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歷史塵煙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第二章 歷史塵煙 從埃蘭人的崛起到雅利安人的長途遷移,從居魯士大帝開創第一帝國到亞歷山大的烽火狼煙,從阿拉伯人的快馬彎刀到蒙古人的金戈鐵蹄,從薩法維王朝的百年盛世到巴列維王朝的轟然倒臺……波斯帝國在戰爭與王朝的輪回中歷經嬗變之苦。然而,當塵煙散盡,曙光初露,誰又藏在歷史的角落里隱然微笑?偉大的波斯文明正華彩綻放。 古老文明的出現 早在距今約1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伊朗西部高原地區便有人類居住??脊艑W家們推斷,這里曾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避開冰川期的地區之一。到了公元前1萬年左右,一些從事農業和動物飼養的部落在里海南岸地區定居,他們先是沿著中部伊朗的扎格羅斯山脈群居,隨后散居到其他各地區,形成西亞地區最初的文明中心。 埃蘭帝國時期的巖石浮雕 19世紀,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在伊朗西部的胡齊斯坦省伊澤發現了一處埃蘭帝國時期的遺址,這是遺址中的一塊浮雕,雕刻在一塊巖石上,年代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7世紀。 ◎埃蘭王國 伊朗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居民是生活在伊朗高原的土著埃蘭人。他們居住的地方既有易于灌溉的肥沃平原,也有適于發展牧業的山地牧場,還有便于各種手工業發展的木材及礦場資源,而且通常都處在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東部以及印度河谷的貿易通道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埃蘭人主要從事游牧和狩獵,少數人從事農業,部落是他們最大的社會組織。埃蘭地區因為擁有豐富的礦物和森林資源,成為兩河流域諸城邦覬覦的目標,同時兩河流域富饒的平原地區,也是埃蘭人垂涎的對象,因此埃蘭人與兩河流域各城邦戰事不斷。 紡紗者石雕 一位年輕女子坐著紡紗,仆人拿著扇子站在她身后。伊朗胡齊斯坦省蘇薩市出土,是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中期新埃蘭時期的石雕。 為了抵御外來部落的入侵,也為了掠奪對方的土地和財富,埃蘭人逐漸組成部落聯盟,并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卡倫河流域建起埃蘭王國,不斷向周邊擴張領土,成為疆土廣闊的大國。 埃蘭王國使用古老的語言和文字,修建了祭祀中心,大力發展青銅鑄造、制陶業和紡織業,建成以首府蘇薩為中心的商業核心地區。埃蘭人的法律非常發達,有比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各級法律機構,尤其是民法,內容非常完備,每份私人買賣契約都包括詳細的10個條款,從側面反映了這個王國當時的繁盛富裕。 然而,再強大的國家也抵不過戰爭的消耗。以迪爾為中心的底格里斯河東部地區具有重要的商業和戰略地位,成為埃蘭人、巴比倫人、亞述人長期爭奪的對象,相互的爭斗似乎從沒停止過。 溫塔舍·納皮爾沙國王石雕 這塊石雕出土于著名的埃蘭王國圣城遺址恰高·占比爾,現藏于巴黎盧浮宮。當時埃蘭地區有許多城市國家,其中最重要的有阿萬(awan)、蘇薩(susa)、西馬什(simash)、安善(anshan)等,溫塔舍·納皮爾沙是安善和蘇薩王。 ??税吞鼓沁z址 城市遺址位于伊朗高原西部,作為米底王國的都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公元前13世紀后半期,埃蘭和亞述不斷進攻巴比倫,干涉他們的政事,擁立對自己有利的國王。公元前12世紀,埃蘭又利用亞述衰落之際,攻入其腹地,控制了扎格羅斯山東西廣大地區,消滅了當時的巴比倫王朝,把古巴比倫人的漢謨拉比法典、阿卡德王納拉姆辛的記功石柱和馬爾杜克神雕像運往蘇薩。 可是好景不長,后繼的巴比倫國王帶領軍隊進攻埃蘭,再加上阿拉米人對西部埃蘭的劫掠,以及波斯人游牧部落的到來,埃蘭王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 公元前7世紀初,埃蘭王國與亞述帝國之間爆發了爭奪領土的戰爭,已經難以重現往日輝煌的埃蘭人在軍事力量上遠遜于亞述人,遭到了毀滅性的攻擊,許多重要的城市被洗劫一空,連蘇薩都被撒上鹽種上水芹,使其難以恢復生機。公元前639年,埃蘭王國被亞述所滅。 基亞克薩雷斯墓 陵墓位于蘇萊曼尼亞省,基亞克薩雷斯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第四任君主,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85年在位。 ◎米底王國 早在公元前20世紀初,印歐人就開始分批向四面八方遷徙,其中一支進入中亞南部兩河周圍的廣大地區,并以此為基地一次次向外遷徙,進入現今的伊朗定居,他們自稱為雅利安人,也就是后來米底人、波斯人、安息人的祖先。因此,伊朗人認為自己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伊朗”一詞即由“雅利安”演變而來。 米底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北部和阿塞拜疆的部分地區,時不時遭到亞述人的侵犯,受制于對方的控制。在強大的壓力下,米底人的斗志被激起,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6個米底人部落結成部落聯盟擴張勢力,占有了今伊朗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 公元前836年,米底部落聯盟的首領戴奧凱斯自稱為王。他建立米底王國,筑造了有七道城墻環繞的都城??税吞鼓?,并制定律法發展經濟,擴充軍事力量,米底王國逐漸稱霸一方。 對于時常侵犯自己的亞述王國,米底王國毫不留情。公元前624年,米底國王庫阿克撒列斯與新巴比倫王國結盟,共同對戰亞述。為了鞏固聯盟關系,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子娶了米底公主阿米提達,并為她修建了著名的空中花園。 經過多次殘酷的戰斗,公元前612年,兩國聯軍終于滅掉亞述王國,米底人一雪前恥。接著,庫阿克撒列斯又先后征服了烏拉爾圖、馬納、赫卡尼亞、帕提亞,使米底王國成為一個囊括西亞半壁江山的帝國。 正當米底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忙著對付亞述的時候,波斯人在原埃蘭王國的安善地區逐漸擴張軍事力量,使埃蘭東部成為波斯王國的天下。當時波斯王國的力量不足以與米底抗衡,何況西部還有強大的鄰居新巴比倫王國。聰明的波斯國王岡比西斯一世娶了米底公主芒達妮為妻,與米底建立聯姻關系,保全自己的力量。而米底為了制約新巴比倫王國,只好與波斯王國保持和平關系。 岡比西斯一世與芒達妮所生的兒子,就是后來名震西亞的波斯帝國霸主——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魯士二世。 古波斯帝國的建立 古波斯帝國是伊朗引以為傲的一段輝煌歷史,該帝國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橫跨亞非兩洲,遠達歐洲大陸,成為顯赫一時的超級帝國。由于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這一時期波斯的文化和經濟十分興盛繁榮,因此歷代國王都驕傲地宣稱自己是“王中之王”。 ◎創建古波斯帝國 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米底國王曾做過兩個怪夢,解夢師說那預示著芒達妮公主生的兒子將來會奪取米底的王位。米底國王聽后大吃一驚,將女兒從波斯召回,準備等孩子出生就將其殺死。 黃金臂釧 這件美麗的金銀器出土于奧克瑟斯寶藏,這里一共出土了共有170件器物,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現存最重要的金銀器,大部分的年代在公元前5公元前4世紀,這些漂亮的文物大多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古代伊朗展廳。 居魯士出生后,宮廷總管命令牧羊人把孩子扔到深山喂野獸。牧羊人不忍下手,用妻子生的死嬰調包換下居魯士,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撫養長大。米底國王偶然知道了這件事,下令召見居魯士,沒想到他特別喜歡這個孩子,覺得對自己并沒有什么威脅,于是派人將居魯士送回波斯。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各部落,接著在都城帕薩爾加德修建宮殿和神廟。與此同時,他忙著招兵買馬,時刻準備推翻米底的統治。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有翼獅子金飾 波斯與米底的這場戰爭足足打了三年,最后米底被滅,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史稱古波斯帝國,定都波斯波利斯。因為居魯士的祖父被尊為居魯士一世,史書中便把他稱為居魯士二世。 居魯士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開始不斷對外擴張,先是占領小亞細亞,接著又征服愛琴海沿岸的希臘各城邦。公元前538年,波斯大軍占領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滅掉了新巴比倫王國。 征服欲越來越強的居魯士沉浸于領土擴張的成就里難以自拔,幾乎一刻都不肯停歇。公元前530年,他率軍出征中亞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沒想到這次遇到了對手。一年后,在與馬薩革泰人的戰斗中,居魯士不幸戰敗身亡。 ◎高墨塔政變 居魯士去世后,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位,繼續執行對外擴張政策。在穩定中亞局勢之后,公元前526年,岡比西斯率軍攻入埃及,基本占領了埃及全境。接著他又進攻埃及西部的利比亞和南部的努比亞,可是沒有取得什么戰果。 公元前522年,身在埃及的岡比西斯某天晚上做夢,夢見弟弟巴爾迪亞奪取王位,于是悄悄派人回到波斯暗殺了巴爾迪亞。這件事被岡比西斯的親屬、拜火教祭司、米底人高墨塔知曉,他利用自己與巴爾迪亞外表相似的特點,發動政變自立為波斯皇帝。 居魯士大帝石雕 帕薩爾加德宮城遺內的浮雕,帕薩爾加德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首都之一,居魯士大帝時期建造。 岡比西斯聞訊后,立即決定率領軍隊返回波斯奪回王位。就在上馬啟程的時候,他的佩刀突然從刀鞘中滑出來割傷了大腿,導致岡比西斯傷口感染而死。臨終前,他說出高墨塔冒充巴爾迪亞的事情,可是無人相信,所有人都認為那是他為了報復弟弟篡權奪位而編造的謊言。 高墨塔擔心人們識破自己的真面目,下令廢除各地氏族廟宇,強迫人們敬奉拜火教,大力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同時更加隱藏自己,深居簡出,從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也從不召見有名望的波斯貴族。 后來,王妃的父親歐塔涅斯得知新皇帝沒有耳朵,想起居魯士當政時,高墨塔曾因犯錯被割去耳朵,這才相信確實是高墨塔偽裝奪權。于是,他聯絡幾個實力強大的貴族結成聯盟,暗地里一起反對高墨塔,大流士就是該聯盟的成員之一。 真實身份被揭穿后,高墨塔逃到米底行宮,打算伺機反撲。大流士抓住機會,聯合波斯各部落力量,攻入米底殺死高墨塔,接著自己登上王位自稱波斯王,他就是伊朗歷史上的大流士一世。 ◎希波戰爭 大流士上臺后,平定各地的起義和叛亂,使瀕于瓦解的帝國得以鞏固。他將鎮壓高墨塔政變以及自己登位的經過,用古波斯文、巴比倫文、埃蘭文三種文字,詳細銘刻在貝希斯敦山崖上,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斯敦銘文》。 岡比西斯二世與埃及法老薩美提克的會面 公元前517年,大流士開始對外擴張,在東方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在西部征服了愛琴海上的幾個島嶼,還征伐了黑海北岸的游牧部落,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疆域面積廣達500萬平方千米,西北達至巴爾干半島的多瑙河,西南至非洲的尼羅河,東北至錫爾河以南,東南至印度河流域。 大流世一世石雕 石雕原屬于波斯波利斯都城遺址,這座城市是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為了紀念阿契美尼德王國歷代國王而下令建造的。 波斯士兵石雕 波斯波利斯都城遺址中薛西斯宮殿外墻上的浮雕裝飾,表現的是一個行進中的波斯衛兵形象。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派兵討伐希臘,拉開希波戰爭的帷幕。還沒等雙方對陣,波斯艦隊就在阿托斯海角遭到颶風襲擊,大部分船只沉沒海底,只能被迫撤回。兩年后,大流士再次出兵希臘依然遭受了重挫。 公元前486年,大流士含恨去世。兒子薛西斯繼位后,為了實現父親的遺愿,在公元前480年親自率領水陸大軍50多萬,戰艦400多艘,向希臘發動第三次進攻。雖然在溫泉關一戰中,波斯人摧毀了雅典城,但在接下去的薩拉米斯海戰、普拉提亞戰役以及米卡爾角海戰中,波斯軍隊慘遭失敗,不得不被迫撤退。 公元前449年,波斯大軍和希臘軍隊在塞浦路斯島進行決戰。在這次戰役中,希臘海軍占據上風,波斯軍隊遭受重創一蹶不振。此后,波斯進入希臘化時期。 希臘化時期 公元前334年春天,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這支強悍的軍隊越過赫勒斯滂海峽,消滅了古波斯帝國,再將繁華的波斯波利斯付之一炬。從此,波斯淪為亞歷山大帝國的屬地,處于希臘人的統治之下。 伊蘇斯壁畫 1831年,意大利,人們在發掘古羅馬龐貝古城遺址的時候,發現了這幅壁畫。壁畫長5.82米,高3.13米,由50萬塊小馬賽克拼成,完成于大約公元前2世紀晚期。壁畫展現的是伊蘇斯戰役的情景。伊蘇斯戰役是公元前333年在伊蘇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侖北)發生的一場戰役,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軍隊以少勝多,大敗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壁畫表現的是戰爭最后一刻的情景:騎在馬上的亞歷山大率領士兵沖鋒,大流士三世立于戰車上,而車夫則拼命驅使戰車掉頭逃命。 ◎希波合作政策 亞歷山大大帝南征北戰,用十年時間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西起巴爾干半島,東達印度,北抵中亞,南至埃及,其中包括波斯。 為了鞏固對波斯的統治,這位年輕的大帝極力籠絡波斯上層人士,大量任用波斯降臣,對其賜以高官厚祿,還采用波斯的宮廷禮儀和地方習俗,換得了不少波斯貴族的支持。與此同時,亞歷山大又向波斯地區輸入大量移民廣泛筑城,在沿波斯北部、西部、南部邊緣地區,建起大大小小70座希臘移民城邦。當時,一批批希臘商人、手工業者、知識分子及其他從業者紛紛涌入波斯,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波斯的文化和政治環境。 亞歷山大大量招募波斯人加入希臘軍隊,建立了一支馬其頓人與波斯人混合的軍隊。他任命支持自己合作政策的部下普凱斯塔斯為波斯總督,讓他學習波斯語,身穿米底服裝,在各方面盡量采納波斯人的建議,適應波斯人的習俗。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甚至還為手下的80名軍官和1萬名士兵舉行集體婚禮,因為他們全娶了波斯女人為妻!由此可知,當波斯被希臘化的同時,希臘人也在接受波斯人的影響。 持盾士兵 馬其頓特種步兵,當年亞歷山大東征時,塞琉古一世曾是特種步兵指揮官。 ◎塞琉古王國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因病去世。這位剛剛三十出頭的年輕大帝雖然征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但他的英年早逝令那龐大的帝國沒有一個成年繼承人。帝國隨即瓦解為三個希臘化國家:塞琉古、托勒密和馬其頓。波斯處于塞琉古王國的統治之下,統治者是馬其頓貴族安條克的兒子——亞歷山大的部將塞琉古一世,他忠實地延續著亞歷山大大帝推行的“希臘化”政策,繼續在波斯興建希臘人的城市、居民點和要塞。 公元前312年,塞琉古以巴比倫尼亞為基地,開始向東部行省進軍。這支大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幾乎搶占了原波斯帝國的大部分領土。他得意洋洋地接受了“勝利者”的尊號,還寫信給托勒密和其他朋友,說現在的自己已經無愧于神諭中獲得的國王稱號。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征服了巴克特里亞王國,將國土繼續擴大。當他去世的時候,帝國的版圖已西至愛琴海,東至阿富汗,納入了希臘人、波斯人、米底人、猶太人、印度人等多個民族,塞琉古王國成為當時最大最有影響的希臘化國家。 公元前250年,正當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忙于進行敘利亞戰爭時,巴克特里亞總督和帕提亞總督安德羅戈拉斯先后宣布獨立,脫離了塞琉古的統治。三年后,里海東南波斯語部落的帕提亞人首領阿薩息斯舉兵起義,取代了安德羅戈拉斯,宣布成立帕提亞王國,史稱安息王朝。 塞琉古國王先后遠征帕提亞王國和巴克特里亞王國,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無法徹底征服對方。后來,兩方之間只好簽訂協議,塞琉古王朝默認了那兩個國家的獨立,但對方在名義上也承認塞琉古王朝的宗主地位。 塞琉古一世銅像 安息王朝 公元前247年,帕提亞人的首領阿薩息斯舉兵起義。他自立為王,號稱阿薩息斯一世,宣布成立了帕提亞王國,這就是伊朗歷史上的安息王朝。在與塞琉古的長期戰爭中,安息王朝的領土得到快速擴張。 密特里達特斯一世石雕 胡齊斯坦省伊澤的一處安息王朝石雕,雕刻在一塊巖石上,騎馬者是密特里達特斯一世,馬前站立的是安息貴族和大臣。 ◎在戰爭中崛起 公元前183年,安息軍隊將塞琉古王國安條克三世的軍隊一舉殲滅。公元前155年,安息國王密特里達特斯一世占領了米底,打開了通往兩河流域的路線,十幾年后又攻下兩河流域的重鎮塞琉西亞城,幾乎占領了整個伊朗和兩河流域,安息王朝由此成為一個西起兩河流域東到阿姆河畔的龐大帝國。 公元前129年,安息王朝的軍隊與塞琉古王朝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決戰。隨著塞琉古統治者安條克七世兵敗身亡,希臘人對波斯的統治也宣告終結,安息王朝遂被視為波斯帝國的繼承者。 穆薩女皇 這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女人,她原本只是羅馬皇帝奧古斯都贈送給安息皇帝弗拉特斯四世的女奴,后來竟然成功勸說弗拉特斯四世將自己的兒子以外的皇子都送到羅馬為質,再毒殺弗拉特斯四世,讓自己的兒子成為新的安息國王弗拉特斯五世。為了權利,她竟然又嫁給兒子,成為皇后,史稱“穆薩女皇”。公元前2年公元4年,穆薩執掌安息帝國皇權6年,之后被推翻。 公元前2世紀后半期,絲綢之路悄然開通。安息作為古絲路上的樞紐重地,不僅溝通了東西方貿易,還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公元前115年,中國漢朝的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派遣副使前去訪問安息王國。安息國王得知消息,派遣兩萬騎兵到邊界迎接,熱情款待遠方來客,開啟了中國與波斯兩國友好交往的歷史。 由于航海業比較發達,安息王朝又以波斯灣為中心,與西方的羅馬和東方的印度展開了廣泛的海上貿易活動。至今,阿拉伯語和英語中的一些航海術語和地名如錨、舵、船長、駁船、三角帆等,都源于伊朗古代語言。 ◎內憂與外患 與古波斯帝國和希臘化國家的君主一樣,安息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國王。王位按照父系原則繼承,但確立國王必須經貴族會議選舉決定,國王的權力也要受到貴族議事會的限制。在這種制度下,貴族議事會可以利用各種借口,要求廢黜不合自己心意的國王而另立新王,在位王權經常受到威脅,有時竟然出現幾個自稱國王的野心家一起爭奪王位。 在管理城邦方面,世家貴族和王室成員是安息國王委派的主要力量。在危急關頭,高級貴族可以與國王共為統治者。各大城邦接受安息對其宗主權的統治,但儼然是一個個獨立王國,只要承認安息的最高統治權,就享有鑄幣權和其他特權,這種管理方式為地方割據勢力獨霸一方埋下了禍根。 安息囚犯 這是一件公元1世紀的古羅馬瑪瑙浮雕,表現了一名安息囚犯垂首坐在地上。 公元前30年,伊朗開始由希臘化向伊朗化過渡。這時候,伊朗出現了雙重危機:在國內,王權進一步被削弱,頻頻出現王位之爭,地方割據勢力越來越強大;在國外,由于和羅馬長期處于戰時狀態,軍心不穩且國力被大量消耗。內亂外患使得安息帝國積弱不振,有些地方勢力開始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取而代之。 ◎在戰爭中崩潰 在整個安息王朝時期,安息的主要外敵就是羅馬帝國。為了爭奪西方(地中海沿岸、美索不達米亞、亞美尼亞等)與東方(印度、中國)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羅馬人大舉進攻波斯,兩國屢次交戰,互有勝負,接連不斷的戰爭延續了數百年之久。 公元2世紀的安息人石雕 身穿安息傳統服飾的年輕人 在公元前53年的卡爾海戰役中,安息軍隊擊敗羅馬軍隊,羅馬帝國的統帥克拉蘇陣亡;公元前36年,安息大軍擊敗羅馬統帥安東尼率領的遠征軍;公元3世紀,安息的末代君王阿塔巴努斯五世還從羅馬人手中奪走了亞美尼亞和兩河流域的大片領土……可是,安息王國雖然屢次擊敗羅馬帝國的侵略軍,自己也難免大傷元氣。 在安息王朝中期,兩國基本處于相對和平狀態,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公元前20年,安息歸還以前繳獲的羅馬戰旗,釋放了歷次戰爭中被俘的羅馬士兵,羅馬則送還安息王子,還一并送來一名才藝出眾的意大利女奴。公元1世紀后半期,正在崛起的貴霜帝國搶占安息的部分地區,同時又派出使者與羅馬帝國聯系,計劃聯手侵略安息,這一變故打破了兩國之間的和平狀態。 進入安息王朝后期,兩個疲憊的國家展開了四次大戰,將戰場擴大到兩河流域所有地區,都城泰西封和許多重要城市屢次被攻破焚毀。在此期間,安息內部也爆發了激烈的內戰,各方割據勢力此起彼伏。內憂外患的雙重危機令這個一度龐大的王朝很快走向了末路,新興的薩珊王朝隨之成了伊朗的新主人。 一條公元2世紀的項鏈,從中可以看出安息王朝手工藝者的精湛技藝。 薩珊王朝 波斯帝國西北部的法爾斯地區,早在塞琉古王朝的時候,就一直存在半獨立的地方小王朝。小王朝的酋長們宣稱自己是波斯帝國統治者的后代,堅持信仰拜火教,其中勢力最強大的是伊斯塔赫爾城的神廟祭司阿爾達希爾。 ◎波斯的再度統一 阿爾達希爾的祖父薩珊是一位頗具野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趁著安息國內憂外患之際,他積極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通過聯姻與征服,逐個吞并周圍的小城邦和酋長領地,順利統一法爾斯省。在擺脫安息王朝的統治之后,他開始計劃向外擴張領土。 阿爾達希爾一世加冕 薩珊王朝的開國皇帝阿爾達希爾一世從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世手中接過象征王權的王冠,阿爾達希爾一世的馬下躺著的是安息王朝的末代皇帝阿塔巴努斯五世,大流士一世馬下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篡位者,這幅浮雕表現的主題是賦予新的薩珊王朝正統性。 阿爾達希爾繼承祖父的雄心壯志,率兵征服了克爾曼和波斯灣沿岸地區,在那里修筑城堡、王宮、拜火教神廟,然后又北進伊斯法罕、西取胡澤斯坦等地。 224年8月,安息國王阿塔巴努斯五世親自率領大軍前來討伐,結果遭到慘敗,自己也被俘虜并處死。阿爾達希爾乘勝直入安息都城泰西封,登上波斯王位,自稱“阿爾達希爾一世”,并以祖父的名字將新王朝命名為“薩珊王朝”。 登上王位的阿爾達希爾并沒有滿足于現狀,繼續征服那些拒絕臣服于新王朝的地方勢力??墒?,這位剛剛稱王的年輕君主遭到了強有力的抵抗,亞美尼亞人由于得到東羅馬帝國的支持,在統治者斯洛的率領下負隅頑抗,堅決不肯臣服。 阿爾達希爾非常憤怒,決定與東羅馬帝國決一死戰。230年,薩珊大軍開始進攻東羅馬帝國在兩河流域的領地。雖然波斯軍隊在戰場上略占上風,但想獲得全勝幾乎不可能,他只好退而求其次,與東羅馬帝國簽訂和約,使亞美尼亞最終被納入王朝版圖,實現了波斯的統一。 鍍金銀驢頭 伊朗出土,公元4世紀的薩珊王朝藝術品。 沙普爾一世石雕 在距離波斯波利斯不遠的一片山崖葬了四位皇帝——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阿塔薛西斯一世和大流士二世,這里被叫作波斯帝陵。陵墓下方巖壁上有7幅薩珊時期的浮雕,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表現了騎在馬上的薩珊皇帝沙普爾一世接受跪在地上的羅馬君主瓦勒良投降的情景。 有了安息王朝的前車之鑒,阿爾達希爾認為必須抑制地區割據勢力的膨脹。他將兒子們分封為各地區的諸侯,并派出其他王族成員出任行省的總督或主管的官吏。他認為農牧業是立國之本,宗教對鞏固王權有重大作用,于是下令大力發展農牧業和拜火教,將王權與神權集于一身,自稱“阿胡拉馬茲達的崇拜者,神圣的阿爾達希爾,波斯的諸王之王,神之后裔”。 沙普爾一世擒獲羅馬帝國皇帝瓦來里安 公元260年6月,沙普爾一世在戰爭中捉住瓦來里安,之后瓦來里安在監禁中度過余生。 ◎兩代胡斯洛 公元240年,阿爾達希爾之子沙普爾一世繼位,繼續執行父親的對外擴張政策。他幾次率軍打敗羅馬,鞏固了薩珊在西部和西北部的統治。這位頗有見識的國王在國家稍稍穩定的時候,派出大量羅馬戰俘修筑水壩、橋梁和新都城,如今在胡澤斯坦還保留有一座當時修建的水壩,現在取名為“皇帝水壩”。 薩珊歷代國王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沙普爾二世和胡斯洛一世。沙普爾二世(309~379)一生下來就登上了王位,一直到他去世,在位時間長達70年,是薩珊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王。傳說他天賦異稟,成年后親自率兵征服阿拉伯人和羅馬人,收回很多土地和權力,在軍事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在這位傳奇國王的統治下,薩珊王朝的綜合國力達到了第一個高峰。 鍍金銀花瓶 公元6世紀薩珊王朝花瓶,圓腹,小口,圖案表現的是葡萄收獲的場景。 胡斯洛一世(531—579年)繼承王位后,首先結束了父親發動的對拜占庭長達30年的戰爭,并推行各項舉措盡快實現國內穩定。他號召人們把在戰亂中搶奪的財產歸還原主,沒有合法繼承人的財產充作善后救濟金;失去父母的世家貴族子女由國家收養,女子成年后嫁給門當戶對的男子,男子則留在宮中接受教育,以備日后擔任國家要職——一批聽命于己的新貴族由此出現。接著,胡斯洛又在賦稅和軍事方面進行改革,進一步在經濟和軍事上加強了王權。在他的統治下,薩珊王朝的綜合國力達到第二個高峰,史稱“胡斯洛中興”。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胡斯洛一世的兒子延續了父親的治國政策,但孫子胡斯洛二世可沒有繼承祖父的雄韜偉略,他的殘暴貪婪、奢靡無度在史上留有惡名。據史學家記載,胡斯洛二世的身邊有3000妃嬪、3000內侍、數千歌妓舞女,另外還有8500匹坐騎、760頭大象與無數罕見珠寶。即使皇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