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 第147節
“府監只消行一招李代桃僵,把阿喃之所作所為,通通安到太孫頭上,反正他等于是死了,誰來對質?” 一陣黯然沉默。 張易之恍然大笑,拍掌道,“高!實在是高!” 第137章 閻知微遲遲不到, 使團等在靈武,眼看一日暖似一日,再不走, 更趕不上風雪了。西出陽關無故人,等踏入突厥狼xue再聯絡太孫,便難如上青天。 武延秀心急如焚, 令小寶快馬回太原打探消息,自己就在城樓坐等。 陳路遙才巡查了布防,經過瞧見, 走來拱手搭訕。 “郡王久在京畿,定然沒見過黃河河口解凍的壯觀景象罷?” 武延秀一愣,搖首承認。 “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小王確是沒見過?!?/br> “嘿!那可好看的很吶!” 陳路遙興致勃勃指他眺望河口方向。 “今年天暖, 估摸河口能比去歲早十來日解凍,到時十里龍槽冰凌消融,瀑布落差足有五六丈高,黃河水攜吞山河之勢奔流而下,轟隆隆如萬馬齊喑, 一瀉千里,蒸騰起澎湃白煙,倘若再遇上晴日彩虹, 兩相輝映,更是壯觀!” “是么?” 武延秀瞇著眼往遠,“這邊陲之地,竟有如此風光?” 陳路遙重重嗨了聲, 有心與他結交。 “郡王是京里貴人,要以為咱們這兒只有沙子, 就大錯特錯!這個地方,別處瞧不見的稀罕可多!化開那一瞬自是驚天動地,之后河面上半冰半水,那些冰塊,大的能有房子大,順黃河九曲蜿蜒而下,一路浩浩蕩蕩,撞著岸邊粉碎,河邊人家,那幾日耳邊如打雷,白天黑夜的放炮仗!” 武延秀以手搭棚,只見灰茫茫的河面猶如死水,自是不信。 “照您所說,解凍那一刻可遇不可求,錯過就錯過了,那譬如您在這靈武城里坐著,想去看時,難道提前十天半個月守在跟前么?不然指人盯守匯報,就算遠遠升狼煙傳信,打馬去時,也來不及呀!” “哪能使那笨主意?!” 陳路遙大笑。 探手在風里擺了擺,皺起眉頭又搓搓手指,仿佛感受濕氣,俄而搖頭。 “時候不到,恐怕要等明日——” 瞧武延秀面色不虞,嗤然輕笑,忙道。 “非是下官故弄玄虛,過了陰山,春雨貴如油,待久了,人人能預知一二?!?/br> 武延秀想了一想,點頭道是。 “突厥人馬背上討生活,別說河流解凍,想來大風大雪亦能預測,這本事,小王也當學起來?!?/br> 說著,學他揚手在風里輕探,片刻收掌回來,卻只握住幾粒沙石。 “嘿,這手風中逐沙的功夫,郡王一流!” 陳路遙閑扯半晌,以為有了與他開玩笑的資格,哈哈笑著贊他,卻不想武延秀大大震動,猛地轉身,面上已是頹然變色。 陳路遙忙指一事退下,轉臉令人送兩甕酒來。 “這雪恐怕來不了了?!?/br> 郭元振旁觀半晌,終于開口。 酒甕小巧,比拳頭大不了多少,粗胚锃亮的陶土綁著紅繩。 武延秀食指勾住紅繩與他碰了碰,灑脫地仰脖灌下,咕嚕嚕便是半甕,郭元振講究,要了兩只白瓷小杯,一杯杯倒出來慢飲。 武延秀腳下似有千斤,再邁不開步子,竟不愿接他話茬。 “與你說個笑話,控鶴府有個主簿,號稱能預知天象,比靈臺郎的卦還準,出京前,我便請他算了一算?!?/br> “——哦?宋之問?” 郭元振好奇地問,“他勸你關山此去,切勿回頭么?” 武延秀笑而不答,只顧把玩他的酒杯。 狂風卷過靈武背后連綿的賀蘭山,帶來一股陌生又蒼冷的腥氣。 他口中哼的不知什么曲兒,凄凄切切,與景致很相配。 郭元振聽半晌,發現武延秀竟把他那首酸詩編進教坊曲調,不禁指著他笑。 武延秀痛飲半晌,眼珠一轉,從袖中掏出一卷薄紙遞上。 郭元振展開瞧,先是愕然,繼而捶桌大笑。 “這諂媚的東西!心思也算用到盡了,竟還未巴結到圣人跟前?!?/br> 宋之問在石淙失手,宮廷之中口耳相傳,提起來便冷嘲熱諷。 武延秀側目瞟著郭元振手里畫像。 用筆生澀粗糙,處處斷點滯墨,仿佛木炭所畫,但精準的抓住了人物氣韻,那是個語笑揚眉的熱辣女子,滿頭發辮凌亂,頭上勒著抹額,雙目炯炯有神,嘴唇微張,笑的肆意燦爛。 “此物從何而來,默啜請婚時送來的?怎這般簡陋?!?/br> 郭元振笑夠了,漸漸生出疑心,放下酒甕,翻來覆去檢閱,語調生寒。 “我竟從未見過?!?/br> 他是春官主客司郎中。 照理說各四夷番邦的國書,一應當從主客司過,幾位郎中合力翻譯推敲,確認無誤之后,才會送到御前。 武延秀嘿嘿笑兩聲,搖頭反問,“朝中懂突厥語的人,多么?” 郭元振怔了怔,這話說來卻長。 “西北諸州因駐軍及邊市貿易所需,皆有通譯,但在京六部官員中,除開主客司上下職責所在,想來只有三五人通曉突厥語,概因突厥不同于吐蕃,早年曾極強盛,但盛極而衰,分裂成東西兩部后便雙雙亡國,余部融入李唐,雙方往來皆以漢語為主,國子監亦不復教授突厥語?!?/br> “高宗朝阿史那骨咄祿叛唐復國,屢次擾邊,但圣人登基后,他弟弟阿史那默啜又再歸降,便仍是以我為主?!?/br> “至于吐蕃,五十年來久為大患,主客司幾位郎中、員外郎皆精鉆深研,那回我去野狐河會談,他們隨隊而行,亦為就近觀察學習。不過你三哥不簡單,吐蕃語也成,突厥語也成,野狐河會,便曾主動請纓?!?/br> “跟他不相干?!?/br> 武延秀面色微沉。 一襲素簡白袍,長指勾著紅陶罐上麻繩灌酒,卻是越喝眼神越清明,態度越平和,與往日偏狹張狂的模樣大不相同。 “這幅畫,照宋之問所說,是夾在突厥國書里送上石淙,卻被府監扣住,重陽節后才呈給圣人?!?/br> ——重陽節? 郭元振驟然觸動前情,頭皮發緊,連灌兩口冷酒壓驚。 “你是說,狄相死前?!” 兩人原來坐在城樓東頭梢間,南北兩面長窗相對,他們坐等消息,敞開了窗子面南而坐,正對官道。 郭元振跳起來,竄到窗前往左右張望,確定兩丈之內再無別人,先關窗,馬上又推開,再把北面也全打開。 響晴的大天,西北天空尤其湛藍。 長空遼闊,有鷹振翅翱翔,唳唳高聲,可郭元振盯著他,牙床都在打顫。 “你別瞪我!” 武延秀眉毛挑的,像是笑了一下,但收梢太快,又似自嘲。 “連我也是人家手中棋子,糊里糊涂,突厥早已請婚,但消息沒進主客司,卻耽擱在府監手上,你說,是為什么?” 郭元振看著畫像,目光驚恐,“他敢截留國書?!” 武延秀道,“宋之問也懂突厥語,被府監召去翻譯國書,這張畫,原是掩住了不叫他瞧,可他偷偷瞥見一眼,出來便在值房撿了根殘香,憑記憶速寫?!?/br> 郭元振聽得怔怔的,有點佩服。 “一眼偷窺便能畫出這樣神采,也算他有真才實學了?!?/br> 武延秀低頭輕笑了聲。 “他又不似我生來姓武,沒點本事,豈敢入局?” 郭元振自覺失言,歉聲道,“老六,我不是那個意思?!?/br> 武延秀渾不在意地擺擺手,繼續道。 “這一路我都在想,府監扣住國書,是在等什么?等狄相的死訊么?狄相在時,他不敢興風作浪,等他死了,才敢挑唆圣人行和親之法?” “不是他挑唆的?!惫褫p聲道。 武延秀眼尾微掠,仍舊面向窗外,但鄭重提醒他。 “大哥,你身上掛著吐蕃、突厥兩國干系,不該讓我知道的事兒,可別提?!?/br> 郭元振聞言一凜。 郭家在神都被人壓一頭,在太原,卻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唯有五姓七家之王家可相提并論。武延秀在玩笑間拉他與裘虎等結義,他性子疏朗,并不拒絕,但往常裘虎見了他,一口一個郭郎中,大哥云云,連武延秀也絕少提起。 武周與吐蕃、突厥三雄并立,邊境上小戰不斷,誰也吞并不了誰,大家都存著且打且和的心思,因而外交之事最最敏感。 郭元振因野狐河一役天下揚名,以主客司五品郎中的身份,而凌駕于正三品的春官尚書武三思之上,又夏官尚書空懸,才丁憂回來的夏官侍郎姚崇正忙于處置東北方向的契丹,尚顧不上這頭。 所以滿朝文武,唯有郭元振真正參與西南、西北謀事,最清楚圣人對吐蕃、突厥的用兵規劃,也因此,涉及突厥國書,旁人可以侃侃而談,郭元振卻當絕對避諱,以免泄露機密。 他沒想到武延秀外表張狂,真正涉及機密,于無人處尚自約束,半晌道。 “所謂國朝,不是明堂里供奉的先師圣祖,亦不是官寺里的彌勒觀音,而是圣人治下萬萬人口,有百姓,有官宦,亦有世族宗室。你我生來高人一等,又都有幾分本事,些些熱望,想為這萬里錦繡河山添色加彩兒……” 說到這里,兩人對望了一眼,都有些感慨。 “大哥,我的胸懷抱負自是遠遠不及你?!?/br> 武延秀不屑于順勢往自家臉上貼金,牽唇一笑。 “什么百姓人口,我不去荼毒,人家要荼毒,也不礙我什么,我也不在乎這江山姓武姓李,只是不想被人踩在腳下,當個囫圇個兒的玩意兒,想起來撥弄撥弄,膩煩了就擱在一邊?!?/br> 頓一頓道,嘴角勾起來,笑的愈加涼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