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157節
有的則是完全過大于功,所以哪怕出現過“萬歷中興”,卻最終也沒能上榜,比如萬歷皇帝朱翊鈞。 不止朱元璋發現了這一點,其他歷朝歷代眾人也都發現了這一點,于是更是不由得陷入了深思之中。 百姓……從一開始君舟民水,守業更比創業難,再到現在出現的這份功德名單,這由始至終,原來一直都不曾變的,也是評說他們這些人物時,其一直所依據的,從來都是這“百姓”二字。 所謂百姓,才是其功德名單中,最根本和核心的衡量標準。 百姓,人也,也是國之根本也。 其實一直都不曾變過。 朱元璋再次認知到了這個問題,復雜深思之后,便是不由得嘆息,難怪明朝的排名竟是如此……而且還有兩點很重要的是——天幕所說的文官集團!以及明朝后期階段,得用和可用的人才還是不夠! 想到這里,朱元璋又是不由得咬牙磨牙。 被文官集團所裹挾?! 還有所謂的黨爭……以及天幕說的,關于明史失實和失誤的問題…… 朱元璋臉色都冷了下來,哪怕這些事不是發生在他這一時期,也讓他深深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 還有人才是不夠還是不行? 如天幕所說,究竟如何能培養出足夠優秀,并能力使到位的相關人才來? 現下不止是朱元璋,其他歷朝歷代諸人一路聽下來,也不由得關注起這個問題來。 畢竟認識到國之根本是為人,尤其是所謂的“人才”,再加上擺在眼前看得見,卻點不開的龐大資料庫,實屬是勾得他們蠢蠢欲動,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如何培養人才,收攬人才……好讓自己手里有人可用,而且再也不怕無人得用。 除此之外,有一個道理他們可都懂得—— 這人才一多了,那他們可選擇的余地也就更多了。 【無論什么時代,都需要人才?!?/br> 【無論什么領域,也都需要人才?!?/br> 【無論在哪個方面,同樣也是需要人才?!?/br> 【比如教書育人,教育兒女需要相關人才,而身為父母,自己大概也需要懂得相當一部分教育相關的學問才行?!?/br> 【再比如醫學方面,工程建設方面,軍事軍隊方面,治理國家方面,抗災救災方面等等……單就說醫學方面,往大的方面說,就有中醫和西醫之分,往細的方面說,中醫還有推拿和針灸等等小的分類,所涉及內容極其龐雜繁多?!?/br> 【這一個行業,就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出來,更別說其他行業了?!?/br> 【各行各業都同樣是如此?!?/br> 【所以培養人才,根本就不是一個簡單說說就能成的事情?!?/br> 【尤其是治理國家方面,如何選人用人,如何篩選真正有用之人,又如何辨別是否有欺上瞞下的行為,如何整治貪官污吏,如何制定取之于民,又能用之于民的政策,使國家能蒸蒸日上,更良性的運作起來?】 【可見這也不止是選用和培養人才的問題,還包括自身如何分辨什么是有用和得用的人才等?!?/br> 秦王宮。 嬴政不禁點頭啊點頭。 就連他看著那資料庫,也不由得有想要學習的沖動。 對比那龐大資料庫的內容,真是越發深覺自身仍有可填補的地方。 所以他是真的太想要這資料庫。 簡直是寶藏,讓人抓心撓肺的想要。 【其實不管是培養人才,還是提升自身,與人相關的,也都脫離不開“教育”這兩個字?!?/br> 【所以讓我們再回到這次視頻的主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 【所謂科教興國,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而人才強國就是國家興盛,人才為本,即依靠人才興邦,走人才強國的道路,以此來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br> 【總體概言之就是“人才興國”,即科技與教育是分不開的,人才和教育也是分不開的?!?/br> 【所以國之根本,與人有關,必須要重視“教育”二字?!?/br> 【其生產力的發展與提升,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使得國家富足而強盛,百姓也能安居樂業等,便是要用教育來培養人才,發展人才,也是能用教育來提升自己,壯大自己等等?!?/br> 【那么,又要如何實現對人才以及自身的教育?】 要如何實現教育…… 劉徹下意識心思一動,那不就是—— 【教育,有口耳相傳,有言傳身教,但最主要,還是依托在學校教育之上?!?/br> 【像最初的教育活動,就與人類的生產有關?!?/br> 【社會生活融為一體,人們主要是通過言傳身教,傳授知識和技能,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物質財富逐漸增加,有些人就可以從體力勞動中脫離出來,專門從事腦力活動,同時語言文字也在豐富和發展?!?/br> 【這樣一來,獨立的教育機構——即學校便逐漸孕育產生了?!?/br> 【而學校的出現,則標志著人類教育活動進入一個自覺的歷史時期?!?/br> 學校! 后世之人將教育和培養人才的地方,稱之為學校嗎? 不過果然是“學?!?。 雖然名稱不同,但和他們想的一樣。 聽到這里,有人又不禁想到,既然名稱都不同,那是不是說,后世所謂的學校等,也都和現在不盡相同? 【據考證,在原始社會后期,就有了專門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特殊場所——】 【比如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有“圖書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最初的萌芽?!?/br> 【青少年在這里接受一些訓練,學習自理,參加社會勞動,如建筑房屋,耕種,收獲,照看牲畜等,還有學習唱歌,跳舞,游戲,以及學習禮儀和行為規則等等,再一直到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并稱為“?!??!?/br>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言——“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薄?/br> 【所以到了商朝,學校又被稱為“序”,后來到周朝時期則成為“庠”?!?/br> 【不過這不是唯一稱呼,比如西周還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而且古代學校的稱呼除了序和庠外,還有學、校、塾,并且在開始產生時,這些地方并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是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br> 原來教育活動竟然出現和發展的這么早? 在原始社會后期就出現了? 不過倒也不難理解,畢竟一代代延續和傳遞,必然少不了“教育”。 而眾人想到這里,不禁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原來真的做什么都少不了“教育”二字,無論是口耳相傳,還是言傳身教,亦或是去專門場所學習,這大概就是構成一個“人”的“必經之路”?是必不可少,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說起學校教育,其實可劃分為很多類型?!?/br> 【比如按不同的歷史階段來說,就分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以及現代教育,而古代教育又可分為原始社會的教育,奴隸社會的教育,以及封建社會的教育,除此之外,還有資本主義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教育等?!?/br> 【我們再繼續先往下說古代教育?!?/br> 【像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br> 【其中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而鄉學則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br> 【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于庠、序、校。 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于大學,當時國學為中央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br> 【這里要說的一點是,雖然西周就有“學在官府”之說,但由朝廷設立的中央官學是正式創始于漢朝?!?/br> 聽到這里,劉徹不禁挑眉。 既然說起漢朝,又說起這官學,那他—— 【不過我們先跳過官學,說一下與官學相對而存在的私學,這在我國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br> 劉徹:“……” 這莫名熟悉的感覺! 天幕怎么總這樣對他?! 第87章初心 嬴政:感受高考的“魅力”?…… 【先說起私學,是因為我國古代私學教育主要出現于春秋時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學規模最大,影響也最為深遠?!?/br> 【春秋戰國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歷史轉變時期,教育也隨著經濟政治的變更,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即由“學在官府”變為“學在四夷”,私學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br> 【簡單說一下,私學的發展,和當時各學派林立,以及出現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是相輔相成的?!?/br>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這四大學派?!?/br> 【而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擁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門生,培養了大批掌握文化知識的人才?!?/br> 【并且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以六經為教科書,即詩是文學課,書為政治課,易是數學課,禮為道德倫理課,樂是音樂藝術美學課,春秋則是歷史課,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儒家私學并不重視生產知識,以及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傳授?!?/br> 【倒是墨家更多的代表農業手工業者的利益,注重科學技術教育?!?/br> 秦朝咸陽城中—— “師兄,聽到了嗎,天幕又說我們墨家呢?!?/br> 荊元挑了挑眉,滿臉得意喜色:“還說我們墨家注重農業手工,以及科學技術教育?!?/br> 田勝也是笑著嗯了一聲,心想以現下的情況來看,他們墨家以后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再有就是資料庫中的各種科學技術相關,真是想要快些能夠翻閱啊。 “這攤子上所展示的就是紙張嗎?” 這時有人走到了兩人的攤子面前,田勝不禁收起心思點了點頭,這一段時間門,咸陽城中仍一直在從外地進人,紙張的研發越來越順利,但還需要展示和推廣開來,所以上面便讓他們在咸陽城中設立專門展示紙張的點位。 見又有人過來他們這邊,田勝便想要開口為其介紹和展示一番。 然后這時又有人插話進來道—— “這里也有紙張?快讓乃公看看?!?/br> 一人從后面趕來,扒拉了一下前面說話那人。 “也不知道這紙張什么時候能普及開來,看著可真是足夠輕便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