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5節
如今他只是陪皇子讀書的無名小官,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 天幕直接給了他一道通天的臺階,讓他感激涕零。 他終于能為圣人效勞了! 與此同時,天幕開題的一句話:【有人說如果王勃沒有早死,那么大唐一哥未必是李白?!孔屗麘n心忡忡。 誰被提前通知了死期,都高興不起來。 他只能打起萬分精神,繼續關注天幕。 太史公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他是為國而死嗎?若是這樣,也算死得其所。 緊接著,悠揚的古風bgm響了起來。 和大唐的音樂有所不同,不過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好聽的音樂誰都喜歡。 宋朝的青樓楚館還記下了旋律,打造了許多詞牌名,找詞人填詞。結果直接大爆,畢竟這可是天幕用的音樂!聽一聽說不定能蹭一蹭仙氣。 悠悠我心:【王勃出生儒學官宦世家。他的爺爺叫王通,號稱文中子。三字經中有句話:“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他爺爺能和圣人荀子老子等人并列,可想而知有多厲害。 他的父親,也在朝廷當官,官職是太常博士,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市長?!?/br> 【總之啊,王勃是個官n代兼富n代,身份背景很顯赫,家里藏書也很多?!?/br> 【王勃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起跑線比人高很多,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從小就很聰明?!?/br> 【我們現在普通的六歲小孩,大概還在上小學一年級,還處在玩泥巴的年紀,王勃卻已經寫文章了。九歲的時候,他覺得當代大文豪對古籍的注解有很多錯誤,特意寫了文章,糾正其錯。很小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神童?!?/br> 【王勃小時候具體有多聰明呢?舉個例子。他的兩個哥哥叫王勔、王勮,弟弟叫王劼?!?/br> 【王勃的大哥想了半天想不出來,只好說道,父親學識淵博,你的意圖我哪里猜得出來?!?/br> 【二哥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來?!?/br> 【王勃就說:君子勞心,小人勞力。你是不是要告訴我們,不要以君子自居,只勞心不勞力。而是報效國家,為國效力?】 【王勃思考小小一個問題,就引經據典,還有 家國之思。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哪個父親見到這樣的孩子不高興呢?】 【王勃的爸爸也很高興,仿佛看到了兒子為國效力,封侯拜相的光明未來?!?/br> 【事實上,王勃成功了,但又沒有完全成功,他的一生可以用唐高宗三嘆來概括!他和大唐的第三位皇帝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唐貞觀年間 李世民如今心情很復雜,天幕的點評勾起了他被深深掩埋在心底的回憶。 曾經的玄武門之變,如今已沒有幾個人敢提起,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存在。 后人以及這天幕,到底會如何評價他? 他囚禁父親,殺死親生兄弟,罪惡滔天。他經常夢到大哥和四弟來索命。 他們一起長大,最后卻同室cao戈,那是無法抹去的陰影。 父親李淵去世后,他很想看一看史官是怎么說自己的,結果被朱子奢拒絕了。 后來,諫議大夫褚遂良負責《起居注》。 他問能看嗎?褚遂良又拒絕了。 “現在的起居注記載帝王的善惡,這樣人主就不會胡作非為了,我還沒聽說過哪位皇帝親自查看記錄?!?/br> 李世民真的很好奇后人如何評價他。 長孫皇后見他如此焦慮,到底是多年夫妻,隱約知道他在擔憂什么,遞過茶水,笑容溫婉:“二哥,別急了,先用些茶水?!?/br> 他們夫妻感情甚篤,她喚他二哥,因為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唉,當年如果任由大伯上位,他們一家哪有好果子吃? 二哥繼位之后,懷柔攻打東 突厥,令對方心悅誠服,被尊稱為天可汗,可謂是萬國來朝,一手締造盛世。 她相信后人不會這么狹隘,不會只將目光投入到宮廷秘辛,會全面評價她的二哥。 定是不亞于秦皇漢武的蓋世之君。 “唉?!崩钍烂駥P闹轮究雌鹛炷?,扯起笑容:“高宗……這個廟號不錯。承乾,你有乃翁之風?!?/br> 他的兒子、太子李承乾生在承乾殿,他為他取名李承乾,希望他繼承自己的天下。 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李淵,第二位是李世民。天幕說唐高宗是第三位皇帝,那么第三位自然是李承乾。 李承乾能得了高宗這個還不錯的廟號,看來很得人心啊。所以他夸對方很像李淵。 “都是父皇教導有方!” 旁邊的李承乾沒有注意到父親的小情緒,激動的臉都紅了,目不轉睛地看著天幕。 原來他未來的廟號是唐高宗!太厲害了! 李承乾的弟弟李泰長得珠圓玉潤,聞言悄悄撇撇嘴,切,換他來做皇帝,他的廟號會比唐高宗更厲害! 少年李治溫潤文靜,給父皇調羹,又親手送上,安安靜靜,仿佛出塵的白蓮花。 好像一點也不關心天幕中的大事,一心只想照顧自己的老父親。 周圍的侍從看了,心里感慨不已,三位皇子里,還是晉王李治最孝順??!…… 悠悠我心:【王勃長大后不負眾望,年僅十六歲,還沒到加冠的年紀,就考中了幽素科,被任命為朝散郎!】 【而且他這個干部還不一般,他被安排給沛王李賢做文秘工作,陪皇子念書。沛王李賢是唐高宗的兒子,深受唐高宗寵愛?!?/br> 【王勃這一下子直接跟皇室搭上了關系,將來前途不可限量?!?/br> 【那個時候,唐高宗安排修的乾元殿剛好竣工。這可是皇帝關注的國家級重點工程,是一件美事。唐高宗下令讓文武百官寫詩文歌功頌德?!?/br> 【王勃就寫了一首《乾元殿頌》?!?/br> 畫面更迭, 來到東都洛陽的乾元殿舊址。 水墨組成的詩文覆蓋在這美景之上。 【這首詩文,詞藻華麗,把皇帝吹的那叫一個厲害。據說,唐高宗看完之后驚嘆道:“真是我大唐的奇才??!” 【這就是唐高宗對王勃的第一嘆?!?/br> 【消息傳出去之后,王勃名氣水漲船高。人們將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組合在一起,稱呼為四才子,也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初唐四杰”?!?/br> 【王勃年紀輕輕,才十幾歲,卻成為了當時文壇的大佬級人物!爽文也不敢這么寫!】 【與此同時,他也在皇城里面結交了不少好友。這天,他的一個朋友要離開長安,到四川當官,二人即將分別?!?/br> 話音落下,天幕中出現了全新的畫面。 大唐的酒樓之中,兩位年輕人正在吃飯,桌子上全是佳肴。 兩位年輕人卻興致不高。 兩人中年紀較大的人唉聲嘆氣,聲音里滿是愁緒,拿著筷子,卻沒興趣吃飯:“子安啊,我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br> 他是土生土長的皇城人,親朋好友都在這里,如今卻要到四川當官。 交通不發達,往往再見就是永別,他實在高興不起來。 對面的王勃也有些離別的愁緒,心情不佳,想了想還是提起精神,決定安慰朋友:“你別傷心,遲早有一天,你會回來的,我們也會再相見的?!?/br> 他思考良久,讓侍從拿來紙筆,提筆寫字,一氣呵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薄?/br> 大唐貞觀年間 唐太宗李世民也會寫詩,鑒賞能力也高,看到這首詩后,心中的愁緒消散一空,感慨道:“好詩啊好詩!”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如果是知己,即使遠在天 涯,也像是從未分別的鄰居?!?/br> 他說著說著,扭頭看向自己的兩個兒子李泰和李治。 “這首詩雖然說的是知己,但對兄弟也是一樣。太子繼位之后,你們需要前往封地,你們是至親骨rou,即使隔得遠,也像是鄰居?!?/br> 除了李承乾,他最寵愛的就是這兩個兒子,按照慣例,皇子封王之后需要前往封地,但是他和長孫皇后卻舍不得,所以讓他們一直留在長安,遙領封地。 李世民和自己的兄弟鬧得不愉快,卻希望自己的兒子們和和美美。 絕對不能重復上一代的悲劇,絕對不能讓毒水在下一代蔓延。 兩位皇子心中是怎么想的誰也不知道,面上恭恭敬敬:“孩兒知道了!” 第4章 一只雞引發的血案 秦朝 這首清新自然的五言律詩和秦始皇熟悉的《詩經》《楚辭》風格并不一樣。 不過詩歌之美是共通的。 初次讀來有些別扭,秦始皇揣摩片刻,漸漸琢磨出了趣味:“寫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淺顯易懂,朗朗上口?!?/br> 還沒等他細細品味,就聽到天幕說話。 悠悠我心:【王勃在送別朋友的時候,寫下了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后來也登上教科書?!?/br>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語言清新高遠,全詩開合頓挫,堪稱千古送別詩之名作!】 【一首詩,讓朋友千古留名!(雖然我們仍未知道杜少府的全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