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15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但要是探春真能有個好夫婿,對賈寶玉和王家都是個助力,王夫人又猶豫起來。 至于比王夫人更蠢的邢夫人,甚至還想過自己侄女邢岫煙。 可惜賈家一群人也不想想,他們能想到,其他家族同樣能想到。 再說人家石仲魁難道是傻子? “好了,寶玉和其他人跟我回后院,政兒你也用不著生氣,寶玉才12歲,有的是時間好好讀書?!?/br> 第20章 各有心思 一大伙人簇擁著賈母離開榮禧堂,賈政嘆息一聲,又想起母親剛才的表情和眼神。 不由心思一動,喊來小廝,讓他們上街去打聽石仲魁的具體消息。 很快石呆子的諢號,不僅傳遍京師,就連賈府內宅也都知道了。 一群心思各異的姑娘、夫人們,頓時猶豫起來。 但賈母、王熙鳳卻在心里懷疑,石仲魁之前很可能是在裝傻。 然后石仲魁手里有20把極好古扇的事,不出意外的傳到了賈赦耳朵里。 可惜賈赦讓小廝去尋人,卻說鄰里之間沒人知道石仲魁去了哪里。 而且此時時間上也對不上,賈雨村還在應天當知府,沒機會為了討好賈赦而盯上石仲魁。 花了幾天時間,賈赦總算從放榜之日的幾個學子口中得知,石仲魁好像是回大興祖宅,潛心讀書,以待院試。 當天賈赦就把親兒子賈璉叫到東廂院,然后賈璉拿著二十兩銀子,帶著幾個小廝騎馬一路往大興縣尋了過去。 出了榮國府后門還沒上馬,就見薛蟠帶著四五個仆役,從東邊的梨香園走了出來。 “璉二哥這是要去辦事?” 賈璉心里一動,雖說自家大老爺給的二十兩銀子確實夠用幾天,可要是一時找不到人,這銀子差不多就得全花光了。 不僅撈不到好處,還得吃一頓打。 想到這,賈璉忙上前和薛蟠見禮,然后說道,“這不是大老爺聽聞那個石伯謙手中,有二十把祖傳好扇子,非得讓我去尋他?!?/br> 薛蟠一聽忙問道,“璉二哥可曾尋到石伯謙在何處?” “這……” 賈璉一聽,不免想著薛蟠該不會也在尋那個人? 而且以自己對薛蟠的了解,這家伙雖然是個呆霸王,卻從來不說假話。 “薛兄弟該不會也在尋這人?” “哎”,薛蟠嘆息一聲道,“也不知道我母親在想什么,前天就讓我去找了一次,可惜上門尋他時,連個開門的下人都沒有。 問了幾個左右鄰居,都不知道人去了哪里。 這不,一大早,母親就又把我趕出來去尋人?!?/br> 薛蟠不知道的是,非要讓他找人的并不是薛姨媽,而是薛姨媽聽了薛寶釵的話,覺得既然石仲魁既已家道中落,科舉考試又很耗費銀錢,就起了資助一番的心思。 而且薛家不動心,也肯定會有其他商人或者小官起了資助的想法。 既然如此,早點結交石仲魁未來的回報也越大。 再說別說花費幾百兩銀子了,就是幾千兩薛家都舍得。 今后石仲魁一路過關斬將,高中進士的話。 就能和當年薛寶琴父親,也就是薛寶釵、薛蟠親叔叔一樣,在梅翰林落魄之時,資助了那梅翰林。 這才有了薛寶琴和梅家公子定親的事。 薛姨媽只想了片刻,就同意了下來。 以前薛蟠父親還在時,又有王家和賈家做靠山,薛姨媽還不會有這種想法。 但兒子薛蟠在南邊應天府吃了人命官司,家中生意也一日不如一日,薛蟠又是個不管事的人,只知道花錢享樂的混不吝。 找個外力做援手,也就順理成章了。 大周南方早已經有了資助讀書人考科舉的例子,雖然概率很小,但一旦賭贏一個,回報也相當大。 這才逼著薛蟠去尋石仲魁。 賈璉一聽就笑了起來,正好逮住個冤大頭,“薛兄弟要是有意,那就陪為兄去一趟大興縣?!?/br> 薛蟠聽完,大罵一聲,“遭瘟的酸秀才,我說怎么派了那么多人去打聽,就是找不到,原來這是躲到大興縣去了?!?/br> 接著,拉著璉二的胳膊,“走,走,璉二哥,我們這就去尋他?!?/br> 眾人離了京城一路打馬而去。 石仲魁自從看過州府張貼的科舉榜單,知道自己再次中了案首之后,就知道想繼續安心待在家中讀書和修煉已經不可能了。 既如此,還不如去老師家,或者在大興找個山林、竹林一邊讀書一邊請教于洪高。 閑暇之時也能趁機了解、了解這時候縣衙如何審案,如何運作。 還有,石仲魁心里隱隱明白,自己能府試得案首,除了寫的文章應該還算不錯外,應該還有于洪高的原因在。 或是于洪高走了什么關系,找了順天府知府劉忠坤。 又或者用了什么手段,才讓劉忠坤點了自己做案首。 秀才之前要經歷縣試、府試和院試。 縣試可以說完全看縣太爺一人的看法,出題的是他,審卷的人也是他。 他說你的文章不行,你連申訴的機會都沒有。 甚至有過早交卷的人,被縣令當場審卷然后直接就過了。 府試也差不多,無非主考從縣令換成知府。 只有到了院試,主考官才正兒八經的由一省學正主持,并且還有3、5位審卷官一同審卷,想找關系就沒那么容易了。 但這里面也不是沒辦法,當然,前提是石仲魁確實有才,否則沒哪個當官的會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 跟著福叔回到大興縣,進了縣衙后院,意外的是,接自己的并不是于洪高。 而是一個看起來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大朗,這是老爺的大公子,同甫少爺?!?/br> 聽到福叔的介紹,石仲魁忙理了理衣襟,行禮道,“小弟大興石仲魁,石伯謙見過于師兄?!?/br> 見石仲魁直接喊自己師兄,于同甫嘴角抽了抽。 想起自己親爹和親娘對石仲魁的態度,還有父母以往對待自己時的嚴苛。 于同甫感覺親兒子還沒徒弟待遇好,心里就有些不爽。 好在,再怎么說他也是24歲,有嬌妻又兒女雙全,還18歲就中了舉人,于同甫總算穩住了心神。 笑著拱手回禮道,“賢弟可算回來了?!?/br> 上前拉著石仲魁的手臂,帶著他坐在廳堂左邊的四張椅子的前兩個座位上。 “父親等了你一個上午,中午吃過午飯,衙門里卻來了個案子,不得不讓我來等賢弟。 還望賢弟莫怪?!?/br> 石仲魁瞬間覺得這個便宜師兄在給自己挖坑。 哪里有師傅等徒弟,然后師傅親兒子,卻代父親道歉的。 忙起身,對于同甫行禮說道,“怪小弟一時激動,路上耽擱太久,老師和師兄不怪罪就萬幸了,如何敢對老師和師兄不敬?!?/br> 第21章 挖坑 見石仲魁不僅沒半點倨傲的心思,于同甫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暗嘆難怪父親會特意叮囑說,這個新師弟是個伶俐、機敏之人,再三叮囑自己莫要起了輕視之心。 現在看來新師弟至少是個懂事、謹慎之人。 兩人分住客入座,端起小丫頭送來的茶水喝了幾口,又閑聊幾句學問上的話題,于同甫就和之前的于洪高一樣。 越問就越心驚。 自己18歲中舉,說句天才一點也不為過。 加上這3年以來安心待在老家,邊讀書邊努力造兒子,不說百分百能考中進士,卻也覺得自己絕不比常人差。 但沒想到無論問四書,還是五經,又或者破題、還是對經意的理解,面前這個比自己小兩歲的師弟,居然都能跟上自己的思維。 停下話,仔細想了想,這才問道,“賢弟可是把四書五經,還有家父傳給你的注解和經意都背了個滾瓜爛熟?” “不敢瞞思成兄,小弟確實也就記憶力上有點自得,自從獲得恩師的恩賜之后,日夜所思無不是經意和注解?!?/br> 這…… 不僅于同甫臉色一變,就連一直站在正堂中陪著的福叔,還有兩個小廝和兩個丫鬟都大驚失色。 四書五經歷代雖稍有不同,但全部加起來大體近五十萬字是錯不了的,加上注解怎么算也有百萬字。 這要是都能記住,如何不讓人驚訝。 而且這可是枯燥無味的文言文,即便鉆研幾十年的人,也不敢說自己能全記住。 也不可能一字不差的全記住。 “快拿周禮和左傳過來?!?/br> 聽到于同甫的話,兩個小廝轉頭就跑。 “大少爺,是不是先等明日再說?” 石仲魁明白福叔這是好心,拱手笑著道,“福叔好心,小侄先行謝過,但既然開口就沒有反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