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 第606節
書迷正在閱讀:糖醋陷阱、燒傷(校園 1v1)、每天都想給同桌下藥怎么辦?、替身受他有千層套路、沉溺NPH、春風不入夜、復制屬性值后我成了萬人迷、大美人要過普通人的生活、怎么還不懂!、穿成貓后大佬們爭著養我
這會兒的湯已經不需要再額外調味,光魚皮等食材的咸味就足夠了。 把鍋里的湯倒出來一半,剩下一半重新燒開,倒入切好的魚絲,在鍋里稍稍燙一下后,用密漏重新打出來。 鍋里這些燙過魚絲的湯按系統給的經驗來說,是直接倒掉的。 這也是古代只有大戶人家才這么做湯,而小門小戶都直接烤一下吃的原因。 做湯的話真是浪費。 哪怕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說呢,燙一下魚絲就將湯倒掉也有點浪費。 所以林旭打算等會兒下點其它食材,做成咸魚豆腐湯或者咸魚青菜湯,用其它食材中和一下湯里的咸味,這不比倒掉強? 把鍋里的湯倒到一個空盆中,再將之前倒出來那一半魚鲊高湯重新倒入鍋里,加入燙好的魚絲,小火熬開。 接著勾入水淀粉,讓湯汁變得粘稠。 最后調入一點點白胡椒粉,這道所謂的銀絲鲊湯就算是做好了。 湯汁濃白,里面一根根細如毛發的白色魚絲清晰可見。 這樣的色澤和賣相,讓人不自覺就想到了一道經典淮揚菜…… “嘿,這湯越看越像文思豆腐啊,老板,你說文思豆腐是不是這道銀絲鲊湯演變過來的?” 莊一舟有些好奇,覺得這道湯品從做法上和賣相上都跟文思豆腐都很接近。 這個問題還真把林旭給問住了。 在明朝時期,文思豆腐已登大雅之堂,成了江浙地區文人雅士的心頭好。 而當時的銀絲鲊湯,卻上不了席面,也就充當個大戶人家的早餐或點心,算不得什么高端美食。 兩道美食是不是同一源頭林旭不知道,但做法上肯定相互借鑒過。 放入胡椒粉后,關火出鍋。 林旭把做好的銀絲鲊湯倒入一個白瓷盆中,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從中間向四周放射的狀態,看起來跟菊花很相似。 端著這道湯來到樓上,小包房門口的服務員敲敲門,隨即把門推開,林旭直接走了進去: “各位,銀絲鲊湯來了?!?/br> 一聽這話,許教授和一個比他年輕十來歲的中年男子趕緊站了起來,想看看無數文人墨客稱贊過的湯羹到底是什么樣子。 當看到盆中的雛菊造型時,那位中年人忍不住贊嘆一聲: “怪不得陸游寫鲊有關的詩都把鲊比作花呢,這賣相確實漂亮,當浮一大白??!” 許教授就起身對林旭說道: “小林,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北大中文現任的首席教授任崇墨,旁邊是他愛人,中文研究所的田清瀾教授,這位是……” 今天到場的文人雅士,男女都有,全是在中文或者文學領域的權威人物。 林旭太忙顧不上這些,就交給了大姨子負責招待。 陳燕是中文碩士,她上大學時的中文教授,就是其中幾位教授的學生,所以跟這些老教授們越聊越投機。 許教授每介紹一個人,林旭就端著盛著黃酒的酒杯敬一個。 好在今天喝的是燙過的花雕,雖然酒香四溢,但度數卻不高。 林旭敬了一圈后,陳燕起身開始給大家盛湯。 “這可是古文中經常出現的鲊湯啊,沒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能喝到?!?/br> “感謝林老板,湯還沒喝,就聞到了鮮香味?!?/br> “不愧是無數文人墨客吹捧過的湯羹,賣相就是雅致?!?/br> “誰能想到這里面頭發絲兒一樣的細絲,居然是魚rou切成的呢?” “林老板,好手藝??!” “……” 林旭笑著說道: “您幾位要是喜歡喝,還請常來啊?!?/br> 別看這些教授們衣著樸素,但每個人都是圈內的權威人物,可能無意中一句話,就能給林記帶來不少生意。 陳燕一碗碗給大家盛,輪到田清瀾時,她笑嘻嘻的說道: “田教授,不知道為什么,我一見您就覺得特親切?!?/br> 田清瀾滿臉笑意: “我見你也是這樣,昨天你開車讓我先走時,我還說這誰家的姑娘啊,長得好看心又善良,太招人喜歡了?!?/br> 一席話說得陳總喜笑顏開。 林旭沒多打攪大家,又說了幾句客氣話便告辭離開。 來到廚房,他剛要把之前盛出來的魚鲊湯加點高湯熬一下煮面吃,卻發現魏乾他們圍著那盆湯,正你勺我一勺的在品嘗呢。 “林旭你來得正好,這湯咋做的???也太鮮了吧?” “就是,又鮮又香,簡直無法形容?!?/br> “從沒想到用糯米飯和稻草把魚包裹起來,還能獲得這種美味呢?!?/br> “不行我得再來一口,跟我舅舅學了那么多水產類菜品,原本以為已經沒有魚湯能打動我了,沒想到這道湯愣是饞得我直流口水?!?/br> “……” 林旭滿臉詫異的看著幾位主廚。 道理我都懂,但你們不覺得很咸嗎? 本該扔掉的廢湯都這么受歡迎,那剛剛端樓上那份,得鮮美到什么地步???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愧是被古人寫詩贊嘆的美味??!魚鲊的批量做法! 樓上包房里。 等陳燕把所有人的銀絲鲊湯全都盛好后,大家這才端起碗,用小勺子舀起一小勺送進嘴里。 然后,所有人都愣住了。 “這味道,這口感,不愧是銀絲鲊湯??!” “一口下去,仿佛回到了古代那些文人雅士的宴席上?!?/br> “也難怪唐宋那些大家不斷的寫詩贊美呢?!?/br> “這鮮美的滋味,確實值得寫詩寫文章贊嘆?!?/br> “嘗了這口湯,總算明白孫月娥為什么會抱怨了,這里面頭發絲兒一樣的魚絲得一刀一刀切出來,得多費勁啊?!?/br> “這家店的老板真是好手藝!” “……” 贊嘆聲不絕于耳,大家又品嘗兩口,話題從銀絲鲊湯轉到了鲊上。 任崇墨說道: “唐朝時候,鲊是王公貴族享用的美食,當時的文人只有參加那些高門大戶的宴席才能品嘗到,詩句中多見奉承;宋朝就成了文人雅士的專享,多用鲊來形容心情,到了元明年代,成了落魄書生的專享,可見美食一直是自上而下發展的?!?/br> 耿立山一針見血的點評道: “王公貴族都是暫時的,文人雅士也逃不過時局動蕩,只有流落到民間,美食才能得以流傳?!?/br> 許教授問道: “立山先生是美食大家,這道鲊湯確實是失傳餐品嗎?” 耿立山嘗了口湯,點頭說道: “銀絲鲊湯確實已經失傳,這道湯需要用高湯烹制,光這一點就限制了在民間的發展。不過鲊現在還是有的?!?/br> 見大家有些疑惑,耿立山給大家介紹了一下現今還保留鲊類食材的地方。 基本上兩湖兩廣以及云貴川地區,都有用鲊保存食材的傳統。 不過鲊的做法已經根據當地特征做了很大改變,跟書中記載的完全不同。 美食嘛,一直都在向前發展的。 八十年代那會兒,誰能想到川菜會在短短幾十年內,從百菜百味發展成麻辣味一家獨大的局面呢? 樓下廚房里,原本打算把湯廢物利用一下的林旭,看著空空如也的湯盆笑著說道: “這是涮魚絲的湯,你們不覺得咸嗎?” 魏乾說道: “咸是咸了點,但好喝??!” “回頭再做幾條魚唄,這吃著挺過癮的?!?/br> “就是,這道湯可以當成咱店里的高端菜品出售了,有典故味道也好,顧客們肯定搶著想嘗嘗味道?!?/br> 林旭說道: “現在不是做魚鲊的好時節,需要到農歷四五月份用荷葉做,那個味道才更香呢?!?/br> 說完,他沖車仔吩咐道: “回頭再買些鯉魚草魚和鲅魚吧,用這幾種魚再做點魚鲊?!?/br> “好嘞老板?!?/br> 吩咐完這事兒,林旭離開廚房,去了烤鴨爐那邊。 打開烤爐的門,一股好聞的鮮香味立馬飄了出來。 “哇,里面烤了什么呀,味道好好聞?!?/br> 林旭扭臉,看到沈寶寶在身后,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