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64節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秦始皇平六國,既驕且逸,一朝而敗?!?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他認為秦始皇有開國之功,但太暴虐了,亡國亡得挺活該。 他也說過“漢武驕奢,國祚幾絕?!?/br> 總之,他對秦皇和漢武評價有褒有貶,綜合下來一般般。 其實不光是對秦皇漢武,李世民也diss過很多皇帝。他曾經跟這首詩的詩人一樣,批評了一大堆皇帝。 最后,李世民得出了一個結論,他是天下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確實委屈:“古今多有撥亂反正之主。朕二十九歲為天子,武勝于古也。這么多年過來了,天下大治而移風易俗,朕文過于古也。比他們差了嗎?" 長孫皇后含笑安撫:"他們倆畢竟是先人,做的是開天辟地之功。排在前面也沒有問題。" 唐太宗李世民只是有一些委屈,很快便收拾好心情?;屎笳f得對,他們是先人,還是得尊重些的。 他將矛頭轉向了其他人:“這宋祖莫非是宋武帝劉裕,不對,這好像是按時間順序來排的。那他應該是宋朝的開國先祖趙匡胤。" “可是天幕之前說了,趙匡胤又沒活多少年,死因還撲朔迷離,據說是被弟弟殺的,這也能和朕相提并論?" 長孫皇后汗顏,在對待兄弟這方面,確實是二哥比較干脆利落。 唐太宗心情復雜,趙匡胤也是如此。 如果沒猜錯,這宋祖應該說的是他吧?他文采好得很,怎么稍遜風sao了? 話雖這么說,他唇角卻漸漸上揚。能跟秦皇漢武和唐宗并列,稍遜風sao就稍遜風sao吧。他接著往下看,便看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趙匡胤眉頭緊皺,心情不悅:“這成吉思汗好像是個異族人的名字,不知道是那元朝人還是清朝人。蠻夷怎么能上啊?" 被這首詩cue到的皇帝心情起伏極大。 他們一方面,因為被批評,所以有些不悅。另一方面,又因為功傳千古而喜悅。那復雜的心情不是一時半會能說得清的。 朱元璋要是知道他們的心情,一定會痛罵一句矯情。 他不悅地說:“咱老朱榜上無名?這是怎么排的,咱真的要生氣了!” 他幼年讀書不多,后來常常學習,尤其喜歡讀史。經常跟文武百官討論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在他眼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有大功績,也有缺點。將他們排在一起是比較合理的。 可是他老朱怎么沒有姓名啊? 他沒有去想前四個人給他讓位置,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成吉思汗:"蒙古韃子不過是統一了北方,咱可是統一了中原。咱要文采有文采,要武功有武功,還能比他差?" 他旁邊的朱棣也若有所思。天幕說他未來會是一個很厲害的皇帝??墒撬扉σ舶裆蠠o名啊。這詩人是不是不喜歡咱們明朝 sp;?總之,被這首詩提到的皇帝心情一般,沒被提到的皇帝心情更差。包括但不限于漢高祖、漢光武帝、明太.祖、明成祖。他們想被diss,居然還沒有機會! 他們都懷疑,這詩人是不是不喜歡他們,所以壓根提都不提?大家都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好在天幕接著解釋:【這首詞發表之后,非常轟動。很多人問詩人是不是不喜歡某位皇帝,所以不提他?之后,他們還安利自己推崇的皇帝。詩人只好說:“只是寫詞而已?!薄?/br> 天幕這話一出,朱元璋等沒被提到的皇帝心情稍稍好轉。 他們心里默默想,哼,要不是因為寫詞需要,他們一定有資格上。 緊接著,古青青又說了一段結語,然后視頻便結束了。 項梁連忙收拾細軟,遣散家中仆役:"在暴秦的爪牙到來 之前,我們得趕緊逃。" 項籍:“去哪?” "呵呵,天幕不是說了嗎,秦皇迷信徐福,上了大當。我們也東渡出海好了。"緊接著,項梁便拉著項籍的手,要帶他離開。 然而項籍卻扯出自己的手,搖搖頭:“我們項家世代扎根于楚國,如何能去做那蠻夷?!表椓及欀颊f道:“可是不去海外,我們如何能逃得掉?還是說,你有更好的去處?”“我確實有?!表椉f道。 “哪里?” "咸陽。" 項梁大驚失色:"你瘋了嗎?那里全是秦皇的鷹犬,不到一天,就會被秦軍抓住。" 緊接著,他像是明白了什么,面色驟然變冷:"你是要向秦軍投誠?" 項籍面色沉沉:"對,我是瘋了,我是要向秦軍投誠。我們項家抵抗不了秦國,甚至連劉邦那個草莽都敵不過。這天命居然從來不在我們這里。" "好在天幕告知我們未來。我要看看,在秦皇未死的情況下,我項籍到底能不能把握天命!"項梁一言不發,像是陷入沉思。 過了許久,他方才說道,聲音艱澀:"可是秦皇怎么會不殺你呢?"項籍:"秦國將領老的老,死的死,我會向他證明我的價值。"項梁深深嘆了口氣:"……項家的生死存亡,就交到你手上了。"過了幾天,項籍被人帶到咸陽,見到了李斯。 李斯有些詫異,要不是看過天幕,他根本看不出來這個年輕小伙居然是西楚霸王。跟常人相比,他只是長得高壯罷了。 同行的還有韓信。 項籍得知對方的身份之后,非常震驚。他以為就他一個人想投誠呢,沒想到這漢朝忠臣也會來。糟了,這好像也是個名將啊。秦皇不會看上他,然后殺了自己吧? 項籍對韓信充滿敵意。 韓信感受不到,也毫不在意,他還在為接下來見秦始皇而感到憂慮。 天幕的劇透讓他瀕臨死局。他沒有背景,沒有錢財,更沒有逃跑的門路。一旦秦皇起了殺心,他逃無可逃。 所以他主動到咸陽來了,壓根沒有等官兵上門抓捕,顯得自己誠 意滿滿。 秦始皇暴虐,在民間的名聲不好,他很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他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對不對。韓信斂眸,或許,他早該自.殺,成全體面。沒過多久,秦始皇召見了他們。 秦始皇觀察了韓信和項羽許久,在壓抑的氣氛中,給他們封了個軍中小官。 "你們對于大秦犯了謀逆之罪,但聽說你們實在有才,朕不舍得殺你們。朕正準備北擊匈奴,為華夏謀萬世之基業。你們若能拿不錯的軍功,那就免了你們的死罪。" 韓信和項羽松了口氣,這才驚覺背后已出了一身冷汗。 一旁的太史令心情很復雜。自從天幕劇透了未來,他們這些史官都混亂了。又要記錄命定的未來,又要記錄變化的未來。 領一份薪水,打兩份工,痛苦。 不過也有好處,他們提前得知了司馬遷的紀傳體史書,覺得很有開創意義。他們最近正嘗試著用紀傳體整理和編寫史料。 太史令收回思緒,抬頭望著這一幕,筆尖落在竹簡上,忠實地記錄他們的對話以及反應。 如果這兩位能夠不負秦皇的囑托,那么這就是列傳的開頭。 秦始皇跟他們聊了一會兒,揮揮手讓他們離開了。他望著他們的背影,若有所思。 這時,李斯說道:“他們到的時候,張良早就跑了?!?/br> 秦始皇仿佛早有預料,一點也不惋惜:“他好像是以智謀無雙聞名的,如果跑不掉,那才不可能。不過朕的大秦不需要蘇秦和張儀那樣的縱橫家。" 即使張良來投誠,他也不會用他。 在天幕消失的這段時間里,所有人都很好奇接下來的視頻。杜甫停杯投箸:"太白兄,你說接下來會說什么呢?" 李白喝著仰慕者們送的桃花酒,含笑說道:“只有天知道了?!倍鸥礋狒[不嫌事大:“我看悠悠我心可要犯難了。第一個視頻是盤點著名詩人,第二個視頻是 盤點皇帝詩人,這第三個視頻還能比前者更有噱頭嗎?"在他嘰里咕嚕的時候,天幕準時播放。 【hello大家好啊,好久不見了。上期視頻說了,點贊過一萬,立刻爆肝下一期。 阿婆熬了好幾個夜來剪輯視頻,看在這么辛苦的份上,你們真的不給個一鍵三連嗎!(震聲)這一期視頻的主題是大家熟知的背誦名篇。 第一,孤篇壓全唐!】 李白和杜甫笑容僵在臉上:"?" 賀知章、王維、李商隱、陳子昂、白居易、張九齡、孟浩然:"???"開什么玩笑,他們唐代無數個詩人詩篇,都被一篇給壓了? 第110章 最神秘詩人 作為李白的忠實迷弟,杜甫含笑說道:“是我偏頗了,這新視頻在噱頭上可一點也不差,不知是太白兄的哪篇作品能夠當此殊榮?" 李白自斟自飲,神態閑適:“子美,你此言差矣。天幕之前不是說過在下的詩篇了嗎?難道還會再說一次嗎?我看啊,不可能。" “再講多少遍你的詩篇,我也是樂見其成?!?/br> 杜甫心下好奇:"你的意思是,這人不是之前盤點的唐代詩人?那這下可有意思了。我倒要看看他寫的有多好,才能壓下太白兄你的詩篇。" 作為杜甫的忠實迷弟,白居易深感被冒犯,有些火冒三丈。 “孤篇?意思是這人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杜工部流傳下來的詩倒是挺多的,看來不是他??啥殴げ康摹兜歉摺樊敳黄疬@個稱號嗎?這人憑什么能超過杜工部啊?" 不光是唐朝人很懵,宋朝人同樣懵。 宋朝文風昌盛。文人心目中幾乎都有自己推崇的唐代明星詩人。 蘇軾若有所思:“在下只敢在李杜王白之間猜想,可他們也不算孤篇呢。這個詩人流傳下來的詩篇很少,文采還很高……子由,你能猜到是誰嗎?" 陳子昂、李涉、宋之問……一個個名字浮現在腦海里,又——被他否決。這些人的代表作只能算得上是佳作,如何能夠壓全唐呢?蘇軾博覽群書,知識面非旁人所能及,卻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蘇轍也懵著呢,搖搖頭:“不知?!?/br> 蘇軾喝了口茶,看熱鬧不嫌事大,笑嘻嘻:“我看啊,如果這個稱號不是李杜他們拿到手,那么沒有人會信服的。這下可有樂子看了。" 事情不出所料。對很多文人來說,踩一腳李杜都讓人難以忍受。李杜優劣論都能爭辯千年。更不用說,這個稱號,拉踩了李杜兩個人,還拉踩了整個全唐,連皇帝都不例外!在唐朝,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王公貴族,亦或是文人墨客,都被這個稱號拉起了仇恨。如果這個人的詩篇不能服眾,那可要鬧大笑話了。 書圣張旭正在和賀知章爭辯誰能當得起這個稱號,爭的臉紅脖子粗。他們吵不出來一個結果,只好扭頭看向張若虛:"這稱號不像是在說李杜。那你說這人是誰?" 張若虛拱手說道:"這問題還用爭論? 我看啊,這是圣上。"事到如今,還有比皇上更能服眾的人嗎?他們一下子啞了火,悶聲喝起酒來。他們心中腹誹,這人還會不會聊天?話題一下子就終結了! 然而這時,天幕說道:【他就是最神秘詩人張若虛,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書圣張旭以及賀知章:"!" 好小子,想不到你還有這樣的文采?背著他們偷偷練是吧! 張若虛驟然想到家中的詩篇,他最近寫了一首樂府舊題《春江花月夜》,還沒拿出來給朋友鑒賞。 他詫異不已,這首詩能獲得這么高的評價?在他所有的詩中,這首也只算普通吧。 天幕此話一出,很多唐朝的人都懵了,一時間無數人在問“誰是張若虛?”"張若虛是誰呀?"女皇武則天詢問:“婉兒,此人是誰?怎么沒聽說過他的名字?還是說他是未來的人?” 上官婉兒隱約想起了這個名字:“他好像是吳中四士之一。近些年來,他與賀知章,賀朝,張旭和包融等人并稱為吳中四士,在長安有些名氣。 據說他文辭非??⌒?,詩篇受人稱贊。其他的便不知道了,臣沒看過他的詩篇。" 聽到這四人的名字,女皇有些恍然,也有些詫異:“這其他三個人都比他出名多了。想不到這人居然有這樣的文采啊。" "把他的詩集找來給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