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來使歸國
華傲使者團雖然是來發喪的,但是實際上整個到訪過程,除了一開始呈上的國書上提了一句,其他時候從來沒有提起過烈昭公主。 其實這倒不是因為烈昭公主是出嫁女,而是當時迎娶烈昭公主的時候,華傲娶的是盛朝公主?,F在盛朝沒了,但是實際姻親關系還在,這時候提烈昭公主就不免顯得不合時宜了。 但是自從安懋議定想讓東郡大公主和臧爾溯訂親,要延續這段聯姻關系后,華傲使者團終于找準了烈昭公主的定位,直接拿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蕃來類比,總算把這段尷尬的姻親關系給圓回去了。 于是華傲使者團走的時候比來的時候風光多了,光安懋賞賜的禮物就滿滿當當擺了好幾車,送別宴之前順便把加封徐妃、徐氏一族、大公主和五皇子的加封禮也給辦了。 華傲使者團離開的時候,安懋是親自送別,十分重視。 徐貴妃坐在殿內,周圍站了七八個宮人,卻鴉雀無聲。她在看唐人杜環所寫的《經行記》,她看這本書已經好幾天了,看這本書的時候,周圍的宮人都退得遠遠的,只有貼身侍婢江小柔敢坐在徐妃對面,繡著一個可有可無的荷包。 江小柔是徐貴妃陪嫁,從小就一起長大,安懋下旨特詔當年待字閨中的徐氏入宮的時候,徐貴妃只從家里帶了江小柔一人了。 江小柔隨徐氏入宮其實是一件挺有風險的事情,畢竟宮里有宮里的一套系統,江小柔是徐氏家里的侍婢,和宮里后面分給徐氏的內侍不是一路的,江小柔除了依附徐氏,沒有第二條出路。 但是江小柔也不愿意就在徐府隨便找個徐府下面莊子里頭的男人嫁了,她隨徐氏入宮的時候就看清了,女子嫁人,基本是樁虧本買賣。遠的不說,就說自己的主子吧,這幾年寵冠后宮、兒女雙全、福及一族,甚至民間有安懋早就傾慕徐妃,登基以后只特詔她一人入宮,因此才不選秀的說法。 但是徐氏風光背后有多少心酸,連江小柔都覺得自己只窺得一分罷了。 江小柔挺有哲理地想,真愛就像鬼,大家都口耳相傳,卻無人能證實它的存在。 這時,徐貴妃輕聲念道,“……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無問貴賤,一日五時禮天,食rou作齋,以殺生為功德……” 江小柔不由得安慰道,“大食國紛更變易,想來習俗也有所不同,此書所載‘大食國’為唐天寶年間的黑衣大食,與華傲皆服白衣已有所分別,更何況此書距今久遠,不可全信?!?/br> 實際上類似的話這兩天江小柔已經說了很多遍了,但是她也不敢抱怨,因為這話換成別人還真沒這個資格在徐貴妃面前說。 徐貴妃放下書,接過江小柔手中的針線,幫忙分絲,她做的是女子應該做的活計,但是說出來的話卻帶著殺伐之氣,“‘漢家兵馬乘北風,鼓行向西破犬戎’,昔年若不是葛邏祿部臨陣叛變,最終致密云郡公兵敗怛羅斯、退敗安西都護府,恐怕如今早無‘大食’一說矣?!?/br> 江小柔附和道,“正是如此說,若是此役得勝,大唐的‘西域佛國’早已建成?!?/br> 主仆兩人敢這么說“大唐要建成西域佛國”是因為唐朝雖然對宗教非常包容,但是國教是道教。武后興佛是因為佛法中提倡“眾生平等”“男女皆有佛性”,乃至李唐皇室七迎佛骨,都是利用佛教中的奴性來鞏固統治。 一個用來鞏固統治的宗教,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國教的。 當然了,還因為帶著漢家兵馬翻過蔥嶺去應戰大食兵的密云郡公是大唐名將高仙芝,是高句麗人。 主仆兩人敢責怪高句麗血統的名將高仙芝,敢罵打仗時叛變的葛邏祿部雇傭兵,卻不敢對作戰的漢人多說一句。 江小柔是很同情自己主子的,依她看來,聯姻這事兒,最該譴責的不是別人,就是安懋。 若不是當年安懋鳩殺禪帝,大公主根本不必遠嫁華傲。 而江小柔也很清楚主子心里在想什么,徐貴妃此時,最恨的倒不是安懋,她最恨的是周惇。 如果不是周惇進言要立刻殺禪帝,禪帝怎么說也得再活個七八年,等安氏一族借禪帝的手收拾了分封到南方的兩個年長皇子,再殺不遲。 禪帝如果不死,徐廣因為幫助安懋逼宮,照樣有大功。 就因為江小柔清楚徐貴妃在想什么,所以她才同情徐貴妃。 徐貴妃分著分著,突然又說起另一件事,“東宮的事可查清了?” 東宮的事情也是撲朔迷離,江小柔就算仗著徐貴妃也不敢多打聽,因為安懋封東宮就是不想讓大家打聽。 江小柔笑道,“主子別著急,依奴婢看來,這玄德門快開了?!?/br> 徐貴妃壓低聲問道,“樸氏可已入東宮?” 江小柔點點頭,道,“不妄主子的一片苦心,樸氏竟得賜《漢書》?!?/br> 徐貴妃笑了,“太子果然善棋。棋經中原有‘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之博弈論,想來太子早已知曉了罷?!?/br> 江小柔見主子高興起來了,也陪著一起笑。 這時,只聽得外面“咚咚咚”,傳來擊鼓聲。 主仆二人停下手頭的活計,江小柔不用徐貴妃示意,就放下手中針線,去外面探聽情況。 徐貴妃坐在殿中,只聽得外面的擊鼓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越來越密集,擊鼓時的咚咚聲聲傳百里,似乎整個都城都能聽見一般。 不一會兒,江小柔回來了,她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主子,是有人在敲擊登聞鼓!” ———————————————— ———————————————— 1《經行記》是唐代杜環所寫的經歷記錄?,F在原書已經失散了。 唐天寶十年(751),杜環隨高仙芝在怛邏斯城(又名呾邏私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與大食(阿拉伯帝國)軍作戰被俘,其后曾游歷西亞、北非,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國人。 所記有拔汗那國(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康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拂菻國、摩國(今地未詳)、波斯國(今伊朗)、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附近)、大食、朱祿國(末祿國,今土庫曼斯坦馬里)、苫國(今敘利亞)等國,包括今中亞及西亞各地。其對伊斯蘭教的記述至為簡要正確。 2黑衣大食是阿拔斯王朝,其實不是穿黑衣,而是因為阿拔斯王朝的國旗是黑色的。 白衣大食是倭馬亞王朝 我的設定是臧爾溯的祖輩是倭馬亞王朝建立之前,阿拉伯帝國擴張的時候,東線某支打薩珊王朝的和東羅馬帝國同時打起來,敗了,逃到華傲成為游牧小國的首領。 當然我知道阿拉伯帝國擴張中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分裂問題,這個說起來太復雜,就不著重去闡述了。 3怛羅斯之戰(battleoftas,怛,音dá)是唐玄宗時唐朝的安西都護府與來自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與中亞小國聯軍在中亞諸國相遇而導致的戰役。怛羅斯所在地還未完全確定,但應在蔥嶺以西、接近哈薩克斯坦塔拉茲的附近地區。戰役的發生時間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寶十年)。 4其實這個怛羅斯之戰是這樣的 阿拔斯王朝當時利用利用波斯籍釋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穆斯林起義攻占大馬士革,推翻了倭馬亞王朝。 但是王朝一開始建立的時候局勢不穩,唐朝當時想利用阿拉伯人內部混亂的局面,想要恢復唐朝在蔥嶺外的勢力范圍。 于是高仙芝就進攻石國,這個石國位置很重要,其實對唐朝是稱臣的,但是唐朝就找了個理由說石國與大食曖昧,就把石國打掉了。 然后石國王子就聯合“昭武九姓”向阿拔斯王朝求助。高仙芝知道以后要先發制人,就征召安西都護府的兵力,長途跋涉兩千余里,到達怛羅斯,遇到大食軍隊。 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時候唐軍翻過帕米爾高原,走了兩千多里,已經很疲憊了,但是打起來,唐軍和大食軍還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唐朝的雇傭軍葛邏祿部在打到第五天的時候突然叛變,導致唐軍兵敗。 然后就導致中亞細亞地區變成穆斯林了,就漸漸變成今天這樣。 因為本來唐朝對西域的控制權也包括宗教這部分,唐朝對西域漢化的影響是很大的,這仗輸了以后,中亞就是伊斯蘭化一直到今天這樣。 連后面元朝時候蒙古帝國崛起,把阿拉伯帝國給滅了都沒把宗教扳過來,sad。 5唐朝蕃將并不是全部都是亂臣賊子,比如大唐名將高仙芝、哥舒翰就都是蕃將,為唐朝立下很多戰功。 高仙芝雖然是高句麗人,但是他在庫車駐地上,儼然是中國在中亞的總督。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地區、塔什干、帕米爾山谷地區、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都有他遠征的功勞。 結果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聽信監軍宦官邊令誠的誣陷把他殺了。 所以很多人對武則天的評價很高,就是因為唐玄宗一開始用的幾個大臣,比如姚崇、宋璟全是武則天挑的,唐玄宗就只會用李林甫。 安史之亂也是安祿山說要清君側,這個清君側清的就是楊國忠。 就這樣后人還說這兩人的愛情多么多么動人什么的,也不想想扶持唐玄宗上位的元配王皇后在唐玄宗當皇帝以后,立刻翻臉不認人,廢后,而且皇后一家并沒有很顯赫到功高震主。 古今中外的鳳凰男都是一個德性╮╯╰╭ 妹子們現在還覺得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感人嗎…… 所以這么一對比,武則天作為皇帝真的比他好多了。 6“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薄镀褰浭?/br> 與其舍不得丟子而求活,不如丟子而取得大局的優勢。與其漫無目標地勉強行棋,不如順其自然地自行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