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275節
安夏左思右想,覺得這事很不靠譜,她又擔心這個所謂的長城機電跟她有合作的各個長城公司是不是有連帶關系,便派人去調查了一下。 還在調查的時候,安夏接到長城機電沈太福的聯系,說有業務合作的事宜,想與她商議。 目前國內幾大報紙都報道過長城機電拿到的科技突破與發明專利,據說他們去年完成銷售兩億元。 1992年能完成銷售額兩億元,那還是很厲害的,安夏對他們十分好奇,便答應去他們公司一趟看看。 安夏剛下車,沈太福便熱情上來,與她親切握手,身旁三臺照相機對著兩人拍個不停。 安夏在路過辦公室的時候,向里面掃了一眼。 辦公室里的氣氛完全不像科技公司,更像是做新媒體的。 飄進耳朵的只言片語都在說:“再多投一些……追加幾篇稿子……聯系《科技日報》……” 進入會議室之后,沈太福像介紹自家光榮歷史一樣,向安夏展示他們公司的出色戰績。 “聽說貴公司去年銷售額兩億元?很厲害啊,不知你們的電機是用于哪些地方,我們現在也有相關的業務,也許可以合作開發?”安夏問道。 沈太福拿出幾大本資料,展示他們的電機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建筑、船舶、機械制造…… “我們的電機,比以前的電機節約能耗約80%,很多地方都淘汰了舊的產品,換成我們的電機,所以,我們去年的銷售額……馬馬虎虎,還可以吧,哈哈哈……” 百分之八十? 安夏好奇地追問是怎么做到這么大幅度的節約,沈太福卻神秘地沖她一笑:“這是我們的保密專利哦,不能說的?!?/br> 安夏點點頭,她問了一些市場前景之類的問題,沈太福一一回答,他也向安夏詢問了人工智能、自動化控制,還有無人化碼頭相關的事情。 他為安夏描繪了美好的應用前景,人工智能加他的節能電機,天下無敵,能橫掃全球工業制造。 規劃十分美好,但是過于天真直白。 在安夏聽來,他的夢想簡直比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的故事還要簡單:“全球有幾百個大型建筑公司,幾十個大國都有好幾個大型船舶公司。要是他們每個工地,每艘輪船都用上我們的電機,我們的銷售額就能突破去年的最好成績……” 安夏以前還聽說過一個笑話:“曹cao八十萬大軍到江東,每人買我一個包子,我不就發了嗎!” 她自己在牡丹廠開大會的時候,也說過:“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類,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br> 安夏當初說這話的時候,是提振萎靡不振的員工士氣,她自己也知道,也就是這么一說,哪能把所有人的錢能掙了。 如果誰敢說自己的產品能覆蓋全市場,要么說明產品太低端,屬于初級加工品,要么公司超級無敵大,已經壟斷了全部產業鏈。 除此之外,都得在自己的細分市場打拼。 安夏又仔細向沈太福詢問,想知道他到底是在跟她喊口號,還是他真的這么想,或者他認為她會這么想。 結論:沈太福真的企圖以這個理由來說服安夏,讓她覺得長城機電超級牛逼。 行,懂了,就是一個吹牛的。 安夏沒有再與他多說什么,便起身準備告辭。 “安總,今天晚上我們有一個答謝酒會。到時候會有許多政府的人參加,有沒有興趣來看看?” 安夏還真的挺好奇,于是她答應了。 到了之后,她才知道,這個酒會,是為了慶祝集資十億。 十億誒……現在全中國登記在冊的人口也就十億多一點吧,他真的做到了全國每人給一塊錢。 在場的有不少媒體記者,他們看見安夏出現,便圍了過去:“紫金公司是否有意與長城機電聯手?” “我今天剛剛與沈總見面,還沒有進一步的溝通?!卑蚕奈⑿χf。 她不對這個問題做任何評價,免得記者在報紙上過度發揮。 “紫金與長城機電同為高科技公司,有沒有競爭關系?” “目前沒有看出來有業務重疊之處?!?/br> 對于記者的問題,安夏都以打太極的方式繞了過去。 在場不僅有記者,也真的有官員,人數不少,他們與沈太福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利益共同體。 晚宴已經開始之后,從門口那里,隱隱傳來了吵鬧的聲音,其他人都在看著沈太福和他周圍的人,安夏悄悄移過去,聽他們在說什么。 原來是兩個媒體的記者,來遲了,門口的人說他們媒體派來的人已經在里面了,意思就是不想讓他們進。 這兩人在外面說他們是兩個不同部門的。 鬧騰了半天,直到里面出來一個人,說了幾句話,又給了他們兩個紙袋子,請他們進去,才告一段落。 安夏聽見出來的人對他們說:“你們怎么辦的事!” 門口的人很委屈,說:“誰把一個媒體的兩個部門都請來了?!?/br> “既然都來了,你也不能就這么得罪他們??!以后再遇到這種事情,機靈點,早點進去叫我,別為了兩百塊錢的車馬費,就得罪人?!?/br> “是……” 嘖嘖,兩百塊的車馬費啊……安夏嘆為觀止,在這個年代,稱得上是大手筆了,多少剛畢業的記者工資,也就是兩百塊。 酒會上,沈老板身旁皆是夸贊之聲,在這些人的口中,長城機電儼然是全中國的科技之光,未來的希望。 沈太福滿臉笑容,向周圍人敬酒,大談未來,他喝得滿臉通紅,此時有人走到他身旁,對他耳語幾句。 沈太福的笑容陡然一僵,快步與來人到角落里說話。 安夏只來得及瞥見他的側臉,陰云密布,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過了一會兒,沈太?;貋?,臉上還掛著笑容,只不過興致沒有剛才那么高了。 第二天,幾家報紙刊登出新聞: 《長城機電有意與紫金科技強強聯手》?《長城機電助力紫金科技,走向世界》 《中國科技雙強結合》 …… 滿篇報道里都是紫金科技即將與長城機電合作開發的消息。 報道里吹了長城機電,也吹了紫金科技,把安夏吹成一個極有眼光的女企業家,凡她看中的項目,無不是天上有地下無的好機會。 配圖是安夏與沈太福握手,還有在會議室里說話的照片。 結尾的時候,全都在號召應該積極參與長城機電的集資,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長城機電原先就有許多大人物做背書,約有十萬人參與了集資。 許多人的想法是:這么多人都投了,肯定不是騙局。 這么多政府官員都參與了,肯定不是騙局。 報紙是國家喉舌,他們說好的,一定不是騙局。 現在又加上了紫金科技,紫金這段時間在各個領域的成果,全社會有目共睹,連紫金都覺得好。 那還不好? 安夏趕緊叫來薛露:“趕緊發新聞,說我們沒有想投資,也沒有合作的意向,請大家不要誤讀?!?/br> “是?!?/br> 報紙上很快刊登了紫金的聲明,解釋并無此事,紫金沒有參與長城機電的任何業務與集資。 報道剛出來的時候,還有人覺得紫金有夠傻的,長城機電現在風頭正勁,愿意帶著你,是天大的好機會,怎么還拼命撇清關系。 長城機電的第二波輿論攻勢就到了,他們也說此前媒體是誤讀,紫金科技雖然現在做了一點小小的成績,但是跟長城機電的體量相距甚遠,雙方合作的話,紫金并不能給長城機電提供太多的幫助…… 大意就是:紫金那么一個撮爾小公司,也想跟著我們公司混?它不配! 薛露看到新的報道之后,向安夏請示:“安總,我們還要回應嗎?” “不用管他們了,第一回 是留個證,免得他們翻船把我們給卷進去,現在再理他們,就是太給他們臉了。反正我們的業務沒有交集,不用管他們?!?/br> “是?!?/br> 沒過多久,長城機電又出了一個大新聞,老板沈太福把李貴鮮給告了。 索賠一億。 李貴鮮,人民銀行行長。 安夏對薛露說:“你可以準備一下,紫金科技是怎么慧眼識破騙局的稿件了?!?/br> 第112章 安夏在與其他幾個沒有參與長城集資的企業家喝茶聊天的時候, 說起沈太福,所有人的看法都是:“如果他不是過于自視甚高,手法太激進,也不至于如此?!?/br> “自以為跟官員有往來了, 自己也是官員了。呵……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是被朝廷授予的官身, 結果呢?!?/br> “跟他一起的人也是卷得太深了, 沒必要, 沒必要?!?/br> 聊了沒幾句, 他們的話題也轉到官場話題上了:“對了,前幾天張說幫你們在政策上攔一攔的,怎么樣了?” “還在運作呢, 你放心,到時候不會影響你們家的?!?/br> 頭頭腦腦們說到某些人的時候,只提姓氏, 如果姓氏非常稀罕,就會提一個圈內約定俗成的綽號,類似于「101」, 跟網絡上提到「運輸大隊長」「落榜美術生」差不多意思。 安夏在這群四五十歲的男性企業家中間分外的扎眼,年輕的老板們不樂意與他們為伍,覺得他們老土, 安夏倒覺得聽聽他們曾經遇到過的事情,世間的事情道理大多是相通的, 可以引以為戒。 比如「做合同」, 「做賬」,這些事情, 其實沒有天衣無縫的, 一查一個準, 就看平時關系維護的怎么樣。 如果關系維護到位了,還會被查,就說明上面是真的要動手了。要么趕緊找人平事,要么趕緊躥吧。 他們的理論與幾十年來的事情完全吻合。 只不過「躥出國」這個設定在幾年后就不好使了。 要是真的影響特別大,紅色通緝令一發。就算是逃出去十幾年也能給抓回來。 真要隱姓埋名,那過得也不舒坦,挺沒意思,不少人藏了幾十年也回來自首了。 跟他們在一起,安夏還學習了不少在牢里的心得體會。 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板見安夏聽得認真,笑著問:“你一個小姑娘,怎么也喜歡聽這些?連我兒子都不樂意聽,我在家一說,他就嫌煩?!?/br> “就是因為我還年輕,所以就得多聽聽多向各位前輩多學學,才能避免走上彎路呀?!?/br> 有年輕女性用期盼的目光看著自己的時候,老男人少不得興起好為人師的興致,說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