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96節
“這濕紙是怎么能摞在一起的?” “他加了什么水進去?看起來一滴一滴的,粘的很!” 工坊的出現,讓之前沒有方向的匠人終于能夠看到方向,但緊接著,他們又生出了更多的問題,眾人亂糟糟的吵著,可當他們看著天幕上的男人,從平整的石壁上撕下一張薄如蟬翼的紙后,突然安靜了下來。 那就是紙嗎? 那就是他們要做出來,能改變世界的紙嗎?! 不知道何處,突然傳出一聲嘆息: “它可真美啊……” 【紙張的出現,帶來了很多顛覆性的改變。 不過,早期的紙張,受限于技術的不成熟,產量較低,只是先推進了各類藝術的發展?!?/br> 唐朝 “嗯?” 還以為天幕要說什么重要內容的李世民不由得有些失望。 “藝術這種雜道,有何可說的?” 天音不知不覺,還在繼續講訴著: 【首當其中的,是書畫。 當筆、墨、水、紙相匯集,魏晉往后的文人墨客,便開始探究文字更多的表現形式。 我們有了更多的字體,諸如由漢隸書演變而來的楷書,行書,草書,這不僅是字體上的改變,更是一件作品獨特的精神內涵,以及背后的精神寄托。 流傳至今的書法作品中,我們看出晉人的氣韻,唐人的風姿,宋人的意趣……】 伴隨著天音,天幕展示出一份王羲之的《蘭亭序》。 ?。?! 朕的偶像! “這,后世居然有《蘭亭序》!” 身為王羲之迷弟的李世民瞬間就忘記了自己剛剛的失落,他將懷里的李承乾往長孫皇后腿上一放,起身就往外走去,連披風滑落也不管。 這可是他夢寐以求的《蘭亭序》,天幕放的內容向來是眨眼就過,朕現在不看,一會兒想看也看不到了! 長孫皇后無奈的搖頭,她沒有阻攔丈夫,而是將兒子抱起來放在胡椅上,拿著披風走到他身邊,給其披上。 夫妻兩個相處近十載,長孫皇后一過來,李世民就感覺到了,他抬著頭,眼睛硬是沒從天幕上下來,盲摸著伸手將披風往身上緊,邊緊邊感慨道: “朕詳察古今,研精求篆,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就是—— 看著看著,李世民覺著哪里有點不對: “只是觀其點曳,怎有些澀意呢?” 等等,天幕旁邊的白字是什么? 唐 馮承素 臨? 朕說怎么差了點味道,居然是臨摹本,不是真跡! 后世怎么連真跡都沒有? 天幕都出來了,你這么有本事,把真跡放給朕看??! 第76章 視頻 印刷術 天幕不僅沒有理會,還直接閃過,放起了其它書法。 蔡文姬的《我生帖》衛夫人的《古名姬帖》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祭侄文稿》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宋徽宗的瘦金體…… 秦朝 喜好書法,未來還因為字體書寫優美,而成為小篆推廣標準字體的李斯看著天幕,眉宇間多了幾分向往。 “后世文風之盛,源之于紙,可恨如今未有!” 好在天幕已經將造紙之法講出,嗯——看起來他得常去紙坊看看,加些厚賞,如此,才能早日用上紙啊。 漢朝 “這紙的產量,看起來可不是一般的大?!?/br> 劉徹對書法并不迷戀,哪怕天幕展出的這些書法字體的確賞心悅目,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它們多美,而是練出來這樣優美字體,得用多少紙張。 畢竟,要是紙不夠,練的不夠多,怎么可能寫出這樣的好字? 看著天幕上方方正正,頗好辨識的楷體,劉徹瘋狂心動。 “要是紙坊也能達到這么高的產量,朕就下令讓官員全寫這種字體!” 以后,朕再也不用受那些大臣五花八門的字體茶毒了??! 唐朝 各地的文人看著天幕上展示的書法字體,全都瘋狂起來。 “蔡文姬,是蔡文姬!這字奔放俊逸,還帶著幾分嫻雅婉麗,甚美!” “昔日文姬歸漢,書古籍四百余卷,大才??!可恨此生不得見真跡!” “是衛夫人的書法!古樸端莊,嫻雅婉麗……我書之啟蒙,就是她的《筆陣圖》??!”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 “顏真卿,唐?他是我大唐之人?!” “可有人聽聞他何在!” “還有柳公權!” 唐朝,邢國公府 “顏真卿之正楷,端莊雄偉,堪稱大家,如此好字,既為唐人,我竟未曾見過,這不應該啊?!?/br> 房玄齡注意力全放在了‘唐’上,下意識思索周圍出名的書法大家,卻怎么也找不到對應的人,倒是旁邊的杜如晦先反應過來,他笑著說道: “大唐三百年國運,這顏真卿和柳公權,現在指不定還沒出生呢!” 房玄齡一怔,隨即反應過來,他有些哭笑不得搖著頭:“糊涂了,總覺著一提到唐,就是我們這時候?!?/br> “誰讓天幕總說千年,千年?王朝更替都算不上什么,可對我等而言,五十年,就已經過去整整一代人了啊——” 杜如晦說的有些唏噓。 個人之壽去對比漫長的人類歷史,撲面而來的便是無力蒼涼之感,杜如晦不想在冬至末尾說樣的話題,他笑著道: “說起來,現今天幕放出顏、柳這兩位后唐大家的真跡,不知道多少姓顏、柳的人家,也要起這個名字了!” 杜如晦頓了下,腦海中浮現出一堆‘顏真卿’‘柳公權’互相爭論書法之優劣的場景。 “噗——” 這個損友??! 【中國傳世名畫很多,寫意寫實人物山水風景花鳥魚蟲范圍太廣,這里就不一一介紹,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up主只說個人最喜歡的是清明上河圖吧。 古代的史記惜墨如金,文物也多為帝王將相所留,這使得我們大多只能看到上層人士個人生活,極少整體的看到古代百姓生活,而北宋畫家張擇端在長達五米的紙上,記錄了都城汴京的一貌。 它不僅是當年繁榮的見證,更能讓我們在千年之后,如此直觀的看到當時的上至達官,下至百姓的服飾、出行、勞動、建筑、商業發展……】 伴隨著天音,天幕上,一張長長的黃色畫卷展開,而后又從頭到尾緩慢移動,讓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的看到那畫紙上的一切。 唐朝,皇宮 “北宋?” 唐后的朝代,這顯然讓李世民上了心,他細細觀察起這幅畫,想要看看宋時首都到底有多么繁榮。 這一看,畫上的北宋還真的是屋宇鱗比,商船云集,百姓各居其業,頗為盛世之景。 只是看著看著,李世民突然覺著有些不對。 “城防渙散,守備懈怠,船過橋險,這畫……不簡單啊?!?/br> 李世民果然充滿了帝王的敏銳,宋時以畫呈民情之事頗為興盛,張擇端也是想通過此畫向宋徽宗暗示當時社會上的種種弊端,可惜,宋徽宗只想沉迷奢侈和自己享樂,甚至不惜放縱蔡京等人打著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他這樣的人,即便是看出了這幅畫中的問題,也是無動于衷。 李世民不知這是一副‘悲畫’,反而覺著,這樣的畫作,更能讓人直觀感受民間疾苦,激勵自己改進,他對著身邊的長孫皇后問道: “觀音婢,你說,朕命畫師走訪天下,多畫些這樣的畫來,如何?” 長孫皇后略一沉吟,搖了搖頭:“只怕,最后畫的不是民間疾苦,而是一片歌舞升平?!?/br> “這倒也是?!崩钍烂裆宰鲆幌?,便明白長孫皇后所說必定會成為現實,畢竟,哪個地方官員愿意將地方上的問題展露出來,這豈不是明晃晃的說自己理政能力不行嘛! 他有些失落的搖了搖頭,道:“那便算了?!?/br> 只是想著北宋能有這么好的傳世之作,而大唐卻沒有,李世民實在是不甘心。 看出這點的長孫皇后微微沉吟,又道:“圣上若想留些畫作傳與后人,也不是不可,只是—— “我知?!崩钍烂駭[了擺手: “不加體察民情,只以平常畫紙,記錄大唐河山和百姓勞作便可,雖不為傳世名畫,卻也是大唐之景,若能流傳下去,也能佐證我大唐盛榮?!闭f到這里,李世民又來了興致,他道: “要是能將此事定下來,十年一畫,將——如今三百多個州,不可不可,州太多,畫起來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還是等州縣重新設之后,再畫為妙!” 唐朝,民間 百姓民眾看不出畫中的暗喻,他們注意力放在了畫中的人上,看著農夫挑擔、碼頭工人卸貨、茶館里忙碌的掌柜和伙計,以及正準備去算命的先生這些和自己一樣或者息息相關的人,心中逐漸涌動出幾分莫名的情緒。 原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能被畫進畫里,傳于后世! 【而隨著造紙技術的成熟,科舉制也終于有了實行的基礎。 這是封建社會下,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它唯才是舉,不看出身,使得大量的寒門也能通過考試做官施展抱負。 在科舉制初期,也就是唐宋階段,它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