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398節
“太多了,而且都不知道是為什么?!?/br> 安夏聽到了一些很慘的故事,比如有戶人家新加入種棉花的行列,連種子的錢都是借的,結果只長葉子不開花,白種了一季。 一家子過得很慘,欠的錢一天一天的往上堆,家時愁得要上吊了,后來季科來了,替他們看了一眼,發現就是最簡單的徒長,水肥澆得太足了,而且也沒有掐掉多余的枝尖。 并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幾乎把一家人給逼死。 在那之后,季科成了農人們心里的神,他說什么,他們都聽。 安夏也挺為季科難過的,在村里他是神,在院里被打壓,好人被放錯了地方。 “村里沒有技術員嗎?”安夏問道。 在她的記憶里,在生產隊的時代,就應該有一種名為「農業技術員」的工種,指導農村里的各種生產活動。 “我們村其實都是新種棉花的,技術員不懂這個?!?/br> 村里人種棉花,完全是看到別的村種棉花,然后被收購,賺到錢,才兩眼放光,一窩蜂跟著上。 都覺著:不就是種地么,不就松土捉蟲施肥澆水么?種了一輩子的地,棉花,它還能翻了天去? 誰知道差距還蠻大的,最后把技術活變成了運氣活。 吃完飯,農人拿出一桶深棕色的油,說要送給季科,做為臨別禮物。 “你幫了我家這么多,我也沒什么好謝你的,這是我們家自己榨的,干凈著咧,不嫌棄的話,就帶上吧?!?/br> 季科死活沒要,在「拿著拿著」「不了不了,我們不拿群眾一針線」的你推我讓中,棉農熱情地把那一桶油塞給了跑得慢的安夏。 安夏抱著那桶油,十分好奇:“這是菜籽油嗎?” “是棉籽油?!?/br> “哦?棉籽也能榨油?” 見安夏躍躍欲試,季科搖頭:“棉籽油里含有棉酚,有毒的,需要精煉之后才能去掉?!?/br> “棉酚……是什么?”安夏從來沒聽說過這個東西。 季科張了張嘴,又什么都沒說:“咳,你可以自己回去查一下?!?/br> “哦,對了,現在農村里的技術員不多嗎?就算村子里的人都是新種棉花,他們不能學嗎?”安夏還是不理解這種自生自滅的情況。 “技術員不是哪個村子都有,而且技術員水平也參差不齊,就跟醫院的醫生一樣。我上回不舒服去醫院看病,把癥狀說完,醫生反問我「你想吃什么藥」,我真是不知道說什么?!?/br> 晚上回到旅館,安夏在論壇上發了一個問題: 棉酚會吃死人嗎? 然后收到了一個回復:一般吃吃問題不大,不過男人還是別吃,殺精的。 看此人的發言記錄,應該是個醫生,安夏選擇相信他的話,以及理解了為什么季科不肯直接說,非得讓她自己查。 收到mama的聊天:“你在農科院???” 安夏:【出來了,明天準備回家,怎么了?】 mama:【哦,我還想讓你幫我問問專家,我的君子蘭怎么了?!?/br> 安夏:【這邊都是往嘴里吃的東西,他們不管君子蘭?!?/br> mama:【總應該有管蔬菜花卉的吧?!?/br> 安夏:【大概有吧?不過我明天一早的火車,來不及問了?!?/br> 第二天早上,季科奉命來把安夏送到火車站。 “哎喲,這多不好意思,耽誤你的正經工作?!?/br> 季科拎起安夏的行李箱放在車上:“我哪還有正經工作,都巴不得我趕緊滾,早就不給我安排工作了?!?/br> 不小心戳到他的傷心處,安夏沉默片刻,轉移話題:“對了,農科院有沒有研究花的?我媽種的君子蘭不知道出了什么問題,想問問?!?/br> 季科一口答應:“有啊,你把花的照片發給我,我幫你問問?!?/br> 回去之后,安夏真的把照片發給他,過了一段時間,季科把打聽來的消息告訴她,順便還傳達了幾個養花小妙招。 王嬌嬌聽到這個消息后,迫不及待的也想問問:“我種的玫瑰莫名其妙都蔫了……” 連陳嘉這個濃眉大眼的,也說家里有種迷迭香、羅勒之類的東西,他以前是留法的,喜歡搞西餐,國內菜場買不到,只能自己種,最近眼看著要把他的心肝寶貝們給種死了。 安夏想起一句話「中國人的種族天賦——種菜」,以前的圍棋網,現在的《玉京戰神》,統計數據表明,有很多人游戲可以不玩,家園系統里的菜不能不管。 所以,城里人對種能看的、能吃的東西,應該相當有熱情? 安夏在紫金論壇的日常雜事版里發了一個小調查,問現在有誰在自己家里種菜和花,在種植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問題。 一下子就冒出了幾十個回貼,最常見的問題是: 蔥越長越細怎么辦? 蔥長成一大坨了,應該怎么辦? 這題連安夏都會:分根! 接下來的有好多人問:怎么分? 除了調料之外,問君子蘭的人最多,1986年的君子蘭泡沫破滅之后,人民群眾對這花本身還是很有好感的。 然后就是夜來香、晚香玉、茉莉、梔子花等等香花。 盆景松那種很少,有也是替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問的。 趁著季科在農科院的最后一天,安夏問他能不能介紹農科院花卉所的人給她。 “能??!”季科不負領導給他的評價「積極熱情」,他頂著花卉蔬菜所妹子的懷疑目光,要來了她的聯系方式。 這位叫馮娟的研究員是季科的同期,兩人只在報道的時候見過一面,那會兒季科很熱情,熱情到馮娟覺得此人居心叵測。 現在她聽說季科要走,又來找她,她疑心季科是想追求她,才找了一個問花卉疾病的理由。 萬萬沒想到,季科要完她的聯系方式之后,瀟灑地拎起行李跑路去深市了。 加她的人是安夏。 安夏不是來一個一個問問題的,而是問她們蔬菜花卉所,有沒有興趣像棉花所那樣,也搞一個合作開發的項目。 這會兒,整個農科院都機構冗余,人心思變,棉花如此,蔬菜與花卉也是如此。 特別是年輕的研究員,看不見未來,每個進來的人朝氣蓬勃,過不了多久,想多撈好處的人變得圓滑逢迎,沒有什么追求的人心如死灰,混一天算一天,有性子的就變成季科這種在單位里最不受待見的人。 安夏的話,讓馮娟眼睛一亮,她已經聽說紫農公司的薪酬待遇,如果能去的話,她可太愿意了。 安夏有一個想法,在紫金論壇上做一個給植物尋醫問藥的版塊,很多在城市里的人會養植物。 但是他們并不知道肥料和農藥上哪兒買賣,也不知道應該怎么使用。 對此,蔬菜花卉所的領導覺得這事……不靠譜。 最大的問題就是——“怎么賺錢?” 難道是付費提問嗎? 安夏知道付費提問,不過她個人不是很喜歡這種形式。 過于圖窮匕現的收費,總是讓人不安的。就算是個神棍,也不是上來就收錢,怎么著也得逼逼幾句,然后收費收在符水、佩飾上。 裝神弄鬼的人能活躍這么多年而未死絕,說明人家的營銷手段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不賣回答,賣肥料和藥。你們還能賣種子、營養土啊?!?/br> “那才能賣多少?!鳖I導很是不屑。 他們賣給專業花農都是論畝賣的,城里一戶人家最多種兩三盆花,不得了了。 安夏繼續勸說領導:“我上回聽說,你們育的種和苗,也是可以自己賣的,收入都歸所里,蚊子腿也是rou,能多賺一點是一點,賺多了大家分賬,賺少了至少能聚個餐,你們總不會是嫌錢咬手吧?” 確實,誰還能嫌錢咬手呢。 思來想去,領導就同意了,并且第一時間,就把所里那些冗余的、不是自己嫡系的、看起來是刺頭的人都給撥了出去。 紫農公司又多了一個經營業務:花苗、種子、營養土、肥料、農藥。 馮娟與季科在深市相遇。 季科還是一如即往的熱情,幫新來的人都辦了入職手續,介紹宿舍里面的各種設施,馮娟忽然覺得這小伙子,能處! 提問版塊做起來了,但是現在畢竟上傳照片不方便,很多人都用語言描述。 語言能力強、會抓重點的人,就能得到很好的回答。 水平不太行的人,比如只會說梔子花的葉子枯了……這讓人怎么回答。 而且不看到照片,就算是農科院的人,也不敢隨便回答。 開版之后,一直比較冷清,不像隔壁的八卦閑聊,整天人頭攢動。 安夏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你們把花、土、肥,還有工具,打包賣,讓人一次買齊所有所需要的東西,省事,利潤還高?!?/br> “真的有人會這么買嗎?打包的價格比單買貴多了?!?/br> “會有的!首先,你們得把文案寫得好看一點。別寫得跟辭典一樣。再弄點好看的照片?!?/br> 啊……文案? 馮娟只會寫:夜來香、柔弱藤狀灌木、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捩花目、蘿藦科、夜來香屬…… 特點:晚上開花,特別香…… 發出去的商品鏈接,點擊:0 不服輸的她在「中國貨」上觀摩學習文案怎么寫,然后重寫了三版,終于賣出去了一份。 看到「買家已付款」提示的那一瞬間,馮娟比第一次拿工資還開心。 蔬菜花卉部門,除了馮娟很高興外,還有幾個對基因有興趣的人,也挺高興。 紫農公司秉承了紫金的風格:只要想到什么有趣的小點子,公司都會支持去做,不會有人怪他們不安份。 他們跑去跟季科的基因組一起琢磨,能不能往花的基因里插點什么花里胡哨的基因,比如開個七色花。 專業研究花卉的人生意也不錯,城里人種的這這那那挺多,有些養了好些年,養出感情了,真有點這這那那的,都挺舍得花錢。 他們在網友提問里,發現了新的商機。 有個人說她想種花,但又怕蟲子,總覺得黑沉沉的土里藏著什么怪里怪氣的東西,她連蚯蚓都怕,自己給花松土又怕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