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6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景康帝笑道,“好兒子不用多,想來林修撰父母心中,定是極為快心遂意的?!?/br> 不過,此話一說出口,景康帝似想到了什么,突然面色不虞了起來。 林遠秋覺得,若讓自己過著日日與圣上進講經史的日子,那么一天三頓飯是絕對不夠吃的,因為實在太費腦子,你看,方才還挺輕松的講經氣氛,這會兒自己又得揣摩上了。 林遠秋腦子轉得飛快,再結合剛才那句“好兒子不用多”的話,馬上明白,圣上怕是想到自己那幾個不省心的皇子了。 就在前幾日,林遠秋還聽到大皇子與二皇子因著互別苗頭,而被圣上訓斥的事呢。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何況這還是帝王家。 不過,林遠秋也知道,這世上哪有真正嫌棄自己孩子的父母呢,所以,別看圣上罵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可在他心里,自己的幾個兒子,都是別家兒子不能及的,都好著呢。 想明白后,林遠秋并沒理所當然認同下那句“好兒子不用多”的話,“稟圣上,微臣父親常說,好兒子不怕多,可惜他只得微臣一子?!?/br> 這話林三柱確實說過,所以,自己也算是實話實說了吧。 好兒子不怕多? 景康帝一聽,笑著捋了捋胡須,心道,自然是這個理了,這世間有誰會嫌棄自己兒子太多的呢。 …… 等林遠秋出了皇宮,已是酉時,仲冬時節,自然黑的早,這個時辰天已微微有些暗了。 林遠秋并沒讓馬跑起來,雖路兩旁有燈籠掛著,可視線還是受阻的,所以還是讓馬兒慢慢走著更穩當些。 林遠秋并沒有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一趟翰林院,自己還得去簽退呢,雖下午自己是去“公干”的,可時間久了說不得就變成早退了,為了穩妥起見,這字肯定是要簽的。 等林遠秋到時,韓守衛正準備把衙署大門關上,看到林修撰過來,便知他是來簽退的,忙道,“林大人不必下了馬來,小的這就過去拿冊子?!?/br> 下馬拴馬又得花些時候,自己直接把冊子給人拿過去,也好讓林修撰省心一些。 “多謝!”林遠秋與韓守衛點頭道謝。 人家的善意,自己自然得感謝才是。 很快,韓守衛就把冊子和已蘸了墨的毛筆拿了過來,林遠秋接過,而后在下值這一頁工工整整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樣,一天的當值就算圓滿完成了。 …… 鐘家的年禮是林三柱送過去的,雖兩家人已商談好了親事,可只要一日沒定下,明面上他們還得按尋常友人走動。 這也是林遠秋沒有親自過去的原因,否則讓有心人瞧見,說不得就會給鐘家扣上一個孝中婚配的罪名。 守孝期間還有少應酬的規矩,是以林三柱過去后,也是稍坐了一會兒就告辭離開了。 自當值之后,林遠秋很少有和老師碰面的時候。因為沒這個時間,而兩人的休沐,也不在同一日。 所以,今日給老師的送年禮,林遠秋只能挑了中午飯的時間,再加上飯后還有半個多時辰的休憩,這樣就有一個多時辰的空擋了,去一趟秦府肯定是夠了的。 其實,像這種擠出時間親自上門送年禮的人,整個京城怕也只有林遠秋一個了。要是忙的話,哪家不是直接安排給府中下人的。 昨日林三柱也說了要不他去,或者讓平安送去的話??闪诌h秋搖頭,不管怎樣,老師家的年禮他肯定是要親自送過去的。 待林遠秋出了翰林院大門,就看到自家馬車已停在了門口,而馬車上的車夫正是林遠柏。 昨晚兩人就說好了,等明日差不多午時的時候,林遠柏就駕著裝了年禮的馬車到翰林院門口等他。 “咱奶又往車上多裝了一匣子吉祥如意餅,她說這東西吃著軟糯,也不費牙,年紀大的人指定愛吃?!?/br> 待林遠秋坐上馬車后,林遠柏就開口聊上了。 語氣中透著開心,林遠柏臉上雖有些疲憊,可卻掩不住滿眼的喜色。 林遠秋自然知道四哥為何會這般開心。 前日四嫂順利生下一個女兒,這下四哥也是兒女雙全之人了,能不開心嘛。 至于三哥,也在一個月前又當上了父親,這次三嫂依舊生了一個閨女下來,聽大伯娘說,小孫女長得白白胖胖的,可討人喜歡了。 每到這個時候,林遠秋就會感嘆時光荏苒,他還清楚記得,他們堂兄弟三人在柿子樹下打柿子吃的場景呢。 …… 第164章 走年禮 今日秦遇休沐在家。 當看到自己弟子依舊清朗的目光時,秦遇這幾日一直提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看來他這個弟子果真如自己料想的那樣,是個能扛得住重壓的。 可不就是重壓嘛,這才當差多久啊,就已經到圣上面前轉悠過兩回了。不說遠秋才十九歲的年紀,只說那汪閣老女婿挨罰的那一次,沒點定力的人怕是撐不下來。 秦遇也是隔日聽唐大人說起的這事,當時唐大人說的是,“不愧是秦大人你的親傳弟子,聽說還得了圣上的賞賜呢,真是后生可畏??!” 話是好話,如果不配上唐大人那酸酸的口氣的話。 這怕是,還在惋惜沒替劉尚書保成媒的事呢。 其實唐大人之前惋惜的情緒還沒這么明顯,畢竟就一個農家小子,就算考中狀元又如何,京城可不是單靠一點俸祿就能把日子過好的地方。沒看那翰林院里有幾個修撰、編修,就連好茶葉都買不上一斤嗎。 在唐大人看來,那林修撰可是地地道道的貧家出身,若沒個好岳家幫襯,將來指不定連那些買不起好茶葉的老翰林都不如。 豈知,就前幾日,有同僚在公廚用飯時說起了林修撰,因他看到林修撰時常出入南鑼鼓巷。后來照面打招呼時,才知道,原來林修撰居然就住在南鑼鼓巷的四進大宅院里。 一聽這話,眾人首先都是不敢相信,忙去向秦大人證實。 秦遇不置可否,不過了解秦大人脾性的,自然知道這就是默認的意思。 所以,當時的唐大人都驚呆了。 不是說唐大人買不起四進大宅院,而是一個農家子居然能一口氣掏出幾千兩銀子來,著實太讓人意外,可見對方還是有些家底的。 唐大人可不會懷疑林修撰買宅子的銀錢來路不正,畢竟真要是來路不正的話,林修撰也不敢就這樣大剌剌的花了出來。 可以說,唐大人是非常后悔的,后悔當日怎么沒直接告訴林修撰,自己想給他說親的對象是劉尚書家的小姐,想來林修撰聽過之后肯定會同意才對。 唉,說來,還是自己不夠重視啊。 而之所以不夠重視,也是覺得林修撰除了一個狀元名頭,其他啥啥都沒有的緣故。 如今看來,人家不但學識了得、樣貌清俊、儒雅持重。而且還才思敏捷,這一點,從那日汪閣老的女婿挨了罰,林修撰卻毫發無損,還得了圣上的賞賜中就能看出。 至于那原本讓大家都看不上眼的家境,現下看來,也并不是那么不堪。 所以,這還真是個不錯的女婿人選啊。 無獨有偶,與唐大人同樣十分后悔的人還有一個。 這人就是太仆寺少卿黃有忠,當初趙氏與他家說起這門親事時,黃有忠夫妻倆覺得不過就一個農家舉子,自家嫡女肯定是舍不得的,認為用庶女相配足已。 豈知當時被連襟給懟了回來,那會兒黃有忠可是氣了好一陣子呢,心里大有走著瞧,看你弟子能有多少出息的意思在。 誰知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小子,先是考中會元,后來干脆來了個金榜狀元,你說氣人不氣人。 原想著狀元就狀元吧,反正一個窮狀元也當不得寶。結果這會兒又聽說這小子買了大宅子,這可是四進大宅院呢,且還在那位置不錯的南鑼鼓巷。 話說家里有銀子為啥不早說啊,不然像這種青年才俊,他家麗兒配著不是挺好,哪像現在說了門不上不下的親事,上頭還有三層婆婆壓著,往后這日子絕對好過不到哪里去。 黃有忠心想,若當時與林修撰定了親,那肯定就不一樣了,對方先前可是農戶人家,他家一個四品官家的小姐,嫁過去后,還不得由她掌管著中饋,一人獨大啊。 黃有忠心中后悔的同時,更是越想越氣。于是下了值后,就氣沖沖的往秦府過來了,想質問連襟為啥不早點告訴他弟子有大宅子的事。 結果不問還好,這一問,最后黃有忠是吹胡子瞪眼回的家。 因為秦遇與他說道,“看連襟這話說的,啥叫我藏著掖著不說,當時你不是也沒問嗎,你若是問了,你姐夫我肯定會把遠秋不但買了四進大宅院,還買了一百六十多畝的莊子,另有店鋪兩間的事統統都告知你的。我跟你說哈,那莊子你姐夫我可是去過兩回呢,還別說,遠秋的烤兔rou手藝真不錯,那rou吃著香酥味美,就你姐夫我這副老牙,嚼著一點都不費勁,只可惜連襟你沒機會去,不然咱們倆就著兔rou再小酌上幾杯,還真挺好,唉,可惜啊可惜……” 黃有忠:“……” 連襟不會還記著當初自己嫌棄他弟子的話吧,這也太記仇了。 話題扯得有些遠,咱們言歸正傳,繼續說一說林遠秋給老師送年禮的事。 師生倆到了書房后,秦遇便問起兩次面圣的事來。 在自己老師面前,林遠秋自然不會隱瞞什么,當下就把兩次進宮后,與圣上的答對都仔細說了,包括圣上問起他的親事,他是怎樣回答的。 秦遇聽后,自是非常滿意,隨后再次叮囑,“仕官之人,一言一行當以誠為先,在圣上面前切記不可妄言?!?/br> 林遠秋躬身,“學生謹記老師教誨?!?/br> 因著還要回翰林院當值,與老師沒聊多久,林遠秋就告辭離開了。 而這邊,看到這許多年禮的趙氏,忙去庫房挑了幾匹布料,還有廚房新做的栗子糕也包上了一些,而后讓婆子快些提到的馬車上去,這有來有往才是禮數,哪能讓人空著手回去呢。 帶趙氏轉回身,就看到,自家老爺正提著方才遠秋送來的一大包吃食,準備往書房里去。 趙氏急道,“老爺,這吉祥如意餅可不能多吃,遠秋可是說了,一天至多吃個一兩塊,且還得是飯后?!?/br> “老夫自然知曉?!?/br> 方才遠秋也是這樣與他叮囑的。 見自己這樣說了,老爺提著吃食依舊朝書房院子去的樣子,趙氏很快就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她有些哭笑不得,“老爺您就放心吧,這吉祥如意餅妾身保證一塊都不往黃府里送?!?/br> …… 待回到翰林院,稍坐片刻后,林遠秋便繼續起了修史的事,手上這本記傳體第一冊 ,林遠秋準備在年前爭取把它完成。 如此,明年自己就可以開始下一冊了。 在林遠秋看來,既然做了,那么就像像樣樣做點成績出來。每日坐著喝茶聊天雖看著得了悠閑的利,可浪費的光陰卻實實在在是自己的。 人生在世,總要留些什么在這個世間,才不枉來人間一趟。 …… 今晚的餐桌上多了一道腌兔rou,且在上桌之前,廚娘依著大夫人的吩咐,特地多蒸了小半個時辰,所以這會兒聞著香氣四溢。 而此時的林遠槐和林遠松,正不錯眼的盯著林遠秋瞧,仿佛只要五弟點了頭,那么他倆的腌兔rou手藝就學到了家似的。 林遠秋沒讓兩人失望,待仔細品嘗過后,當即朝二哥三哥豎起了大拇指,“比之先前,味道要好上了不少?!?/br> 屋里其他人也是連連點頭,“確實好吃?!?/br> 林遠松被夸成了星星眼,“那五弟你說,咱們這樣的腌兔rou,若是擺放到鋪子里,會有光顧的客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