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宮里的老太妃沒了兩個……” 對于窮困之家來說,冬日最難熬的,北城墻根就是京中窮苦人家和乞丐聚集的地方, 那邊搭了一溜的窩棚,借著城墻抵擋呼嘯的北風。 城外的亂墳崗埋了一層又一層的人, 天氣太冷,原先喜歡出來刨撿尸體的豺狗都不見出沒。 京城一連冷了二十來日,屋檐上掛上厚厚的冰凌, 林家的水缸都因為冰懂裂開四五個, 他們是南來的人怕冷, 每年屯的木炭都很多,精打細算的用,家里才沒人凍傷。 這個時候就顯出當大戶人家奴婢的好處,只要主子不那么黑心,愿意給你分點厚衣裳和炭火,比外面的尋常人家過得還要舒適。 到了農歷三月間,寒氣才慢慢退去,林家園子里的梅花和桃樹都枯死大半,賈敏叫人拔了,重新種上一撥。 略微回暖又開始落雨,陰沉沉,濕漉漉的一片,絲毫不見陽春三月的生機。 清明時節雨紛紛,郊外的田野中沒有綠意,黃澄澄的一片荒蕪,百姓們出城拜祭故人,給新墳添土,不時聽見嚶嚶嚎哭,甚是凄涼。 翰林院的炭火沒燒透,燃起來總是冒黑煙,嗆得人眼睛都睜不開,那些染了風疾沒痊愈的,被煙火一熏,咳嗽一聲連著一聲。 負責炭火的小公公打了個千,慚愧道:“前兒咱們這邊的炭火早就用完,當下只能用這個,還請各位大人多擔待?!?/br> 宮里也勻不出炭火了,好在最凍人的時候已經熬過去。 外面傳出消息,圣上決定南巡,四月中旬就開拔。 朱謙從戶部過來專門和林如海他們說這件事:“聽說了嗎?圣上要南巡!” 另有一個同僚小聲抱怨:“而今春凍的災害勉強應付過去,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圣上怎么要做這等勞民傷財之事?!?/br> 林如海正色:“江南那邊才出了事,圣上本來就有那個意思,地方上傳來的消息,江南那邊沒有受災,圣上一去,地方上的官員商戶,眼看著國中受災,肯定要拿出都東西上貢,一舉多得,如何不去?!?/br> 說罷林如海給那人遞了一個眼色,就算心中當真如此想,當著大家的面也不該說出來,要是有心人記下,馬上寫折子彈劾你非議君王。 那位庶吉士才意識到這樣不妥,訕訕退出,趁著大家都沒注意,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假裝辦公。 眾人淺淺議論過一回,仍是散了,圣上如果出巡多半要留下太子監國,六部自會派來差使,他們就等著干活。 到了下午,蘇哲給皇孫講學歸來,和林如海一起出宮回家,他早上聽說圣上要南巡,當即就有很多看法,好容易憋到現在,不吐不快。 蘇哲憤然道:“這又算什么道理,先前我還在姑蘇,就聽過圣上出巡,銀子流水一般的花用,就算江南那邊能得一筆進項,興許也不夠堵那個窟窿?!?/br> 就算是歌舞升平之時,蘇哲尚且認為皇帝勞民傷財的巡游不是明君所為,君不見始皇帝在巡游之中暴斃,隋煬帝更是奢靡。 林如海淡淡道:“這些我算不明白,你不如問一問朱謙?!?/br> 他也不贊同圣上南巡,尤其是今年這樣的年景,可惜君心如磐石,圣上金口玉言,豈能隨意更改,終歸是苦一苦百姓。 萬幸今年凍害集中在京城一帶,江南沒有影響,就當天子出去化緣,興許心里還能好受些。 圣上南巡有大臣伴駕,也有大臣留京,去年的新科狀元被挑走,像是林如海和蘇哲都被太子殿下點名留在京中,至于很能算賬又得太子倚重的朱謙,當然要留在戶部清點賬目。 蘇哲免不得要向朱謙致謝:“我們這回能留下來不必往南去,還得謝謝朱兄?!?/br> 林如海笑笑:“休沐日請他吃酒,你也一起來?!?/br> 休沐日時,林如海請同窗小聚,蘇哲的妻子也被邀請過來,只把大兒子帶來,小兒子仍舊留在家中。 黃氏生得清秀端莊,生了兩個兒子,身材不如賈敏苗條,和賈敏這樣的模樣來比,明明年紀略小,反而顯得成熟,別有一番風情。 她們二人閨中之時也就見過一兩回,沒什么交情,既是丈夫同朝為官,就算是面上也要做出和睦之態,況且二人無冤無仇,更不會見面就像烏眼雞一般。 撿著點家事聊開,也不至于冷場。 蘇哲家的大兒子已經開蒙,素日規矩教的好,小小年紀也端坐著,看著就是能沉下心來讀書的脾性。 黃氏笑道:“我們家哥兒開了蒙,請的是先前國子監退下來的夫子,已經開始寫字了?!?/br> 黃尚書是什么人?最不缺的就是這樣的人脈,對女兒所出的外孫十分偏愛,開蒙就要請大儒教導,起步就比尋常人家高一截。 賈敏關心問她:“你家哥取得了個什么名兒?!?/br> 黃氏看著兒子微笑:“家里都叫弘哥兒,弓長那個弘?!?/br> 賈敏品了一回,點頭:“好名字?!?/br> 可見家中對這個孩子寄予的厚望。 黃氏又道:“他是家中長孫,自然是講究些,我也沒什么所求,只愿他也能如他父親一般,弘揚家業?!?/br> 話都說到這份上,賈敏也隨之恭維:“他如今念書,你做母親的想得長遠,我家這個,只要不病不鬧,我卻知足了?!?/br> 林如海他們吃過一回酒,品茶看畫,傍晚時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蘇哲和朱謙皆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