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176節
二皇子是保泰大師和麗妃的親兒子,保泰大師肯定要支持自己的兒子上位啊。 頓時,眾人看向太后麗妃的眼神都變得鄙夷詭異起來。 忠國公和楊閣老更是恨不得把她們給剝皮拆骨,就是因為這兩個女人的隱瞞,才讓他們沒有任何準備,現在連補救的辦法都想不出來。 杜貴妃討厭甄后君,但更討厭麗妃,頓時沒忍住當場嘲笑, “麗meimei可真是厲害啊,難怪陛下這么多兒女,個個都長得出類拔萃,就唯獨你那兩個種相貌平庸,本宮尋思著meimei你長得也不丑啊,怎么生出的孩子如此,原來根本不是皇室血脈啊……” 杜貴妃可真是太開心了。 麗妃這個總是跟她作對的賤人,終于要完蛋了,落井下石她喜歡干。 麗妃又怒又慌,一時間想不到反駁,只能蒼白的搖頭,“不是的,我沒有,你們冤枉我,你們冤枉我?!?/br> 但是不是冤枉看證據就知道了。 剩下幾個身著孝服喊冤的證人,接二連三站出來指證, “陛下,我是當年給麗妃接生的穩婆,她的孩子是足月生產,并非早產……” “陛下,我是當年給麗妃診脈的大夫,麗妃為了隱瞞真相想殺我滅口,我有證據……” “陛下,陛下……” 一個個證人站出來,并且都還能拿出證據。 太后和麗妃的通jian之事根本無從辯駁。 想到真相曝光的后果,兩人實在承受不住打擊,雙雙暈了過去。 而她們一暈。 接下的指責就有楊閣老幾人受著了。 文德帝目光冰冷看著他們,“楊閣老,忠國公,朕的好皇兒,好皇叔,你們可有何解釋?” 解釋,他們哪里能解釋得清楚! 但讓他們承認,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承認了就再無活路啊。 楊閣老當即跪下,強裝鎮定道,“陛下,老臣冤枉,麗妃通jian之事,老臣真的不知?!?/br> 忠國公也跟著推卸責任,“陛下,太后那些事情臣也真的不知道,劉家絕對不敢如此欺君,望陛下明察……” 兩人的意思就是,那都是太后麗妃自己干的,跟他們無關。 二皇子更是撲到文德帝腳邊,裝出什么都不知道的無辜模樣哭, “父皇,這都是假的,是假的對不對,我是父皇的孩兒,這都是假的……” 保泰大師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裝高僧模樣,口念,“阿彌陀佛?!?/br> 好似這真是一場冤枉,他們都是清清白白的。 可惜。 文德帝和俞州籌劃了這么久,豈能讓他們裝模作樣的糊弄。 站在保泰大師后面的一個老僧,仿佛終于被嚇怕了模樣,撲通一聲跪下哭求, “陛下,老僧有話要說,求陛下饒老僧一命吧!” 保泰大師聽到聲音看過去,發現是跟著自己干了多年壞事的心腹時,淡然的表情終于繃不住裂開。 楊閣老和忠國公見又有證人站出來,就知道又要聽見噩耗了。 果不其然。 那老僧接著便大聲道, “陛下,當年六皇哥煞星之名,引來天災之說都是假的!都是保泰大師為了幫他親兒子謀朝篡位,編撰的謊言,冤枉的六皇哥!” “讓六皇哥去祭天祈福,更是無稽之談,他們就是想要六皇哥的性命,來打擊陛下,讓陛下您接受喪子之痛?!?/br> “只是當年,草民見六皇哥一個嬰孩被人冤枉,實在覺得孩子可憐,因此祭天的時候,便將孩子救了下來,放在木盆里送走,見有人收養了六皇哥才離開?!?/br> “求陛下看在草民救了六皇哥一命的份兒,對我等護國寺僧侶從輕發落吧……” 護國寺其他早已被嚇破膽的僧侶們聽到此話,頓時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般,也紛紛跪下。 “陛下,我等都是受保泰大師脅迫,并非有意作惡,保泰大師就是個假高僧,作惡多端,我等愿意證明,求陛下從輕發落?!?/br> “保泰大師還是個yin僧,他在外面置辦宅子,養了好些小妾孩子?!?/br> “保泰大師還私吞護國寺的香火銀子,他房間有個密室,里面都是金銀珠寶!” 眾僧侶一邊哭著求饒,一邊為毀壞保泰大師的聲望添磚加瓦。 能來這里祈福的僧人,自然都是保泰大師的心腹,跟著對方同流合污做過壞事的,對保泰大師最是了解。 現在這個情況護國寺肯定保不住了,他們只能反手背叛,就算不能逃脫懲罰,好歹也能保住一條小命吧? 都是因為利益才走到一起的人,自然不會講什么義氣。 保泰大師終于繃不住表情氣急了,“你們,你們……” 但護國寺的僧人根本就沒人甩他,眾人還在不停地抖露自己知道的秘密,期望將功贖罪。 把其德高望重的高僧皮,扒得一干二凈,聽得遠處百姓群情激奮。 皇室的丑聞百姓們就是個看個熱鬧,但護國寺可是時常借口保泰大師講經祈福,吸引百姓們去聽,去捐香火錢的。 因為迷信,好多百姓家里有人生病后,不去找大夫,反而去護國寺捐錢祈福,以至于死了好些人。當時保泰大師說那些祈福后還病死的人,都是有福氣的,被佛祖接到天上享福去了,百姓們都很高興。 現在保泰大師根本就是個假高僧…… 那他們的親人不就是白死了? 文德帝提前安排在百姓之中的細作,更是見機大喊煽動, “當年天災說不定就是保泰大師和二皇子引來的,兩個無恥野種冒充皇室血脈,沖撞了真龍之氣,天下豈能安穩!” 這話對迷信的古代百姓來說,非常有邏輯有道理。 于是百姓們情緒就更激動了。 因為,這里可有不少經歷過戰亂,還活著的老人們,大家最怕天下不穩,再回到以前水深火熱的時候,豈能容忍破壞天下安定的因素存在? 當年麗妃等人利用民心,逼得文德帝招架不住。 如今文德帝同樣也能用民心,逼得她們走投無路。 完了。 楊閣老和忠國公癱軟在地,腦中只有這兩字。 那些投靠他們的官員,此刻也是渾身冰涼,腦中一片空白。 文德帝負手冷冷吩咐, “把他們帶下去,此事交由刑部調查,十日內朕要結果?!?/br> “是陛下?!?/br> 刑部尚書抹著汗站出來領命。 其余官員也是背后被汗水打濕,努力思索自家是否跟二皇子一系有牽扯的地方,若是有,必須趕緊斷掉才是。 今日過后,二皇子一系的人基本全都要完了。 第103章 認祖歸宗5 為了今日的大戲,文德帝籌備了不少時間。 既然出手他就不可能再給楊閣老等人翻身的機會,必須雷霆之擊,一次性全部鏟除,否則后患無窮。 這次祭祀大典,文德帝為什么允許官員們把自己的夫郎娘子都帶上?難道就是心情好隨口答應,又或者喜歡熱鬧嗎? 當然不可能。 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讓這些官員家中主事的人都離開,方便安排官兵過去圍住涉事官員的宅子,以防有人逃脫。 文德帝早把各種罪證人證找齊,刑部尚書辦案根本不用多費力氣,順著皇帝的意思整理結果就行。 更不用考慮抓了誰家要得罪誰家,哪個犯人又背景深厚不能拷問等等問題,就楊家太后等人的罪行,朝中誰敢給他們求情? 而有能力幫忙周旋的杜閣老,還是死敵,楊家太后等人注定沒有任何掙扎的余地。 所以很快。 楊閣老等人的累累罪行,以及判決結果就出來了。 后妃通jian辱沒皇室尊嚴,混淆皇室血脈,編造謠言謀害皇家子嗣,殺人滅口的血債,謀朝篡位…… 還有最嚴重的通敵叛國! 之前楊閣老忠國公等人,以為俞州是突厥人,腦補了大串陰謀詭計后,決定在奪位的同時,再聯合陳國吞吃掉突厥人的地盤,便給陳國那邊的關系寫了書信過去。 然后很“不湊巧”這些信件就被文德帝攔截了下來。 雖然這其中有算計的成分在,但楊閣老忠國公的確是和陳國那邊有聯系,說他們通敵叛國也不算冤枉。 如此多的罪行累積,最后,文德帝直接判了楊家和劉家滿門抄斬,楊氏和劉氏九族,全部抄家流放送去當苦力。 原本,按照文德帝的想法,是直接誅九族將人全部殺了以絕后患泄憤的,誰讓楊家和忠國公府這些年添的堵實在太多,把文德帝的仇恨值拉得太滿。 可被俞州給攔下來了。 俞州倒也不是圣母,實在他是現代穿越而來的,不能像古代人那般對于動不動就丟掉小命習以為常。 所以俞州向文德帝提出了建議, “陛下,楊閣老、太后等人所作所為的確罪大惡極,將他們砍頭死不足惜,但臣覺得把楊氏和劉氏其余九族之人也殺了,實在太可惜?!?/br> “哦,此話何解?” 文德帝聞言并沒有生氣,而是很耐心的詢問。 這也正常,先不說俞州對他兒子的心意,就說俞州的能力,也足夠讓他以禮相待了,哪怕俞州還只有弱冠出頭的年紀。 文德帝向來愛民如子,喜歡人才,只要是能夠幫景朝強盛的人,他并不介意放下帝王的身段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