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215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是以,等他聽到平安過來報信,說府衙門口圍了很多人時,林遠秋一時還有些愣怔。 啥叫衙門口圍了很多人,好好的,來這么多人做啥? 很快,林遠秋就想起先前楊趙陳三家過來討說法的事,忙問道,“是楊族長和趙族長他們?” 平安搖頭,正想說不是,就瞧見自家老爺滿臉是笑的走了進來。 “遠秋,府衙門口來了好些百姓,爹方才問過了,他們都是過來看咱們送嫁妝的?!?/br> 林三柱心情極佳,剛剛他領著家丁,準備把衙門口的大街好好清掃一遍,結果就看到對面街上,密密麻麻的站了不少的人,當時可把林三柱嚇了一大跳,因為他也想到了先前那幫過來討說法的那些族人。等穩了心神后,林三柱忙上前打聽,一問才知道,這些人竟然都是過來看今日送嫁妝的。 來看送嫁妝好啊,林三柱心中大喜,他正愁自家狗子做了好事沒人知曉呢,如今有這么多百姓過來見證,正好可以給他家狗子揚揚名。 真真是瞌睡送來了枕頭啊。 林遠秋很快去了前衙,等看對面街上果然有好多人站著,且還有不少人往這邊來。林遠秋忙喊來了衙差,讓他們快些維護好秩序,待會兒街面上肯定會很熱鬧,別到時人擠人的,出了事故。 而此時,街對面的人群當中,不少人正說著嫁妝的話題。 大家的看法一致,那就是這些山妻哪來的嫁妝送去夫家啊。 一青年男子聽后就有些不服氣,“哪里就沒嫁妝了,我四叔在城里木匠鋪做活,聽他說,前幾日他們東家送了好些嫁妝到府衙,有子孫寶桶,有喜盆,對了,還有樟木箱和梳妝柜呢?!?/br> 邊上的圓臉婦人一聽,忙跟著點頭,“對對對,我也瞧見了,就在大前日,足足拉了十幾車,那衣箱還有梳妝臺,用得可全是紅漆,看著可喜慶了。原以為是哪家掌柜定的貨呢,這會兒聽你這么一說,才知道原來竟是嫁妝啊。哎呦,這也太體面了吧?!?/br> 聽到這話,一個看著有些尖酸的中年婦人忍不住應聲,“體面啥啊,不就木箱和桶嗎,全是些木頭家什,能值幾個銀錢?!?/br> 與中年婦人并排的另一名婦人,也跟著說道,“就是,就幾樣木頭家什,才值幾個錢啊?!?/br> 圓臉婦人不是個愛與人掰扯的性子,見兩人這副不善的說話口氣,便歇了話頭。 今日過來看好戲的可不止城里的百姓,還有楊趙陳三家的一些族人也過來了。 而這兩名口氣不善的婦人正是陳氏宗族的。 之所以被蜂蟄了似的說話,那是因為兩人都和陳大娘結著怨呢。 原本想著對方竟然給兒子定了山妻的親事,心里早已樂的不行??蛇@會兒卻聽到知府大人居然給了備了嫁妝,她倆哪能高興的起來。 再一想,五個兒媳,就有五副嫁妝,哪怕全是木桶啥的,那也有一大堆了。 這下,兩人心里更加不舒坦了。 …… 差不多辰時,正在討論送嫁妝何時開始的眾人,就看到街面上來了長長的兵衛隊伍,瞧著有三四百人的樣子。 統一的戎服,一式的馬靴,遠遠望去,格外的有氣勢。 兵衛們才到衙門口,便有家丁模樣的五六人,各挑著一擔籮筐出來了。 就在大家猜測籮筐擔子里有些啥時,就見那領頭兵衛已帶領著隊伍陸續進了府衙。 而這邊,家丁們放下擔子后,就掀開籮筐蓋子,從里頭捧出一卷卷鞭炮。 竟然全是鞭炮,且還是足足的十幾筐,這也太體面了吧。 眾人紛紛感嘆此趟沒有白來。 還有,那些兵衛是過來幫著抬嫁妝的吧? 手腳麻利的幾個家丁,已很快從衙門里拿出了備著的細竹桿,隨后就開始往竹桿上掛起了鞭炮。 大約過了一刻鐘,就有衙差興沖沖從衙門內跑了出來,嘴里高喊,“快快快,快燃放鞭炮,嫁妝擔子出來了!” 家丁們也不含糊,這邊話剛落音,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 而在場眾人的目光,則全聚到了衙門口。此時此刻,大家都在想,到底是什么樣的嫁妝,才能配上這又是兵衛又是鞭炮聲聲的排場。 沒讓大家疑惑多久,第一抬嫁妝很快被兩名兵衛抬了出來,可惜離得有些遠,眾人忙踮起了腳。 咦,怎么看著像是許多土塊的樣子??? 不對,眾人搖頭,土塊在嫁妝里可是代表著田地的意思。 所以,一定是他們看錯了。 緊隨在嫁妝擔子后的則是三個官媒婆,今日她們的任務正是唱嫁妝名,所以才出了衙門,三人就齊齊喊唱道:“上等良田十畝!” 雖報了嫁妝名,可此時的幾個官媒婆,還沒從后衙看到的那一抬抬嫁妝中回過神。 這這這知府大人也太舍得了吧。 而人群這邊,官媒婆的話還沒落音,就聽得“轟”的一聲,猶如炸開了鍋。 他們沒聽錯吧,竟然真的是水田,且還是十畝來著。 有實在不敢相信的人,轉頭朝大家求證,“方才那幾個官媒喊的是上等水田十畝對吧?” “好像是的?!?/br> “啥叫好像是的?!眻A臉婦人伸手往前一指,“你們快瞧,那嫁妝擔子里可有好些土塊擺著呢?!?/br> 在場眾人忙轉頭看,只見已經抬近許多的嫁妝擔子上,果然整整齊齊碼放著十個小土塊。 所以,的確是十畝水田無疑。 可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馬上就有人恍然大悟道,“你們說,這十畝水田是不是所有新娘子的嫁妝???” 眾人一聽,點頭如搗蒜,“對對對,應該就是這樣的,許是知府大人擔心這些新娘子日后會少了吃食,才特地給她們置辦了十畝水田的嫁妝,到時打了糧食大家分一分,就不會餓著肚子了?!?/br> 其他人還未來得及點頭附和,很快又有裝著土塊的嫁妝擔子從衙門里抬出,一抬、兩抬、三抬、四抬…… 眾百姓眼睛與嘴巴同步,都不約而同地一抬一抬的數著。 最后,算上最前面的那抬,一共是二十七抬的上等水田嫁妝。 老天,二十七抬,每抬十畝,那可就是兩百七十畝水田了??! 沒等心情起伏的眾人喘勻了氣,隨著官媒婆的一聲聲喊唱,一抬抬系著大紅綢的嫁妝擔子又相繼被抬出了府衙。 “樟木箱一對!” “子孫寶桶六件!” “棉布六匹!” “被褥兩床!” “四季衣裳各兩套!” “壓箱銀二十兩!” …… 聽到居然還有二十兩的壓箱銀后,人群中的楊、趙、陳三家的好些族人,這下也顧不得要不要臉了,終于發出了忍無可忍的不滿,“這可不行,我家也有未婚配的娃呢,憑啥只讓他們娶了山妻!” “對啊,我家小兒子也沒成家呢,知府大人當初可是貼了告示的,說咱們族人都可以娶的!” “就是就是,那陳婆子憑啥一家就娶走了五個,我家也不服!” 天知道,五個兒媳就是五十畝上等水田,和一百兩壓箱銀子啊,誰能甘心。 然而句句不滿聲很快被喜慶的鞭炮聲淹沒,只留下大家朝抱怨之人投去看傻子般的目光。 兵衛們按著送往各家的嫁妝,分成了二十七支小隊。 最后出了府衙大門的,則是二十七名捧著木如意的兵衛,待他們分別編入送嫁妝的小分隊后,嫁妝隊伍開始出發了。 一時間,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響;兵衛們滿臉的喜色;系了大紅綢的嫁妝擔子;還有那嶄新的二十個小銀錠子,在日頭的照射下,閃著耀眼的銀光。 …… 今日的陳家村,與平時沒啥兩樣。一樣的炊煙裊裊,一樣的頑童嬉戲。 如果硬要說有哪里不同,那就是村里要辦喜事的十幾戶人家,都在院門上貼了大紅喜字,以及家里來了賀喜的親戚。 其他的,就沒有了。 而村民們,倒沒想過今日就上這些人家的門,畢竟那新娘子不是要明日才過來嗎,想湊熱鬧的話,肯定要等明天了。 至于成親前一天是女方送嫁妝的日子,大家都自動給忽略了。 也可以說,壓根就沒人往這上頭想過,在他們看來,山妻拿啥置辦嫁妝啊,屆時頂多幾個子孫桶,外加一只包袱里裝著的幾身衣裳。 所以等燃著鞭炮的嫁妝隊伍到了村口后,村民們竟沒有一人反應過來這是怎么回事。 只以為這送嫁隊伍會不會找錯了地方。 于是就有村民疾步上前,好心提醒,“兵衛大哥,你們這是準備去哪兒啊,這里可是陳家村?!?/br> 其他村民齊齊點頭,“對啊,這兒可是陳家村?!?/br> 領頭兵衛笑答,“咱們來的就是陳家村,對了,勞煩告知一下陳大郎家住哪兒,就是兄弟五人明日都要娶媳婦的那家,咱們這兒給送嫁妝來了?!?/br> 啥!陳大郎?五個兄弟? 哎呦,這不是陳土根家嘛。 村民們頓時傻了眼。 等再朝那長長的嫁妝隊伍看過去時,早已沒了方才的淡定。 誰來告訴他們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還有,這擔子里的土塊不會就是他們想的那樣吧。 后頭才下轎的官媒婆,擔心兵衛們會送錯了人家,忙三步并作兩步,“可不單單是陳大郎家,還有陳貴年家、陳石柱家、陳興財家,陳大牛家……” …… 第218章 出嫁(二) 在陳家村轉了一個來月,對哪家住在哪兒,官媒婆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是以很快領著嫁妝隊伍進了村。 此次陳家村娶親的人家共有十二戶,想到出門時,知府大人的再三叮囑,讓他可別張冠李戴了,官媒婆便直接拿出懷里的紙張,這上頭,知府大人可是把一戶戶人家的如意圖樣都給分清楚了。 早有與陳大娘交好的婦人跑去給她報信,很顯然,不管是陳大娘還是陳大郎兄弟五個,都沒想到有這么多嫁妝的事。 所以知道嫁妝一抬抬進了院門,母子幾個的腦袋都是發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