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63節
城 因為視頻是以項羽的主視角來講述的,所以楊六郎難免被他的經歷牽動心神。尤其是看到烏江自刎之后,楊六郎非常難過,他的祖先怎么這么壞!@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 父親: 漢高祖劉邦望著這段影像,唏噓不已。 他不太能理解項羽的腦回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換作是他,他一定會渡河。項羽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收回思緒,笑了笑,多虧項羽沒渡河,不然徒生枝節。 他喜滋滋 地想:"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你當然憤怒了,因為天命壓根不在你身上。天幕說什么天命之子,挺好聽的。朕就是天命之子。" 雖然他不贊同項羽這種行為,但他也蠻敬佩。他下了決心,過段時間,去祭奠一下項羽廟,看看故人吧。 第108章 漢武帝:說誰文采略輸啊? 年少的項籍通過天幕,看到自己寫的那首絕命詩,心緒不可謂之不復雜。未來他居然狼狽至此…… 項伯有心想要取得他的原諒,所以連忙討好地說:“你這就太草率了,我之前被官府通緝的時候,也沒想著自尋死路啊。你大可以回到江東,東山再起,不過那時你才二十多歲,魯莽些也是正常的。" 他覺得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行為太愚蠢了。 還沒等項羽說話,項梁就怒踹了他一腳。 項伯像顆球一樣在地上打滾,痛得嗷嗷叫:“阿兄,你這是做什么?!?/br> 項梁:“我們項氏世世代代立足于楚國。未來我們起義,振臂一呼,就有無數江東父老將孩子送到軍中。項籍帶著那么多人走,卻孤身回來。我要是百姓,都要生撕了他! 你哪來的臉說這種話?你就真不把這些百姓當回事嗎?" "我沒有,我哪里敢啊……" 項伯尷尬不已,訥訥不言,再也不敢說話了。 項梁拍了拍項籍的肩膀,鼓勵地說:“你做的對,你有你大父之風!我們項家人,死也要死的無愧于心。" 項燕面對王翦,寧死不降,玉石俱焚。 緊接著,天幕繼續說。 【劉邦四十七歲左右才正經創業,五十四歲就成了皇帝,前前后后只花了七年。什么叫大器晚成啊! 古代講究尊老愛幼,劉邦因為年齡大,所以備受尊重。但對皇帝這個職業來說,年齡大太致命了。 帝王暮氣沉沉,這些開國功臣卻年富力強。 劉邦心里發愁,他沒幾年好活了,等他一蹬腿,這天下還是他老劉家的嗎?尤其是韓信,他才三十多歲呀。 他思來想去,開始布置計劃。他先把那些幫他打天下的好兄弟封為異姓諸侯王。好兄弟們喜滋滋地去赴任了,沛公真是仁義,跟著他有rou吃,他們要共享富貴了。事實上,劉邦將真正的好兄弟蕭何和曹參等人都留在了中央。沒過多久,劉邦就開啟了對異姓諸侯王的屠殺,殺的人頭滾滾。到最后,他還殺人誅心,立下了白馬之盟:"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他并不愿意跟群臣共享富貴,這天下必須是他老劉家的?!刻炷恢谐霈F新的畫面。劉邦已 經垂垂老矣,卻還在御駕親征。 得勝歸來之后,他恰好路過自己老家,于是衣錦還鄉。 他和將士們載歌載舞,高唱一首自己原創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一邊殺著猛士,一邊求猛士,聽上去是那么的矛盾??墒聦嵣?,并不矛盾,他想要的從頭到尾都是能幫他守住劉家基業的人。 天幕下,正準備去投奔劉邦的韓信,面色煞白。他之前看過唐太宗那期視頻,很羨慕唐太宗所創造的君臣氛圍。 韓信聽到劉邦約法三章而且對百姓秋毫無犯之后,便下意識認為劉邦跟唐太宗一樣厚待功臣。他甚至暢想劉邦也搞一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讓他韓信高居榜首呢。 誰知道這面色和藹的老沛公居然刻薄吝嗇至此! 韓信明白,站在劉邦的視角,為了江山社稷而殺功臣也是合理的。但站在臣子的角度,他不能接受。 好比如,他只是打工人,當然想找寬厚仁德的老板,誰想被老板弄死? 在秦漢年間,君臣關系相對和諧,君臣之間的尊卑理念并不明顯。大家都是坐而論道,到了明清時期,臣子才跪著說話。 韓信喃喃低語:"始皇帝暴虐,對臣子卻還行。王翦和蒙恬難道不算功高蓋主嗎?可是他殺了嗎?" 韓信對劉邦很下 頭。 另一邊,咸陽城中,王翦、李信、蒙恬、蒙毅等等人皆是松了口氣。不羨慕別人家的皇帝了,還是自家的好啊。在對待功臣這方面,秦始皇和劉邦一比,都能稱得上大善人。 李斯作為開國功臣,自然要維護自己的利益,連忙抨擊劉邦:“這劉邦怎么如此小家子氣,難怪是鄉野匹夫,眼界狹窄。不如陛下寬宏大量。" 秦始皇也有些驚訝,這劉邦怎么這么極端?略微思忖之后,倒也有些理解。 "他畢竟是從黔首過來的,沒有來自家族的助力,自然患得患失。" 他覺得劉邦的做法有可取之處,但他不打算用。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所挑中的都是他認可的人。 劉氏刻薄寡恩的性格就像他們撲朔迷離的性向一樣出名。漢高祖 殺功臣,漢景帝誅晁錯,漢武帝時期丞相消消樂…… 劉備立刻望向周圍的人:"備向天發誓,永遠不會如此對待你們!"劉備像是基因突變了一樣仁厚,簡直不像老劉家的種。幕僚們愛死他講義氣的模樣,紛紛謝過主公。 天幕講完了劉邦和項羽,松了一口氣,開始了慣例的漫談時間。 【這期視頻到尾聲了。 楚之sao,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中國詩歌文脈源源不息,就像文明史一樣,從未斷絕。所以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不光是文人,連皇帝都是吟詩作賦的好手。 “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 漢武帝劉徹唇角上揚:“這首詩是誰寫的,寫的真不錯。朕四歲的時候就會吟詩,十多歲的時候已經能寫詩了。誰敢說劉氏是草莽?劉氏能寫詩,更會解詩。" 自從天幕開始盤點詩人,他經常提筆寫詩,今天也特別期待能夠上榜。但天幕直接越過他,去盤點高祖了。他心中有些遺憾,緊接著,便安慰自己。這榜單乾隆都能上,這人又是異族人,文采還一般般。他文采斐然漢武帝可不要跟乾隆并列。 在劉徹很自信的時候,天幕接著說。 【十位帝王的名單已經揭曉了,里面有知名度高的,也有知名度低的帝王??赡苡腥艘獑柫?,連劉邦和項羽都能上榜,怎么秦皇漢武上不了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不是封建帝王f4嗎?怎么只有唐宗上榜了? 因為唐太宗文采還可以,而秦皇漢武文采略輸了。 他們既沒有沒有對后世的詩文發展作出顯著的貢獻,也沒有一首代表作。起碼嘉靖和乾隆都有代表作?!?/br> 緊接著,天幕放出了《沁園春*雪》。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sao?!祢?,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這首詩雖然文律不足,但是氣勢古今罕見。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它一經發表就非常轟動。 敵軍首領看了都驚呼,這真是他寫的?得知真是對方寫的之后,他很生氣:“比打了個敗仗還讓我惱火。" 一時間,無數 人都看愣了,反復咀嚼這里面的每一個字。 明明這首詩不是帝王詩,但他們卻覺得沒有比這更配得上這個名字的。天幕沒有多說,但蘇軾能感覺到這詩的不一般。 蘇軾一邊喝著自己釀的蜜酒,一邊贊嘆不已:“只有大胸襟的人,才能寫出氣吞山河之作?!?這天幕說我是豪放派之祖,如今看來,還有不足嘛。"他想成為萬戶侯,自然無法“糞土萬戶侯”。 被提到的帝王都很懵。漢武帝劉徹:"????"說誰略輸文采,再說一遍?他文采好著呢! 第109章 大家都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劉徹是真的要發火了。 他讓人找出自己寫的詩詞歌賦,隨手拿了一份竹簡。 是給李夫人寫的調情詩詞。 他立馬把這篇收了起來,假裝不經意地咳嗽了一下,重新翻找。很快,他便找到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衛青,你說這篇寫得怎么樣?難道這還文采略輸?" 衛青老老實實回答:“有屈原宋玉之遺風,實在是上等的佳作。但比起唐宗,還有些微不足道的差距?!?/br> 漢武帝劉徹心中冷哼一聲,他又不是聾子,也沒失去記憶。那唐太宗代表作不是抄那個隋煬帝的嗎? 他這可是純純自己創作的,沒有任何人捉刀。 他心頭有些不滿,可想到“惜秦皇漢武”,心情漸漸好轉。被說文才略輸的可不止他一人,秦始皇也是他的難兄難弟。心思百轉千回,時間只過去短短幾秒。 漢武帝劉徹面上好像一副不在意的樣子:"朕和秦始皇一樣日理萬機,不如其他人清閑,沒時間去吟詩作賦。再說了,這東西只為陶冶情cao,朕也無意在這方面超越別人。" "再說了,評價一位皇帝的功績,只需要評價文治武功,評價文采難道不是跑偏了?" 衛青立刻應是。 話雖這么說,漢武帝劉徹日后卻減少了一些去后宮的次數,泡在書房里看書。他要悄悄讀書,然后驚艷所有人。 任誰被diss文采不好,心情都不會好到哪里去。秦始皇和漢武帝就是這樣。 作為f4中的第三位,唐太宗心情也很復雜。 作為讀者,他還挺喜歡這首詩。雖然相隔千年、詩風不同,但詩美是共通的。他欣賞并且常常寫“言論慷慨,詞深而雅”的文章。 他夸贊道:“這首詞神情俊邁,如朗月之宏光,如朱碧之聯合,堪稱冠絕終古?!笨墒翘炷粵]有著重講這首詩,所以沒有加注釋,讓他有些看不懂里面的具體含義。文采,字面意義是辭藻和才華。風sao,也就是《國風》和離sao,同樣泛指辭藻和才華。 這首詞單純在批評四位帝王的才華嗎? 唐太宗感覺不像,如果只是說才華,那就和 前面的“江山如此多嬌”不匹配了。 唐太宗皺著眉頭,若有所思:“這詩人應該說的不僅是文采。他在批判我們武功太盛,文治不夠。" 為什么要將他跟秦皇漢武并列啊?他的文治有差到這種程度嗎?唐太宗自我覺得文治很不錯,雖然稱不上完美,但比別人好多了。 長孫皇后見他面色不佳,猜到他的內心想法,含笑說道:“二哥并不推崇秦皇漢武,此時卻與他們并列,不知您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