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文聘遭貶
書迷正在閱讀:替身難為、我上輩子竟然把渣攻當個寶、小姐的極品跟班、重生后基友他變了、娛樂之緣分、穿成渣攻后把惡毒男配捧在手心、重生之逃離游戲空間[無限]、不充錢你能變強么、結婚嗎?生一百條小魚苗的那種、大主宰之慕白逆襲
華雄大勝而歸,上庸郡新附之官吏,頓時將那忐忑不已的心,徹底放回到了肚子里。 郡內民眾,嘗到了華都督主政,所帶來的甜頭,自然也是歡聲雷動,歸屬感大增。 華雄長途跋涉,剛剛回到上庸城中的都督府,一則則喜訊便緊跟著傳來了。 不但得知,魏延率幾百士卒來投,而且還聞聽,這幫人于路途中,活捉了張允、劉虎。 華雄也是唏噓不已,本來以為擊退荊州軍,就是天大的喜訊了! 誰知道,不但得了虎將魏延,而且魏延這貨!還是一員大大的福將! 于路途之中,都能狗屎運大發,碰上張允、劉虎這倆二貨! 原來,張允、劉虎扮作馬商欲回襄陽,為了避免被人猜疑,僅僅只帶了數十人護衛。 誰知道,剛剛出了房陵郡地界,便碰上了,燒了張允軍糧草錙重,為躲避追兵,繞道新野避風頭的魏延一行人。 別人也還罷了,魏延一眼就認出了張允和劉虎這倆活寶,見他們玩角色扮演,玩的正起勁,上去抹肩頭,擼二臂,立馬就給拿下了。 這一對活寶,身側盡是拍馬逢迎之輩,動起真格來,哪里是魏延一幫人的對手,更有那心思活絡的,一見風頭不對,趁機調頭就顛了! 故此,到頭來,與張允、劉虎一起被俘的護衛,也就僅僅幾人而以。 華雄,當即褒獎了魏延及所部,并任命魏延為上庸郡都尉,協助祖茂統領上庸兵馬。 魏延獲得重用,謝過了華雄,歡天喜地去安頓眾屬下了。 華雄便琢磨著,該如何利用張允、劉虎二人,從荊州牧劉表處,撈取到最大的利益。 左思右想之下,他也只能想出,以這二人為質,使得劉表投鼠忌器,不敢再次發兵來攻,這樣的平常之計。 無謀士可用,華雄也是頗為著急,奈何!喚醒系統就是進不去,干著急也是無用,他只能一次次腹誹“這包黒子弄得這套章程太不靠譜!使用個系統,還得看業績!這個青天大老爺學壞了??!這不變成自己前世的那個業務經理了嘛!整天業績!業績!沒完沒了!” 文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八千余荊州士卒,從華雄的屠刀之下拯救出來,豈料!待他千辛萬苦回到襄陽之后,竟然遭遇到了千夫所指。 以賣嘴為生的眾文人,生怕落于人后般的,紛紛在州牧面前開言。 “三萬征討上庸之軍,今寸功未立,竟折戟沉沙至此!皆文聘之過也!”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文聘當嚴懲之!” “損兵折將至斯!文聘有何面目歸來面見江東父老?” “文聘為何不效仿,當年之霸王?臉皮果然夠厚!” “文聘!無恥!無能!愧對州牧!愧對吾荊州!……” 一石激起千層浪,文聘很不幸的淪為了,這幫人狂刷存在感的火熱議題。 這幫無所事事的文人,罵起人來,當真是花樣百出,殺人不見血??! 文聘在荊州時間不短了,焉能不知道這幫人的嘴臉? 接這燙手山芋之前,此情此景,他已經完全料到了,他是一個懂得感恩之人,為了報答劉表的恩情,這點委屈對他來說,不算什么,故而,面對群情激憤,他只默默承受,不做絲毫辯解。 劉表,還是了解文聘的能力與為人的,他沒見到張允和劉虎二人,便出言詢問文聘道“仲業!為何不見張將軍與劉校尉二人?” 文聘報拳一禮,道“張將軍于漢水之北,將一萬荊州軍,交與吾手中,他與劉校尉俱言身患重疾,欲先行返回襄陽,待他們走后,吾率一萬士卒,又與上庸軍對峙三日,方才撤回襄陽。怎么?他們還未歸來嗎?” 劉表聽文聘如此一說,略一思索,心中疑惑便已了然于胸。 他立刻就明白了,他那兩個不成器的晚輩,這是臨陣脫逃了,文聘這是再替他們背黑鍋??! 想到文聘,連一句辯解之辭都未說,這分明就是在保全他劉氏的臉面??!心中不由有些愧疚。 可是群情激憤之下,他又不得不責罰其兵敗之過。 于是,他只得裝模作樣的斥責了文聘幾句,降其江陵司馬之職,命其為軍侯,駐守江水之上的公安渡口。 劉表,剛剛將文聘之事處理妥當,就收到了張允隨侍護衛,帶回來的華雄親筆信。 信中只有短短幾句話,大致意思就是,張允、劉虎皆在上庸做客,讓劉表好自為之,若再敢興兵來犯,就先斬此二人祭旗。 看的劉表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 可是,兩個后輩不爭氣,如今已經淪為了階下之囚,徒之奈何? 就這樣,華雄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時期,他抓緊時間整肅軍紀,恢復民生,在五縣擇地開荒,展開軍屯、獎勵民屯。 任命申耽、申儀,分別為上庸郡典農從事、典農校尉,全面主持軍民屯田之事。 將上庸郡士卒,汰其老弱,編為四部,命祖茂、潘鳳、俞涉、魏延,四人各領一部,每部約五千人。 制定出練兵計劃,每日除了屯田,必須保證兩個時辰的訓練。 而五縣之中,則由縣令自行招募,不超過兩千之數的守城輔兵,這些人采用輪守制,相當于半民半兵,一年只需要服役三個月。 隨著華雄一系列的惠民、練兵之政的推出,小小的上庸郡慢慢的恢復著生機,郡中民眾臉上,也不再是麻木痛苦的神色,取而代之的則是,滿含的希冀與憧憬。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之間半年已過。 上庸郡的各項事務,均已經走上正規,雖然大的起色還沒有見到,但是良好的秩序和制度,已經建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指日可待。 華雄深知情報的重要性,因此,已經從軍中抽調了一些,機敏干練之人,在漢中、宛城、襄陽、江陵、江夏等地,以糧號、酒樓、客棧、茶館、賭坊等為掩護,收集情報,摸索著建立情報系統。 只是,一時苦于,沒有合適的可擔大任之才,沒有辦法,只能由他自己先暫時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