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說得下里巴人一點,那就是,‘不交稅不納糧,老子能飛升就行了,蒼生死活干我屁事’ 身為天下的統治者,卻不承擔守護天下的義務,這就是出世的仙人。 因為供養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和軍隊集團,維持天下的秩序,是絕對吃力不討好,財政上完全入不敷出的行為。 修士要修行的,正常修仙的誰特么有閑心管這種破事兒?忙到頭都禿了也管不過來好嗎! 所以你們仙宮愛咋整咋整,反正別來打攪我修仙,有多遠滾多遠就可以了。 但仙宮也有話說啊,假如天下的資源,全都給玄門拿去修煉了,剩下的人怎么活呢?讓權貴門閥割rou?不可能的好嗎,大家還不如直接拔刀子開干! 所以當年的老玄門到底也沒做絕了,并沒有徹底鏟除仙宮,而是和三垣做了許多折中,妥協,實驗和媾和,最后推進到今天這一步,終于推出了云臺峰的完善制度。 這個制度的根本就是,不管道統門派國家出身血緣,只有加入了云臺峰的,才算‘玄門’。 只有‘玄門’,才可以不納稅。 而其他地方散修門派,隨便,只要被打上‘魔道’的標簽,統統都可以打壓到死。 當年三垣的政治機能,逐漸被云臺峰所替代,成為單純的行政機構,負責維持凡人世界的基本穩定,同時壓制著地方的散修門派,甚至很多時候,還能得到各地玄門的支持,一起來打擊新興的散修道統。 比如墨竹山這種的。 是的,如果站在離國朝廷的角度,玄門是幕后真正的主人,門閥勛貴才是國家的血rou骨干,平民百姓是這巨獸的養料,而墨竹山這樣本地興起的散修門派,才是可能導致這個體制崩潰的最大禍患。 而觀主雖然是國師,又有仙宮的冊封,但墨竹山一直在從平民中招人,一直在擴張傳道,一直在擠壓傳統門閥的空間。 如果百姓紛紛投靠墨竹山,成為了墨竹山的弟子,或者把田都獻給墨竹山的修士了,朝廷還收誰的稅呢?豪強還搶誰的地呢? 于是墨竹山這個受到仙籍管理的散修門派,離國征稅主體的大戶,從根源上來說,就和離國朝廷代表的御史臺,存在不可調節的矛盾。 所以只要墨竹山還是散修,那么其弟子家眷,依舊是不屬于‘免稅’的名額,而且還是有生產力,有錢糧,但同樣也有反抗實力的刺頭。是禍亂天下的根源。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墨竹山加入玄門,云臺峰的玄門!翻身做主人了! 最直白的說,現在墨竹山的弟子,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得不向離國交稅! 離國的門閥家主們就是最敏感的,不再是單純買個名額,兩頭下注維持關系,而是趨之若鶩得跑過來投效了。 這樣的墨竹山,不再是收稅和打壓的對象,而成了主子,御史臺哪里還能和以前那樣找事呢? 當然是團結在以觀主為核心的墨竹山領導班子身邊,期望把自己族中的子弟也送入墨竹山中修行??! 至于朝廷的錢哪里來,這不是還有好多百姓么,擠一擠,總會有的。 可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好嗎! 倒不如說這種世道還能活下來的百姓,一個比一個更jian猾,尤其是長思城這些混跡市井,見慣了三教九流的生意人。他們也很快發現了墨竹山升玄門,這個變化里的政策漏洞。 和與時俱進,反復進行經濟改革的離國不一樣。 墨竹山采用的,依然是古仙宮時代流傳下來的古制。 比如李凡自己也抱怨過的薪酬體制,內門弟子一個月的月俸只有‘兩千金’,兩貫錢。元嬰境界的鎮守真人,雖然收取轄地住民的供奉,但修士也不要錢糧布匹,只是讓領內弟子的家族供養,種植些靈草,飼養神獸,制作機關之類的活計代工,不過也是聊勝于無罷了。 說真的,墨竹山弟子是真的基本領不到什么宗門福利補貼。 但反過來說,墨竹山的稅法,也已經至少五百年沒更新了。 以前墨竹山是散修門派,還要額外繳納獻費給離國朝廷,這個稅由離國的御史們跟腳實際情況清算,連年增加,也是主要的矛盾點之一。但現在墨竹山是玄門了,于是這獻費立刻就取消了。 這樣墨竹山的弟子,每年只要繳納基礎的‘口賦’,人頭稅,老弱婦孺,一年二十文錢,‘算賦’,成人的收入稅,一百二十文錢,‘戶賦’,成家立業分到田的戶口稅,每戶每年兩百文錢,而田租也是當年仙尊定下的,三十稅一。 至于資算,市稅,租銖,關稅什么的商業稅,統統都沒有。畢竟俺們就是山里修仙的,以物易物,搞那么多亂七八糟的干嘛?還嫌不夠麻煩的嗎?至于徭役更沒有!弟子待遇已經很低了,再搞徭役還怎么招收新人???現在叫人給宗門做事,都是按照貢獻算kpi的??! 如果從修仙門派的角度來說,墨竹山這種制度,實在算不上有多吸引人,這也就導致墨竹山的弟子,很熱衷于自己生產經商,家族單位組團去長思城貿易,搞點錢財補貼家用。 而現在墨竹山吸引流民開墾十萬大山,對這些冒險來開墾的流民,也統統采用墨竹山弟子同樣的管理辦法。 這主要是為了方便各峰各院統一管理流民,組織開荒,招募弟子,而且考慮到開荒的艱難,還給與功法錢糧裝備等投資作為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