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 第148節
“京里沒人在乎我,來了這兒,他們總得把我當盤菜,所以我來。我知道你想把邊線往西,往北,再推推,哼,我那好三哥也想,他卻不及我,能來這兒親眼瞧瞧?!?/br> 郭元振聽他這副自輕自賤的聲口,也不多說,直拉他到北面窗前。 大風貫穿南北,吹的兩人鬢發微顫。 “這座城樓太矮,瞧不出來,可若能如鷹展翅,飛升九重天上——” 郭元振豪氣干云,長臂猛地一揮,令他想象飛翔俯瞰的視角。 “黃河在這兒有個幾字形的轉彎,河道懷抱的土地便叫河套,過了黃河,茫茫大漠森林,唐人所剩無幾。兩漢以降,我中原王朝,最多最多,占領至此?!?/br> “我知道!” 武延秀道。 “這靈武城是漢惠帝修的,至今九百年,沒垮就不錯了,那日我瞧城樓底下有塊石碑,正反兩面碑文,好些字叫風沙侵蝕,已認不出了?!?/br> 郭元振正色道。 “李唐子民,肯走到黑沙南庭,單憑一個你,也扛著突厥的干系,或是連你也死了,單剩小寶,我照樣與他肝膽相照。當日圣人信我,今日,我信跨過黃河的每一個唐人?!?/br> 第138章 武延秀眼中凝淚, 不勝欣喜,未料到郭元振豁達狂放至此。 人與人的關系就是這樣。 倘若一輩子混在京中,縱酒放歌, 就算合伙做買賣發了大財,又哪能領略如此兄弟并肩的絕佳風光? 含笑激越道,“元振, 你果然是你!” 郭元振橫目挑了他一眼,笑他年輕人就是容易激動,索性開誠布公道。 “暫不開戰, 是圣人的意思,也是我與魏相、韋侍郎、張侍郎、崔侍郎的通議,倘若狄相還在, 想來也做一樣打算?!?/br> 武延秀陡然警醒。 郭元振所指, 乃是魏元忠、韋安石、張柬之與崔玄暐。 魏、韋二人,是圣人信重的股肱重臣,尤其韋安石,從邊將提拔,長期執掌過雍州、并州兩處兵馬, 合該列席。而張、崔二人,論職權尚不及武三思、武攸暨等,論與圣人的私人關系, 更是遠遠不能相較,卻也能參與如斯密會。 他瞠目與郭元振對望,心神激蕩不已。 國朝與吐蕃、突厥纏斗多年,還將繼續對峙, 誰能在其中把定方向,指定政策, 誰便能坐穩未來二三十年中樞的不倒翁。而武家被排除在外,也就證明,圣人還政李唐之決心多么堅定,是要徹底把他們從朝堂上趕出去。 郭元振眼見他眼底暗潮涌動,心道這小子還挺警醒,繼續道。 “國朝邊將,并無窮兵黔武之徒,換句話說,以百姓鮮血涂抹紅袍之輩,壓根兒進不了圣人的中樞?!?/br> 這與太孫之論調又有差池。 武延秀按下不表,只問。 “圣意明確,國書何時遞上御前,都是一樣結果,府監何必多此一舉?” “狄相死的那晚……” 郭元振蹙眉回想,“圣人召我進宮時,面上尚有淚痕?!?/br> 他渾然不覺,武延秀面色卻很難看。 看來他面圣從不垂簾,習以為常,才隨隨便便講出來,當真是什么德行! “錐心之痛,若非緊急,圣人當晚本不愿再議,幸而大家意見相仿,沒說兩句便定下和親,只究竟擇誰前來,是武家家事,外臣不便參與了?!?/br> 著意解釋,“之后圣人便召你二叔、兩位武將軍并駙馬入宮?!?/br> 武延秀心里咯噔一下,難以置信,全身繃緊如被繩縛,竟動彈不得。 武家不算旁支,單在京的四房嫡支,未婚子弟便有二十來個,人頭濟濟,選擇良多,可是他們議來議去,卻只挑了他來出塞…… 他們全都把他當做…… 當野狗小獸,蟲豸鼠蟻,死不足惜?! 那些叔叔伯伯,都抱過他,阿耶打罵時裝模作樣地護過他,面上多么客氣關愛,其實竟沒一個在意他的死活么?! 武延秀腦中一片混亂,心頭火辣辣劇痛。 當日圣旨傳來,他只怪罪武崇訓,以為是他心懷妒恨,偏要叫他出丑,一腔怒火支撐,不僅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自以為能從絕處逢生,闖出一番天地。 可是這一路北上,家國越來越遠。 夜半宿在驛館,繡娘對月灑淚,哭得聲噎氣短,眾人聽了難過嘆氣,沉沉將目光投向他,他卻并無一語可稍做寬慰。 概因使團人等,如裴懷古并左衛,任務完成便可返京。 但那數百的繡娘、通譯、木匠、僧侶…… 卻是注定埋骨狼xue,終身不返,他們辛酸苦悶,只把怨氣發在他身上,怪他被突厥人索要,才害了眾人。 武延秀深知此節,索性回避旁人,趕路住店皆遙遙綴在隊尾,只與郭元振相伴,更把李重潤答應的消息視作支柱,可是時至今日,仍無半點消息,分明已將他視為棄子,每每想來,心境不復憤慨,倒是愈加悲涼。 再聽郭元振復述那日情形,才知道全想岔了,原來根本與武崇訓無干,倒是諸位長輩共識,自己不過是砧板上一條死魚,無足輕重,拔除突厥云云,更是想當然耳。 一念及此,口中念念有詞,嘰嘰咕咕不知說些什么,那徹骨的孤寒委屈,逼得他雙眼時而熾熱,時而冷冽,簡直發起狂來。 他遲遲不語,郭元振卻還在苦苦思索。 “誒,還有件事!你知道么?就是那晚,圣人把左羽林虎符給了太孫?!?/br> 武延秀愕然從百轉思緒中抬起頭來,遲疑不信。 “李唐有玄武門之變,羽林重之又重,圣人此舉……” “圣人是昭示天下!” 郭元振打斷他。 “太孫不必如兩位郡主,以聯姻證明善待武家之誠意?!?/br> “這……” 武延秀眼眸微睞,恍然大悟。 “以及在她身后,不必維持張家的地位?!?/br> 郭元振的濃眉皺成個川字。 “這便是府監自感地位不保,冒險出手的原因……” 兩人對視良久,武延秀先搖頭笑聲,“這酒真淡,喝來全無味道?!?/br> 郭元振嘿嘿一笑。 他年少放浪,十二三歲便常爛醉,及掌管通泉縣,更是三教九流來往不忌,別說天下的好酒嘗遍了,該沾不該沾的爛事兒,更有一籮筐。 但武延秀又不同,出發前才勉強行了冠禮,原本正該向學。 “不是我說你,小小年紀,怎的專往歪道兒上走?” 武延秀不服,雙眼斜睨著他。 “我在這里困坐愁城,拱手待斃,人家棋盤上還不知做的什么圖謀,興許三言兩語,就把我算計死了,多喝幾壇酒又算什么?” 輕抿嘴角,蕩開一個略帶嘲諷的弧度。 “倒是大哥你,既已經揭開半副底牌,可想而知,后頭全是修羅場,還是能避就避罷?!?/br> “老六!” 郭元振翻臉痛罵,“你這么可惡,合該填進兇蠻婦人肚子里當點心?!?/br> “求大哥答應我一件事?!?/br> 武延秀打斷了,一本正經望住他,眼中山海浪潮。 “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罷,待大哥收拾下突厥,務必帶我尸骨還鄉?!?/br> 郭元振不忍,脫口道,“你既怕成這樣,不如半道上裝死!” “這主意要是被我三哥聽見……” 武延秀哈哈大笑。 想象武崇訓義正詞嚴的唾罵,滔滔不絕,引經據典,能把古來的圣賢數上二三十個,如今卻是想罵也罵不著。 抬手拿酒甕碰他,語氣冰冷。 “幸而大哥與我一路貨色,不是那等傻瓜,憋屈到死只為史上留名?!?/br> “既然你肯,咱們好好盤算盤算!” 郭元振勾住他肩膀,卻被輕輕推開。 “我裝死容易,牽累裴懷古,算他活該!可圣人烈火性子,聞知我死了,定然遷怒左衛,堂堂十六衛!坑害兄弟,就太說不過去了?!?/br> 郭元振怔了一怔,重又打量他。 裝死云云原是酒后狂言,冷靜下來也知斷不可行。 和親郡王半道上死了,別說送親的左衛,使節,就連在京的武延基、武延壽都要受池魚之殃。 武延秀這小子,表面上輕狂,卻不是自私自利之人。 他心念電轉,已是做了決定,漫不經心地笑道。 “你說我身上掛著兩國干系,你瞧瞧你,也是網中人吶,太孫一條線,府監一條線,李家的小娘子一條線……” 不等武延秀出聲否認,先搶他手里酒底子。 “我自罰!” 仰脖一飲而盡,砰地砸了空甕,濺起許多碎茬兒。 灑脫道,“這么熱鬧的場面,怎么能少了我呢?” 武延秀始料未及,一時倒愣住了。 “可是……大哥并非使團成員,原是借口回太原料理祖產,向圣人告假,隨使團一道出發的,這一去歸期不定,恐怕要被天官問責?!?/br> 死罪可免,活罪定然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