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節
趙蘇問道:“那諸位的意思是?” 顧翁問道:“年輕一輩里你最能干,最早入京,官兒又最大,如今我們請你來商議個主意——這事兒好不好同刺史大人講一講?” 趙翁道:“咱們商議好幾天了……” 顧翁瞪了他一眼,趙翁收聲。打從跟尚培基打照面,他們就不太得勁兒,這個縣令的架子擺得忒大忒假。沒用半個月,大家就更覺出味兒不對了。明面上,尚培基還真沒什么毛病。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經過祝纓再經尚培基那就大不一樣了。 趙蘇道:“我背井聞鄉這么些年,家里的事情也都不知道,諸位長輩要是再不同我講,我也不敢胡亂開口拿主意的?!?/br> 顧翁只得含糊地說:“他也忒過份了!講什么禮樂、大妨也就罷了,怎么還管頭管腳的?” 尚培基剛說要一點“禮樂”“大妨”的時候,他們是很開心的,對,是得有點兒規矩??墒巧信嗷@個規矩它管得也忒多了!不但管泥腿子管冒失婆娘,沒幾天還要管起他們了! 林翁老了許多,說話也帶著股頹喪的味兒:“起初還道他與刺史大人一樣,召咱們咱們也都到了縣衙,哪知吩咐下來的全不是一樣的事兒。他連播種季節都分不清!話也不會講?!?/br> 尚培基官話極佳,不會方言,就要士紳們學習官話。他們的官話明明已經很好了!這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嗎? 話匣子一打開,人人都說尚培基之不好。顧翁才夸完“禮法”,就說了一句:“講禮法也得叫人活吧?哦,不許雇女工?人怎么活呀?作坊都要關啦!告訴他作坊人不夠,他又要征發!征發的什么?” 官府超量超期的征發是全國普遍的事兒,但是祝纓講規矩地干了十年,本地征發一向守規。尚培基一來就給添了這一項。作坊沒了女工不夠?那就來男工。 可是有些工種男工就不合適,有些人家男人他就養不好家。悄悄賭錢的至今還有,不賭錢的也有拿了工錢都喝光了的。這樣的人家,老婆孩子餓肚子了,族里也不能眼看著人餓死。在坐的士紳在本地都有宗族,平日里也得干點人事。干人事是要花錢的。本來,家里有個女工,她能填飽肚子,族里也省事兒。尚培基一多事,大家都麻煩。 其次是效率,有些活計男女還是有些差別的,女子體力稍弱,精細活計的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她工錢便宜??!” 王翁說:“照他講的,一月要多支出三成!” “對!何止工錢?他還問我田里都種的什么,不許我種甘蔗了!我……我也沒有不種糧??!” “還有會館!咱們交的租金難道不是給縣衙?他收錢就行了,還管著咱們經營了?又管不好!這個不許收錢,那個不許收錢,我拿什么給他算租金?”輪值主持福祿會館的人也不滿。 “哦,還有糖坊,他也要管!還要咱多繳糖!這是要干什么?” 總之,就是亂搞。而福祿鄉紳們不想多掏錢給他! 然后大家的意見是:“要不,咱們一道向刺史大人陳情?” 趙蘇聽明白了他們的意思,緩緩地說:“諸位長輩,難道就只會向義父告狀嗎?” 這話顧翁就不愛聽了:“你這是什么意思?” 趙蘇道:“些許小事,咱們自己就辦了,何必勞煩義父?” “京里來的,只怕不好應付呀?!?/br> “諸位想一想,這是新縣令,不是義父!世上比義父能耐的人,我在京城也沒見著幾個,諸位何必先自己泄氣?不說為他老人家分憂,事事求義父,也顯得咱們無能。些許小事,咱們先應付了,遇到大事再求他老人家不遲?!?/br> 趙灃道:“能行么?” 王翁也說:“就咱們?縣令一發怒,披枷帶鐐??刹桓遗沃翊淌反笕四敲春蜌??!?/br> 趙蘇笑道:“害怕了?諸位長輩,義父在此十年,難道只是為了他自己的政績官階么?諸位身著錦衣,見官不跪,是從哪里來的?”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恍然大悟! 對哦! 祝纓剛到??h的時候,他們名為士紳,實則是“鄉紳”土財主,如今卻真有一些人是實實在在的官員親族,是名實皆有的“士紳”了。普通鄉紳,寫字面上都是“民”,管你有沒有錢,身份上就是普通人。打你就打你了?!笆考潯笔怯猩矸莸娜?,打你一巴掌,那都得有個說法。 除了眼前的趙蘇品階最高,他是個縣令,祝纓還弄了十幾個學生,人人都有官身。從縣丞到縣尉不等! 顧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道:“還是刺史大人好??!給官、給錢、給出路。待咱們還謙和有禮!父母愛子女,就為他計長遠!大人是為我們計了長遠!以后也不用怕這些作威作福的官了?!?/br> 雷家父子是挨過祝纓收拾的,一比尚培基,對祝纓的一點點芥蒂也飛了:“祝公是嚴父,治下百姓犯了錯會受教訓,卻也是真心愛護。親爹對兒子再嚴厲,也為兒子置家產。半路跑過來的野爹,還想奪大家的飯碗?姓尚的以為他是個什么東西?” 各人發了一通的牢sao,都問趙蘇:“你年輕,又見過世面,此事當如何是好?” “篤篤”門板被敲響,顧翁警惕地問:“誰?” “老翁,童縣尉來了……” 堂內眾人交換了眼色,顧翁道:“快請!” 童立的臉色也不太好看,進了先團團一揖,顧翁道:“快坐?!?/br> 童立坐下先罵了一句臟話,又說道:“新來這是個什么不通人性的玩藝兒???” “怎么?” “他還要同諸位聊一聊呢,說什么商賈之事容易破壞風俗,還要管呢。您各位,家里橘子那什么的,別自個兒賣了?!?/br> 諸人大怒:“什么?我們又沒耽誤了種糧!” “甘蔗要是種得太多的,趁早自己改種糧食??!他要查舊賬了,凡五年前糧坊沒開的時候種糧的地,如今還得種糧!對了,糧,加征一成的稅?!?/br> “???” 童立也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加這一成的稅是為了給衙門補貼的:“說,還要預備下些工程的款子。你們有些不用納稅的,也有要納的,早些想辦法吧?!?/br> 說完又看到了趙蘇,兩人又是一番禮讓。童立道:“郎君來了可真是太好了!咱們正愁怎么同大人講呢……” 趙蘇又將剛才的話又說了一遍,童立沉吟道:“他語言不通,又好擺個譜,還道咱們都不識字。說話做事也不大避人?!闭麄€縣衙,人人識字,作文章差了點兒,識個千把兩千字還是行的。端茶遞水的差役常能瞄兩眼。 童立又附贈了趙蘇一個消息:“一頭瞧不起獠人,一頭又要再弄一個‘教化異族’當心別叫他算計了?!?/br> 壓在心底的惡感被激了起來,趙蘇道:“多謝?!?/br> 一群人湊到了一起,嘰嘰喳喳。趙蘇道:“項家那里,我去講?!?/br> 顧翁道:“咱們這些人,必要同進退,不信治不了他!才來幾天呢?” 趙蘇道:“那就小童哥盯著縣衙,我去聯絡項大郎,請他主持在京城的會館少出糖!各位長輩都回鄉居住,互通訊息。顧翁還在縣城,他要干什么,您幾位就去見他。阿蘇縣那里,也是我去講……” 趙蘇這里安排妥了,顧翁等人的任務就是給尚培基添堵,看他怎么動官員親族。阿蘇縣等處讓趙蘇聯絡,不搭理尚培基。京城少出糖,貨主問,就是尚培基不給賣了。把糖坊都逼得關門了,甘蔗也不讓種了。你問工人?都逃亡了。 他還編了個歌謠“名上實下,賠光根基”,往到處傳唱,連京城的會館也得給它傳過去! 然后就是耗著尚培基,你說話,咱們就是聽不懂。要不您學一下方言? 下令,就拖著,磨!哎!出工不出力。不能讓他滾蛋,也得讓他變成個聾瞎,什么事兒都干不成。 這些,不但在等著京城回信的尚培基不知道,連祝纓也是不知道的。因為福祿縣里沒人跟她講這個!大家伙兒覺得自己也都應付得了,用不著跟她講。 主意已定,趙蘇傳信給蘇鳴鸞,接著就跟爹娘去梧州城了——他還想娶媳婦兒呢。 ……—— 盲婚啞嫁,雖不全是如此,也有一半兒是真實的。 趙蘇與祁家父女倆以前還算熟,不算全瞎,他也是有備而來,準備了厚禮。自家先登祁泰的門,聊上一聊,差不多了再同祝纓講,以免有個“借勢壓人”之嫌。 祁泰也沒個岳父的架子,祁家大小事務原本是由祁小娘子一手cao持的,連她自己的嫁妝都是自己個兒攢的。眼看年紀不小了,她有一些不安。原本攢了一筆錢,打算帶著父親辭工回京過日子,祝大人給她爹弄了個官兒做!身份一變,婚事的計劃也就變了。 好在她這嫁妝是沒個對象就先攢了,倒不必愁換個身份相當的丈夫。 祁泰是萬沒想到趙蘇會想當他女婿的,一時呆立當場:“???你怎么想著娶她的呢?” 祁小娘子在內室聽得跺腳,這是什么爹??? 不過祁泰很快拍板:“行?!?/br> 這就答應了?這是什么爹??? 祁泰賬也清,趙蘇現在是官了,女兒一結婚就是命婦。趙家家境殷實,他們同趙蘇也處過幾年,看著行。趙蘇還是祝纓的義子,對義父也一直恭敬,有什么事兒大人會主持公道的。擇婿,那還看什么? 行了,就他了! 兩家將這門婚事告知了祝纓,男家媒人是祝纓,女家媒人是花姐,?;榈氖穷櫸?,做證的拉上章別駕。 張仙姑又要給祁小娘子添妝,府里熱熱鬧鬧的。趙蘇卻在書房里當地一跪:“義父,兒擅作主張,想往京城會館傳個消息……” “哦?” 趙蘇原原本本將尚縣令如何施為講了,接著又說了自己的應對之策,末了,道:“是兒的一點淺見,要是錯了,請義父責罰?!?/br> 祝纓道:“你這樣去赴任,我就能放心了?!?/br> 第263章 擠兌 趙蘇露出一個微笑來。 對付尚培基,他用了一些手段,有些確是有點不太光明正大,得到了祝纓的肯定,趙蘇也放了心。 趙蘇抓緊時間請教一下做官的竅門,再聰明的人,對規則不熟悉也會吃虧。祝纓對趙蘇卻是放心,趙蘇這人打一開始腦子就是夠用的。 祝纓又問他從吏部那里拿到了多少情報,再告訴他吏部、戶部的消息未必是準的,還要收拾前任的爛攤子之類。又告訴趙蘇:“十里不同俗,不要將福祿經的見的當做是尋常。我南下之前,也是一心想做事,裝了幾車的農具,到了福祿能用的沒幾樣。到了先看當地是個什么樣子再下手?!?/br> 趙蘇將這些一一記下。更是仔細詢問縣令與上級之間的相處,如何保持一個客氣的距離之類。 兩人聊天,也沒人來打擾他們。趙灃夫婦二人到了梧州城之后,刺史府的官員又為祁家做臉,趙娘子的一點小小的不愉快也散了,她在這里又見到了侄子蘇飛虎與侄孫等人,心情越來越好了。 祁泰是個萬事cao心也cao不到點子上的人,結果張仙姑等人就接過了為祁家cao持的事情,張仙姑一動,嘰喳的人就多了。連帶花姐也忙了起來,祝家不住給趙蘇準備了結婚的賀禮,還要給祁小娘子再添一份妝奩。 趙蘇既要探親又要成親還要在期限內赴任,行程頗緊,祁小娘子心中忐忑。她對自己的婚事是擔憂的,祁泰縱有心也不大能cao持得體。原以為準備好了,一旦要辦一場婚禮,卻發現自己之前十年好像什么都沒準備一樣! 本以為存了些嫁妝的,事到臨頭才發現缺得還有很多。譬如真正殷實人家不止是陪送些新衣被子一點首飾之類,大宗是田產、是陪嫁的奴婢。田產幾乎無從談起,只有京中二畝薄田。家里仆人還是當年顧家薦來的。再來是客人,看在祝纓的面子上,刺史府應該有不少人參與,但是請柬得祁家自己準備吧? 祁小娘子自己擬了客人的單子,再準備請柬,讓父親寫請柬。還要辦采買等事,忙了個不可開交。 別人家的新娘子在這個時候都開始緊張害羞,祁小娘子只在聽趙家來提親時有機會羞了那么一下,接著就忙上了。 田產是不想了祁小娘子又將家產分兩份,一份留給祁泰在刺史府里生活,這一份就托給了花姐。另一份才是自己的嫁妝。家里的女仆她不想帶走,不然祁泰身邊就沒人了,這樣她自己婚禮上就沒有仆人了,還要現雇人。 忙亂之中,還是刺史府里出手為她解了困。 花姐將她叫到自己房里,遞給了她一只匣子。祁小娘子道:“大娘子已給了添妝了?!?/br> 花姐道:“這是小祝讓我轉交的。你拿著?!?/br> 祁小娘子大方接了,花姐道:“還有一件事,雖是你的家事,不過咱們相處這么久了,我就多說一句,你得有個伴兒同行?!?/br> 祁小娘子道:“可是我爹……” 花姐道:“他在府里總有人照應。趙家雖不是不講理的人家,你是嫁到人家去的,得有個說心里話的人?!?/br> 祁小娘子這才下定決心安排自己之前的丫環。這丫環原是顧家的路子來的,也是福祿的,趙家也是福祿人。趙蘇這次赴任的地方走不算太遠,趙蘇的仆人們也都是福祿人,丫環沒多猶豫,也情愿與祁小娘子同行。 祁小娘子攢齊了伴兒,才打開匣子。這匣子拿到手里輕飄飄的,打開一看,里面也只有一張紙,乃是一紙地契,陪嫁的田地祝纓給她準備好了。地方不在京城,這塊地離項家的新買的土地比較近。 兩人的八字找了巫仁認識的那位尼師合了一下,日子很快就確定了。刺史府里,花姐相幫女家擺酒。趙蘇借了驛館,男家住在那里,正日子從驛館出發迎親,接到了新娘子之后不是回驛館,而是回福祿。 祝纓作為男家的媒人,也得跟著一道回福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