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諸般思緒在腦海中轉過,不過瞬間。 在皇帝看來,姜沃是連猶豫都無,依舊清寧中帶著誠摯答道:“是,臣年輕識淺,必虛心以學,以求不辜負陛下殊恩?!?/br> 立刻把自己放到三把手的位置上去。 一直在案前分奏疏,似乎根本沒有關注這邊的媚娘,此時低著頭,唇邊劃過一個微不可見的笑容:果然,她不會答錯的。 皇帝聞言頷首。 起身肅道:“姜卿既入吏部,朕對你便頗多期許?!?/br> 姜沃行禮:“臣謹聽圣言?!?/br> 皇帝道:“吏部,天官也,為朕之肱骨。當為朝堂擢優者,退劣者?!?/br> “卿此后,務要持心正,明權衡,抑貪冒私親,秉公進賢能?!?/br> 姜沃鄭重應道:“臣必不負陛下之期!” 大約是正事交代完畢,皇帝忽然露出個笑容來:“姜卿想不想知道,朕選的另一位吏部侍郎是誰?” 姜沃聽皇帝的語氣已經換了以往的輕松溫和,還帶點笑意,就也抬頭好奇問道:“想知道?!?/br> 皇帝笑容更盛,甚至有點……促狹? 姜沃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她再次真誠發問:“陛下?” 皇帝搖頭:“朕忽然不想說了?!?/br> 姜沃:…… 做皇帝不能,至少不應當這樣。 “待初一,姜卿到吏部去后,便能見到了?!?/br> 當謎語人是皇帝時,姜沃便只剩下告退可說了——且她還有太史局交接事未做完,太史局對她的意義到底不同。 皇帝頷首準她告退,又指著崔朝道:“朕將他留下了?!?/br> 姜沃毫無異議:要是崔朝能解開皇帝這個謎語人就好了。 她離開立政殿后,皇帝轉回來與崔朝繼續隔棋盤而坐,媚娘也走過來坐在皇帝一邊,兩個人一齊看著崔朝。 饒是崔朝,都被帝后二人的注目看的有些壓力。 果然帝后二人一起道:“你們兩人就預備一直這樣下去?將來一輩子有什么打算嗎?” 崔朝頂著帝后(尤其是皇后)的目光,只覺壓力山大。 這,這他說了也不算。 為什么陛下與皇后剛才不問說了算的人??! * 姜沃并不知,因自己太忙,帝后就只留下了崔朝來逼問家事。 她只是馬不停蹄回到了太史局,與周元豹繼續交代太史局公務之余,還拋擲三枚銅錢就方才皇帝的謎語起了一卦。 上吉卦。 * 上吉卦? 姜沃有點心情復雜。 五月初一清晨,她早早來到吏部署衙。 吏部位于暉政門前,署衙曠麗,盡顯六部之首的宏闊。 姜沃一路入內,許多陌生的面孔紛紛停下與她見禮,其中也不乏衡量與探究之意。 這都在姜沃的意料之中。 她只入內堂,等候王老尚書和那位神秘同僚的到來。 王老尚書先至。 他老人家須發皆白,但確如皇帝所說精神矍鑠。 姜沃見他腰板直挺,眼明目銳,思維敏捷,再聽說他今日還是騎馬上朝——覺得皇帝估計保守了,感覺王老尚書怎么也能一口氣干到八十啊。 王老尚書與她談了片刻后,另一位侍郎才至。 姜沃看清來人時,心中欣喜與壓力并存,萬般感觸只化作一個五味雜陳的‘啊’。 來人生的面目周正,美髯飄飄,姿態閑適風雅—— 王正卿。 姜沃:陛下,您是會選人的。 王正卿,不,現在是王侍郎。其名王直,字神玉——這個字來源于他家族中傳說,他出生前祖父夢到神仙交給他一塊美玉。 他見了姜沃,倒是毫不意外,風風雅雅打招呼:“從今后便不能稱太史令了?!?/br> 姜沃望著這個遲到的同僚與半個上峰,感受到了未來工作量的壓力。 * 姜沃頗有壓力,殊不知最有壓力的是王老尚書。 他看著眼前兩位吏部侍郎——一個是天子近臣,朝野皆知的簡在帝心,這些年晉升堪稱平步青云;另一個……王老尚書根本不想看自家不省心的侄子! 為了這個大侄子在戶部要錢的所作所為,王老尚書每次見到戶部尚書幽怨的眼神,都得拿出為官五十年的臉皮,才能若無其事地走開。 如今,這兩個迥異的人竟然同時成了自己的下屬。 王老尚書再想到皇帝的囑托:“朕將王卿和姜卿都交給老尚書了?!?/br> 他在心底算一算兩人的年紀差距,正好相差二十歲——顯然皇帝已經在鋪設未來吏部的兩任班底了。 言下之意要他教出兩個合格的吏部候任尚書來。 王老尚書看著眼前兩位直屬下屬。 只見一個如閑云野鶴看不出絲毫情緒波動,一個萬年不改的我行我素神態,第一日就比他這個尚書來的還遲。 王老尚書在腹內深深嘆口氣:老夫這一世兢兢業業,上無愧朝堂下無愧家族,到底是哪里不修,晚年攤上這樣的差事喲! * 甭管王老尚書心情多么復雜。 兩位吏部侍郎還是如期走馬上任。 經王老尚書安排,姜沃先至吏部下‘司封屬(掌朝中封爵事)’歷練三月,而王神玉則至‘司勛屬(掌朝堂授勛事)’待三月。 可見王老尚書是個保守穩重人:下屬官員最多,牽扯朝堂最深,也最復雜的‘考功屬(掌考核官員政績功過)’,并不令兩人直接接觸。 姜沃遵照老領導的安排,就任‘司封屬’。 好巧不巧,她到了司封屬后,接觸到的竟然都是媚娘事。 立后向來不是宮中女子一人之事,更恩及家族。 皇帝下旨,追贈皇后之父,已故應國公武士彟為司徒,并州都督;皇后生母楊氏封應國夫人。 以上都是很正常的蔭封,然而很快,不正常的來了。 姜沃看著手下司勛郎中呈上來的公文:按例,皇后生父應國公過世,爵位應傳于皇后之兄。 吏部便擬了公文,將應國公爵位降一等,傳于武士彟長子‘武元慶’,而武士彟次子武元爽,也可按例授縣男爵位。 姜沃看到這份公文時,不免笑了。 武jiejie會允許她的皇后榮光,蔭護這兩個曾經將她們趕出家門的兄長嗎? 她從沒懷疑過媚娘的答案。 她按吏部例呈上奏疏。 * 很快,朝中官員便震驚了。 皇后上表為兩位兄長‘請辭’爵位。 道他們白衣無功于國,不堪國爵,請陛下勿加恩。 皇帝于朝上嘉許皇后賢德清正。 免武元慶武元爽承爵。 倒是給了官位——武元慶至龍州任縣令,武元爽至振州任縣令。[2] 人在吏部,姜沃自然最先收到這個消息。 她已經熟練地展開輿圖,往大唐的犄角旮旯去尋這兩州——不,振州倒也不必尋,前侍中韓瑗就在那,海南三亞嘛。 姜沃主要尋了下龍州,唔,原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啊。 她帶笑收起輿圖。 作為吏部侍郎,親自下發落實了這兩道任命。 心道:帝后果然是夫妻??! 第107章 傳承 司農寺。 “這株蘭花開的真好!” 姜沃由衷贊嘆。 聽出她是發自內心的贊賞,神玉侍郎頓時美的不行,毫不掩飾驕傲姿態:“是吧,我敢說長安城中再也沒有人比我會侍弄花草的人!” 姜沃頓時想起一人:好想介紹給遠在黔州的大公子承乾認識下。