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175節
負責安全的提督一邊讓周圍官兵做出護駕的姿勢,一邊緊張回答。 禮部官員也是連連抹汗,臉色慘白慘白的,如此莊嚴的大典上出了這種事情,他們難逃失職之罪啊。 好在文德帝并沒有生氣,問過后便讓他們安撫百姓,暫時沒有問罪的意思。 楊閣老見此,當今上前拱手建議, “陛下,情況未明,此處危險,祭祀大典不如就此作罷,還請陛下先離開,龍體為重!” 此刻什么奪位已經不能想了,趕緊收拾殘局挽尊才要緊。 太后麗妃聞言也意識到現在該做什么,也立刻走上來。 太后努力克制表情勸說,“皇帝,楊閣老說得有理,這里太危險了,我們還是趕緊回宮吧?!?/br> 麗妃聲音顫抖點頭,“是,是陛下,好可怕,我們趕緊走吧……” 她簡直不敢去想今天計劃被發現的畫面。 楊閣老等人顯然已經亂了陣腳,心慌了,忘記了俞州既然騙他們弄出今天的動靜,就只是好玩的嗎? 所以下一刻。 百姓之中便傳來sao動,幾個男女老少突然跪下,脫掉外衣露出里面的孝服,一起大喊, “太后麗妃混淆皇室血脈,殺草民全家!二皇子保泰大師jian生子!求陛下做主!” “太后麗妃混淆皇室血脈,殺草民全家!二皇子保泰大師jian生子!求陛下做主!” “太后麗妃混淆皇室血脈,殺草民全家!二皇子保泰大師jian生子!求陛下做主!” 雖然只有幾個人,但聲音凄厲響徹云霄。 整齊劃一的連續幾聲大喊,在場不能說所有百姓官員都聽見了,但聽清楚的真不少。 包括文德帝,以及站在文德帝身邊的朝臣和官兵們。 眾人頓時陷入寂靜:…… 楊閣老太后麗妃幾人渾身僵硬。 原本,二皇子和保泰大師jian生子這種丑聞,是不能暴露出來的,那實在太掃皇室顏面,文德帝和先皇日后在史書都要記載下如此羞辱之事。 可是誰讓保泰大師在民間威望太高,地位太過超然,沒有絕對的理由,誰也動不了他。 最重要的是,文德帝要恢復喬楠的身份,就必須洗清喬楠當年導致天災的煞星污名,否則,天下百姓怎能接受一個引來天災,被祭天后竟然還活著的皇子? 既然當年太后麗妃等人,把天災的黑鍋扣到他皇兒身上,如今他便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年誰撒的慌,那邊由誰來圓。 為了皇兒,為了江山安穩,他和先皇便是在史書上丟人又有何妨? 文德帝當即沉下臉道,“來人,將那幾個喧嘩百姓,給朕帶過來?!?/br> 聽到吩咐,周圍被那些匪夷所思喊冤給嚇傻的眾人終于回過神。 “是陛下!” 提督立刻應聲,親自帶著一隊官兵過去找人。 一眾朝臣緊緊閉緊嘴巴安靜站在原地,此時此刻誰都不敢開口,只是視線不斷在楊閣老太后等人身上轉悠。 太后麗妃竟然通jian? 二皇子和保泰大師都是jian生子? 這一個個匪夷所思的大消息,真是震得大家腦袋都轟轟作響,要轉不過來了。 原本還想力挽狂瀾的楊閣老和忠國公,也猛地看向太后和麗妃二人。 因為他們…… 一個不知道二皇子的真正身世! 一個不知道保泰大師的真正身世! 楊閣老和忠國公渾身都在顫抖。 今日山崩之事他們或許還能想辦法狡辯,但如果二皇子和保泰大師不是皇室血脈,那他們就再無轉圜余地了,現在文德帝和俞州顯然是有備而來。 太后和麗妃怎么敢將這么大的秘密瞞著他們,怎么能夠瞞著他們…… 兩人眼前陣陣發暈。 而太后和麗妃也沒好到哪里去,對上文德帝冰冷的視線,臉上毫無血色,嘴唇發白。 眼看著官兵將那幾個穿著孝服的百姓帶過來,麗妃控制不住恐懼,猛地拔下頭上發簪,就想要沖過去將證人殺死,嘴里還驚懼的大喊, “刁民!你們竟敢污蔑本宮清白,本宮和你們拼了!” 死到臨頭還想掙扎,抱著殺人滅口的僥幸心理。 但周圍官兵可不是吃素的,當即就動作迅速的將人攔了下來。 被攔住的麗妃又恐又慌,只能朝文德帝哭得楚楚可憐,“陛下,臣妾是冤枉的,這些刁民冤枉臣妾啊,他們污蔑皇室清譽,陛下……” 希望以此博得文德帝的憐惜。 可惜的是,她早在文德帝還是太子時,就敗光了文德帝的好感,文德帝如何對她生的出憐惜之情。 “是不是冤枉,審過了才知道?!?/br> 文德帝聲音冰冷,說完便看向那幾個身著孝服的百姓詢問, “你們剛才喊的那些話什么意思?仔細說來,若有半點隱瞞,敗壞皇室名譽,污蔑朝廷重臣,朕定不饒你們?!?/br> 因為皇帝沒有發話,周圍的朝臣和官眷們都不敢擅自行動,只能忐忑的繼續站在原地,好奇又惶恐的被迫聽皇室丑聞。 負責維持秩序的提督其實是文德帝的人,早就被打過招呼,鎮定的給下屬們使眼色,讓大家控制現在秩序,務必不能讓哪個涉案官員悄悄溜走。 而遠處的百姓們……站在后面的聽不清,站在前面的卻聽得見??! 畢竟,今日文德帝讓百姓跟過來,目的就是為了擊碎保泰大師、楊閣老等人在民間的威望,好方便動手收拾人。 …… 幾個當眾狀告的男女老少,都是文德帝費了很大功夫才找到的證人,也早就通過氣,此刻說話聲音,也是故意說得很大。 其中年紀最大的老婦首先站出來。 老婦跪下磕頭后,便恨恨盯著太后怨恨講述冤情, “陛下,老婦本是山東禾源府人士,多年前因為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老婦母親為了養活我和兄弟姐妹,便自賣自身,進了忠國公府劉家做下人,專門替劉家的夫人們接生孩子?!?/br> “原本,靠著母親的接濟,老婦和兄弟姐妹們不僅在外面活了下來,還各自成親有了小家,生活平靜幸福?!?/br> “但是突然有一天,母親回家,交給我一封信,便讓我帶著孩子丈夫離開躲難,可根本不等我走人,當天晚上就有一群人闖進我家,把我丈夫孩子全殺了……” “當時因為我在外面才幸運逃過一劫,可是我其他兄弟姐妹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們和丈夫孩子一樣,全都遭了毒手!” 老婦說著滿臉都是淚水,手指著太后恨恨控訴, “后來看過母親的信,老婦才知道,當時的劉小姐,也就是現在的太后娘娘!她未婚先孕,孩子是老婦母親接生的,為隱瞞丑聞和先皇聯姻,劉家就對我母親,連帶我和兄弟姐妹全家,幾十口人都痛下殺手?!?/br> 眾人聞言,全都齊刷刷看向太后和忠國公府,眼中露出不可思議。 包括杜閣老眼中都露出了愕然之色,真沒想到太后和忠國公府竟然如此大膽,送了先皇這么大一頂綠帽子。 太后和忠國公臉色蒼白,這么大的罪名根本不敢認。 太后當即生氣大喝,“胡說八道!哀家清清白白,你這個刁婦竟敢污蔑哀家,來人,給哀家把她拖下去亂棍打死!” 但周圍官兵都沒聽她的。 老婦聞言痛快大笑,從懷里掏出幾封老舊的信道, “我有證據。這信里有當年一起參與接生的其他丫鬟穩婆名單,這些人無一不是發生各種‘意外’,導致全家都死光了,試問,天下哪有這么巧的事情?” “還有太后娘娘你當年生下的那個孩子,身上有什么胎記,這信里都記得清清楚楚……” 而伴隨著老婦話落。 太后身邊的一個心腹嬤嬤,也突然站出來跪下道,“陛下,老奴可以作證!” 太后不可思議看向心腹嬤嬤,這是從小陪她長大的丫鬟,從出嫁前到出嫁后,都忠心耿耿陪著她,替她辦事的嬤嬤,竟然會背叛她。 而那心腹嬤嬤也怨恨地看了她一眼,眼中的怨氣毫不掩飾,顯然在太后不知道的時候,她把自己的心腹給得罪死了。 那嬤嬤跪下后,便立刻大聲作證, “陛下,老奴名桂香,乃是忠國公府家生子,從小就伺候太后,當年劉家與先皇聯姻時,太后已有心上人,因不愿聯姻,便和情郎私奔?!?/br> “當時太后雖被劉家秘密捉回,可卻已經身懷有孕,太后以死相逼不愿打掉孩子,劉家只能讓其將孩子生下?!?/br> “正好當時先太上皇有一個婢妾也生了孩子,于是劉家便生出了將其調換,想要擁護那個孩子悄無聲息謀朝篡位的心思?!?/br> “而那個孩子,正是保泰大師,保泰大師的福星之名,也都是太后劉家故意營造出來欺騙百姓的……” 這一口黑鍋扣得忠國公吐血。 劉家當初為了不破壞聯姻之事,的確是幫太后隱瞞下了未婚先孕之事,但把孩子換成先皇幼子,真不是他們做的。 畢竟當時先皇已成大勢,皇位明擺著是先皇的,一個小小幼兒哪里爭得過,他們干什么吃力不討好。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太后自己搞出來的事情! 可也正是因此,他們百口莫辯,因為太后是劉家的女兒,他們劉家這些年也一直幫著太后,關系根本扯不清。 而更讓忠國公府和楊閣老吐血的是。 心腹嬤嬤檢舉道,“這些年太后和那jian夫一直都沒有斷聯系,對方目前就在清靈山附近的一處別莊之中?!?/br> “這些年太后為了和那jian夫幽會,還讓人在清靈山庵堂之中修建了一條密道,陛下派人一查便知?!?/br> 可謂是鐵證如山。 眾人:…… 牛逼了太后娘娘。 心腹嬤嬤的檢舉還在繼續,“因為當初保泰大師年紀太小,太后劉家謀朝篡位心思自然夭折,可他們卻并沒有放棄?!?/br> “為謀奪江山,保泰大師就和麗妃有了jian情,生下了二皇子,打算繼續擁立二皇子上位,達到謀奪江山目的!” 聽到這里,朝臣們頓時恍然大悟。 難怪保泰大師一直超然物外,原本并不插手朝政,但多年前陷害六皇子的時候,保泰大師卻堅定的站在了二皇子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