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6節
【對了,王勃善用典,這首詩用的典故比較多,我只挑一個比較特殊的講一講。剩下的就放在大屏幕上,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br> 他隨意地掃了一眼,剛看到什么的時候,目光停滯住,瞳孔微微縮小,頓時警覺起來。 要素察覺!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意思是長安城由三秦拱衛,透過風云遙望著五津?!?/br> 【“三秦”是指長安關中一帶。楚漢爭霸時,西楚霸王將這里分為三份,分給秦朝的三個降將,所以后人稱這里為三秦之地?!?/br> 【為什么要挑這個典故來講一下呢?因為王勃和秦朝某種意義上來說,挺有緣分?!?/br> 【王勃出自太原王氏。太原王氏稱秦朝名將王翦為他們的祖先,稱家族歷史可追溯到秦朝。對了,那個非常有名的瑯琊王氏也是一樣?!?/br> 秦始皇抬起右手,虛握劍柄,很好,很好。 不管這天幕有何來意,姑且相信說的是真的。 所以他的老家關中地區被分割了,還分給了三個降將??? 用叛變的秦人去統治秦人,關中地區永遠不會和平,再無崛起之日。 事實證明,他想的是對的。劉季打到關中的時候,百姓們恨透了章邯等人,對劉季等人夾道相迎。 他們的兒孫和將領一起出征,一個都沒回 來,那將領卻靠著賣國享受富貴。他們怎么配? 很快,宮外傳來響動聲。 戰戰兢兢的王翦來到咸陽宮,膝行向前,向秦始皇請罪。 沒有人找他,他卻主動來了。 此刻,他心情非常復雜。 倘若天幕說的是真的,那么他的子孫后代很昌盛,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這個什么王勃還被天幕點評為十大詩人呢! 身為先祖的他未來肯定不愁香火,逢年過節就有很多人來拜祭。這簡直是無數達官顯貴的究極夢想。 可未來是未來,現在是現在。 大秦滅亡之后,王家非但沒有覆滅,還發展得這么好,甚至形成世家,哪個皇帝看到能高興? 所以在他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帶著孫子王離朝秦皇請罪了。 他晚年放下兵權,明哲保身,閉門不出,就是因為不想像武安君白起那樣凄慘死去! 秦始皇卻面色如常,沉聲說道:“起來吧,太原王氏和瑯琊王氏認的是大秦名將王翦,又不是叛將王翦?!?/br> 天幕將三個叛將和王家分開敘述,說明王家很可能不是那三個叛將。 再說了,在滅楚之戰中,他交給對方六十萬軍隊,那是傾國之戰。倘若對方有異心,那么滅亡的就不是楚國,而是秦國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并不會因為還未發生的事情而質疑自己的愛將。 王翦頓了頓,叩頭謝恩,心里松了口氣??磥磉@關,勉強過去了。 秦始皇話鋒一轉,目光沉沉,看向站在祖父身旁的年輕人:“王離,楚國賊心不 死,朕派你領兵五千,去調查那所謂的楚漢之人?!?/br> “臣遵旨!” 在六國還沒覆滅、楚懷王客死于秦的時候,楚國曾經流傳過一句來自隱士南公的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br> 楚國雖然只剩下三個氏族,但滅亡秦國的一定是楚國! 秦始皇聽過這句讖言,并不放在心上。像這樣詛咒他的 預言,他聽過無數次。 六國里的每個國家都吵吵嚷嚷,要滅亡他呢。 他并不相信這句讖言,但天幕的話,讓他不得不在意。 楚漢之爭,西楚霸王……從名字來推測,恐怕和如今楚國那群亡國遺民逃不了干系。 這個推測讓他沒來由地有些心亂。 楚那個蠻夷之地位處東南,距離咸陽太遠了,幾乎是最難管的地方,那里的百姓只認楚國,而不認秦國。 他做好了慢慢消化這塊肥rou的準備。如果大秦能綿延一千年,一代又一代帝王的努力,遲早會讓這些亡國遺民忘掉楚國這個概念,從骨子里變成秦人。 無論有再深的仇恨,只要過了三代人,也會忘了七七八八。 可是那西楚霸王居然還打著楚國的旗號。 這不就是說明帝王的恩澤還沒有讓他們忘掉舊主嗎? 是后來的帝王太沒用,還是秦朝延續不過三代?亦或者兩者都有? 這不可能! 他面上不顯山不露水,然而攥緊拳頭,骨節發白。完全不敢相信,或者說,不想相信這個推測。 奮六世之余烈,怎么會三代而亡? 秦始皇通過犄角旮旯里的小小信息,就分析出了這么多線索,這就是千古一帝的智謀。 不久,秦始皇冷靜下來,下令讓太史令記錄天幕,力求將所有的信息全部記錄下來。 他沒有那么愛詩歌,對盤點詩人興趣不大。有吟詩作賦的時間,他寧愿去批奏章。 可是今天的事情告訴他,在天幕的犄角旮旯里,也許藏著秦朝相關的信息。 先不管天幕說的是不是真的,都必須記下來,逐字分析!…… 視頻的主人可不管自己掀起的滔天巨浪,悠悠哉哉繼續說:【講到這里,大家也都看出來了?!?/br> 【王勃家境好,得領導寵愛,名聲又很甚,到達了人生的巔峰?!?/br> 【可 惜呀,接下來,他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而且原因非常兒戲?!?/br> 【這是風和日麗的一天,沛王李賢高高興興地拉著一堆貴族子弟玩斗雞?!?/br> 【斗雞,是雞之間的搏斗。這種游戲起源于春秋戰國,漢代傳承下來,在唐代非常盛行。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喜歡玩斗雞?!?/br> 【當時的民間童謠說:“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比绻冯u玩得好,可以獲得貴人的賞識,獲得官位,根本不用讀書寫字?!?/br> 【沛王李賢當年十三歲,那時候還沒有什么好玩的娛樂,梨園老祖唐玄宗還沒出生呢。李賢和朋友一樣沉迷斗雞,沒事就跟外面的人打比賽,結果跟自己的兄弟英王李顯杠上了?!?/br> 【誰都覺得自己的雞厲害,誰都覺得別的雞是垃圾,于是決定斗一場雞?!?/br> 水幕上出現新的畫面。隨著男子一聲高呼:“放雞!” 兩只雄赳赳氣昂昂的公雞殺氣騰騰地搏斗起來。 圍觀的人不停喝彩,兩位王爺不停給自己的雞加油打氣,氣氛熱鬧得不行。 而王勃站在旁邊,安安靜靜,與眾不同。 他家風很嚴,從小就愛讀書,不喜歡這種玩樂。比起斗雞,他更想去看書。 沛王李賢玩得正嗨,看到王勃這么 不合群,心想:“這王大才子莫非是不喜歡斗雞,才冷著個臉?” 他想讓王勃也參與進來,讓場子更熱鬧,一來二去想出了個好點子,笑意盈盈:“子安,今天這么熱鬧,斗雞這么好玩,你文采出眾,不如寫一篇斗雞相關的文章吧!” 王勃覺得這事很無聊,但王爺之命,哪能不從? 他只能提筆寫了一首駢文《檄英王雞》。 緊接著,這首駢文浮現在天幕之中。 【兩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于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首下……】…… 不少沒見過這篇文章的人心中嘖嘖稱奇。 善用典故,對仗工整,文采飛揚。 明明主題是在搞怪,卻妙筆生花,太絕了。 秦朝,沛縣 未來的漢朝開國皇帝劉季如今還是個無名小卒,在家鄉擔任沛縣,相當于派出所所長。 他只比如今的最高統治者秦始皇小兩三歲,已經是個中年人了。 幾年前,他們沛縣來了一位有錢人呂公。在宴會上,呂公很賞識他,問他要老婆不要? 他要了。 他娶了呂公的女兒呂雉,生了孩子,算是成家立業了,可是并沒有穩重多少,身上的游俠風氣沒有褪去,還是非常散漫。 如果世道不亂,他估計會一直這么瀟灑地過下去。 劉季嘴里叼著草根,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剛剛從雞籠里掏出自己的雞,便聽到頭頂的天幕在說斗雞。 他也會作詩,鑒賞能力還是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好,這篇文章不錯,這王勃啊真是個妙人,不是只會寫sao詩的讀書人!” “我要給這個文章換個名字,從今天起,它就叫《檄樊噲雞》!” 旁邊的發小盧綰無奈地笑笑。 劉季,盧綰,樊噲……他們從小光著屁股一起長大,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今天抽出空來,玩一場斗雞。誰知這天幕也這么應景! 聽劉季這意思,估計是把王勃當他朋友了! 事實正是這樣,劉季沒讀過多少書,卻很喜歡和讀書人來往。長官蕭何從來不會陪他玩斗雞,他也不會上趕著找沒趣。 如今這個讀書人王勃就很對他胃口,肯定和他玩得來。 他感慨道:“不能和這王勃相見,實在是一大憾事??!” 真羨慕那唐高宗,有這么一個人才! 這篇駢文從天幕傳出去后,成了許多時空斗雞愛好者的最愛。從此以后,在斗雞之前,找人寫檄文成了風雅之事?!?/br> 在斗雞愛好者對這篇文章交口稱贊的時候,年輕的王勃來到了皇宮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