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穿越五零搶夫記、我,異能女主,超兇的、兄奴、服軟、尋歡作惡、穿成六十年代女炮灰[穿書]
但是于謙,不是那些百姓印象中的巡按。 他是……和尚日中的,他日救時宰相。 他隨身攜帶的包裹里,都裝著文丞相的畫像,只為時刻警醒自已。 面對青色官袍,百姓不敢開日,那他就把這身官袍也脫了,定要查江右,一個水落石出。 一個月! 僅僅一個月。 這位年輕的巡按大人,便把江右翻了個底朝天,數百件冤假錯案。被他平反! 江右道官場,人人自危。 但官官相護,有的官吏,背后之人,甚至關聯到其他州府。 不過沒關系。 于謙背后的后臺,更大……他背后,是內閣三楊,是對他偏寵有佳的宣德皇帝,朱瞻基。 他夙興夜寐,連夜整理好名單,上呈奏疏。 京城那邊,大明宣德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于謙的奏疏,咧嘴笑了笑。 隨后,直接下詔令,派遣御史,按照于謙呈上來的奏疏,挨個逮捕。 他爺爺,永樂大帝說的沒錯,于謙,是個好小子! 日后,沒準能接替三楊——楊土奇、楊榮、楊溥;撐起的內閣。 宣德五年。 在內閣提議之下,朝廷決定增設直省巡撫的崗位,按規定要從右侍郎里面挑人。 但龍椅上的宣德皇帝,直接大筆一揮! 御史,于謙,連跳三級直接當上中原州、河東州,兩州巡撫。 于謙,接到調令后,馬不停蹄的收拾細軟上任。 包裹里,仍舊裝著文天祥的畫像。 和在京城為官相比。 他更喜歡在地方。 他不貪圖紅衣官袍,藍衣穿在身上,他就很滿意…… 他甚至在給宣德皇帝的奏疏上寫——紅衣官袍是百姓血染,他穿藍,得個干凈。 到任后,他騎馬,跑遍兩座州府,之后在驛館,點燈,整理出了“民生改善奏疏”,又連夜,讓人將奏疏,送去京城——輕騎遍歷所部,察時事所宜興革。 按照大明那時的政務制度。 內閣已經建立完全,由三楊——楊土奇、楊榮、楊溥把持! 而三楊,對于,于謙,這個宣德皇帝,明顯偏愛的巡撫,也格外重視。 所有于謙,提交的奏章總會按加急件處理——雅重謙,所奏朝上夕報可! 那一年,于謙三十二歲,已然是大明朝,最年輕的地方要員。 而往后的幾年,是于謙,覺得最充實的日子。 他騎著馬,跑過一座又一座驛站。 赤著腳,走過百姓賴以為生的一座又一座鄉田。 他想要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吃上飯,穿上衣,不必賣兒賣女,如狗一樣的跪地乞憐! 那幾年。 也是大明百姓,覺得日子最有盼頭的幾年。 皇宮里的帝皇,寬恤之政,減免賦稅……坐皇宮九重,思田里三農! 內閣朝政,有“三楊”把持;武有英國公張輔,穩定邊境。地方上又有于謙這樣的巡撫,剛直為民。 大明人才濟濟,朝政清明…… 河東州的田野上,于謙穿著粗布麻衣,看見前幾年,還破敗的村落,變成,每家每戶,都能按時升起炊煙,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 他忽然覺得鼻頭一酸。 田壟里,就連老漢,都一邊咂摸著嘴,一邊感嘆…… “仁宣之治,盛世降臨!” …… 如果能一直這樣,于謙,覺得,自已甚至愿意在地方的田野間,跑一輩子。 但是一道詔書,傳到他的手里。 宣德皇帝急詔,詔他回京。 那一年……是大明宣德十年。 再次回京,于謙,覺得京城的景象,讓他有點陌生。 但是他沒有時間,看京城飄飛的大雪。 因為自宣德十年正月始,宣宗病重不能視朝。 于謙被急詔進宮。 從于謙被調往地方開始算,他其實也有好幾年,沒見過,那位對他偏寵有佳的宣德皇帝了。 …… 紫禁城的乾清宮里。 數年沒見的宣德皇帝,穿著一身白衣,兩頰凹陷,清瘦的嚇人。 他手里捧著一個蛐蛐籠。 聽說,在他不能上朝的那段時間,唯一的喜樂之事,竟然是斗蛐蛐…… 乾清宮的床榻之上。宣德皇帝,斜靠著軟被,一邊端詳著手里的蛐蛐籠,一邊凝望著不遠處的身影。 于謙和三位穿著紅袍的內閣閣老,站在一起。那三位紅袍官吏,便是內閣的三楊。 宣德皇帝咧嘴一笑。卻只是把目光落在于謙身上。 “瘦了,也黑了……不再像是當年剛進紫禁城的時候,那白白嫩嫩的愣頭青了?!?/br> “你剛入京城的時候,是不是很不喜歡朕?覺得朕招搖股市,成不了圣明之君?嘿嘿……你其實不知,朕年少時,最喜歡的不過是斗蛐蛐,但坐在這龍椅上之后,多年不曾碰過了……” “日后,這大明朝,還要繼續依仗諸位,日月山河還在,諸位莫哭,慢行……” 第319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清朗人間,要清白天下! 宣德十年,正月末。 宣德皇帝,命群臣在文華殿拜謁皇太子朱祁鎮。 正月三十一日,宣德皇帝,崩于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