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以前偽造的神罡錢李凡也見過,還僅僅是神罡金氣的含量有區別,但用的還是足銅,凡人rou眼還分辨不出,但現在別說神罡金炁了,連銅錢的質地都開始濫竽充數了。 李宥這個二傻子也是,本來國家已經財政緊張,入不敷出了,但為了離秋宮的大房子,新衣服,禁軍賞賜,游宴馬球的天量花銷,這家伙也是拼了。居然真就聽信內廷那些蠢貨的建議,將內帑的神罡錢重銖,一文錢鑄成兩文錢來用,賣官鬻爵什么的更是常規斂財手段了…… 國主都帶頭瞎幾把搞了,那底下門閥的行為可想而知,郭家帶頭,私鑄泛濫,土地兼并強取豪奪。 于是離國百姓收入銳減,負擔暴漲的同時,資產還開始大幅度縮水,同時物價飛漲。而國家財政已經瀕臨崩潰,門閥的稅賦一點都收不上來,里外還在用錢。 這樣的情況,換成十二國其他任何一國,局勢都已經崩了。 但是要不專門說離國國富民強,人才輩出呢,都這種情況,居然還沒崩!還給穩住了! 這也是因為友商的襯托,四面八方都在打仗,觀主至少能把一國的百姓喂飽,所以形勢還不嚴峻,大家都覺得忍一忍總能過去的。 然后大的就來了。 為了彌補國家財政的虧空和軍費的不足,同時應對劣錢泛濫的局勢,在御史大夫李弘憲的主持下,度支郎中李文饒出臺了度支司,備邊延資庫之策,來整頓國家財政。 簡單來說,就是鹽鐵絲綢馬匹水酒等,全部改由戶部直屬的度支司專營。同時地方稅賦也不收神罡錢了,改收絲綢布緡,全部以實物抵債,布緡結算。瞬間神罡錢崩盤。而光長思城一年就儲入布緡十二萬匹。連離秋宮的嬪妃也發了瘋似得染布…… 至于地方收納的特產,全部就近收繳入各府道州縣的備邊庫中清算,優先用于備邊軍供,額外余下的部分,或者前線用不到的商品,就改入延資庫,由度支使調度,運送到各地傷市販賣,以充軍資。 說白了,以后的離國,就是唯耕與戰,不需要‘商人’這個職業了。 于是長思城的小市民們紛紛破產了。但凡有些門路的,都變賣了祖產,或者干脆自己逃籍,拖家帶口得淪為流民,到墨竹山開荒來了。 為啥來墨竹山? 因為墨竹山現在是玄門了,玄門的領民,從不向仙宮交稅。 第四百三十一章 太平大業 如果只看離國朝廷,還可以簡單帶入封建王朝的興衰周期,套用農業社會的經濟模型,但要是再把玄門,修士,修真家族這些概念也放到這個籃子里,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了。 李凡也不想長篇大論,但只有明白‘墨竹山加入玄門’這件事,對離國各個階層的意義和影響,才能理解長思城,乃至整個離國,正在發生的劇烈的社會動蕩。 首先第一點, 這個世界真正的主人,掌握最強暴力的人,不是王侯,不是藩鎮,不是門閥。 曾經是仙宮,但現在已經不是了。 這是玄門的天下。 或者再明確一點,是‘以九大玄門為首的修士集團’統治著天下。 不是仙宮的十二國,而是因為有‘九大玄門’,才有如今的‘三垣十二國’。 玄門才是如今整個一套體系的真正編織者,規則的制定者,和秩序的維護者。 其實一直以來,三大派都在探索如何管理‘修士’這個超越了‘凡人’的群體。 仙宮其實就是沒有處理好和這個群體的關系,才失去了天下。 畢竟修行者在意的是天才地寶,神功秘籍,修煉突破,人家追求的是純粹的,絕對的力量和長生,當然看不上你君王給的那些虛頭八腦的封爵封地,賞賜拉攏。 所以仙宮試圖壟斷修行之法,穩定家天下的統治,就是從本質上與天下的修士站在了對立面上。 雖然仙帝一脈有著天下正統,得到文武百官的效命簇擁,一度可以抓賊捕盜那樣,誅戮鎮壓天下的修士。 但是修士的力量,是需要自己反復磨練,歷練道心才能獲得。這并不是就能靠血脈傳承,靠資源壟斷得了的。 而隨著古仙宮日漸腐敗衰弱,太極仙道之法又在不斷革新,基于修真家族模式的血脈統治,注定是不可能長久的。 所以地方逐漸就出現了變化,官僚酷吏仗著刀兵欺負壓榨手無寸鐵的凡人也就罷了,若是去找手里有劍的修士,收什么山川林澤稅,車船事業稅,環境保護稅的,那不是在找死嗎? 如果始終用對付凡人的老辦法,去管理修士,那早晚就會出現很臥槽很玄天的畫面。 ‘老子知道仙宮規定要交稅,可老子的天才地寶都是一刀一劍搶回來的,憑啥要給你交稅?老子就是不交!你能咋地??’ 還能咋地,暴力抗稅,拔刀就干唄。 于是干到最后,上一個想暴力納稅的仙帝,頭都給剁下來,仙宮的統治自然就瓦解了。 而以前李凡無法理解,為啥玄門打贏了仙宮,卻不坐江山的,但當他在完成了自己的日常,偶然逛到婁觀塔,看到觀主那邊案牘海洋遨游的日常,他就理解了。 因為沒必要了,對于老玄門而言,現在這樣就挺好的,修士集團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這個目的說得陽春白雪一點,就是‘逍遙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