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很好。寧衍滿意地收回手,微微揚起頭,笑著對她說:玲瓏jiejie很是聽話,幫了朕一個大忙。 玲瓏垂下眼,避開了寧衍直視過來的目光,看起來乖巧又柔順。 這樣好的事情,總該要大家都知道才對。寧衍轉過頭,說道:不如就先告訴母后,讓她開心開心才好。 石家榮一愣,不知道寧衍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哦,對了。寧衍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捶手心,說道:正好,三哥的王妃也喜誕麟兒大人之間的恩怨,孩子總是無辜的,不如就將這消息一起送回京城,好讓母后欣慰些。 石家榮徹底覺得看不明白寧衍了,長樂王的大軍還在信陽府住著,怎么寧衍還像是生怕阮茵和寧錚倆人連不起來一樣呢。 玲瓏。寧衍笑著問:你說好不好。 玲瓏眨了眨眼睛,站得穩穩當當,乖巧得像個木偶人,聞言點了點頭,語氣異常溫和。 都聽陛下的。 第116章 刀光 信陽府,身處安慶和中原地區之間,長樂王封地中最西的邊線,是他直插中原腹地的一柄利劍。 也是寧衍跟寧錚之間,正式動起手來的第一戰場。 十月初一那天,鄭紹輝率領的左軍接到了謝玨和寧衍共同簽發的軍報,令他在信陽外五十里扎營,擇機攻打信陽城。 鄭紹輝倒真有些本事在身上,他未曾跟寧錚打過交道,謹慎有余,將大軍落腳的地方選在了正陽縣。 正陽縣歸屬南陽府管轄,地理位置頗好,正處在信陽和南陽之間,兩條線連接出去,正好能與信陽和南陽共同圍成一個三角,進可攻退可守,就算是信陽反撲得厲害,鄭紹輝也可以隨時對南陽求援。 信陽的守將是寧錚的心腹,從左軍開始動彈之后,便也不敢掉以輕心,這幾日來日日加強守備,分發軍糧,顯然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不過信陽城那邊雖然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無論是謝玨還是寧懷瑾其實都心知肚明,此次鄭紹輝在正陽縣的動作不過是個引子信陽城的重要性眾人皆知,寧錚放在上頭的守軍必定不少,想要這么輕輕松松拿下來,那是癡人說夢。 而寧懷瑾其實早已經做好準備,將目光對準了不遠處桐柏縣。 托寧衍的福,寧懷瑾這幾天從影衛手里拿到了不少桐柏縣的消息。 正如寧衍所料,桐柏縣的守軍馮源并不是寧錚名義上的屬臣,而是不知道從哪出身的野路子,據說家底不怎么干凈,所以哪怕身負帥才,也無路入朝為官。 寧衍并不見得有多么信任他的能力,分到他手里的兵將也不過區區五萬之數。 對于守一個小小縣城來說,這數量看似不少,但桐柏縣背靠信陽,又充當著寧衍進軍中原的前鋒,這兵力就有點不夠看了。 而且據秦六傳回的消息所說,馮源似乎已經從信陽城的變故中嗅到了危險,城內的守衛也越加嚴厲。因為如此,外頭進城的人也越來越少,生怕哪天趕上個變故,就要受些牢獄之災。街上的商鋪關閉了大半,幾乎人人自危。 馮源手里可用的兵不足,這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寧懷瑾站在沙盤前,將一根木棍豎在了桐柏縣前:信陽城戰事一起,安慶府必定不會坐視不理。鄭紹輝手里有實打實二十萬大軍,若真的打起來,信陽必定要向安慶府求援。到時候,桐柏縣無論是撤還是死守,都只是孤島一塊,拿下只是時間問題。 不一定。謝玨不像他那樣樂觀,說道:桐柏縣離信陽太近了,若是桐柏縣受襲,信陽那邊必定會收到消息。到那時,無論信陽的守軍是誰,都必定得想辦法派兵增援。否則只要桐柏縣一失,我軍便占住了正陽和桐柏兩座大縣,兩面夾擊之下,信陽必定更難以為繼我若是信陽守軍,便不會冒這個險,把希望寄托在安慶的援兵身上,定會幫桐柏一把,省的自己陷入兩難之地。 但若信陽沒有援兵呢。寧懷瑾反問道。 什么?謝玨問。 寧錚就算手里兵馬再多,也不可能有幾百萬之數。寧懷瑾說:我猜想,大約最多也只有百萬。若真是如此,信陽城的守軍必定不如鄭紹輝,那時候,只要能拖住安慶的援兵,信陽自保還來不及,如何有閑心來管桐柏縣。 王爺,不是這個道理。謝玨搖了搖頭,看起來不太贊同。 謝玨順手從沙盤下抽出一根筆直的木棍,在沙盤上隔空點了點,說道:王爺,你現在轉過念來想想,若你是寧錚,想要往長安打,你會走哪條路。 必定是走信陽這條。寧懷瑾說:從信陽直取南陽,再從洛陽進京城,這條路平坦寬闊,守軍又少,是直取京城的最快辦法了。 那江南兩府呢。謝玨又問道。 江南兩府守軍不足,不足為懼,留上十萬守軍足矣。寧懷瑾說。 寧懷瑾話音剛落,隨即自己想起了什么,忽而頓住了。 謝玨看他的表情,便知他猜到了什么,說道:王爺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