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林如海讓自家馬車趕緊靠邊,讓出路來,領著兒子林璋下車,在路邊恭候。 開路的衛隊走過,華貴的馬車停住,小公公挑開車簾,義忠王爺緩緩起身,踩著車凳下馬,他面色仍舊死白一片,眸子沉沉,深不見底。 以前遇見這位王爺,林如海一直提心吊膽,不免憂心他性情乖張,圖惹是非。 先前義忠王妃那件事,反而叫林如海對義忠王生出幾分憐憫,這位王爺說到底,并沒有做成大jian大惡的事。 現在林如海沉下心來,甚至懷疑當年義忠王想要綁走剛中探花的自己,究竟是真的要綁人,還是故意鬧事給皇帝陛下看。 皇陵總不該要一位王爺親力親為,修這么久,義忠王只是不想歸京。 林如海領著兒子林璋,向義忠王屈身行禮:“下官林如海,見過王爺?!?/br> 馬車里面的林家小哥兒原先被母親抱著,趴在窗口看風景,賈敏女眷不便拜見,身邊又有個奶娃娃,放下車窗簾子遮擋,小娃兒馬上嗷嗷哭起來,寂寂官道蕩著嬰兒啼哭,驚奇三兩只飛鳥。 才滿一歲的孩子如何與他說理?賈敏和丫鬟一時焦頭爛額,讓乳母給他喂奶也止不住哭聲。 義忠親王神情帶著幾分頹靡,退下手上一串佛珠,帶在林璋手上:“送你了,帶著小兒趕路,一路上壓驚驅邪?!?/br> 林璋抱手,鼓鼓的臉,板板正正作揖:“多謝王爺?!?/br> 義忠親王在他小腦袋上拍了兩下:“好好當兄長,莫要欺負你家兄弟?!?/br> 此言頗有深意,義忠王明里說林璋,實際上暗指自家兄長,當今圣上。 這位王爺身上透著一股破罐破摔的意味,全然不見當年陪伴圣上賞梅的謹慎小心。 前世義忠王‘壞事’,林如海遠離京城,內情,宮里的說法是義忠王有謀反之心,被圣上察覺之后賜酒鴆殺。 末了原先義忠王預備的棺材板材沒能用上,留在薛家最后給了寧國府的孫媳秦可卿。 林璋馬上拍拍短短的手臂,舉起來展示自己有力氣:“我才不會欺負珺哥兒,以后要是有人欺負他,我還要打他咧!” 義忠王啞然失笑,面龐變得柔和起來,看向林如海,意味深長: “前路不平,林大人多加保重?!?/br> ??84 ? 第八十四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第八十四章、“樹欲靜而風不止” 微風過處, 山林被吹得颯颯作響,分明已是晚秋時分。原先還啁啾的鳥兒棲息在樹梢的枝丫上悄悄窺望,護衛騎著棗紅高頭大馬, 四蹄雪白,不耐煩地打著象鼻, 刨著土地。 林如海俯身拜謝:“下官謝過王爺?!?/br> 前路不平, 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馬車里的林家小哥兒止住哭聲, 義忠王淡漠掃過一樣,轉身踏凳上車,領頭侍衛命隊伍開拔。 馬車四角銅鈴叮當, 漸漸飄遠。 送走義忠王,林如海一家繼續趕路, 林璋擠上去母親和弟弟的馬車, 獻寶似的要把那串珠子系在弟弟的襁褓上。 等他新鮮過一陣,把這事拋在腦后, 賈敏方命人將珠串收好。 林家馬車繞過疏浚河段,轉為水路,先前讓常安出來雇的船已經泊在港口,林璋頭一遭坐船, 在船艙上下跑,急的剛能蹦出幾個字的林家小哥兒, 呀呀啊啊的叫喚。 出京一月余,十月中旬,林家一行人到達廬州。 “這個城墻沒有京城高!” 林璋一下馬車, 就對廬州城墻做出如上評價。 前面不知何事堵著一串大小馬車和挑貨的百姓, 林如海只得讓人先把馬車停在一邊, 待來往道路暢通,在慢慢進去。 不然一會兒被堵在中間進退兩難,塵土飛揚,擠擠挨挨透不過氣。 那邊吵吵嚷嚷半日,總算捋出模樣,原來是城內突然有一隊人馬要出城,一進一出,登時堵在城門口成了一團亂麻。 林璋正蹲在地上百無聊賴揪著干草,林如海像是在放羊,看著兒子揪出一把草攥在手里打趣他:“璋兒莫不是要當羊?你看這里的草就被揪出一個窩?!?/br> 林璋撅著圓乎乎的小屁股,牽著身子把自己揪出來的草鋪在窩里,鄭重其事:“我才不是羊,我在給兔子做窩呢!” 跟車的小廝湊過來,小心道:“爺,有人往咱們這邊來了!” 說完,神色警惕,轉過頭去看浩浩蕩蕩往他們這邊過來的車隊。 林如海給小廝們使個眼色,“帶他去奶奶那邊?!?/br> 一個青帽小廝把林璋拉走,林如海上前幾步,看著四五輛馬車過來停住,從上面走下幾位穿著官袍的大人,當中唯一那位青袍,應當就是本地知州齊洪。 林如海心道這些人還真是消息靈通,這樣的陣仗,顯然是專程來迎接他。 吳洪打頭,跟著幾位綠袍大人,向林如海致禮:“林大人,下官乃是廬州知州,今聞林大人到任,特來相迎。近來州府忙于秋收之是,下官方才知道大人已經在城外,怠慢之處,望大人海涵?!?/br> 林如海是誰? 他在京中瞧著是個安分沒多大名頭的御前小官,但地方官眼里,這位就是十七八歲就得中探花的天縱奇才,深得圣上喜愛的御前貴人,祖上世代列侯,還是國公府的乘龍快婿。 隨便挑出一樣和出身寒門的州府地方官相比,都叫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