聲的場景,府中正在大辦喪事。 老太師愕然:“不會是孫相國他??”看向成公。 衛成公也是惶惑,急切下車,直進院門。 孫機、孫賓聞報迎出,皆披麻戴孝。 見老孫機在,衛成公重重地噓出一口氣。 “君上,太師??”孫機拱手道。 衛成公看向院中,見并排列著六具棺木,四具大的,兩具小的,打個驚怔:“這??”看向孫機。 “回奏君上,”孫機語氣傷感,“戰事結束了,臣得些閑暇,”指向棺木,“想把孩子們送回老家去?!?/br> “是??齊地的甄邑嗎?” “正是。臣想讓孩子們魂歸故土?!?/br> “唉,也好?!毙l成公抹把淚,轉對內臣,“孫氏一門堅守平陽,盡忠報國,功業蓋世,可歌可泣,欶封孫機為平陽君,食邑平陽!” 孫機跪地,叩首:“臣叩謝君上,臣斗膽奏請君上收回成命!” 衛成公愕然:“老愛卿?” “臣行將就木,不求封賞,只想告老還鄉,頤養天年,懇請君上恩準!” “這這這??”衛成公急了,連連擺手,“這可不行!老愛卿乃寡人背脊,若無愛卿在側,寡人就會寢食難安,六神無主!” “是君上高看老臣了!” “孫將軍,”衛成公捋須有頃,看向孫賓,“你一家多口皆為平陽殉國,這個封號還有封邑,寡人就授給你了!” 孫賓叩首:“末將叩謝君上隆恩!末將斗膽祈請君上收回成命!” “這??”衛成公看向太師。 太師淡淡道:“平陽是個死地。君上將死地封給功臣,功臣怎么能受呢?” 衛成公恍然有悟,將目光移向孫賓:“是寡人的錯!孫將軍,寡人改將楚丘封賞于你,如何?” 孫賓再次叩首婉拒:“末將不受,是末將不配受,無關死地活地!” “哦?孫將軍不配受,何人配受?” “與魏之戰,盡忠報國、可歌可泣的殉國將士數以萬計,末將不敢貪受!叩請君上將平陽封賞給為平陽死難的萬千將士和罹難百姓!” “這??”衛成公面露難色,“他們已經殉國了!” “他們或有后人和家人?!?/br> “準愛卿所請!”衛成公略一沉思,轉對內臣,“擬旨,凡是在平陽、楚丘、帝丘殉國的將士遺屬,可領平陽無主良田一井,房屋一舍!封孫賓為平陽郡守,督行此旨!” 孫賓叩首,朗聲應道:“末將受命!末將代所有殉國將士及罹難百姓叩謝君上隆恩!” 衛成公看向孫機:“孫愛卿,寡人尋您不為封賞,是有大事相商!” “君上,”孫機指下棺材,“此地不宜談論國事,老臣請進宮城面議!” 君臣當下趕往衛宮,衛成公直入正題,看向孫機與老太師:“秦人攻打河西,魏罃頂不住了,使陳軫前來求和,公叔,老相國,咱們議議,怎么個和法為好?” “回稟君上,”老太師拱手道,“臣以為,魏勢雖衰,但于弱衛而言,仍是巨獸,且就臥在家門口,隨時都可打過來。無論從哪個角度,我們都不宜與魏硬爭。魏人前來求和,于我等是個難得的機遇,是以臣主張議和,再簽訂睦鄰盟約!” 衛成公看向孫機:“孫相國意下如何?” “太師所言甚是,”孫機拱手應道,“臣同意議和,但怎么議,得講個章法?!?/br> “怎么個講法?” 孫機情緒激動,振振有詞:“魏人無端伐我,毀我城池,屠我臣民,犯下的暴行禽獸不如,因而我等不可輕易議和,須與魏人訂立永不犯境盟約,昭示天下,魏人須對我臣民的損毀予以賠償?!?/br> 衛成公輕嘆一聲:“唉,這個怕是難哪!” “君上,‘多行不義,必自斃’。魏人惡行已致天人共怒,秦人攻其西,齊、趙、韓伐其東,魏勢再強,首尾不能兩顧,情勢利我而不利于魏,此時我等若不爭,將失天賜良機,君上恐追悔莫及。再說,衛人數萬將士、臣民的鮮血也不能白流??!” “敢問相國,”老太師轉對孫機,“秦魏相爭,如果魏人打贏了呢?” “回稟太師,秦魏之戰,魏人必??!” “尚未開戰,相國如何斷定魏國必???” “臣以為,”孫機語氣堅定,“古往今來,決定勝負者,天道民心。魏無德稱王,無端凌弱,屠城yin亂,失道于天下,若勝,不合天理?!?/br> “好吧,”衛成公點頭,“就依老相國所講。老相國,你來籌備,將所有損毀之物造冊,交給魏使?!?/br> 孫機拱手:“臣領旨!” 得知孫機欲將戰爭損毀物資造冊,要求賠償,陳軫冷冷一笑,將所帶金子分作三箱,使戚光拿了一箱,徑奔趙軍大帳,被趙軍主將、趙相奉陽君迎進帳中。 虛禮見過,陳軫擊掌,戚光走進,將一只禮箱擺在帳中。 陳軫打開禮箱,指著箱中黃金,對主將奉陽君笑道:“相國大人,區區薄禮是我王特意犒勞相國的,望相國不棄!” “哈哈哈哈,”奉陽君長笑數聲,“魏侯的大禮,本相怎能推拒呢?”轉對軍尉,“喂,小子,驗個色兒,過個秤兒!” 軍尉夸張地過秤,朗聲報道:“稟報相國,是足金,重三十三鎰!” “才三十三鎰?”奉陽君斂起笑,看向陳軫,“傳聞魏侯是個有錢的主兒,這也未免太小氣了吧?” “呵呵呵,”陳軫拱手,“讓相國講到了,我王向來是個慷慨的人,這點兒黃物不過是個見面禮而已!”湊近一步,壓低聲音:“只要相國率先退兵,我王另有大禮相贈!” “哦?”奉陽君急問,“什么大禮?” “衛國!” “衛國?”奉陽君略頓一下,笑道,“呵呵呵,如果本相的胃口比這個再大一點兒呢?” “哦?”陳軫湊近,“相國還想要什么?” 奉陽君身子前傾,眼睛發亮,一字一頓:“中山!” “哈哈哈哈,”陳軫爆出一陣長笑,“本使臨行時,特別問過中山之事,我王吩咐,中山之事,自有中山君cao心!” “痛快!”奉陽君擊掌道,“本相這就撤軍!” 從趙營出來,陳軫徑奔韓軍大帳,同樣向韓軍主將申不害送上裝滿三十三鎰足金的禮箱,外加耳語一番。 “衛國?”申不害不可置信地盯住陳軫。 陳軫點頭。 “可是你家君上之意?” “正是。相比衛地,魏國更加看重河西!” “嗯,”申不害微微點頭,“這倒也是?!?/br> “不過,”陳軫直盯申不害,“在下也有一請!” “請講!” “相國率先撤軍!” “明日凌晨即撤,晚否?”申不害微微一笑。 “痛快!”陳軫輕輕鼓掌。 “上卿的這只箱子,在下也就不客氣了!”申不害示意守候在側的軍尉。 軍尉提起禮箱,大步走向帳后。 齊軍大帳里,田忌正在審看地圖,上大夫田嬰匆匆進來。 “什么情況?”田忌抬頭問道。 “回稟主將,”田嬰應道,“韓軍、趙軍于今日凌晨全部撤走!” “哦?”田忌吃一驚道,“不會是得到魏人的好處了吧?” “如果不出在下所料,陳軫今日或來我營!” 話音剛落,守值轅門的軍尉飛跑過來,跪叩:“報,魏國特使陳軫求見!” “嘿,”田忌笑道,“說到就到了呀?!?/br> “主將曉得如何對付這家伙嗎?” “搞外務你在行,說吧,該怎么辦?” 田嬰附耳低語,田忌呵呵笑道:“我看行!” 齊軍營帳區井然有序。軍尉在前引領,陳軫、戚光一行跟在后面,在營帳中緩緩而行。正走之間,一陣車馬聲急,十幾輛戰車迎面馳來。軍尉急帶他們避到道旁。 戰車從營區馳道上疾馳而過,車上各站一員齊將,皆持令牌。 望著遠去的車塵,戚光小聲道:“主公,齊營好像有事了,不會也是撤軍吧?” 陳軫淡淡一笑:“是做給本公看的!” 不一時,陳軫一行來到中軍帳。田忌坐于案后,身邊站著幾個將軍,一片肅殺之氣。 陳軫進帳,拱手道:“陳軫見過田將軍!” “陳上卿,”田忌略略拱下手,劈頭一句,“你不會是來下戰書的吧?” 陳軫尷尬一笑,擊掌。 戚光進帳,手中提著禮箱。 田忌看一眼禮箱:“此為何物?” 陳軫賠笑道:“是我王犒勞將軍的一點兒薄禮,望將軍笑納!” “嘿,”田忌冷笑一聲,“你家主子什么時間當上王了?周天子禪讓于他了嗎?” 陳軫頗為尷尬:“這??” “回去告訴你家主子,雞就是雞,鴨就是鴨,猴就是猴,不要動不動就把王字掛在嘴邊,貽笑于天下!” “這??”陳軫越發尷尬,“呵呵呵,將軍真是直爽人,在下??” 田忌不耐煩地打斷他:“既然不是來下戰書,上卿還有何事?” “本使受我王,不不不,受君上所使,特來與將軍議和!”陳軫從袖中摸出使節,呈上。 田忌從袖中也摸出一道旨令,朝陳軫晃晃:“本將剛剛接到旨令與魏決戰,未曾受命與魏議和,不奉陪了!”轉對軍尉,大聲道:“送客!” 陳軫急了:“田將軍??” “對了,上卿大人,”田忌“啪”地扔下一封書函,“你既來了,就將這封戰書順便捎給那個屠嬰禽獸,告訴他,本將苦候二十余天,方才候來今日,讓他點齊人馬,三日后與本將會獵于野!”擺手:“送客!” 軍尉拾起竹簡,交到陳軫手中,指向帳門:“魏使,請!” 陳軫大叫:“田將軍—” 田忌揚袖,幾名甲士趕來,將陳軫、戚光推出帳門,禮箱也被拋出。 在一行衛兵的押送下,陳軫、戚光灰頭土臉地走向轅門。 二人正要出門,一溜幾輛輜車直馳過來。陳軫等讓到路邊,為首的輜車卻在陳軫前面停下了。 田嬰跳下車,故作驚訝道:“這不是陳上卿嗎?” 陳軫抱拳:“陳軫見過上大夫!” 田嬰上下打量他,故作詫異:“上卿這是??” “唉,”陳軫輕嘆一聲,將田忌的戰書遞上,“上大夫請看!” 田嬰接過戰書,看了片刻,歸還,拱手道:“上卿可否到在下營帳一敘?” 陳軫回禮:“恭敬不如從命!” 田嬰引陳軫來到自己大帳,替田忌圓場道:“不瞞上卿,兵者,機也。田將軍遲遲未曾出戰,原因有二,一是伺機,二是候旨。果然機緣成熟,昨夜將近子時,君上旨令剛好也到,今兒一大早,田將軍就在調兵遣將,這不,連在下也被他喚來呼去呢!” “唉,”陳軫做出個苦臉,“果真如此,在下就有辱使命了!” “哦?”田嬰問道,“上卿是何使命?” “議和!” “呵呵呵,是這樣呀!”田嬰笑道,“敢問上卿,這個和打算怎么議?” “衛國之事交由齊公,如何?” “這怎么成呢?”田嬰半是揶揄,“衛國之事,當由衛公處置才是,我家君上不是魏侯,什么事都想插一手的!” “呵呵,是哩??”陳軫干笑幾聲,“上大夫可有提議?” “宋國之事仿照衛國,由宋公自行裁處,也不勞魏侯費心了!” 泗上諸國中,宋國地盤最大,人口最多,也最富庶,堪稱齊、楚、魏都想吞并的最大的一塊肥rou。幾十年來,由于大魏武卒的存在,宋室一直受到魏國排擠,就連祖地襄陵也在吳起時代并入了魏土,齊、楚皆不敢多言。然而,時過境遷,今日田嬰開口就是宋,顯然也是抓準了時機。 “這??”事關重大,陳軫遲疑了。 “怎么了?”田嬰盯住他。 陳軫眼珠子連轉幾轉,拱手笑道:“宋公與我王是親家,私交甚篤,常有往來,上大夫提議牽扯面甚大,在下不敢擅專,須稟明我王,再作決斷,可否?” “可以,可以,當然可以,”田嬰呵呵笑出幾聲,拱手應道,“反正在下近無大事,這就守在營帳里,恭聽上卿佳音!” 這分明是在要挾了。 陳軫苦笑一聲,再次拱手:“貴軍可否暫先撤退?” “唉,”田嬰做出無奈狀,“在下雖為副將,卻是文臣,不便插手軍務。譬如上卿您,能役使上將軍嗎?” “在下也是為貴國著想,若是長久屯兵于此,單是糧草也不是筆小數目啊?!?/br> “哈哈哈哈,”田嬰長笑幾聲,“上卿cao多心了。此地離齊國邊關也就一日車程,于田將軍來說,撤與不撤一個樣,再說了,無論是屯在齊境還是屯在衛境,人都是要吃飯的,馬也都是要吃草料的,對不?” “敢問上大夫,這個提議是您的愿景呢,還是田將軍的?” “都不是?!?/br> “這??” “是我家君上的旨意?!碧飲肓脸龅着?,語氣不容商量,“不瞞上卿,秦人一出兵,我家君上就使在下趕赴衛地,說是假定碰巧遇到上卿您,就托上卿轉稟魏侯,要么一戰,要么承諾不再插手宋、衛之事!這不,還真讓在下碰上了!” “明白了?!标愝F點頭,“茲事體大,在下這就回去,稟明上將軍,若是上將軍同意,在下就有底氣,向我王快馬奏報!” “在下恭候佳音!” 聽完陳軫的敘述,公子卬從牙縫里擠出一字:“打!” “上將軍?”陳軫急道。 “哼,”公子卬恨道,“韓人撤走,趙人撤走,單剩下他一個田忌,還真以為本將怕他不成?” “上將軍,打不得??!” “為什么打不得?他有六萬,在下立馬從大梁各邑再調一萬五千,也是六萬!以六萬對六萬,我堂堂大魏武卒還打不過一群縮頭烏龜嗎?” “上將軍哪,眼前的關鍵是秦人,不是齊人!河西若是收不回來,別說是王上了,單是上將軍您,能咽下這口氣嗎?” 公子卬一拳砸在幾案上:“咦!” “在下之意是,”陳軫半是解釋,半是裁決,“頭疼先顧頭,其他慢慢再說。只要齊人撤軍,上將軍就可班師西進,與秦人一爭高低。至于衛、宋二公,讓他們逍遙幾日又怎么了?只要上將軍戰敗秦人,收復河西,就可揮師東進,兵壓宋、衛,那時,我為勝利之師,看宋公、衛公敢不聽話?看他田忌敢再出兵?” “本將聽你的!” 翌日,在齊營大帳,陳軫與田嬰簽訂協議。 三國援軍皆退,只剩一個弱衛了。 陳軫長舒口氣,直入衛宮,語氣雖不倨傲,卻也柔中不失霸氣:“啟奏衛公,魏、衛兩家近年來一直睦鄰而居,相安無事,然而,在逢澤之會上,秦人作祟,構陷君上誹謗我王,我王于盛怒之下,才使上將軍興兵討伐。今日觀之,不僅是場誤會,且又引發列國兵戎相見,實屬不該。今秦原形畢露,犯我河西,我王得知端底,頗為追悔,特使軫來,一為向君上并死難者道歉,二為向列國解釋原委,三為與君上訂立永久睦鄰盟約,保證此類悲劇不再發生。齊、韓、趙三國有感于我王誠意,皆已撤軍,軫請君上亦作考慮,以誠相交!” 陳軫輕松地將伐衛的禍水潑到秦人頭上,不失為一個好的說辭。衛成公憋了一肚子的責問話,竟是說不出來一句,只好長嘆一聲:“唉,魏使好口才,什么話都讓你說盡了!” “謝君上謬贊,”陳軫再次拱手,“軫不過是說出隱情而已!” “罷了,罷了?!毙l成公擺手,看向孫機,“老愛卿,你可有話說?” 孫機冷笑一聲,二目直逼陳軫:“大國之事,與弱衛無關,弱衛也無意過問。孫機只想問問魏使,魏卒毀我城池,屠我婦嬰,jianyin搶盜,喪失人性,無所不用其極,魏使只說一聲‘道歉’,也是太輕巧了吧?” 陳軫似乎早已料到,看向他,悠然應道:“以孫相國之意,這個歉意魏該如何表達?” “亡者有葬,傷者有撫?!?/br> “這個自然?!标愝F朝外擊掌。 戚光使人抬進齊國人退回來的禮箱,擺在殿中。 “打開!”陳軫朝禮箱努嘴。 戚光打開箱子。 陳軫手指禮箱:“這只箱里是黃金三十四鎰,權作撫恤,請孫相國驗收!” “哼,”孫機冷笑一聲,“數萬冤魂,逾萬傷殘,特使就用箱中之物打發了事?” 陳軫轉對孫機,拱手問道:“敢問相國,共有多少傷亡?” “傷亡并財產損毀,君上已經使人詳加核實,記錄在冊,上卿若是需要,我們可以提供!” “冊子何在?” 成公示意,一個宮人“唰”地拉開一道布簾,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大堆竹簡。 陳軫、戚光目瞪口呆。 孫機指向這些冊子:“這些竹簡,每一個字上都附著一個冤魂!” “唉!”陳軫目光從竹簡上收回,長嘆一聲,對孫機、成公、衛太師拱手道,“看到這些竹簡,軫深為震撼。方才孫相國談到魏軍jianyin搶盜,喪失人性,在下完全贊同。然而,自古迄今,戰爭就是殺戮,一旦開戰,一旦攻城略地,何來人性可講?”目光盯住孫機:“敢問相國,可否為軫舉出一例沒有殺戮、沒有污辱、由頭至尾皆是溫良恭謙讓的戰爭?” “唉!”老太師長嘆一聲。 孫機逼視陳軫:“特使就是這般為禽獸不如的行徑辯護的嗎?” “相國大人,”陳軫回視孫機,振振有詞,“什么叫作禽獸不如?鷹吃兔子時,分過雄雌老幼嗎?蛇入鳥巢時,惜過蛋雛嗎?狼獵群羊時,挑過揀過嗎?莫說是禽獸,即使螻蟻,一旦陷入爭斗,行為也是一樣。軫幼時親眼看到兩窩螞蟻之戰,場面真叫慘烈,尸橫遍野不說,xue中蟻卵無一幸免?!敝赶蚰切┲窈啠骸斑@些竹簡是衛人列出的,如果在下叫上將軍也列一個出來,死傷亦不下萬人,而哪一個陣亡之士不是無辜的?哪一個沒有家???還有河西,就在旬日之前,秦人入侵,孫相國可去看看,婦幼老弱是否幸免?” 陳軫此言雖為蠻橫,卻也無懈可擊。 孫機氣極,顫抖著手指向陳軫:“你??你這是??狡辯??” 陳軫沒有睬他,轉向衛公,拱手道:“逝者長已矣。君上,三國之軍皆已撤離,君上難道不想息事寧人,定要糾結于戰爭亡靈嗎?” “君上,”衛太師附和,“上卿說得是,連齊人都已撤軍,我們只能簽約了!” “唉!”衛成公長長一嘆,緩緩起身,有氣無力地對老太師道,“拜托公叔??與他簽吧?!?/br> 雨后的洛水岸邊,道路泥濘,人喊馬叫,男女老幼肩挑車拉,絡繹不絕的運糧隊伍在泥濘中艱難跋涉。 一輛載重騾車陷在泥坑里,一個老丈用鞭子猛抽拉車的騾子,他的兩個兒媳和三個半大的孫子在車后全力推頂。車輪晃動幾下,陷得更深。 身著便服的孝公、內臣和兩名護衛從遠處看到,急趕過來。孝公挽起袖子,走到陷得最深的車輪下扎住馬步,內臣走到另一輪子下面,兩名護衛走到車尾,尋好位置,扎下架勢。孝公對老丈道:“老丈,你喊號子,勁往一處使!” 老丈揚鞭,叫道:“一、二、三,起!” 眾人“嘿喲”一聲,車輪滾出深坑。 老丈朝幾人揚手笑笑,趕騾車揚長而去。 孝公看下泥坑,轉對兩名護衛道:“找點碎石,將此坑填上!” 兩名護衛四處尋找石頭去了。 孝公抬頭,遠遠望見公孫鞅的車馬疾駛而來。 公孫鞅走到近旁,看到孝公一身泥污,心里一酸,跳下車,在泥地上跪下。孝公想去扶他,看看自己手上的泥,又看向絡繹而來的民眾車輛,急道:“愛卿,你??快起來!這叫眾人看見,豈不是??” “君上,您??”公孫鞅站起來,聲音哽咽,“哪能干起這個來了?” “呵呵呵,”孝公將泥手朝衣襟上連擦幾下,拱手道,“寡人也就這點兒能耐,見笑了!” 公孫鞅擦去淚水:“臣有大事稟報!” “呵呵呵,來得好哩,寡人也正要尋你!”孝公指向遠處一棵樹,“走,那兒聊去!” 二人走至大樹下,見地下濕,就蹲下來。孝公從腰中掏出一個裝水的皮囊,仰脖飲一氣,遞給公孫鞅:“來來來,潤幾口再說!” 公孫鞅笑笑,接過,仰脖飲一氣,拿袖子擦把嘴,還給孝公。 孝公接過:“說吧,是何大事兒?” “臣得急報,齊、趙、韓三國撤兵,魏衛簽訂和約,魏卬已率大軍過來了!” “嘿,動作夠快的!”孝公吸一口氣,眉頭凝起,“寡人還在盤算衛境那兒多少出點戲呢!” “是陳軫辦的,這人是個歪才!” “是哩?!毙⒐聪蚬珜O鞅,“還有嗎?” “呵呵,”公孫鞅笑道,“有是有,但都不大,還是先聽君上的!” 孝公沒有笑,眉頭擰得越發緊了:“近幾日來,寡人心里越來越不踏實了!” “敢問君上揪心何事?” “我雖襲占河西,可魏人僅憑萬余武卒,不但守住少梁、臨晉關、陰晉三處要塞,還使我傷亡萬余,戰力驚人??!” “君上憂的不是武卒戰力,而是一個人吧?” “是哩,公孫衍!”孝公點頭,“縱觀河西守御,如你所判,這個公孫衍當真了得!” “君上圣明,有此人在,可抵十萬魏卒!” “寡人揪心的正是此事!魏有如此大才,萬一魏罃以他為將,這場大戰怕是??”孝公頓住話頭,有頃,轉過話鋒,“愛卿可有對策?” “不瞞君上,”公孫鞅顯然成竹在胸,“臣方才留下的話題,也是這個?!?/br> “看來,我們君臣連憂患也通在一處??!說吧,瞧你氣色,想必已有妙策了!” “臣以為,公孫衍眼下境遇與臣當年在魏時如出一轍。魏罃昔日不用臣,今日也必不用公孫衍!” “果能如此,”孝公轉憂為喜,“當是秦國大幸。正如愛卿所說,有此人在,可抵十萬雄兵。眼下敵我對陣,旗鼓相當,決定勝負的不再是兵卒廝殺,而是將帥智謀。依愛卿之見,魏罃若是不用公孫衍,將點何人為將?” 公孫鞅嘴角浮出一絲黠笑:“君上的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