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62節
緊接著,他聽到天幕說他是漢初三大功臣,心情又急轉直下。壞消息是,這國等于沒復。什么意思啊?他明明是韓國人啊! 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見過劉邦,沒有被他的氣度所折服,自然對劉邦觀感一般般。他舉起酒樽,品起酒來,卻久久嘗不到酒味,只覺得苦澀。對他來說,效忠除韓國之外的國家都是叛國。 淮陰縣,韓信還不認識張良,所以并不知道他的性格。他單純羨慕張良未來的稱號“漢初三大功臣"。 他陷入沉思,小聲自言自語,猜測自己的未來:“項羽是項燕之后,威望是凡人所不能及的。大丈夫生于世間,理應揚名立萬。如果他揭竿而起,我肯定會去投奔他。沒想到嬴的是劉邦。" "算了,不去投奔項羽了,去投奔劉邦吧。雖然項羽確實會打仗。" 他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好:"天幕說劉邦為人豁達大方,應該非常仁義。我要是投靠他,榮華富貴 肯定不少。" 他立刻決定投奔劉邦,去過好日子。 "張良,三代相韓,漢初三大功臣……"這些關鍵詞一出,李斯很快找到了張良的身份?!氨菹?,他的祖父應該是張開地,父親張平,確實為韓國丞相。他們家原先是趙國人,遭受迫害,才來到韓國。" 在戰國,人才流動非常大,經常有楚材晉用的案例。秦始皇明白了,原來張良是賊心不死的六國遺民啊。 秦滅六國之后,多數六國貴族跪的很快,同時也有一部分人不想失去從前的貴族身份,所以暗中反秦。 秦始皇若有所思:"能被稱為漢初三大功臣,應該有本事。你派人去找。" 李斯答應下來,心里也泛起了嘀咕。不知道秦始皇找到張良之后是要殺了他還是要用他。秦始皇:"對了,那蕭何也給朕尋來。" 漢初三大功臣是吧? 現在是他的了。 第107章 韓信:沛公,只要你會抄作業,咱們 古青青接著說道:【劉邦進入關中之后,項羽等義軍才紛紛反應過來,趕緊進關中。 劉邦心想,說好了第一個進關中的人可以被封為關中王,這關中王是他的了吧!項羽表示這糟老頭子壞得很,才不給他分封。這個時期,連章邯都歸順了項羽。 因為章邯打仗的時候,胡亥常常派人責問他。再加上章邯擔心趙高的迫害,所以最后向項羽投降了。 項羽實際上,已經成為天下之主。 但他沒有在秦朝的老巢稱帝??赡苁且驗樗⒉毁澩厥蓟式⒌牡壑?。秦朝兩代,就亡國了,明顯不如沒有帝制的周朝穩定。 他于是自封西楚霸王,然后分封諸侯。幫他打天下的起義軍頭領基本上都分到了好地方。他把劉邦丟去了非常貧瘠的漢中地區。 他又把最富裕的秦朝皇城區域封給了章邯等三個秦朝降將。 劉邦表示很生氣,很憤怒,但沒有辦法。因為項羽已經對他很警惕了。 劉邦進關中之后,約法三章,對百姓秋毫無犯。所以咸陽城的老秦人很尊敬他。謀士范增告訴項羽,老沛公圖謀不小啊,必須得趕快除掉。項羽確實想除了老沛公,但劉邦這個人是天命之子,怎么可能輕易就除掉? 張良反秦的時候,恰巧結識了項羽的另一個叔父項伯。劉邦憑著張良的關系,跟項伯處得不錯,還許下諾言,將來我們要做兒女親家! 項伯被哄得暈頭轉向,拍拍胸口,范增那個壞蛋天天說沛公的壞話,真是錯怪了沛公啊。他會告訴侄子,不要苛待沛公。 在叔叔項伯的甜言蜜語之下,項羽逐漸覺得劉邦挺不錯的。 于是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事件。范增多次讓項羽殺沛公,但項羽卻猶豫不決,最終沛公成功逃生?!?/br> 項府中,項梁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找到自己的劍,來到后院,找到弟弟項伯。他長這么大都沒見過,叔叔這么會坑侄子! 項梁氣不打一處來,拔劍問他:“就是因為你的混賬舉動,才放過了那該死的劉邦。倘若阿父還在,一定要打斷你的腿!" 項伯尷尬不已,狡辯道:“我哪知道有這么多彎彎繞繞的?!?/br> 項梁眉頭緊皺,感覺項伯就像那禍國妖妃:“你既然不聰明,那就不要干涉聰明人的決定,我要是那范增,都能被你氣活。" 項伯尷尬地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連忙認錯:“是我不對,都是我不對?!?你什么時候認識的張良?" 項伯老老實實說:“之前逃亡路上認識的。他人不錯,又有錢,還講義氣,我也不曉得他會設計害我呀。" 項梁恨鐵不成鋼:“像你這樣愚鈍的人,混在聰明人之間,遲早被他們玩死。以后再也不許跟張良來往了。" 項伯面色蒼白:“知道了?!?/br> 項梁轉而望向項羽:“就是他這個蠢貨壞了你的大事,壞了我們項家的大業,你怎么處置他都是應該的。" 項羽卻搖搖頭:“算了吧?!?/br> 項梁詫異不已,項伯更是驚喜,異口同聲問道:“為什么?” 項羽對外人的時候,性情非常殘暴,不把別人的命當命。但對家人,卻截然相反。在他眼里,這世上沒有什么人比項家人更可信的了。不然他也不會聽信項伯的一面之詞,放過劉邦。 項羽:"天幕都說了,這劉邦身上有大氣運,想殺也未必殺得掉??赡苓@天命就不在我們項家吧。 他話音落下,兩位叔父皆是惋惜不已。與此同時,他們也對劉邦好奇極了。劉邦壓根沒有好封地,到底怎么戰勝了他們項家? 天幕放出了項羽分封諸侯的勢力圖。 地圖五顏六色,劉邦的漢中是紅色,面積特別小。他周圍還都是實力強勁的諸侯,好像被包了餃子一樣,被壓得抬不起頭。 劉邦要想突破包圍圈,難于登天。 秦始皇讓人找來沙盤,耐心地琢磨,良久之后詢問李斯和章邯:“你們怎么看?” 李斯揣摩之后說道:“這項羽手下的謀士有些意思,看得出來他很防備劉邦。劉邦在最西邊的漢中,項羽在最東邊的楚國。 劉邦要有反心,必須攻破章邯等人。然后突破重重諸侯的勢力,才能來到楚國。依照臣的淺見,劉邦需要耐心經營漢中,兵強馬壯之后,才有一搏之力。"李斯喜歡搞內政,自然覺得打鐵還需自身硬,必須得把經濟搞上來。 秦始皇微微頷首,不置可否,轉而看向章邯:“你怎么看?” 章邯覺得李斯說得不對: ” 巴蜀之地貧瘠不已,哪里能比得上關中。劉邦再怎么經營,也不會有關中富裕。天幕說他為人豁達,手下有很多忠臣良將。說不定有人用反間計幫他策反了這些諸侯!" 秦始皇重新望向沙盤,幽幽地說:“哪里有那么復雜?這不是朕走的老路嗎?”李斯和章邯悚然一驚,垂眸看向沙盤。 秦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一代代的積累,才東出函谷關。劉邦所占領的封地跟曾經秦國特別相似! 秦始皇曾經連睡覺都在思考如何東出函谷關,一看到這幅版圖,dna就動了,沒費什么時間就認了出來。 李斯啞然失笑:"這……" 劉邦只需要照抄秦始皇的作業就行了,真是天命之子啊! 古青青:【劉邦被封到鳥不拉屎的地方,心里很憤怒??蓯旱捻椨?不講武德!他是江蘇人,可不想在陜西這邊終老。難道一輩子就要在這里混下去?好在這個時候,漢初三杰的最后一位韓信登場了?!?/br> 【韓信家里窮,沒人舉薦他當官,經常要去別人家蹭飯。項羽威震華夏的時候,他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投奔了項羽,在軍中做了個大頭兵。 巨鹿之戰的時候,他在場。分封諸侯的時候,他也在場。 可惜他沒什么背景,所以項羽不重用他。 韓信覺得自己的才華被埋沒了,于是跟項羽分道揚鑣,來到了劉邦手下。劉邦手下有太多人了,不可能認識每一個人,所以也沒有重用韓信。韓信很憤怒很失望,于是準備騎馬跑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蕭何卻覺得韓信很有才華,于是月下追韓信,還經常跟劉邦說韓信的好話。劉邦見好大哥都推薦這個毛頭小子,也漸漸看重他,于是接見了他。韓信一跟他見面,就獻上了《漢中隊》,它的著名程度不亞于《隆中對》。 大意就是:"沛公,我知道你很愁,但你壓根不用愁。這里雖然偏,但地理位置極好,咱們只需要循著秦國的老路東出函谷關就行了。" 劉邦大喜過望,感覺有搞頭,可轉念一想,又覺得難度極大:“關中那幾個諸侯虎視眈眈盯著我,漢軍該怎么打出去呢?" 韓信說:“項羽擔心富庶的關中反叛,于是封了三個秦朝降將在這里。老秦人痛恨背叛者,所以 不會信任他們。反倒是沛公進咸陽的時候,約法三章,博取了他們的好感。我敢保證,沛公一進咸陽,百姓必然夾道相迎!" 劉邦眼睛都要冒星星了,立刻封韓信為大將軍。這就是伯樂慧眼識千里馬。 果不其然,老秦人憎恨章邯等人,確實夾道相迎。韓信沒費多少力氣就東出函谷關,打得其他諸侯嗷嗷叫。 這些諸侯原本效忠項羽,后來不得不歸順了劉邦。項羽驚覺,劉邦這糟老頭子真壞!但他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眾人離他而去?!?/br> 天幕下,韓信又驚又喜, 他感覺自己很俗,他所求的就是功名利祿。劉邦能慧眼識珠,就是他的明主。他咬緊牙關,暗暗發誓,得快點找到劉邦,好好保護這位伯樂。 府邸中,現在是冬天,天冷得能結冰,庶人胡亥凍得直發抖,身上的破被壓根不保暖,蓋了跟沒蓋一樣。 他無比懷念曾經的優渥生活,想趕緊回到宮中去。 無論秦始皇多么無視他,他心里始終懷揣一點希望?;⒍静皇匙?,等父皇氣消了,他就能回去了。 至于那些兄弟姐妹,等到他回到宮中,一定要他們好看。在冰冷又絕望的冬天,唯有幻想能給他的心靈帶有一絲慰藉。 這時,他聽到天幕的聲音,面色突然煞白:“這些黔首怎么這么輕易就投降了劉邦?真是可恨!" 他不敢去思考這背后的意義。六國滅亡之后,六國遺民還念著六國??上剃柍堑陌傩斩枷灿瓌盍?,他秦二世就這么不得人心嗎? 在這一刻,他突兀地明白了自己有多失敗。 與此同時,他恐慌不已。連咸陽城的人心都被他作沒了,父皇該有多恨他。他好像再也回不去宮中了。 天幕中播放新的畫面。 項羽曾經是不可一世的霸王,現在勢力版圖無限縮小。劉邦等諸侯將項羽圍困在垓下。 營帳中,美人虞姬默默給項羽斟酒。項羽喝不下去,離開營帳,給駿馬梳毛。 因為項羽的手下都是楚軍,于是敵軍特意高唱楚歌,想要擊潰他們的意志。 果不其然,楚軍回憶家鄉,痛哭流涕。 項羽無限悲憤,他堂堂西楚霸王,怎么落到了四面圍困的地步?看來天命不在他身上啊。他于是作 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悲愴不已,于是拔劍起舞,同時和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然后自刎而死! 項羽抱著她的尸體,痛苦難耐。 霸王到底是霸王,能力非同凡響。明明四面楚歌,他也能帶著八百騎兵突圍。烏江亭長早早在烏江等候,來接應項羽。只要度過河流,一切還有機會。 可是項羽猶豫了,那么多江東子弟跟著他出來打天下,最后卻只剩下寥寥。他有何顏面去見江東父老? 他于是沒有渡河。 敵軍圍過來之后,項羽突然認出了其中一位故人呂馬童。他們曾經是朋友,現在卻站在對立面。他拔劍指向呂馬童,大吼道:“聽聞漢軍以千金來懸賞我的頭顱,拿著我的頭顱去領賞吧!”他于是和虞姬一樣,拔劍自刎。 秦始皇回憶起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之前,他并不了解項羽,竟然沒有共鳴?,F在看完項羽的一生,他便有些共情了。秦始皇:“怪不得李清照如此懷念他。宋朝的皇帝間,再沒有第二個項羽了?!?/br> 北宋,著名的楊家將心情復雜。年幼的楊六郎指著天幕,非常不滿:"為什么先祖像個壞蛋?為什么非要殺西楚霸王?" 天幕中,幾個人正在分項羽的尸體。一個叫做楊喜的無名小卒搶下了一塊霸王的零件,回去之后被封侯。 楊喜正是弘農楊氏的先祖,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祖先,也是楊家將的先祖??赡苁前酝鯕鈩萏^強大,這些敵軍顯得畏畏縮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