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4節
“你就叫李白?你怎么能叫李白呢?”他像是第一次認識李十二一樣,仿佛遇見洪水猛獸,嚇得后退了兩步。 李白沐浴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中,撓了撓臉,論起驚訝來,他也不比別人少。 他流露出幾分尷尬的神色:“可、可是我確實叫李白啊?!?/br> 他在家排行十二,朋友都叫他李十二,這種稱呼排行的方式是唐朝的風俗。 李白見大師兄如此驚訝,只好安撫:“應該是重名吧,這天下叫李白的人太多了?!?/br> 大師兄稍稍平復好心情,既是安撫別人,也是安撫自己:“啊,這樣啊,你說得對,我們村里就有好幾個重名的呢?!?/br> 總之,不可能這么巧!詩人代表李白絕對不是這個李十二! 他剛剛還讓這個李十二向李白學習呢! 李十二對這個很可能和自己重名的大詩人興致盎然,重新看起天幕:“是啊,至于這李白是誰,繼續看下去自然水落石出?!?/br> 與此同時,一種難以宣之于口的隱秘的期待涌上心頭?!?/br> 清朝 故宮書房三希堂 乾隆正在鑒賞書圣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真不愧是書圣大作呀,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br> 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叫作三希堂,其中的“三?!笔侵竿豸酥摹犊煅r晴帖》、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 《快雪時晴帖》是三希之首,也是他最愛的寶貝之一,總是要反復拿出來品鑒。 他越看越滿意,忍不住掏出自己最愛的印章,給書圣的大作蓋上“愛的印記”,然后拿起毛筆在上面寫下自己這一次品鑒的心得。 隨著他這些年來一次又一次地評鑒,上面蓋滿印章,寫滿心得。 換作旁人來看,都有點分不清這作品的主角是王羲之的字,還是他的印章秀了。 這時,總管太監李玉快步走了進來:“陛下,出大事了,仙人有動靜了?!?/br> “哦?!”乾隆聞言,終于停下蓋章的手,放下慘遭摧殘的書圣作品,出門觀看天幕。 他越聽興致越濃,捋著胡須,有些薄怒:“唐宋十大詩人?這天幕倒也是風雅?!?/br> “但是只評價唐宋兩朝也太狹隘了……” 論起詩詞歌賦,他的成就超越任何一個皇帝,怎么不盤點他? 李玉連忙拱手奉承,替萬歲爺說了他想說的話:“最優秀的詩詞,當然是萬歲爺所作了。如果盤點本朝,萬歲爺必當第一?!?/br> 乾隆笑瞇瞇地說:“虧你小子有點眼光?!?/br> 李玉樂呵呵地拍馬屁:“萬歲爺閑暇的時候,不去做別的事情,總是作詩文來消磨時間。出行的時候寫詩,登泰山也要寫詩,參與慶典還要寫詩,如今已寫三四萬詩詞歌賦?!?/br> “而那《全唐詩》總共也不過四萬多首。 萬歲爺一人可抵一朝千千萬詩人??!” “這天下,誰還能比得上萬歲爺的成就?真想知道萬歲爺是怎么做到的!” 乾隆心里樂開了花,面上卻還是保持矜持:“無他,唯勤勉爾?!?/br> 這時,天幕突然說道:【比如說《資治通鑒》關于唐朝的篇幅非常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完全沒有李白的身影,就連杜甫……】 乾隆聽到李白和杜甫,下意識點頭。 其實他是杜甫的粉絲。 他曾經還為杜甫寫過一首詩:杜詩于我有何緣,每一見之不忍舍…… 我和杜甫的詩太有緣了,每次看到都不忍舍棄。 這天幕盤點詩人,卻不提他的名字,讓他有點生氣,這天幕實在是沒眼光。但現在提了他的偶像,讓他心里的怒氣漸漸消失。 詩圣的詩確實有點東西,先點評也不為過。 等唐宋兩朝的詩句評點完,自然就輪到他了! 他就不信,他的四萬首詩沒有一首能讓天幕側目! 在他思考的時候,粉色兔子消失不見,而天音開始切入正題。 【《唐宋十大詩人》第十,王勃】 【有人說啊,如果王勃沒有早死,大唐一 哥未必是李白?!?/br> 乾隆一聽,眉頭微蹙,然后緩緩松開。 那個早死的王勃王子安,平生也就作了幾十首詩罷了,還不到他的零頭,就這也能登上第十? 哈哈,看來到了盤點清朝的時候,他的勝算更大了。 而且“一哥”這個說法一針見血,卻又不失霸氣。 若是點評大清,他也定是一哥! 第3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大唐麟德二年 風度翩翩的唐高宗李治笑著抬起手,將一篇詩賦遞給旁邊的武媚娘:“媚娘,你看這篇文章寫得怎么樣?” 去年,他改換年號。媚娘垂簾聽政,二圣臨朝。今年,他和媚娘前去泰山封禪。 當年,父親多次準備去泰山,結果總是遇到天災人禍,沒有成功。 那是父親一生的夢想,也是一生的遺憾。他這個兒子替他完成了。 家庭和事業非常圓滿,他正春風得意。一開心了,他就想修大殿,把隋朝傳下來的皇宮修理得好看些。 順帶讓文武百官寫以乾元殿為題的命題作文,紀念這次活動。 武媚娘樣貌明艷,眉目含情,接過詩賦,從頭看到尾,越看越認真。 尤其是在看到稱贊皇后的段落:“皇后星潯縱淑,曳珠紱於銅皋;野疏祥,抗瓊枝於桂浦。素蟾登慶,六虛充牝馬之貞”之后,她越發滿意。 誰不喜歡被歌功頌德呢?尤其還是這么出色的彩虹屁。 她稱贊道:“文采斐然,我倒不知道新修的乾元殿有這么好看。這是誰寫的?” “是王家的人,王勃王子安?!?/br> 武則天覺得有些耳熟,若有所思:“是賢兒那里的人嗎?” “是啊,這王勃也就比賢兒大了幾歲,文章寫的卻是一等一的好,見賢思齊,也不知道賢兒學到他幾分文采?” 他和媚娘如今育有四個兒子,太子李弘,沛王李賢,英王李顯……個個都是他的心肝寶貝。 沛王李賢平時喜歡斗雞走馬,李治知道,卻不怎么管。 沛王與皇位無緣,安安心心做個富貴王爺也好,若能向那些才子學習,詩文寫得更好些,讓皇室爭光,那就算錦上添花。 自始至終,他最中意的儲君還是以仁孝出名的李弘。 武則天眸光微閃,驟然想到了自己的大兒子太子李弘前些天和她說的話。 蕭淑妃已經死了,兩個女兒被她幽禁在宮里,還沒有結婚。 結果太子前些天找到她,跟她說這樣不好,求她放兩位 公主去成婚。 她拒絕之后,太子還怒氣沖沖,那模樣一看就是不肯聽話,早晚有一天會找他的父親告狀。 呵呵,若不是她臥薪嘗膽,拉蕭淑妃下馬,他哪里還能成為如日中天的太子? 他不體諒自己的辛苦,卻跑去可憐仇人的孩子。 這時,她靈光乍現,突然想到漢宮。 兜兜轉轉,曾經的呂后和惠帝,成了她和太子。她們的孩子都是慷他人之慨的仁孝之人??! 當然,也有可能兒子李弘并不是不清楚自己和蕭淑妃的恩怨,也沒有那么慷慨。但是這一舉措,能為他博取美名,討父皇開心,自己這個母后就要靠邊站。 為了博取父親的好感,贏得士大夫之間的美名,只能委屈一下母親了。 人人都將她當筏子,連肚子里爬出來的的兒子也不例外…… 倘若有一天,她為刀俎,人為魚rou…… 李治見她出神,笑著說道:“媚娘,在想什么呢?” 媚娘神色自然地低下頭去,收斂眸光,繼續看王勃的大作。 擔心再晚一秒,對方就要看到自己眼里的不甘。 “我只是在回味他的文章呢?!?/br> 這時,天幕有了異動。 “唐宋十大詩人,第十,王勃?!?/br> 李治驚訝極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低頭看向自己手里的詩文:“這王子安居然有這等成就?!?/br> “在賢兒身邊當個小吏,實在是太屈才了?!?/br> “來人啊,把王子安叫過來!” 他所統治的朝代,居然能出一位被仙人矚目 的天才,這說明什么? 說明他這位皇帝是堯舜一樣賢明的君主!連老天都要降下人才來輔佐他! 武媚娘笑著說道:“陛下才說他是奇才,慧眼識珠,真是一段君臣佳話?!?/br> 沛王府的王勃接到圣人的旨意,高興壞了。 他感激地抬起頭,看著天幕:“多謝仙人!” 俗話說學得文武藝,賣于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