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14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大郎,中了,中了?!?/br> 十來歲的賈權的眼睛就是亮,一眼就看到榜首上寫著大興石仲魁、石伯謙的名字。 “恭喜大郎、賀喜大郎?!?/br> 福叔也跟著拱手作禮恭賀起來。 石仲魁楞了幾下,心里不由佩服起于洪高,自己有把握一定能過府試,但再次得第一不僅是運氣,或許還有其他原因在。 忙對福叔回禮道,“僥幸,僥幸而已?!?/br> “大郎太過謙虛了,縣試案首,加府試案首,這可不是僥幸二字能形容的?!?/br> 這話一出,周圍頓時有人驚呼道,“年兄就是連中兩元的石伯謙?” “僥幸,僥幸”,石仲魁忙謙虛起來,然后抱拳對著周圍連連作揖。 讀書人嫉妒起來,說不定就因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就記恨你一輩子。 前有周公瑾,后有武大郎。 文人的筆,殺人的刀。 “各位同年還請贖罪,小弟還要趕著回大興祭拜父母告知此事,族中長輩也在等著我,贖罪、贖罪?!?/br> 見石仲魁用這理由,不僅沒人覺得他怠慢自己,嘴上還得夸贊他孝順。 而石仲魁明明沒什么正經的長輩了,但他就是不說自己親族無人。 在這個親親必須相隱,告發親人反而是罪過,族權大于大多數王法的年代,家族是約束,卻也是助力。 外人覺得你族人多,想對付你,肯定就有顧忌。 加上福叔帶著小廝,一副家奴的表現,頓時讓周圍的生員,不僅相送,還連連祝賀他兩奪案首。 至于賈權,此時更是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為了今年的桃脯,賈權就差一路把他送到大興縣了。 被纏的沒辦法,石仲魁只能保證道,“權哥兒放心,今年的果脯必然不少于去年的數量?!?/br> 得了保證,賈權雖然可惜沒能多要點,但他也沒過多糾纏,畢竟此時的石仲魁已經不是自己能比擬的了。 而且3兩銀子的收入,比得上他家以往幾個月的收入了。 再說,等到果脯上市時,說不定石大郎手里會有更多貨。 這么一想,賈權就在心里求老天保佑石仲魁考上秀才,甚至是舉人。 而對此時的石仲魁來說,多賣幾百斤果脯,根本不叫事。 8月要是能院試、鄉試連過,自己就是舉人了。 賣一些果脯,只要去通州漕運碼頭走一圈,即便是帶回幾千斤,都不會引起注意。 被福叔熱情的送上馬車,石仲魁無奈的笑著搖搖頭。 老人家的心思無非是想把自己三兒子,送到他這里當小廝,未來要是能混個管家當當就更好了。 石仲魁其實不介意福叔那點小心思,不僅是自己之后幾個月里,有機會觀察和考驗福叔的小兒子。 還因為與其去人市買個管家回來,還不如找知根知底的人來做。 但石仲魁沒想到的是,他連中縣試、院試案首的事,居然傳進了榮國府。 第19章 石仲魁出名,賈寶玉挨打 而且,報信的還不是賈權,而是因為于洪高的關系,而去工部當小吏的那個私塾老先生。 賈政作為工部五品員外郎,雖然平時不太管事,也沒什么事讓他管。 但一心向往科舉卻沒機會去考的他,別說老秀才因為是石仲魁的啟蒙先生,而傳的差不多人盡皆知。 就是沒老秀才,賈政自己也會關心每年的科考。 現在出了連中兩元的案首,再想想自己那個已經早逝的大兒子,還有已經11歲,卻連一部論語都背不下來,整日混跡在女兒堆里的小兒子。 心里不由冒起一股無名之火。 ps:有說林黛玉是5歲、7歲進榮國府的,但作者更傾向于林黛玉5歲上學,6、7歲母親早亡,8歲師從賈雨村啟蒙,隔年9歲時的4、5月一進榮國府。 年末林如海病逝,賈璉陪她回去祭拜,之后常住榮國府。 也就是說林黛玉此時已經在賈府一年,已經10歲,賈寶玉在原文中明確說過比林黛玉大一歲,也就是11歲。 問題是薛寶釵。 原文中寫過賈雨村審薛蟠的官司之時薛蟠已經15歲,然后進京,薛寶釵又比薛蟠小兩歲,也就是13歲。 如果林黛玉5或者7歲,賈寶玉6歲或者8歲,那薛寶釵就比賈寶玉大7歲或者5歲。 兩人結婚時,賈寶玉18歲的話,薛寶釵就23或者25歲了,這種年齡差如何等的起? 所以,本文中林黛玉10歲、賈寶玉11歲,薛寶釵14歲。 而且薛寶釵去年進京時13歲待選,年齡也剛好適合。 …… 賈政既然心里有氣,從衙門下衙回到家,當然想檢查、檢查賈寶玉的功課。 命人把賈寶玉叫到榮禧堂來,見他連論語第一篇都背不出來,心里的怒意就更甚了。 大罵幾聲孽畜,就命人拿來棍棒。 四個仆役抓著賈寶玉按在長條椅上,可還沒打幾下,因為剛才問話耽擱了不少時間,賈母、王夫人,薛姨媽、寶釵、黛玉、王熙鳳、李紈和三春都出現在榮禧堂外。 賈政見母親來了,知道這頓打是沒法繼續了。 跪在地上見禮之后,有氣無力的說了句‘見過母親’就跪著不動。 這下反倒把賈母給唬住了,“這是怎么了,好好的一回家就檢查寶玉的功課,我不讓你打兒子,又使臉色給我看了?” “唉?!?/br> 賈政或許是真孝順,或許是孝順的同時,也知道因為賈母的偏愛,自己才能以小兒子的身份,住在家主才能住的榮禧堂內。 并且以二房的身份,主持打理整個榮國府。 這多多少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 而且外人知道這事,心里難免覺得賈政恃寵而驕,欺壓長兄。 也難怪賈家未來會越來越亂。 所以賈政對賈母那是不敢有絲毫違抗,“母親還請息怒,兒子不過是羨慕人家的孩子,能連過縣試、府試,而且還都是案首。 再想想不爭氣的寶玉,這才心生不忿,絕無對母親不敬的意思?!?/br> 賈母一愣,思索著嘀咕道,“那不是說,院試再中案首,就是小三元了?” 隨即又再次問道,“政兒,上一個中了小三元的人是誰?” 賈政早就從同僚最終聽到不少消息,感嘆道,“本朝立國百余年,除了南方出過一位小三元,北方還沒出過一個。 至于大三元,前朝倒是有過兩個,本朝到現在卻還沒出現過? 不過,只要真中了小三元,這種人是必然中舉的。 要是再中解元,那也必然中進士,甚至……” 賈政沒把同僚們猜測的,只要中解元,皇帝甚至太上皇都可能想搞個大大的祥瑞出來的看法說出來。 賈母一聽眼里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當年女婿林如海就是探花郎,寧國府的賈敬也是進士出身。 科舉上的事,她還是知道不少的。 目光不由在迎春和探春身上掃了一眼。 至于惜春,一則太小,二則出身寧國府,賈母可不會真把好事給她,而不給親孫女。 甚至,賈母的眼睛還瞟了一眼林黛玉。 然后看薛寶釵的目光中,隱隱帶著些許警惕。 賈母會有這種想法,是受了賈政那番話的影響,同時她也清楚,賈家男丁就沒一個是有出息的。 否則別說秀才、舉人了,就是進士也不放在她眼里。 而挨了打的賈寶玉,此時心里不由暗恨,又鄙視石仲魁是祿蠹,沒心思去管賈母的眼神。 再說只要賈政在,他只會低頭一副恐慌、害怕的表情楞楞的繼續趴在長條椅上裝死。 但其他人哪個不是看著賈母或者賈政。 薛姨媽心里不忿,薛寶釵則低頭不知道想什么。 林黛玉咬著嘴唇,擔憂賈寶玉的同時,又想起探花郎的父親。 迎春雙手擰著絹帕不敢再看賈母,探春則感到心跳加速,耳朵都開始紅了起來。 兩人別看是賈府姑娘,但都是庶女出身,比起進宮的賈元春,地位上那是差了一大截。 能嫁給有前途的讀書人,至少符合她們的心里底線。 李紈大概是想起了早死的賈珠,一臉愁苦,暗嘆自己命苦。 王熙鳳反而沒什么心思,她沒親姐妹,又只盯著榮寧兩府內的事和銀子,哪管什么小三元,還是大三元。 反正在她心里,官做的再大,也沒已經官居二品的王子騰大。 家資再豐厚也沒王家有錢,更沒法讓她發財。 王夫人和邢夫人一個看探春,一個看迎春,心里都開始起了小心思。 其他人她們或許看不上,但再傻也從賈政的話里知道,大三元太遠,可小三元就是北方士林獨一無二。 這種人要是再中了狀元,有的是朝官想搶他做女婿,甚至皇帝老兒都會心動。 王夫人忙把這想法甩出腦袋,心里想著我賈家可是一門兩公侯,只有自己挑別人,哪有外人挑賈府的事。 而且因為賈寶玉這事挨打,還被人比下去,心里難免不喜石仲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